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支付大變局!40萬億支付寶微信「外包」市場向何處去

2020-12-07 騰訊網

這是《中國經營報》為您分享的第1092原創文章;我們只發有態度,有乾貨的原創。

狂奔多年之後,聚合支付終於迎來備案制管理。

近期,中國支付清算協會下發《收單外包服務機構備案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加強對收單外包服務市場管理。作為伴隨行動支付崛起的全新而重要的外包業態,聚合支付首次獲得較為清晰的行業定位,並被正式納入監管視野。

如何監督、管理聚合支付這一類「無牌」外包機構,一直是行業難題之一,其管理歸屬、商業模式、準入門檻、服務標準均無太多依據可循。但隨著市場規模不斷攀升,在支付產業鏈中扮演的角色日益緊要,近年來一些灰黑產利用「管」外之地為賭博、詐騙等平臺提供服務,劣幣驅逐良幣現象日漸突出。

在業內看來,通過備案,一方面可以對市面上現有的聚合支付機構進行摸底,另一方面可以通過抬高準入門檻推進行業優勝劣汰,讓一批無備案能力的機構主動退出。

「外包大軍」迎來直接管理

收單外包行業並非新生事物,其伴隨銀行卡誕生而出現,近年來支付方式的演變,也促使外包機構的業務發生變化。

「我們早期做的就是本地幾家銀行的銀行卡外包服務,2012年央行下發第三方支付牌照,我們開始逐步擴展到服務持牌支付機構,行動支付崛起後,我們開始主要提供聚合支付服務。」頭部聚合支付機構利楚掃唄CEO王朋告訴記者。

利楚掃唄的業務歷程代表了大部分收單外包機構的發展路徑。

根據上述《辦法》,收單外包機構的業務類型包括特約商戶推薦(即地推)和維護、張貼受理標識、受理終端布放和維護、特約商戶、聚合支付等。其中,聚合支付被公認是管理的重點和難點。

聚合支付,又被稱為「第四方支付」,是指通過一個二維碼或App聚合不同的支付渠道(比如支付寶、微信支付、銀聯雲閃付)。無論是用戶主動掃商戶二維碼(即主掃模式),還是商戶掃碼槍主動掃用戶二維碼(即被掃模式),均可通過聚合支付服務的後臺自動甄別相應的付款帳戶。值得注意的是,聚合支付平臺不「觸碰」資金,不進行清算,只做技術上的渠道整合。

自2016年起,隨著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線下滲透加速,聚合支付便捷、高效地解決了巨頭之間二維碼不互通問題,迅速成為收單外包領域最熱門的業務。

目前,並未有權威機構對聚合支付行業規模進行精確統計。行業第三方研究機構易觀2019年初發布的《中國聚合支付市場專題分析2019》顯示,2014年,聚合支付規模只有1000億元。而到了2019年,聚合支付規模預計會達到40萬億元。

事實上,針對收單外包機構的管理早已有之。記者梳理公開信息以及採訪資深業內人士獲悉,中國銀聯在2013年左右開始對外包機構做註冊制管理,彼時主要的外包機構還是針對銀行卡收單。2015年,中國人民銀行發布199號文,規定由協會進行外包機構的自律管理。近年來,央行也通過不同的通知文件,對聚合支付的突出風險進行過階段性整治。

但上述管理舉措與此次備案有本質區別。協會相關人士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無論銀聯還是協會,此前都是通過收單機構管理外包機構,但由於市場相對複雜,收單機構對外包機構管理有一定的信息不對稱,此次是針對外包機構開展的直接備案管理。

北京網絡法學研究院副秘書長車寧認為:與之前通過收單機構管理外包機構的模式相比,《辦法》變間接管理為直接管理,是管理模式上的重大變革。

一位聚合支付服務商告訴記者,雖然監管一直對外包機構風險有關注,但此前的治理方式並沒有完全達到預期。很多收單機構由於利益相關仍會袒護自己的合作夥伴,這使得監管沒辦法真正觸達外包商。

「聚合支付商才是一線最掌握商戶動向的入口,但由於管轄職責所限,地方人行一般選擇通過第三方支付持牌機構接觸其聚合支付外包商,備案後,後續的直接日常管理甚至入場檢查就都有據可依。」他表示。

興衰切換:50%機構已經退出

在網聯出現前的很長一段時間內,由於支付機構與支付機構之間不可「直連」,聚合支付趁勢而起。「在第三方支付機構受制於卡組織和監管無法涉足這一業務時,無債一身輕的聚合支付機構順應了趨勢和需求,成為最大的市場受益者。」易觀資深分析師王蓬博表示。

