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潭距臺北市中心約10公裡
為臺灣昔日八景之一
臺灣旅遊指南稱其為
「老一輩臺北人舊情綿綿的約會地點」
原因是瓊瑤小說中許多場景都是以碧潭為背景
那天我們來到岸邊,只見江水在燈光反射下波光粼粼,最有特點的是那座碧潭吊橋,很有美國影片《魂斷藍橋》場景的氣勢,讓人一下子就有了懷舊心思。
正好是周末,來宵夜的臺北市民很多,就像我們走在那條長堤上,一邊是各種特色的小吃店,一邊是臨江邊的座位。臺灣在歷史上曾被日本統治50年,就像眼前的許多小店,依舊有日式的風格,店前掛著長燈籠,菜的招牌都是木牌做的,名字寫法也是吸引眼球,比如「騷烤」,比如「魚唇花」等,當然都是繁體字。有人說臺北是繁體字的南京,倒是非常形象。
可能是我們那天去晚的緣故,江邊的座位上都是客滿,我們沿著美食街往前走,出現在眼前的都是一張張笑臉,有舉家老小牽著狗狗的,有年輕的情侶,小孩子的嬉鬧聲到處都有,那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喜悅,我們一下子就被感染了。
天涯何處無芳草,幸福哪裡都可找到。記得當年我讀小學時,還寫過一篇作文《寫給臺灣小朋友一封信》,對那些所謂在死亡線上掙扎的臺灣小朋友給予極大的同情,如果有好事者把那封信在這裡宣讀,估計要把我給羞死呵呵。
俗話說,嘴大喉嚨小。到了碧潭美食街更能深刻體會這一點,想吃的太多,可惜就是找不到位子,我隨便抄一些菜牌,比如儒魚湯、棺材板、杏仁豆腐、豬心冬粉、鴨掌湯等都是我們在南京沒有吃過的。
很快我們在一家叫「御套餐」的小店找到位子坐了下來,菜是海鮮為主,蝦、魚、蟹之類,做得非常精緻。臺灣菜的分量一般都比較足,我們一路下來經常犯多點的毛病,讓那些服務小姐有大陸人都是餓死鬼投胎的錯覺,這其中的原因,我不說你也懂的。記得那天最後每人來一客冰激凌更是誇張,一隻像花瓶一樣的高腳杯,最後真把我們吃撐了。
因為吃得太飽,臺灣朋友建議我們去碧潭橋上走一走,感受一下碧潭的夜色美景。據臺灣朋友說,碧潭橋又叫情人橋,整個吊橋長200米,高數丈,有如長虹懸空跨越兩岸,成為此地主要特色標誌。
據說情侶只要攜手走過這座橋,就能一輩子在一起不分開。原因是走過這吊橋頗需要點平衡能力,哪怕是「曖昧期」的男女上了橋也經常不知不覺地牽起手來。
就像我們那天站在橋上欣賞碧潭美景,江水在燈光映照下,形成金色沙灘的感覺,江中有許多隻小遊船,在悠閒地晃悠,一輪明月從雲裡探出頭來,讓人聯想到許美靜那首《城裡的月光》。
從橋上下來之後,臺灣朋友也帶我們去附近老街轉了一圈,沿途都是臺灣小吃的攤點,相比剛才碧潭堤岸邊的美食街,這裡更具有煙火氣息。那天晚上,我們就隨便走走,看到了閒散的中年男人,抱著孩子的大媽,牽手的小情侶,以及在路邊彈吉他的賣藝人……走著走著,竟有了在南京馬臺街的錯覺。
更 多 精 彩 內 容 歡 迎 關 注
▼
東 方 獨 家 服 務 號
更 多 互 動 分 享 歡 迎 關 注
▼
DFORIENT
東 方 獨 家 編 輯 報 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