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最深郵筒在臺灣!潛水到海底打卡寄信
綠島再添打卡新地標「豆丁海馬海底郵筒」,是世界最深的海底郵筒,也是全臺第二座海底郵筒。
-
世界最深海底郵筒下水2年後上岸清洗
有世界最深海底郵筒之稱,我國臺灣省的臺東綠島「豆丁海馬郵筒」在海底長達2年的後,今天起被從海底取出,進行清洗,預計本月18日將重新放入海底。臺灣省的「中華郵政」表示,由於海底郵筒待在海裡已經有一段時間,郵筒外面附著沉積物及貝類,加上必須定期保養維護,因此,今天起至18日,利用十天的時間將郵筒全面清洗。同時這段期間將暫停海底明信片投遞服務,17日後可委託潛水人員進行代投遞。
-
全球最深海底郵筒在臺啟用 臺東縣長寄第一封信
中新網5月5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世界最深的海底郵筒、豆丁海馬郵筒4日在臺灣啟用,設置在綠島石朗浮潛區的海馬造型郵筒,約在11米深海底。臺東縣長寄出第一封信,告知全世界這一訊息。臺東縣府和臺灣中華郵政合作,在綠島海底設置郵筒,郵筒造型為「豆丁海馬」。(臺東縣政提供)臺東縣府和臺灣中華郵政合作,在綠島海底設置郵筒,郵筒造型是綠島海底的小精靈「豆丁海馬」,白色為主,高約1.8米。
-
建在海底10米的郵筒,有人特意跑來投遞信件,一周後收到
第4245期 以往通訊設備還不發達的時候,相隔較遠的人想要交流還只能通過寫信
-
這款設置在廣州街頭的郵筒不光可寄信 還可以寄快遞!
你有多久沒有和郵筒打交道了?隨著時代的進步,過去市民只要寄信就要打交道的郵筒,如今市民已少用。如何能讓郵筒這一傳統工具,獲得新生?11月21日,記者在廣州街頭,看到一款新型智能郵筒。和傳統郵筒相比,該郵筒的智能化程度有所提高。市民可在廣州街頭,體驗一下這種披著傳統外衣,實則增加智能度的郵筒。披著傳統外衣,這個郵筒不光可寄信那麼簡單在廣州市天河區五山一帶上班的市民,會發現天河北路信源大廈門前的郵筒,和廣州其他郵筒不太一樣。記者11月21日看到,該郵筒和傳統郵筒一樣,有著綠色的圓筒形外表。
-
郵筒被撤,寄信要走半小時
編輯同志:人民中路曙光集團門前的郵筒怎麼移走了?強烈要求恢復移走的郵筒。方園數裡都得坐兩站車到火車站才能投信,百姓十分不便。白沙古井對面長沙銀行門前有一郵筒,該郵筒已經壞了一兩個月了,郵筒的投遞口也被貼了封條,但是一直都沒有人來維修和更換。
-
綠島「海底郵筒」有望破紀錄 海底郵差收信也收垃圾!
除了歡迎潛水客寄信,也能把海中撿拾到的垃圾投入。綠島在5月11日舉辦第四屆海陸拼圖大賽,參賽者必須潛水到海底完成拼圖,不會遊泳也能參加陸地組,成為當地一年一度重要活動!主辦單位還在深達13米處設置一個紅色的「海底郵筒」,有望打破世界紀錄,除了歡迎潛水客在此寄出防水明信片,也能把海中撿拾到的垃圾投入。
-
尷尬郵筒:自己「吃不飽」 別人找不著
記者在郵筒旁等了約20分鐘,沒有發現一位市民前來投信,郵筒顯得非常冷清。 雖然寫信的人不多,不過市民平時收信的情況相對較多。市民王女士說,她有時在消費過程中會留下電話和地址,部分商場會郵寄一些服飾的宣傳冊,刷信用卡消費每個月也會收到帳單。王女士表示,她一般都是留單位的地址,因為白天自己上班不在家,而且家裡沒有信箱,怕收不到。
-
廈寄信越來越少郵筒不減反增 郵筒成新建小區標配
康火燦回憶說,以前平信交寄量很多時,廈門專職開取郵筒的約有15人。 進入2000年,郵筒大部分由郵遞員兼開,郵筒中的信件量也逐漸減少。「現在平時郵筒裡平均能開出兩三封信件,多數是明信片,也有郵筒連開幾天都見不到一封信。」康火燦說。
-
郵筒寄信,半年都沒收到
吳小姐投信的解放西路郵筒。 記者 李幸 攝 本報記者 李幸 「我半年前在郵筒投了一封信,但是,至今朋友都還沒有收到。」2月27日,市民吳小姐向本報熱線投訴。 據吳小姐介紹,半年前,她給家住南岸區的朋友寄了一封信,信是投到渝中區解放西路的郵筒裡,但至今朋友還沒有收到。吳小姐很是疑惑:「這個郵筒的開鎖處有灰塵,是不是已經很久沒用了?」 1月27日上午,記者來到吳小姐所指的那個郵筒旁等候郵差來開箱。在這裡擺攤的劉阿姨告訴記者,隔三差五還是會見到一位50來歲、戴著眼鏡的老郵差來收信,順便給郵筒「洗個澡」。
