未來還需要老師嗎?人工智慧時代的教育該如何應變?

2020-12-19 中國新聞網

  本報記者 張蓋倫

  未來學習是新型環島式而非傳統學校孤島式,家庭、網絡、社區、博物館、圖書館、科技館、體育館……處處都可以是學校。

  30年後的教育會怎樣?人工智慧時代,我們學什麼,在哪學,跟誰學?

  這些問題,既關乎未來,也照進現實。12月12日,2020國際人工智慧與教育會議在北京召開,其中一個環節,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的未來」旗艦行動計劃中國專題諮詢會。

  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秘書長秦昌威說,世界怎麼了,我們怎麼辦,是擺在人類面前的大問題,「搞清教育的未來,是人們對未來挑戰的回應」。

  現在學的東西過時了嗎

  全國政協委員、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介紹,差不多150年前,社會學家斯賓塞提出了「什麼知識最有價值」這一命題。直到現在,學習的體系也是根據這一理念構建的。「這樣一套理論是天經地義的嗎?那個時代和現在的孩子們應該學習同樣的內容嗎?」朱永新拋出了問題。

  他認為,「學什麼」是教育的重要出發點之一。如今,舊有的課程體系沒變,新的知識又洶湧而來。每一次課程改革,都意味著進一步增加課程內容,也就意味著進一步增加孩子們的負擔。

  朱永新認為,未來教育要整合課程。「對於絕大部分人來說,沒有必要學習目前所有的課程。」他表示,課程內容應該整合為大科學、大人文、大藝術、大德育和大生命,要把生命的長度、寬度和高度作為新教育探索的基礎性課程。

  另外,課程難度要下降。朱永新表示,現在課程的難度都圍繞著進入最好大學的目標設計,但並非所有人都要學到那麼難、那麼深。畢竟,進入最好大學並非所有人的唯一出路。「未來至少應該有50%的課程由學生自主選擇。」朱永新說。

  著名經濟學家林毅夫看到的教育問題,則是「雷同」。即使在發展中國家,教育的理念、內容也基本都以發達國家為參照,甚至是照搬發達國家。有些教育內容確實是放之四海而皆準,比如人需要讀、寫、算的能力,需要掌握學習新知識和適應社會變化的能力。但還有些內容,應該有國家特色。「一個國家應該根據它的發展階段,去組織生產和教育教學。教育要成功,就要發展中國家在未來有更多的交流,去把握數字革命、人工智慧革命帶來的機會。」林毅夫說。

  林毅夫提到了一個關鍵詞——人工智慧。在諮詢會上的討論中,幾乎所有專家都直言,人工智慧將是未來教育的巨大變量。

  老師和學校還需要存在嗎

  「2050年的教育到底是什麼樣還很難完全說清楚。但我在想,2050年,肯定還會有城市和農村的區別,還會有規模大小不一的學校。教師的水平也不太可能都達到最高水平;我們的孩子肯定還是千差萬別的,這些情況暫時不會有較大的變化。」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司長任友群說。

  專家希望,未來人工智慧可以賦能老師、學校和管理。「我們將改變教師的角色,促進教學模式從知識傳授向知識建構轉變,同時緩解貧困地區師資短缺和資源配置不均的問題。」任友群說,未來的教育信息化,不再是教育手段的信息化,而是能夠實現更加公平、有質量的教育體系信息化。

  傳統教育是在學校、在班級,朱永新說,「未來的教育應該更多以項目為中心,以學生的探索和學生之間的學習為中心」。

  家庭、網絡、社區、博物館、圖書館、科技館、體育館……處處都可以是學校。「未來是新型環島式而非傳統學校孤島式的學習,這樣的學習有更大的發展空間。我們需要新的教育革命,新的學校革命。」朱永新強調。

  那麼,還需要老師嗎?

