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支付行業大變局:資本退燒、銀聯轉接、鏖戰海外……

2021-01-11 金評媒

來源: 支付圈    

金評媒(http://www.jpm.cn)編者按:支付圈之間的搏殺已經白熱化,央行新的管理措施已經開始實施,無論你願意與否,支付下半場的時代已經到來了,撿錢的日子已經過去,精細化新服務的支付已經在來臨。 

那麼2018~2019年的支付會有哪些變化? 

一、資本的熱場已經接近尾聲 

資本是敏感的,所以當監管機構真正啟動嚴監管的時候,資本在支付的高熱已退,不客氣的說,資本在逃離支付。 

18/19年大的有關牌照的頻繁的大交易已經沒有了,即便有也是優質資產的充實到上市公司表現,不是裸牌照的交易。 

除了網際網路的巨頭及銀聯這樣的國字巨擘,18/19年無論是機具還是手續費的補貼已經在淡化。多數是支付機構將補貼下沉,給予代理商一定的權限去投入市場營銷,去撬動客戶。 

二、聚合支付接入模式大改 

首先聚合支付參與主體已經明顯不是有自有平臺的第四方了,而是支付機構,支付機構的全子公司,代理商,或是銀行及銀行的服務商,獨立的第四方的消亡已經不可避免。 

接入模式上已經從銀行,清算中心的轉接入,逐步切換到銀聯,網聯等機構,聚合支付市場領導逐步會變成銀聯網聯這樣的清算轉接機構。 

呈現形式上從貼紙二維碼,貼紙牌轉變成專有的輕型職能收單工具,設備成本低廉,但是安全符合標準。所以聚合支付的下半場還有很多變化,大面積洗牌的可能性很大。 

三、銀聯轉接眾望所歸 

銀聯雲閃付和二維碼受到支付機構和大批銀行的一致看好,微信已經接入銀聯,支付寶的接入相信不會太遙遠,相比較而言,無論是產品,市場和合作模式來看,銀聯的底蘊在國內還是很深厚也很接地氣。 

轉接市場上,未來參與的肯定是多家的,不單是銀聯網聯,但客觀的說銀聯近年的市場改革還是卓有成效的,多邊競爭背景下長遠來看,不僅沒有消弱銀聯,反而使銀聯的主導的轉接市場地位會更加穩固。 

四、多數線上支付公司向線下高速的滲透 

隨著直連代扣的逐步關停,備付金逐步提高,線上支付公司在傳統領域的生存點在壓縮,而線下市場依然巨大。支付寶,微信幾年深耕細作對於原傳統線上支付公司影響雖有一些,但是畢竟沒有到危及生存的時刻,而政策和市場變化確實對線上傳統支付公司有生存威脅,他們會從哪些方向入手? 

(1)網際網路收銀臺隨著賣方模式已經變成多樣買方模式,單一賣場無法吸引客戶,店鋪商場買賣,傳統B2C,C2C的線上買賣,已經在轉為視頻買賣,直播買賣,拼單廣告團購,O2O線下代購,甚至VR等模式,多種經營模式已經成為可能,所以網際網路收銀臺這樣融合多種模式的收款模式在未來更受歡迎。 

(2)供應鏈供應鏈已經在向服務鏈轉變,綜合產品會成為供應鏈的核心競爭力量,原來供應鏈支付主要以現下支付及銀行為主體,但是隨著網際網路支付公司的滲透,這些對於他們來說無疑也是一個好場景。 

(3)衝擊手刷客戶也是一個選項,因為手刷使用上還是存在很多不便,而手刷的客戶確實是有虛擬消費的嫌疑,但是在現金消費和非現金消費區分來看,這也是一種消費場景,從而使手刷替代品一定會在18/19年大量增長。 

五、直銷銀行及網絡銀行的大力參與 

在聚合支付這一戰,傳統網絡銀行部的大力參與下,聚合支付得以大力發展,隨著監管政策的日趨嚴格下,通道錢已經不是銀行的發展之路,但是已經嘗到甜頭的銀行不會放棄支付市場,18、19年他們會有更多的模式。同時除百信銀行外,已經有30多家待審的直銷銀行,他們衝擊支付市場會更迅猛一些,更加快速: 