-
可以給肖戰寄信了!肖戰代言新福利,只是郵筒有點小
楔子近期,肖戰代言的品牌又有新福利了,那就是可以給肖戰寄信,為此,還專門設計了一個真實的線下郵筒,讓肖戰粉絲可以進行投遞,於是乎,這就難怪粉絲們會討論,終於可以給肖戰寄信了,讓人羨慕的同時,也讓人倍感親切,只不過看到郵筒之後,那尺寸倒是有點小。
-
郵筒寂寞守街頭:1天收3封信 打開多樹葉廢紙
曹大爺細心地貼上了兩張1.2元的郵票,膠水塗了一遍又一遍,「現在寫信的人少了,也就是我們老年人還時不時寫兩封」,說完將信投入了郵局門前的郵筒中,走時還似乎不放心地回頭又看了看。 廣西路郵電支局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寫信的主要是老年人,年輕人一般都是來寄明信片的,最多的時候一天收到幾十封信,這還是沾了郵筒在郵局門前的「光」,因為周圍的市民擔心自己樓下的郵筒收信不及時,直接送到郵局。而那些孤零零守在路邊的郵筒則是常年「飢腸轆轆」,「附近沿街的郵筒,平均下來每天也就一兩封信,而二十年前,郵局收信時都必須用麻袋來裝」。
-
蕪湖市每隻郵筒每天收不到2封信(圖)
昨天,是世界郵政日,記者從市郵政局了解到,現在全市每隻郵筒平均每天收信不到2封,手寫信件的比例每年都在下降。曾經那些寫信時的溫柔,寄信時的期盼,收信時的激動,幾近變成遙遠的記憶。 郵筒失寵 平均一天收不到2封信 市郵政局弋江區投遞站的朱金鳳大姐已經在郵遞員崗位上幹了12個年頭。
-
街頭郵筒還能用嗎? 郵政部門:市民仍可放心使用
近日,家住森林公園附近的徐大爺就致電本報說:「雖然現在通訊很發達,但仍然代替不了信件的功能,一些像我一樣上了歲數的老人還是喜歡給親朋好友寫信,但我現居住的地點及濱江東路沒看見一個路邊郵筒,每次寄信不得不走到郵局去,為此感覺很不方便。」徐大爺疑惑,上饒是不是已經取消了郵筒寄信的方式了,如果不是,他想知道郵筒在城區的分布情況,同時他還希望郵政部門能增設幾個路邊郵筒或者郵箱方便市民寄信。
-
現代通訊普及郵筒「失寵」 十天沒有一封信(圖)
這些郵筒現在還有人使用嗎?它會不會消失?日前,記者為此進行了走訪調查。 ●十年前郵筒承載希望 近日,市民李先生執筆給遠在安徽老家的父親寫了一封信,「80多歲的父親不懂得用電子郵件,傳統的書信方式比較能令他接受。」
-
寄信跑幾條街才見一個郵筒 信太少!郵遞員取信一周僅取到幾封
    家住雲錦路的劉奶奶,年過八十卻有個習慣,逢年過節不喜歡打電話發簡訊,就愛給家裡人寄信。但劉奶奶表示,如今家搬離主城區後,寄信越來越不方便,跑了幾條街才看到一個郵筒。劉奶奶說:「原來住在夫子廟那裡,家門口就有郵筒,隔一條馬路還有,寄信特別方便。」
-
來自海底最深的來信,澎湖世界第一座海底郵筒!!
影片來源 : 中天新聞世界第一座結合『水下裝置藝術』與『珊瑚礁復育』功能於一體的『海底郵筒』由澎湖縣政府旅遊處推動,具有海底收信功能,也是兼具復育硨磲貝與珊瑚礁的裝置藝術人工魚礁。它位在澎湖灣海底,是一座充滿愛與祝福的海底郵筒。期盼到訪的遊客朋友,以傳遞愛的心情,保護海洋、祝福所愛。
-
妮可醬擔任「綠島觀光大使」 ,為美麗綠島打造時尚輕舞曲〈Green House〉
接手代言後妮可醬全體動員,除量身打造輕舞曲〈Green House〉作為主題形象外,更拍攝微電影將綠島的人文風土與天成絕景收藏其中。〈Green House〉MV〈Green House〉由當下全球最流行的Future House節奏鋪墊,海底郵筒與豆丁海馬鮮活描繪出綠島海天一色的風光,清新旋律訴說著綠島的萬般美好。妮可醬希望這首歌讓聽眾感受到綠島就像家,舒適愉悅讓人樂而忘返。
-
桂林43個郵筒每天只收到300封信,很少寄信的我們依然感謝這份堅守
現在我還保留著上百封信件,全國各地,世界各地」……也有人感嘆,隨著電話、電子郵件、網絡視頻電話等通訊業務的普及,用信件交流的方式也越來越少了;很多人在已經適應了城市快節奏生活的同時,又渴望能有「慢一點」的時光,「能讓人沉下心來感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