  北京實驗二小校長蘆詠莉認為,答案是肯定的。「只要我們認為,立德永遠是育人的前提和首要任務,那麼人師就不可替代。」她說,人的成長需要他人的陪伴。老師們會問那些喜歡上學的學生——你來上學的原因是什麼?90%以上同學的回答是「我喜歡老師」或者「我想和同學在一起」。「對社交的需求,對受歡迎的需求,無論是否在人工智慧時代,對我們每個人的成長,尤其是基礎階段的成長都非常重要。」她說。

  所以,在人工智慧時代,教師角色、同伴角色同樣無法替代,不過,蘆詠莉也指出,教師的角色會更加多樣。

  教師不再僅僅指專職教師。他們可以是父母,可以是其他成年家庭成員,可以是社區內的權威或榜樣,可以是工作坊裡的師傅……同伴角色也會更加豐富,因為未來混齡學習會成為常態。「當學校樣態豐富,學校教育邊界被打破時,我們有理由認為,家庭和社區將成為影響我們育人任務中最重要也是最穩定的場所。」蘆詠莉判斷。

  和人工智慧究竟怎麼相處

  在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主任陳鋒看來,未來是人與人工智慧共生的時代。「從目前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程度來看,坦率講,它還不足以對我們的教育產生深刻影響。但是當它發展到了一定程度,就可能帶來革命性影響。」

  過去的教育創新,更多時候是基於理論和經驗來進行。陳鋒說,未來的教育創新,更多時候會與技術密切相關。「如果我們不了解技術,不學習技術,不在教育理論研究、政策研究、工具研究和方法研究中與技術的變革緊密結合,我們就找不到教育變革的方向。」他認為,我們需要建立人工智慧教育研究院、研究中心等機構來支撐未來的教育變革。

  世界工程組織聯合會主席龔克指出,教育要增強人的能力,今天的教育,就特別要增強人和人工智慧打交道的能力。

  首先,要建立對人工智慧素養的基本要求。對不同階段的學生,形成不同的要求;在達成全球共識的基礎上,建立一個各層次畢業生在人工智慧時代就業和生存發展適應力的相關標準。其次,是要建立基礎性的人工智慧倫理標準。龔克說,它非常重要,人類需要一個符合人類價值觀的、可持續發展的人工智慧。最後,是需要強化可轉移的能力。「在人工智慧時代,我們的職業是迅速變化的,為了適應這樣的變化,教育必須強化學生可移植、可攜帶、可轉移能力的培訓,這是用教育的進一步強化,來保證人工智慧為人類服務。」龔克認為,教育要培養更有批判性思維、更有人類價值觀的人來駕馭和操縱AI。

  或許,唯一確定的就是變化。

  「當變革不斷加速,不確定性因素越來越多,未來學生的心理、精神的發展,一定會成為這個社會所面臨的一個突出挑戰。」陳鋒說,這就需要我們去探索,在數字時代需要建立什麼樣的文化共識,從而發展新的教育理念,讓更多的人能夠在數字時代獲得平衡發展。「所有這些問題的解決,都需要政府、學者、企業界等共同攜手,才能一起面對未來。」陳鋒表示。

