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筒被撤,寄信要走半小時

2020-12-18 騰訊網

  編輯同志:人民中路曙光集團門前的郵筒怎麼移走了?強烈要求恢復移走的郵筒。方園數裡都得坐兩站車到火車站才能投信,百姓十分不便。白沙古井對面長沙銀行門前有一郵筒,該郵筒已經壞了一兩個月了,郵筒的投遞口也被貼了封條,但是一直都沒有人來維修和更換。丁先生

  記者調查:接到丁先生的投訴後,記者昨日再次來到長沙市白沙古井對面的長沙銀行門前,發現該郵筒的信件入口處曾被貼上「此郵筒已壞不能使用」的封條,現在已被撕掉,郵筒已經修好了。而在人民中路曙光集團門前,以前也確實有過郵筒,該郵筒於前年6月被移走後就一直沒有增補。

  恢復郵筒很有必要

  昨日下午2時許,記者來到了位於白沙古井對面的長沙銀行門前。此前記者看到的貼在郵筒入口上的封條已經被撕掉。當地居民告訴記者,記者在此調查後,郵政部門恢復了此郵筒的使用。而曙光集團門前的郵筒仍然沒有恢復。

  「因為修路,前年6月郵筒就被移走了,一直沒恢復。現在平均每天至少有20多封信件需要收發,都放在收發室了。」曙光物業公司保安劉可明介紹,自從郵筒被移走後,信件都堆積到了收發室,他一般將這些信件給了快遞員或者郵局送報紙的郵遞員,讓他們幫忙代發。「雖然現在寄信的情況少了,但還是有投遞信件的人,特別是一些年紀較大的人。」劉可明說,這些信件大都是寄到其他單位或公司的資料。現在附近的居民寄信都要跑到曙光路郵政儲蓄所前的郵筒去寄,來回大概要走30分鐘,有的人還要跑到火車站郵局去寄,很不方便。

  郵筒不能隨意增補

  「因為修馬路,郵筒被撤銷的情況是有的。」長沙市郵政局辦公室相關負責人陳先生說,原有的郵政設施一直都是保留的,除非市政建設有要求撤銷。郵筒被撤銷後一般不能夠隨意增補,增補需要市政府的同意。現在長沙市有136個郵筒,有些地方因為搞建設、修馬路,郵筒被撤掉了,但總數跟以前郵筒數相差不多。

  「每天收到的信件數不確定。」負責收取東湖社區一單位前郵筒信件的郵政公司人員說,他們每天來取兩次信,有的時候收1封,也有一次收到過幾封信的。

  如果你發現長沙市內還有哪些地方投遞信件不方便,或者郵筒損壞、撤銷的情況,請撥打本報熱線96333發表你的意見和建議。

  (傅小平 孫婷)

