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於錫強
大名鼎鼎的上海國際飯店曾經是「中國第一高樓」,兒時常聽人戲說:「仰起頭來數國際飯店樓層幅度過大,連帽子都掉下了地。」這幢不同凡響的建築是誰決策建造的呢,他就是被稱為「金融巨子」、祖籍鎮江的胡筆江。
胡筆江(1881-1938),譜名敏賢,字筠,號筆江,祖籍鎮江,出生在邗江沙頭鎮胡墩村。其父曾在鎮江丹徒一家錢莊做過店員。後又與人合股開設當典,胡筆江少年時期接受了良好的私塾教育,學習勤奮,練得一手好字。17歲時在江蘇泰縣姜堰鎮一家小錢莊當學徒,3年滿師後,到揚州仙女廟義善源銀號當店員。1910年胡筆江到北京公益銀號任職員,不久進北京交通銀行,深得交行總經理梁士詒的賞識,被視為交行的青年精英,不到兩年便被晉升為總行稽核,分行襄理、經理之職。1916年,北京政府清查交通銀行帳冊,行內人事發生更動,胡筆江辭去交通銀行職務,南下上海謀發展。
上海是全國的金融中心,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外資銀行紛紛歇業關閉,而此時中國民族工業正在興起,有利於民資銀行的發展。愛國華僑黃奕柱在印尼經商,資金雄厚,想到國內開辦銀行,但不懂經營管理,就請教上海報業泰鬥史量才,史量才他先辦銀行,由銀行再投資實業,並請布業大亨、統益紗廠董事長徐靜仁舉薦人才,徐靜仁便推薦了胡筆江。黃奕柱、史量才與胡筆江晤談,十分投機。1921年,胡筆江在上海與南洋華僑巨商黃奕柱合創中南銀行,銀行資本總額500萬元,為當時華僑創辦的最大民族私人銀行。1921年6月正式開業,總行設在上海三馬路。黃奕柱、胡筆江、史量才等7人組成董事會,黃奕柱任董事長、胡筆江任總經理。
胡筆江審時度勢,多方疏通,中南銀行獲得了鈔票發行權,發行鈔票以百分之五十的銀元或外匯就可發行百分之百的鈔票。每張鈔票上都有胡筆江的籤名,是全國通用鈔票之一。後又增設十餘家分行及辦事處,並陸續投資上海新裕紡織公司、永利化工公司、上海誠孚鐵工廠等。
胡筆江還有一個大手筆是在1922年,他與鹽業銀行總經理吳鼎昌、金城銀行總經理周作民、大陸銀行總經理談荔孫商議,在上海組成「四行聯合營業事務所」,成立了「四行聯合準備庫」。1923年,四行儲蓄會發起中南、金城、鹽業、大陸四行各投資25萬元,組成「四行儲蓄會」,宣布共同承擔以中南銀行名義發行鈔票的兌現責任。為取信社會,四行準備庫陳列了許多銀箱,每箱堆放5000枚銀洋元,真金實銀對外展示供人參觀,顯示四行儲金充足實力雄厚,大大提高了中南銀行鈔票的信譽。
1932年春,為慶祝四行儲蓄會成立十周年,擴大民族金融業的影響,胡筆江等四家銀行老總商量決策,出資500萬元,在上海市中心建造24層摩天大樓,取名國際大飯店(後改名國際飯店),由國際著名設計師鄔達克設計,民資企業陶馥記營造廠建造,該飯店是當時上海第一家由中國人自行投資建造的國內首屈一指的高級酒店,配備了許多現代化的設備,包括當時上海速度最快的電梯,大樓共有兩大門,正南是儲蓄會大門,東南是飯店大門(至今仍在)。1934年開業,全上海為之轟動,整幢建築是當時遠東最高的大廈,24層的高度保持「中國第一高樓」的歷史紀錄竟長達50年之久,這座裡程碑式的建築如今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胡筆江繼配系鎮江有名士紳於立三之二女,結婚典禮是在九如巷臨時租用賈姓的房屋中舉行,胡筆江利用在金融界的地位和優勢,創辦了鎮江元康錢莊,一是為報答嶽家,還利用錢莊增加中南銀行鈔票發行量,並為中南銀行訓練後繼辦事人員。1933年他出資10多萬元在家鄉創辦競生小學,也招收鎮江丹徒、大港等地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