相關焦點

  • 人工智慧時代將至 教育該如何應變?
    老師和學校還需要存在嗎「2050年的教育到底是什麼樣還很難完全說清楚。但我在想,2050年,肯定還會有城市和農村的區別,還會有規模大小不一的學校。教師的水平也不太可能都達到最高水平;我們的孩子肯定還是千差萬別的,這些情況暫時不會有較大的變化。」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司長任友群說。
  • 人工智慧時代:我們的孩子究竟需要什麼?
    那麼,身處人工智慧時代的我們,孩子需要做什麼?家長朋友又該如何正確給孩子做引導呢?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看看吧~ 很多家長朋友或許還沒有意識到編程教育在未來的重要性,目前也只有部分學校有開設編程課程,但少兒編程其實已經在美國普及了。英國、美國、新加坡等發達國家都頒布了中小學的信息技術課程標準,使包括編程教育在內的信息技術課程實施有據可依。
  • 人工智慧時代的教育,怎麼變?
    人工智慧時代的教育,怎麼變?當前,人工智慧、大數據、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使知識的獲取和傳授方式發生深刻變革,傳統的教育理念、教育體系、教育內容等已難以適應個性化的學習需求。尤其是今年發生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全球教育受到嚴重影響,大規模線上教育也讓新技術展示了變革教育的巨大潛能。那麼,人工智慧時代的教育將會發生哪些調整和改變?未來的教育將具有哪些突出特徵?
  • 人工智慧時代,教育什麼樣?
    「教育是百年樹人的大業,應該有前瞻性。」在近日舉辦的國際人工智慧與教育會議上,作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的未來」國際委員會成員,經濟學家林毅夫指出,面對第四次工業革命,人工智慧、數字革命會給每個國家和社會提供很多新的機會,年輕人應當具備掌握新機會的能力,教育的內容也必須有所針對。
  • 「人工智慧+」未來 我們該如何存在
    原標題:「人工智慧+」未來 我們該如何存在   就在幾天前,面對棋盤,柯潔代表人類再次敗在了AlphaGo(以下稱「阿爾法狗」)的手下。阿爾法狗,橫掃全球一流圍棋高手,不僅向人類展現了圍棋的新高度,而且拉開深度學習技術與大數據技術融合的新人工智慧時代的序幕。
  • 教育不僅需要向前看,還需要向外看|安德烈亞斯
    在這個加速發展的時代,我們對未來的思考不再是從現實出發去猜想未來,更多的是想像未來,給未來創造空間。然後思考這樣的未來對我們設計學習環境意味著什麼,我們如何在這個空間裡配置時間、人員和技術?以及我們如何運行和管理教育系統。 想一想過去幾十年世界是如何演變的,我們已經看到無限增長的需求和我們星球上有限的資源之間的嚴重脫節。
  • 在人工智慧的時代風口下,該如何大浪淘金?
    04 人工智慧(AI)的時代風口 AI,其熱潮風靡已久。不過目前AI的應用還比較初級,雖然使用AI算法解脫了傳統產線操作員的生產力,但AI從探索到賦能普及、應用還有一段漫長的過程。
  • 教育未來 因A.I.而能——2020全球人工智慧與教育大數據大會在京召開
    面向智能時代的教育已成為我國躋身於創新型國家前列和經濟強國的重要抓手,是中國2030年建設智能強國的基礎所在,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希望通過本次大會,能與各位開放探討、攜手並進、共謀發展,一起為開展全民智能時代的教育項目,培養複合型人才,形成我國人工智慧人才高地而努力。
  • 技術打破壁壘,OKAY智慧教育定義教育4.0時代
    無論你是否承認,以網際網路、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為代表的新時代已經到來。智能化時代下,教育行業更應懂得及時變革、樂於突破,從而更好的培養出能夠適應人工智慧時代生存的新一代。AI解決了教育中的哪些痛點?電子紙該如何最大程度的保障教育全場景的實現?未來智慧教育的發展趨勢又是怎樣的?帶著這樣的問題,天極網近日採訪了OKAY智慧教育創始人、CEO賈雲海及E Ink元太科技董事長暨執行長柯富仁。
  • 在人工智慧時代,未來的景觀設計會是什麼樣的?
    這張照片表明,在人工智慧時代,設計師心目中未來的農村景觀會是什麼樣子。客人可以通過智慧型手機預訂住宿和其他服務,無人駕駛汽車將客人從高速火車站接到目的地,智能房間將在客人到達之前根據客人的需求調整室溫,咖啡可以在需要的時候送到門口。自18世紀60年代以來,工業革命通過機器生產解放了大部分人類勞動力。
