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支付圈
金評媒(http://www.jpm.cn)編者按:支付圈之間的搏殺已經白熱化,央行新的管理措施已經開始實施,無論你願意與否,支付下半場的時代已經到來了,撿錢的日子已經過去,精細化新服務的支付已經在來臨。
那麼2018~2019年的支付會有哪些變化?
一、資本的熱場已經接近尾聲
資本是敏感的,所以當監管機構真正啟動嚴監管的時候,資本在支付的高熱已退,不客氣的說,資本在逃離支付。
18/19年大的有關牌照的頻繁的大交易已經沒有了,即便有也是優質資產的充實到上市公司表現,不是裸牌照的交易。
除了網際網路的巨頭及銀聯這樣的國字巨擘,18/19年無論是機具還是手續費的補貼已經在淡化。多數是支付機構將補貼下沉,給予代理商一定的權限去投入市場營銷,去撬動客戶。
二、聚合支付接入模式大改
首先聚合支付參與主體已經明顯不是有自有平臺的第四方了,而是支付機構,支付機構的全子公司,代理商,或是銀行及銀行的服務商,獨立的第四方的消亡已經不可避免。
接入模式上已經從銀行,清算中心的轉接入,逐步切換到銀聯,網聯等機構,聚合支付市場領導逐步會變成銀聯網聯這樣的清算轉接機構。
呈現形式上從貼紙二維碼,貼紙牌轉變成專有的輕型職能收單工具,設備成本低廉,但是安全符合標準。所以聚合支付的下半場還有很多變化,大面積洗牌的可能性很大。
三、銀聯轉接眾望所歸
銀聯雲閃付和二維碼受到支付機構和大批銀行的一致看好,微信已經接入銀聯,支付寶的接入相信不會太遙遠,相比較而言,無論是產品,市場和合作模式來看,銀聯的底蘊在國內還是很深厚也很接地氣。
轉接市場上,未來參與的肯定是多家的,不單是銀聯網聯,但客觀的說銀聯近年的市場改革還是卓有成效的,多邊競爭背景下長遠來看,不僅沒有消弱銀聯,反而使銀聯的主導的轉接市場地位會更加穩固。
四、多數線上支付公司向線下高速的滲透
隨著直連代扣的逐步關停,備付金逐步提高,線上支付公司在傳統領域的生存點在壓縮,而線下市場依然巨大。支付寶,微信幾年深耕細作對於原傳統線上支付公司影響雖有一些,但是畢竟沒有到危及生存的時刻,而政策和市場變化確實對線上傳統支付公司有生存威脅,他們會從哪些方向入手?
(1)網際網路收銀臺隨著賣方模式已經變成多樣買方模式,單一賣場無法吸引客戶,店鋪商場買賣,傳統B2C,C2C的線上買賣,已經在轉為視頻買賣,直播買賣,拼單廣告團購,O2O線下代購,甚至VR等模式,多種經營模式已經成為可能,所以網際網路收銀臺這樣融合多種模式的收款模式在未來更受歡迎。
(2)供應鏈供應鏈已經在向服務鏈轉變,綜合產品會成為供應鏈的核心競爭力量,原來供應鏈支付主要以現下支付及銀行為主體,但是隨著網際網路支付公司的滲透,這些對於他們來說無疑也是一個好場景。
(3)衝擊手刷客戶也是一個選項,因為手刷使用上還是存在很多不便,而手刷的客戶確實是有虛擬消費的嫌疑,但是在現金消費和非現金消費區分來看,這也是一種消費場景,從而使手刷替代品一定會在18/19年大量增長。
五、直銷銀行及網絡銀行的大力參與
在聚合支付這一戰,傳統網絡銀行部的大力參與下,聚合支付得以大力發展,隨著監管政策的日趨嚴格下,通道錢已經不是銀行的發展之路,但是已經嘗到甜頭的銀行不會放棄支付市場,18、19年他們會有更多的模式。同時除百信銀行外,已經有30多家待審的直銷銀行,他們衝擊支付市場會更迅猛一些,更加快速:
(1)帳戶+支付聯合模式,隨著國家對大量資金流入流出的監管,有沉澱資金商業模式的監管,現行無論是線上電商,還是參與O2O模式大型商業實體的所有的資金都會逐步納入監管模式,而銀行比支付機構更有優勢在帳戶上,利用支付+帳戶+監管的模式,可以在雙贏的基礎上,銀行能夠攘客不少,也獲利頗豐。
(2)支付數據貸在過往兩年中,由於聚合支付數據分散在各個銀行,並不能真實統計數據,但是一旦數據集中在網聯,銀聯這樣的機構,數據貸服務將會進入新的高潮,所以新興的直銷銀行,網絡銀行部不會放過這一大好機會。
六、債務管理的新模式參與
17年中,各種信用卡代還模式已經進入人的眼球,有些支付機構也參與一些,但是這些並不被官方認可,也沒有明確大力禁止。
總體事實是,經過幾年的消費金融的大力發展,個人貸款上雖然比原來相對容易,平均成本並不低廉。而信用卡作為消費主體工具還是受人歡迎,普惠金融裡面從財富管理應該向債務管理有些工具,形成個人消費金融的助貸管理工具,而支付機構參與其中有優勢,同時也不會太亂,在監控之內。所以,18、19年此業務一定會在動蕩中生長。
七、ISV+行業或場景
支付已經進入下半場,支付服務已經轉為綜合服務,單一費率滿足不了實體商戶了,實際是輪番的補貼已經讓實體商戶對支付公司有了充足的談判經驗,下半場沒有場景平臺+支付服務模式,多數商戶難以買帳,而垂直行業場景上仍然有足夠可以深根的餘地,所以行業應該是支付公司另外立足點。這個將成為2017,2018年主流實體商戶的主要爭奪點。
八、海外支付熱的興起
國內支付已經進入規範管理的成熟期,但從這個來看,門檻就足夠高,運營成本也是不低的。而國內無論是運營體系,技術發展,還是管理規範都是世界領先水平。
國內支付無論是以個人投資還是公司投資勢必帶動海外的支付熱,特別是一帶一路的國家內,必先成為國內支付圈從國內延續的到境外的市場爭奪戰。17年,已經有多個圈內公司及個人在東南亞及歐美做了鋪墊的布局,而支付寶微信也在多個國家做了戰略合作,海外支付戰的熱火,已經在高速加溫,18、19年勢必形成井噴之勢。
九、多個新玩家的進入
剛剛央行下發了,外資進入中國支付市場設立支付機構肯定是實在必行的,同時一旦銀聯和網聯準備就緒,國內轉接規範後,排除其他外力影響,萬事達,威士卡等組織進入國內預計也是倒計時階段。
同時在20017-2018年的清理當中,有一部分支付機構吊銷牌照,同時根據央行的減少一些,新增一些的思維,勢必在18,19年一些具有優勢大型企業,但錯過支付牌照申領時間單位,一定會補上一些,以鯰魚效應增加國內支付市場的活力。
以上就是18-19年我對支付市場預計,競爭激烈,舉步艱難,但依然有前途大道,值得驕傲!
(編輯:鄭惠敏)
來源: 支付圈
企業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