相關焦點

  • 可以給肖戰寄信了!肖戰代言新福利,只是郵筒有點小
    點擊「關注」,讓我們一起向著光亮走下去吧。楔子近期,肖戰代言的品牌又有新福利了,那就是可以給肖戰寄信,為此,還專門設計了一個真實的線下郵筒,讓肖戰粉絲可以進行投遞,於是乎,這就難怪粉絲們會討論,終於可以給肖戰寄信了,讓人羨慕的同時,也讓人倍感親切,只不過看到郵筒之後,那尺寸倒是有點小。
  • 這款設置在廣州街頭的郵筒不光可寄信 還可以寄快遞!
    你有多久沒有和郵筒打交道了?隨著時代的進步,過去市民只要寄信就要打交道的郵筒,如今市民已少用。如何能讓郵筒這一傳統工具,獲得新生?11月21日,記者在廣州街頭,看到一款新型智能郵筒。和傳統郵筒相比,該郵筒的智能化程度有所提高。市民可在廣州街頭,體驗一下這種披著傳統外衣,實則增加智能度的郵筒。披著傳統外衣,這個郵筒不光可寄信那麼簡單在廣州市天河區五山一帶上班的市民,會發現天河北路信源大廈門前的郵筒,和廣州其他郵筒不太一樣。記者11月21日看到,該郵筒和傳統郵筒一樣,有著綠色的圓筒形外表。
  • 世界最深郵筒在臺灣!潛水到海底打卡寄信
    綠島再添打卡新地標「豆丁海馬海底郵筒」,是世界最深的海底郵筒,也是全臺第二座海底郵筒。
  • 綠島海底設郵筒 能寄信還可收垃圾
    臺「中央社」圖    綠島紀念品和潛水業者11日在綠島海底13米處設立一個海底郵筒,不僅可以寄信,還可以收垃圾,2天會有一次郵差收信、收垃圾。    綠島在地商家「大哥ㄉ故事」老闆陳盈明特別在綠島石朗浮潛區海底13米處設立1個海底郵筒,可以讓潛水客投遞明信片,設置點在沙地上,不會危害珊瑚,明信片採防水設計。     陳盈明說,每隔1天會有潛水同好組成的海底郵差,前往收信,上岸後貼郵票寄出;這個郵筒還兼具收垃圾功能,遊客潛水發現垃圾,可撿拾後放進郵筒,信差會幫忙拿上岸處理。
  • 書信時代漸行漸遠 你還會往郵筒裡寄信嗎?
    原標題:書信時代漸行漸遠 你還會往郵筒裡寄信嗎?   紅網郴州站12月13日訊(通訊員 周慧)在電子郵件、電話、簡訊、QQ、微信、視頻聊天等科技手段的「圍剿」下,曾經承載著厚重情感的信件和郵筒,已經漸漸淡出了人們的生活。寫信這種與遠方親友溝通的方式,被新潮的年輕一代視為過時、落伍。
  • 開小灶開啟線下郵筒?可以給肖戰寄信,粉絲:餘生請你多多指教
    小飛俠可以給肖戰寄信,開小灶開啟線下郵筒。小航聽說後羨慕不已,聽聞這是太原粉絲的專門福利,漫長等待換來了熱愛無期。大家能通過寄信方式跟偶像傾訴生活的艱難,成人世界的煩惱,實在是一個大大福利。真心妒忌。有心的品牌方展現了暖心的一面,他們會設立某某某幸運箱標語,信件會保留,小心翼翼放入郵筒,送入肖戰手中。
  • 開箱次數縮水 南昌市街頭郵筒漸被「遺忘」
    記者近日在南昌調查發現,由於寄信的人不多,郵遞員開箱次數減少,街頭郵筒因此受到冷落。  記者蹲點:三處郵筒沒有一個準點開箱  「開箱時間:第一次9:00,第二次16:00。」在南昌街頭的綠色郵筒上,以上字樣十分常見。郵遞員能否按此規定準點開箱?連日來,記者在南昌市紅谷灘新區、西湖區、青雲譜區分別進行了蹲點調查。
  • 桂林43個郵筒每天只收到300封信,很少寄信的我們依然感謝這份堅守
    日前,桂林人論壇網友「好好青年」發布了一組郵筒的照片,掀起了網友的共鳴。隨著手寫書信的人越來越少,曾經我們熟悉的郵筒,也逐步消失在大街小巷。但偶爾,總有一抹墨綠色的身影,讓路過的人注目感嘆:「原來,這裡還有一個郵筒」。
  • 廈寄信越來越少郵筒不減反增 郵筒成新建小區標配
    郵筒收遞員多嗎  專職人員僅1人,其餘由片區郵遞員兼開  1989年至1993年,廈門郵筒的使用頻率非常高,家信尤其多;1993年至1998年,個別片區的郵筒信件量較大,比如廈門大學校園內的郵筒。「(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遇到春節等重要節日,整個郵筒都是滿的,有時一天要開兩次以上。」
  • 寄信跑幾條街才見一個郵筒 信太少!郵遞員取信一周僅取到幾封
    &nbsp&nbsp&nbsp&nbsp市民:寄信跑幾條街才見一個郵筒&nbsp&nbsp&nbsp&nbsp杜先生隨子女一同遷到河西新城,為了寄信到處找郵筒,後來找到一個,但似乎很久不用的樣子,也沒敢輕易將信件投進去,最終還是託兒子,把信件投遞到龍蟠路上的大郵局。
  • 尷尬郵筒:自己「吃不飽」 別人找不著