聚合支付之所以受到監管和市場重視,在於其佔據了線下交易的「最後一公裡」,掌握著大量商戶資源,相當於支付巨頭線下拓展中的「腿」。

有資深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支付寶、微信支付從網際網路支付起家,缺乏線下觸角。在走向線下的早期,必須依靠這些外包商進行拓展。彼時雙巨頭的業務負責人都曾專門找到幾大聚合支付商「擺酒組局」,希望相關方對其線下業務進行更多支持。

從2016年開始,Ping++、豐瑞祥、錢方好近、收錢吧、利楚掃唄、哆啦寶、付錢拉等聚合支付服務商開始通過「聚合」多種支付方式的能力快速佔領市場,在密集融資和雙巨頭的高額補貼下,這一業態走向興盛期。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2017年到2018年是聚合支付融資高潮期,2018年,十餘家機構獲得融資,融資方除了BATJ等網際網路第一梯隊,也包括IDG資本等創投,此外恒生電子、攜程等亦有涉足,另一重要勢力則是聚合支付服務的持牌第三方支付機構。

對於市場上聚合支付機構的規模數量,至今未有確切數字,這也是此次摸底的重要目的之一。牌照併購研究人士孟凡富告訴記者:從2015年到現在,目前市面上留存的還有上萬家大大小小的聚合支付機構。

從商業模式看,聚合支付和第三方支付並無太大差異。支付服務費率差本是這類外包機構最基本盈利方式。前述聚合支付服務商告訴記者,支付機構通常會給到聚合支付商一個成本價,然後其再去和商家談。目前市場平均的手續費率在千分之三到千分之四,這其中,銀行或支付機構需要拿走萬分之二到萬分之五,留給聚合支付商的空間很低。

不過,在國內,支付交易費率已經不再是主要盈利方式,而是充當了入口,為其他高利潤業務提供流量。「一旦做到規模化,再疊加一些貸款分期、營銷等增值業務,薄利的商業模式也可以玩下去。」該服務商表示。

不過隨著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線下格局敲定,超額的補貼消失,銀行和雙巨頭之外的第三方支付機構先後下場參與聚合支付,加之支付導流廣告等流量變現業務亦被禁止,很多中小規模的外包商只能退出市場或鋌而走險。去年12月,遼寧警方通報,深圳愛貝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以「聚合支付」名義,從事非法資金支付結算業務截留商家資金,涉案金額達到92億餘元人民幣,一度引發業界震動。

在王朋看來,非法行業永遠需要支付工具,從銀行到第三方支付再到聚合支付,犯罪組織鑽的是監管和機構風控的空子,也極大傷害了整個收單外包行業。「很長一段時間說起聚合支付,別人都會覺得不正規,有法律風險。」

除了被當作違法工具,聚合支付無底線的惡性競爭讓王朋更加無奈。他告訴記者,在搶市場階段,很多機構為了爭奪客戶,都打的是零費率的策略,靠著投資和補貼搶佔市場。「但收單是有基礎成本的,靠這些成本,很多機構只能用灰色和黑色業務來覆蓋。而靠補貼拿到的客戶,也很難留存。市場環境一變化,這些機構只能慢慢退出,去年基本有50%的中小聚合支付機構退出了市場。

下一站:場景SaaS、綜合服務

洗牌之下,一部分賣身巨頭,一部分引入持牌機構投資謀求協同,一部分開始離開國內轉戰海外市場。

截止到今年9月,幾乎所有頭部聚合支付商已完成站隊和重新定位:拉卡拉和旗下考拉基金入股收錢吧,利楚掃唄引入了富友的投資、哆啦寶和樂惠已經先後成為京東數科的全資子公司。早年間在北京市場活躍的錢方好近、豐瑞祥,目前的重點業務已經走向海外,付錢拉則告別聚合支付轉向了其他業務。

北京豐瑞祥總裁李紫建告訴記者,僅僅從聚合支付手續費的收入看,是養不起團隊的,開拓商家就要面臨價格戰,這部分利潤會被打到萬分之一、萬分之二,甚至很多都是成本價。

「在發現聚合支付的市場挑戰後,我們調整了戰略,一方面在國內的聚合支付只做行業頭部客戶的直連業務,客戶黏性相對高,不易切走。另一方面,積極開拓境外市場,通過本地積累的支付核心系統集成能力去做全球錢包運營,公司已經在澳門、馬來西亞拿到了支付牌照,境外業務穩步增長。支付+權益,同時也是對國內的聚合支付業務形成互補。」

