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全國各地樓市比較熱鬧。
這邊,西安剛出臺了史上最嚴厲的樓市調控政策;那邊,河北出臺了異地公積金貸款新政,允許申請公積金異地貸款買房,且與申請本地貸款的享有同等權益,不設置附加條件。
再結合國家統計局10月份發布的全國70個大中城市商品房住宅價格指數,你可能會發現,房地產市場似乎真的在遇冷,房價似乎真要下跌?
事實是如此嗎?
我們先來仔細看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
10月份,二手房市場中,濟南環比下跌0.3%,同比下跌2.7%;
青島環比下跌0.4%,同比下跌2.8%;
鄭州環比下跌0.2%,同比下跌4.5%;
天津環比下跌0.1%,同比下跌4.2%;
太原環比下跌0.5%,同比下跌3.5%;
石家莊環比下跌0.4%,同比下跌2.5%;
呼和浩特環比下跌0.2%,同比下跌0.3%。此外,東北的長春、哈爾濱等城市房價均下跌。
數據不會騙人,北方絕大多數城市的二手房,無論環比還是同比,都在下降。這說明什麼?
按照市場經濟規律來說,這是市場供需關係發生了變化,供大於求,價格自然就會下跌。
隨著房價下跌,市場時不時會傳出北方一些大中城市會放鬆調控政策,轉而刺激房地產市場的傳聞。不過都被一一闢謠了,想想也是,房地產市場最基本的原則是「房住不炒」,可能會調整調控政策,但是絕對不會刺激消費。
即便是市場遇冷如東北的城市,也不會明目張胆取消限購措施的。如哈爾濱在11月新發布的十四條措施中,也只是鼓勵房企降價、打折、團購等方式促進銷售,絕不敢取消限購。
現如今,城市與城市,區域與區域之間本身存在著千絲萬縷的產業關係,且房地產不僅關係國計民生,更是關乎區域或城市發展未來,所以,保持房價穩定,就是保持了區域之間的現有平衡,保持城市之間的發展現狀,避免惡性競爭破壞房地產市場。
相較於北方,南方城市的房價「漲勢喜人」。特別是長三角、大灣區。這其中最大的原因自然是南北經濟差異問題,但是更深層次的原因是,南北人口差異。
去年以來,全國各地都加入了人才爭奪戰,雖然北方的各大城市具有較強的競爭力,但是如果兩相比較,還是南方的吸引力更大。這充分證明,「人」才是社會發展的動力,「人」才是歷史的創造者。當然,除此以外還有氣候差異、自然環境、區位因素差異等。
有人可能會驚訝,為什麼北方的絕大數副省級城市房價都在下降,但是西安的房價不降反升?
我們必須得承認,西安的房地產市場自2015年至今,一直很火爆,房價一路上漲,令人咂舌。尤其是2016年至今,西安的房價漲幅,連續55個月位列全國第一。
這是什麼概念?舉個例子,西安2019年的國民經濟總量為9321.19億元,增速7%,在全國100個大中城市中排名第36名。
這也就是西安在12月1日祭出調控殺招的原因。據說,西安此次調控政策力度在全國還是第一次。
用監管部門的原話說就是:「從今年六月以來,西安市的房價指數漲幅以及購房的人數都有所擴大,出臺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保障西安市居民的自住需求,抑制投資投機的炒作行為。」
投資投機行為最大的危害就是擾亂市場秩序,誤導市場。也就是說,表象的虛假繁榮導致房地產開發朝著畸形方向發展。根據房產中介披露,在2019年最高峰時期,出現過180平的房子,開盤不到十分鐘就瘋搶一空的現象,甚至出現過「萬人搖號」的火爆場面。這對於房地產這種大宗商品來說,是極其不健康、不正常的。
西安市全市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趨勢圖
當然,除此以外,西安目前的商品房庫存量也是原因之一。
根據11月,西安市統計局發布的《房地產開發投資平穩增長 商品房銷售持續回升——2020年前三季度西安經濟社會發展系列報告之四》披露,截至2020年9月末,西安住宅商品房待售面積57.94萬平方米,辦公樓待售面積16.08萬平方米,商業營業用房待售面積66.39萬平方米,其他房屋待售面積38.33萬平方米。
從嚴格意義上來講,西安的商品房「庫存量」略顯緊張。再加之,西安的人才政策放緩以及限購、限貸、限價等政策因素,按照正常的市場規律來講,房價還會有一定幅度的上漲。因此,此次調控可謂是「及時雨」,不僅及時預防市場持續畸形,而且也有效保護了基礎剛需一族的利益。
但是,西安的房地產市場歷來魔性,沒法用正常的市場供需關係來衡量和分析。未來市場如何發展,並不能從現有的指標中看出端倪。樓市新政能不能起到應有的市場作用,也有待一段周期內的市場反饋。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對於真正的剛需一族來說,只有自己的合適時機,沒有市場的合適時機,更沒有政策的合適時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