  • 網際網路引導時代改變 教育信息化期待新未來
    多年前,當人們聽到龐大、堅固的教育體製冰河解凍的聲音時,一些聰明人馬上意識到:在被網際網路改變的時代裡,一個關於教育信息化領域的新的未來,不可避免地到來了。比如:本屆大會核心主論壇——「2019智慧教育新生態大會暨全國教育集成商峰會」,特邀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出席。他將回顧2019智慧教育行業變革歷程中重大裡程碑事件,展望智能時代背景下,基於智慧外設而構建的全新教育生態,揭秘OK智慧教育開放平臺如何構建智慧教育城市,深入探討未來智慧教育變革新趨勢。
  • 第三屆智能教育論壇 丨專家共談:人工智慧助力因材施教
    智能教育主題論壇已連續舉辦三屆,本屆的主題為「人工智慧助力因材施教」,旨在面對新時代個性化教育發展面臨的新挑戰、新要求的背景下,探索如何利用智能技術賦能教育教學,實現規模化因材施教落地應用,促進智能教育深入發展。
  • 【瓣瓣同心·攜手共進】京雄教育協同發展!人工智慧教學培育「未來...
    中新網雄安12月16日電(黃鈺涵) 「孩子們是雄安未來的建設者,他們需要有(人工智慧)這些知識,才能更好地建設家鄉。」近日,在談到教育話題時,北京中關村第三小學雄安校區副校長鄭紅彥如是表示。  截至目前,京津冀地區已有56所優質學校與河北雄安新區的59所各級各類學校建立了幫扶合作關係。其中有哪些特色亮點?
  • 「大語文」時代,老師準備好了嗎
    「大語文」之「大」該如何理解?一是指語文的學習內容包羅萬象,二是指作為基礎性學科其作用輻射之廣。在新時代,在世界各國都非常重視母語教學的背景下,我們更應該重視母語教學。作為一個語文教師,在新時代呼喚「大語文」的背景下,在新的語文課程改革風起雲湧之時,我們該做好哪些準備?首先,要有從生活中開發課程資源的能力。
  • 對話王昱珩:讓教育均衡搭乘人工智慧快車
    自認為「最不強大腦」的王昱珩如今依靠著高智商,過著詩情畫意的生活,還獨闢蹊徑教育出優秀的孩子。作為大家眼中的「學霸」,王昱珩是如何找到屬於自己的個性化學習之路的?他的學習方法有何奇特之處?近日,記者對話科大訊飛學習機品牌好友—王昱珩,探尋其個性化教和學的秘密。
  • 聚焦AI+教育,儒博發布全球首款布丁AI老師和英語教育機器人
    布丁AI老師新物種登陸,搶跑AI+教育賽道當下,AI+教育產業已經成為人工智慧領域最為熱門的賽道,以AI技術解決傳統教育機構難以規模化和教師質量參差不齊的痛點業已成為場內玩家的共識。打造24小時英語教學,首發英語機器人老師儒博還發布了布丁AI老師的首款落地產品——布丁豆芽英語教育機器人,旨在助力打造「學校+課外+家庭」三位一體的教育環境。
  • 中美教育專家蓉城共話未來學校與人工智慧
    當日,2018中美(成都)中小學國際教育論壇在成都舉辦。此次論壇由成都市教育局主辦,未來學校與人工智慧成為中美教育領域的專家學者熱議的話題。籤約現場。主辦方供圖  高仁輝表示,泡桐樹中學提供了150門課程讓學生在7到9年級自由選擇,每個同學都有一張「私人定製」的課表,希望不僅能讓學生特長得到發展,還能讓學生在中考高考中達到該階段教育應有的知識技能水平,在最大程度上還原學生們的天賦、天性。  「人工智慧給教育發展帶來新的變化,我認為人工智慧會和人的智能交融共生。」
  • 儒博品牌亮相 首發布丁AI老師和英語教育機器人
    打造24小時英語教學,首發英語機器人老師儒博還發布了布丁AI老師的首款落地產品——布丁豆芽英語教育機器人,旨在助力打造「學校+課外+家庭」三位一體的教育環境。儒博產品總監李恆發布英語教育機器人布丁豆芽儒博產品總監李恆詳細講述了該產品的初衷和理念,並向現場來賓介紹了布丁豆芽機器人是如何通過科學精準的自適應測評,為孩子提供定製化、分級分齡英文課程,實現學、練、測閉環全天陪伴式英語教學。
  • 人工智慧時代還要費勁學各種外語嗎?
    隨著人工智慧時代到來,也有人質疑:機器翻譯是否會取代人工翻譯?如今是否還有必要費勁學好外語?&nbsp&nbsp&nbsp&nbsp機器自動翻譯,還要學外語嗎&nbsp&nbsp&nbsp&nbsp在小學及初中生圈子裡,一些焦慮的家長最近準備讓孩子在課外學習「二外」。
  • 出言不遜、上課睡覺的初中學生,該如何教育?老師:今後絕不碰他
    老師掐學生的臉?看到這7個字,估計很多家長會義憤填膺:學生的臉,是老師能掐的嗎?老師不是應該為學生服務的嗎? 通過這位老師的介紹,我們不難發現,這位老師面對的是一名桀驁不馴的學生——這是一個面對老師敢於出言不遜,上課睡覺如同家常便飯的初中學生。遇到這樣的學生,老師該如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