(1)帳戶+支付聯合模式,隨著國家對大量資金流入流出的監管,有沉澱資金商業模式的監管,現行無論是線上電商,還是參與O2O模式大型商業實體的所有的資金都會逐步納入監管模式,而銀行比支付機構更有優勢在帳戶上,利用支付+帳戶+監管的模式,可以在雙贏的基礎上,銀行能夠攘客不少,也獲利頗豐。 

(2)支付數據貸在過往兩年中,由於聚合支付數據分散在各個銀行,並不能真實統計數據,但是一旦數據集中在網聯,銀聯這樣的機構,數據貸服務將會進入新的高潮,所以新興的直銷銀行,網絡銀行部不會放過這一大好機會。 

六、債務管理的新模式參與 

17年中,各種信用卡代還模式已經進入人的眼球,有些支付機構也參與一些,但是這些並不被官方認可,也沒有明確大力禁止。 

總體事實是,經過幾年的消費金融的大力發展,個人貸款上雖然比原來相對容易,平均成本並不低廉。而信用卡作為消費主體工具還是受人歡迎,普惠金融裡面從財富管理應該向債務管理有些工具,形成個人消費金融的助貸管理工具,而支付機構參與其中有優勢,同時也不會太亂,在監控之內。所以,18、19年此業務一定會在動蕩中生長。 

七、ISV+行業或場景 

支付已經進入下半場,支付服務已經轉為綜合服務,單一費率滿足不了實體商戶了,實際是輪番的補貼已經讓實體商戶對支付公司有了充足的談判經驗,下半場沒有場景平臺+支付服務模式,多數商戶難以買帳,而垂直行業場景上仍然有足夠可以深根的餘地,所以行業應該是支付公司另外立足點。這個將成為2017,2018年主流實體商戶的主要爭奪點。 

八、海外支付熱的興起 

國內支付已經進入規範管理的成熟期,但從這個來看,門檻就足夠高,運營成本也是不低的。而國內無論是運營體系,技術發展,還是管理規範都是世界領先水平。 

國內支付無論是以個人投資還是公司投資勢必帶動海外的支付熱,特別是一帶一路的國家內,必先成為國內支付圈從國內延續的到境外的市場爭奪戰。17年,已經有多個圈內公司及個人在東南亞及歐美做了鋪墊的布局,而支付寶微信也在多個國家做了戰略合作,海外支付戰的熱火,已經在高速加溫,18、19年勢必形成井噴之勢。 

九、多個新玩家的進入 

剛剛央行下發了,外資進入中國支付市場設立支付機構肯定是實在必行的,同時一旦銀聯和網聯準備就緒,國內轉接規範後,排除其他外力影響,萬事達,威士卡等組織進入國內預計也是倒計時階段。 

同時在20017-2018年的清理當中,有一部分支付機構吊銷牌照,同時根據央行的減少一些,新增一些的思維,勢必在18,19年一些具有優勢大型企業,但錯過支付牌照申領時間單位,一定會補上一些,以鯰魚效應增加國內支付市場的活力。 

以上就是18-19年我對支付市場預計,競爭激烈,舉步艱難,但依然有前途大道,值得驕傲!

(編輯:鄭惠敏)