    結果在周圍轉了好幾圈,都沒發現郵筒的影子。最終在問了多位朋友之後,徐先生才找到位於銀泉北路的郵筒。無獨有偶,在清遠市政府信箱裡面,也有市民來信要求新城區要設置街道郵筒,以方便老人寄信。  對此,清遠市郵政局表示,根據行業標準相關規定,目前在清城區範圍內已設立郵筒(箱)25個,今後將持續加大信報箱群建設資金的投入,力爭各小區、樓盤實現寄、投一體化。
  • 街頭郵筒還能用嗎? 郵政部門:市民仍可放心使用
    近日,家住森林公園附近的徐大爺就致電本報說:「雖然現在通訊很發達,但仍然代替不了信件的功能,一些像我一樣上了歲數的老人還是喜歡給親朋好友寫信,但我現居住的地點及濱江東路沒看見一個路邊郵筒,每次寄信不得不走到郵局去,為此感覺很不方便。」徐大爺疑惑,上饒是不是已經取消了郵筒寄信的方式了,如果不是,他想知道郵筒在城區的分布情況,同時他還希望郵政部門能增設幾個路邊郵筒或者郵箱方便市民寄信。
  • 郵筒還有嗎?郵筒去哪兒了?
    大十字郵局門口的郵筒。   隨著網絡的建設和智慧型手機的普及,現代人已經習慣了快捷的現代化通信,有什麼事一個簡訊或者微信,著急了打個電話就可以了,寫信寄信好像離我們已經很遠了。郵筒還有嗎?郵筒去哪兒了?   近日,市民張先生打來本報熱線詢問,街邊的郵筒都去哪兒了?還在用嗎?
  • 市區僅剩43個郵筒!這些郵筒會消失嗎?
    墨綠色的郵筒,窄窄的投遞口,鎖上的郵箱門,在手機還沒有普及的時候,它們承載著滿滿的期盼,而在手機盛行的今天,當我們開始用電話、簡訊表達問候時,沉默的郵筒開始被遺忘。但依然有人堅持寄信。李茵(化名)是為數不多的寄信人。30歲的她家裡還珍藏著幾十封往來的信件。
  • 現代通訊普及郵筒「失寵」 十天沒有一封信(圖)
    以前大家寫信、寄信很頻繁,有人還趁上班時間偷偷溜出去寄信,如今寫信、收信的人都很少了。  ●如今  郵筒風光不再  「現在街邊還有郵筒嗎?」在採訪中,眾多市民提出了這樣的問題,由此可見,郵筒已「風光不再」,許多人因為長久以來不寫信、寄信,已經不知道寄一封平信要貼多少錢的郵票,甚至在過去遍布大街小巷的郵筒也漸漸淡出人們的視野。  在孫文西路記者遇見了正在收信件的郵遞員老李,記者發現,郵遞員的背包裡私人信件很少,以各種函件、雜誌居多。
  • 書信時代漸遠郵筒成擺設 郵政:短期不會取消
    長春市民郭師傅每天下午都會在位於工農大路上的288路公交車終點站等車回家,而在站牌附近佇立的一個郵筒,是和他每天都要碰面的「好朋友」,有的時候站累了,他總是會輕輕依靠在郵筒身上,一個小小的支點,仿佛能給疲累了一天的自己帶來無盡的力量。雖然郵筒確實幫了他不少忙,但對於這位「好朋友」的前途,郭師傅心裡卻是隱憂重重。
  • 郵筒開箱時間模糊 天津市民:郵筒還能正常投信嗎?
    也許是郵筒的日漸落寞和開筒次數的模糊,讓那些仍然採取郵寄方式的人們對郵筒是否處在「工作狀態」產生懷疑,對此天津市郵政公司表示均可正常投寄。  市民疑慮  路邊郵筒還能正常投信嗎?  近日,市民張大爺找到記者,對自家附近的一個郵筒是否還在正常使用提出了疑問。
  • 郵筒寄信,半年都沒收到
    吳小姐投信的解放西路郵筒。 記者 李幸 攝  本報記者 李幸  「我半年前在郵筒投了一封信,但是,至今朋友都還沒有收到。」  據吳小姐介紹,半年前,她給家住南岸區的朋友寄了一封信,信是投到渝中區解放西路的郵筒裡,但至今朋友還沒有收到。吳小姐很是疑惑:「這個郵筒的開鎖處有灰塵,是不是已經很久沒用了?」  1月27日上午,記者來到吳小姐所指的那個郵筒旁等候郵差來開箱。在這裡擺攤的劉阿姨告訴記者,隔三差五還是會見到一位50來歲、戴著眼鏡的老郵差來收信,順便給郵筒「洗個澡」。
  • 郵筒寄信,豈能失信?
    中國最大郵筒竟然只是藝術品!昨日下午,廣州市郵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大郵筒」不是郵政通信設施,也從未開辦寄給30年後的慢遞服務。  寄出一封信,三十年後再送達,寄託了很多人的浪漫期許和夙願,也正基於此,15米高的大郵筒自2011年立起來之後,幾乎成了廣州的一張文化名片,將被拆的消息傳出之後,請求保留的聲音也不絕於耳。
  • 郵局還能寄信嗎?
    於是騎著自行車,看看附近還有沒有郵局,好不容易找到一個,進去問了下,還能寄信嗎?得到工作人員肯定的回答後,心裡滿生感激,莫名的感動,生活就是這樣,在你看不見的地方,總有人默默的守候,做著那些你認為已經不屬於這個時代的事,是不是給人寄信很浪漫?最後詢問完郵局的工作人員後,她遞給我一個信封,老式的,棕色的信封,我把我的信放進去之後,她問「你是平郵還是掛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