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南北之爭都是大家津津樂道的事情,小到粽子是甜是鹹,大到經濟、人口、產業。
但要論關注度最高,討論最多的還得排樓市。但今年以來,北方的樓市異常冷清,甚至說是死氣沉沉也不為過。這與南方的火爆場面一比,北方就顯得特別冷冷清清。
最典型的就是剛過去的深圳華潤四期的開盤,一篇選房流程稿,分分鐘10萬+,無房人士,開始橫掃2000萬的豪宅。
還有萬科上午拍地,下午奠基的迅速,以及合肥業主集體抱團,房價上漲,還有揚州這些城市的土地溢價比較高,中間穿插杭州萬人搖號。同時,今年以來,東莞的房價更是創下新高,漲幅27%,排名第一,比深圳漲的都猛。
然而北方城市呢?根據統計局給出的數據顯示,上個月的70城房價統計中,下跌一年的城市排名前十有:牡丹江,南充,鄭州,天津,貴陽,北海,太原,湛江,煙臺,青島。北方城市佔據大半江山!
而且網絡上盛傳一張環京城市房價對比圖,引發了大家的激烈討論,在這張圖中,環京房價從2017年頂峰時期到2020年區區三年時間,房價普遍下跌在40%以上。
其中以永清跌幅最為嚴重,較2017年跌去了71%。當然,有人會認為這些環京的城市不能代表什麼,那我們來看下北方其他二線城市。
以青島為例,就在上個月,青島即墨某盤傳出新盤降價甩賣,每套房子降價30-80萬,業主立馬不幹了,怒砸售樓部。據說,不少業主原價1.7-1.8萬/㎡的房子,臨近交房的時候,直接降到了1.2-1.3萬/平。和最初入手時的價格相比,降價幅度接近30%,直接把首付降沒了。
要知道,青島在北方GDP排名在重點城市排名中排第三!僅次於北京(第1)、天津(第2)!甚至在省會城市鄭州(第4)、濟南(第5)、西安(第6)的前面。所以這次大跌,讓人驚呆了下巴。
但你以為只是青島這樣嗎?其實不然,還有天津,前段時間因為房價下跌5000元/平,業主兩周時間掛牌價降低70萬,引來官方闢謠的。但是作為直轄市均價跌破2萬,比義烏的房價還便宜,這就說不過去了吧。
還有北方曾經的大哥東三省,如今在庫存的壓力下,更是撕開臉皮,直接發文鼓勵房企降價,以此來清庫存。
可見,目前的北方城市的房價基本是「全面失守」,除了西安和銀川這些城市外,大部分城市都在經歷下跌的現象。除了上文已經提到的天津、哈爾濱、青島、鄭州等城市以外,石家莊、太原、煙臺等北方重點城市都位列其中。據此不難看出,凡是買在高點的購房人,過去三四年的時間裡,隨著房價持續調整,或多或少都要承擔不少的帳面損失。
那為啥北方城市如此低迷,房價失守呢?
其實除了政策調控因素之外,經濟和人口流動對於房價的漲幅,也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最近五年,北方城市,比如天津、濟南、石家莊等城市,不是人口增速下降的非常厲害,就是人口已經淨流出,而反觀南方城市,例如深圳、杭州、成都、南京等城市,人口淨流入都居高不下,保持迅猛增長。
這一趨勢,也跟中國經濟重心進一步南移的進程息息相關,2018年北方地區的經濟總量佔全國的比例僅有38.5%,比2012年下降了4.3個百分點。
所以,我們可以總結為一點,北方失守的不是房價,而是人口和經濟。
不過這也正常,北方的城市,過去大多數都是利用天時和地利,也就是我們俗稱的資源性城市。但資源這種東西,不斷開發總有一天會枯竭,例如玉門、鶴崗等城市,都是屬於資源性枯竭的城市。一旦枯竭,經濟和人口就會不可避免的倒退。
反觀南方,如今抓住了兩個「技術紅利」。一個是信息技術的紅利,一個是移動網際網路的紅利,這兩個經濟紅利,都被南方城市搶佔,典型的就是深圳和杭州。所以,南方城市能在經濟方面脫穎而出,也不是沒道理。
當然,北方城市難道就沒機會了嗎?也不是,下一個機會就要來臨,就看北方城市能否抓住。
這個機會就是「新基建」,哪個城市能抓住這個機會,也就是抓住下一個10年。那新基建包括啥呢?可以歸類為5G 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等七大領域。
不過根據部分機構給出的數據來看,對於新基建,南方城市依舊是投入的力度比較大。以人工智慧為例,超過一萬家的企業有北京,上海,廣東,山東,江蘇,浙江這六個省份,廣東是最多的,其次是江蘇。除了北京和山東外,其他都是南方,而北方城市的企業數量跟南方比相差甚遠。
而且在5G和城市軌交方面,依舊是南方城市投入的更多。不過這東西不分先來後到,只是看誰能研發出來。
總而言之,北方城市能否超車,挽回人口和經濟,最重要的還是得在產業上發力,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提供更多的崗位給老百姓,大家有錢了,自然也會買房,而不是通過降價,鼓勵大家去買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