來源: 支付圈

企業新聞

相關焦點

  • 中國銀聯:2019年銀聯網絡轉接交易金額達189.4萬億元 銀聯卡全球...
    此次發布的最新報告指出,2019年,中國銀行卡產業在穩步發展的同時加速向移動端遷移,金融科技與開放生態結合推動產業創新發展,國內支付清算市場開放取得新進展,監管部門持續加大產業規範力度,國內產業參與方積極尋求國際化發展突破。展望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一定時期內對支付產業發展帶來一定程度的衝擊,但不會改變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發展趨勢。
  • 2019年銀聯網絡轉接交易金額189.4萬億元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銀聯今日發布的交易數據顯示,2019年銀聯網絡轉接交易金額189.4萬億元,同比增長54.3%。數據顯示,2019年全年,中國銀聯配合公安機關累計協查案件1.9萬起,涉案金額2001億元。
  • 中國銀聯報告:2019年銀聯網絡轉接交易金額保持全球銀行卡清算市場...
    中證網訊(記者 彭揚)中國銀聯網站消息,5月18日,中國銀聯發布《中國銀行卡產業發展報告(2020)》。報告指出,展望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一定時期內對支付產業發展帶來一定程度的衝擊,但不會改變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發展趨勢。我國銀行卡產業將在監管規範、開放競爭的產業環境下,持續提升產業服務實體經濟效率,並向更高質量和更大規模的國際化市場邁進。
  • 中國銀聯曬出2019年度 「成績單」
    來源:支付之家網支付之家網(ZFZJ.CN)1月19日,中國銀聯發布最新交易數據:2019年銀聯網絡轉接交易金額189.4萬億元,同比增長54.3%。回顧過去5年數據,2015年銀聯網絡轉接交易金額53.9萬億元,同比增長31.2%;2016年銀聯網絡轉接交易金額72.9萬億元,同比增長35.2%;2017年銀聯網絡轉接交易金額93.9萬億元,同比增長28.8%;2018年銀聯網絡轉接交易金額首次突破百萬億大關,達120.4萬億元,同比增長28.1%;2019年銀聯網絡轉接交易金額189.4萬億元,同比增長
  • 銀聯國際與保加利亞國家轉接網絡Borica籤署合作備忘錄
    銀聯國際與保加利亞國家轉接網絡Borica籤署合作備忘錄 來源:金融時報-中國金融新聞網 作者:記者 李國輝 發布日期:2018-07-09 08:51
  • 【中國銀聯總裁時文朝】中國銀行卡產業2018年回顧及2019年展望
    中國銀聯總裁 時文朝  2018年,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推進,我國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不斷加快,各行業抵禦系統性風險的能力逐步增強。  一、2018年銀行卡產業發展回顧  整體上看,監管高效有力、市場持續開放、創新深度融合、支付便民惠民成為2018年我國銀行卡支付產業發展的主要特點。
  • 中國銀聯:2018年銀聯卡全球發行累計超過75.9億張
    22日,中國銀聯發布《中國銀行卡產業發展報告(2019)》。 報告顯示,2018年銀聯網絡轉接交易金額佔全球銀行卡清算市場份額進一步提高,並繼續保持全球第一。同時,銀行卡發卡和受理規模進一步擴大,銀聯卡全球發行累計超過75.9億張。
  • 境外支付機構邁入內地市場 微信搭銀聯海外攬客
    四方合作的模式體現為:香港用戶在內地使用微信香港錢包進行消費後,產生的資金結算流程將由微信香港錢包對接銀聯國際,再由中國銀聯對接財付通,轉接交易並清算資金。「支持內地客戶到香港使用微信支付,以及支持香港用戶到內地使用香港微信支付都是騰訊金融國際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接近騰訊金融人士向《財經》記者表示。
  • 銀聯技術標準落地泰國 與泰四大銀行共建銀行卡轉接系統
    央廣網上海2月25日消息(記者吳善陽 通訊員張若溪)銀聯國際與泰國最大的四家商業銀行——盤谷銀行、泰京銀行、開泰銀行、匯商銀行昨天在曼谷共同宣布,以銀聯技術標準建設的泰國本地轉接網絡TPN(Thai Payment Network)正式上線。這是繼銀聯晶片卡標準成為泰國的行業標準後,銀聯通過成立合資公司的方式,為泰國提供銀行卡轉接系統建設標準。
  • 中國銀聯、浦發銀行將在轉接清算、跨境支付等方面展開全面合作
