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就是比2021帶勁。
開局就是彗星撞地球,哦不,是地球撞地球的大戲!
昨天,華為全面下架騰訊遊戲,先後兩次爬上熱搜。
華為的公關稿寫的很有水平,先是祝大家新年快樂,然後表示這都是騰訊的責任。
而鵝的回應就比較實在,直說是某個條約未能續約。
同時忘了祝大家新年快樂,因此我站華為。
顯然,這個《手機遊戲推廣協議》才是爭論的焦點。
我看了協議的網絡爆料版,裡面有這麼一條:
具體一點是:只要用了華為帳號註冊和登錄遊戲,並用了華為的支付功能,玩家充值的金額就要給華為分一半。
說白了就是渠道服嘛,我吐槽渠道服也不是一次兩次了。
在國外做遊戲就像是和玩家談戀愛,是二元關係,只要好好表現,不當渣男就行了。
但是國內做遊戲都是三角戀,不光得服務用戶,還得給渠道服這個小婊砸伺候好了。
所以以後同志們再遇到官方客服態度不好,官方coser顏值不高的事兒,理解一下,畢竟優質資源都被拿去伺候渠道了。
這個事情就很魔幻。
一個廠商投資十幾億,辛辛苦苦研發遊戲,研發完成後還要出每月幾十萬的運營費用。
而渠道商只要出一個推廣位,幫廠商推廣遊戲,就可以分走廠商的一大塊蛋糕。
你說如果你是廠商,你怎麼辦?
很明顯是做100個一刀999的遊戲,搞一大堆元寶充值活動,上架到100個遊戲平臺。
內容爛沒關係,畢竟渠道服會推廣,別說55分了,19分都成啊。
反正換皮遊戲,隨便請倆半吊子程序和美工就完事兒了,誰在乎好不好玩啊,便宜第一。
所以高昂的渠道費用,必然會導致劣幣驅逐良幣,市場上的好遊戲越來越少。
這也是這次爭論的焦點。
廠商的渠道費交多了,會導致廠商失去打磨遊戲的動力,垃圾遊戲越來越多。
而廠商的渠道費交少了,會把推廣位都讓給別人,自己的好遊戲沒人玩,最後狗帶。
那麼,多少的渠道費算合理呢?
華為的是55分,很多人覺得高了,而業內通用的蘋果稅是32%,華為改成32%就會合理嗎?
我們不妨換一個角度看待這個問題,渠道對於遊戲意味著什麼?
是一條腿!
而華為上億的用戶,還是一條又粗又硬的大腿。
但是隨著國內遊戲玩家數量越來越多,遊戲圈逐漸向飯圈轉化,好遊戲已經不局限於遊戲市場,而是頻繁登上各種熱搜。
即便你不打遊戲,你今年大概率也聽過《黑神話·悟空》、《原神》、《萬國覺醒》……
所以這些有能力自己出圈的遊戲,越來越不在乎渠道這條腿了。
這年頭優質內容不交保護費,也可以得到更多傳播。
而渠道商還停留在流量思維的時代,還妄圖靠圈養用戶收費,註定走不遠。
時代變了,大人。
我今天想看《大話西遊》,(假設)愛奇藝有,我就嗑個愛奇藝會員。
下次想看《悟空傳》了,(假設)愛奇藝沒有,我就要卸載愛奇藝,再罵一句愛奇藝垃圾。
玩家是遊戲的粉絲,而不是應用商店的粉絲,一切經濟利益都是由玩家行為決定的。
回到這次的事件說,騰訊的遊戲對娛樂和社交來說都是剛需。
所以如果玩家在華為應用市場下不到騰訊的遊戲,大概率會罵一句華為垃圾,然後自己去其他地方下載。
應用市場們靠下面這張圖忽悠玩家十幾年了,真當玩家都是傻子嘛?
所以希望各種遊戲中心APP趕緊認清自己的定位,要麼減少抽成,要麼像B站和Tap Tap一樣,真的花心思服務玩家,打造良好的社區氛圍。
好遊戲也要硬氣起來,現在騰訊、莉莉絲(萬國覺醒)、米哈遊(原神)這種頂級大廠已經挑頭了,小廠也得跟他們幹啊!
而玩家們也要養成去官網下遊戲的習慣,擺脫渠道商控制,再反過來控制渠道商命運。
渠道拿玩家當了十幾年傻子
現在讓他們看看誰是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