    7月3日,中國銀聯與浦發銀行在上海籤署戰略合作協議。中國銀聯董事長邵伏軍、總裁時文朝與浦發銀行董事長鄭楊、行長潘衛東出席籤約儀式,中國銀聯執行副總裁胡浩中、浦發銀行副行長謝偉分別代表雙方籤署協議。根據協議內容,雙方將發揮各自優勢,加強互動交流和資源整合,在發卡與受理業務、轉接清算、代收代付、跨境支付、移動便民工程、普惠金融、大數據及風控、國際金融中心及長三角一體化建設相關合作等方面開展全方位合作,並積極探索創新合作模式,強化戰略合作關係。
  • 銀聯繫統建設技術標準落地泰國 與泰四大銀行共建銀行卡轉接系統
    央廣網上海2月25日消息(記者吳善陽 通訊員張若溪)銀聯國際與泰國最大的四家商業銀行——盤谷銀行、泰京銀行、開泰銀行、匯商銀行昨天在曼谷共同宣布,以銀聯技術標準建設的泰國本地轉接網絡TPN(Thai Payment Network)正式上線。
  • 跨境消費:從支付自由到筆筆立返1%,銀聯是怎麼做到的?
    中國銀聯常務副總裁蔡劍波表示,銀聯秉承合作共贏理念,聯合產業各方,通過產品、技術和商業模式的創新,推出跨境返現卡,目的就是融聚各方優勢資源,形成服務合力,進一步升級和優化跨境支付服務。優惠買逛遍全世界中國已連續多年保持全球第一大出境旅遊客源國地位。文化和旅遊部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公民出境旅遊人數14972萬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14.7%。
  • 騰訊與銀聯啟動雙向跨境支付合作,你想知道的都在這兒
    9月26日,在中國人民銀行及香港金融管理局的指導下,騰訊攜手銀聯在深圳舉行「行動支付,暢享兩地」雙向跨境支付啟動儀式。微信香港錢包成為首家為香港用戶提供內地行動支付服務的香港儲值支付工具(SVF)持牌方。財付通、微信香港錢包將接入中國銀聯、銀聯國際轉接清算協同,保障微信香港錢包用戶跨境行動支付安全、合規。行動支付網應邀出席啟動儀式,為讀者帶來最新資訊。
  • 中國銀聯發布2019行動支付安全大調查分析報告
    金融投資報訊(記者 張璐璇)4月2日,中國銀聯發布《2019移動網際網路支付安全大調查報告》,探尋在過去的一年裡行動支付領域有哪些新趨勢、新變化,新風險,普通金融消費者又該如何在使用行動支付時保護好自己的錢袋子。
  • 銀聯與微信支付合作掃碼互聯互通
    另外,記者從知情人士處獲悉,由人民銀行科技司主導的第一筆互聯互通業務,已於2019年12月30日在試點城市寧波完成,轉接清算是由網聯清算所做,交易雙方中有一方為「平安付」。「條碼支付的互聯互通有利於中小支付機構,將極大提高中小支付機構的積極性,對監管而言,客觀上會減少很多聚合支付條碼帶來的『二清』風險。」
  • 銀聯與微信支付合作掃碼互聯互通 中小支付機構機會來了?
    另外,《證券日報》記者從知情人士處獲悉,由人民銀行科技司主導的第一筆互聯互通業務,已於2019年12月30日在試點城市寧波完成,轉接清算是由網聯清算所做,交易雙方中有一方為「平安付」。「條碼支付的互聯互通有利於中小支付機構,將極大提高中小支付機構的積極性,對監管而言,客觀上會減少很多聚合支付條碼帶來的『二清』風險。」支付產業網創始人劉剛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 中國銀聯發布《中國銀行卡產業發展報告(2020)》
    銀行卡支付產業穩步發展的同時加速向移動端遷移  2019年,銀聯網絡轉接交易金額達189.4萬億元,繼續保持全球銀行卡清算市場份額第一。同時,銀聯卡全球發行累計達84.2億張,銀聯受理網絡擴展至全球178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境內行動支付受理環境顯著改善,銀行卡發卡和受理市場加速向移動端遷移。
  • 銀聯掃碼支付攪動了支付圈 收費標準懸而未決
    「根據眼下各家支付機構給出的方案來看,目前接入聚合支付的主要是支付寶、微信支付、QQ錢包、京東錢包、百度錢包等幾款產品,銀行的產品極少。這幾款產品都有各自的二維碼標準,如果未來各家銀行們採用銀聯的二維碼標準,就可以相應地接入銀聯錢包,再由銀聯轉接各家銀行,也可以直接接入各家銀行,具體做法是很靈活的。」
  • 銀聯首推跨境返現卡:筆筆返1%,跨境布局再提速|十字財經
    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居民出境旅遊人數約1.66億人次,比上年增長11%。全年實現旅遊總收入6.52萬億元,同比增長9.3%。為分羹跨境消費的萬億市場,卡組織、發卡銀行、支付機構、商戶等產業各方也紛紛加大在跨境支付領域的投入。而「境外返現」成為各大卡組織爭奪市場的重要手段。
  • 聚合支付大變局!40萬億支付寶微信「外包」市場向何處去
    目前,並未有權威機構對聚合支付行業規模進行精確統計。行業第三方研究機構易觀2019年初發布的《中國聚合支付市場專題分析2019》顯示,2014年,聚合支付規模只有1000億元。而到了2019年,聚合支付規模預計會達到40萬億元。 事實上,針對收單外包機構的管理早已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