多做多賠、不做又不行,是很多中小聚合服務商面臨的尷尬。在王朋看來,未來聚合支付公司顯然不能再做單純的跑腿機構。業務合規、運營精細、有規模、有品牌、能提供多元價值的機構才能留存下去。「現在的情況是銀行下沉做第三方支付的事,第三方支付下沉做聚合支付的事,所以聚合支付需要再往前走一步。」

下一步是什麼?王朋認為,是走向行業SaaS開發商,最終成為商戶數位化經營運營商,提供綜合化的能力。「一些垂直行業的SaaS系統,比如餐飲、美容、景區等,此前賺的只是軟體系統和後期維護的錢,不擅長支付。聚合支付則可以切入,幫一些中型商戶把收銀臺、外賣點單、發票、會員營銷一系列系統和小程序做起來,但這些增值服務我們不去計價,收費形式仍然是支付手續費,數位化服務是折合在手續費裡,這樣可以讓手續費走向正常化而不是畸低。

一位第三方支付機構高管認同上述發展方向:未來很難有單純的聚合支付公司,因為這個賽道太輕了,沒有獨特能力和穩固的客戶群,基本還沒做上規模就會掛掉。

不過備案只是聚合支付走向正規化的一個起點。市場上仍然有大量挑戰等待解決,王朋認為,比如怎麼建立服務標準,怎麼定性非法聚合支付,怎麼規範第三方支付機構和聚合支付服務商的合作模式。

此外則是新競爭帶來的挑戰。近年來銀行的外包機構也在加緊聚合支付業務開發,李紫建透露,行業的頭部客戶也是銀行的標的,由於銀行有存貸業務關聯,銀行在支付業務拓展上可以不考慮賺錢,但市場中的聚合支付服務商要生存,需要有利潤。

【版權說明】

本文為原創內容

作者:《中國經營報》

記者 李暉

如欲轉載請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40萬億市場的收單「外包大軍」向何處去?
    來源:中國經營報40萬億市場的收單「外包大軍」向何處去?本報記者/李暉/北京報導狂奔多年之後,聚合支付終於迎來備案制管理。根據上述《辦法》,收單外包機構的業務類型包括特約商戶推薦(即地推)和維護、張貼受理標識、受理終端布放和維護、特約商戶、聚合支付等。其中,聚合支付被公認是管理的重點和難點。聚合支付,又被稱為「第四方支付」,是指通過一個二維碼或App聚合不同的支付渠道(比如支付寶、微信支付、銀聯雲閃付)。
  • 謬談聚合刷臉支付「三國」,微信支付寶或被「草船借箭」
    「湖泊派」刷臉支付:絕代雙驕,借勢下沉這一派的領域裡只有支付寶與微信爭鋒。橫空而出的刷臉支付「湖泊」雖大,但依賴於行動支付打下的基礎,資源有限只容得下這兩大巨頭。2018年12月支付寶在行動支付領域開墾新疆土,宣布推出的一款全新刷臉支付產品「蜻蜓」,將刷臉支付接入成本降低80%。
  • 2019年中國聚合支付行業市場現狀,銀行有望成聚合支付新「黑馬」
    得益於行動支付方式的發展,行動支付市場交易規模從2016年的6萬億元到2018年的171萬億元。聚合支付行業也因行動支付市場的擴展而迎來了「新一春」。2014年,聚合支付規模只有1000億元。而到了2019年,聚合支付規模預計會達到40萬億元。相比於2014年,聚合支付市場交易規已經翻了數翻,在未來也極具潛力。
  • 城市商業銀行聚合支付收單業務思考
    2014年起,隨著支付寶、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產品針對C端的海量資源投入推動用戶養成條碼支付習慣,行動支付業務迎來爆發式發展。2016年以來,行動支付產品快速迭代且被大範圍推廣,收單機構及外包紛紛入局,行動支付規模爆發式增漲。2017年下半年中國銀聯推出「雲閃付」App,同時人民銀行陸續出臺行動支付監管政策,嚴查「二清」,整體行業發展走向健康合規(表1)。
  • 支付寶微信支付海外機場爭奪戰
    退稅行業頭部壟斷效應明顯,環球藍聯等公司佔據了大部分市場份額,和頭部的公司建立合作就能順利切入退稅業務。退稅業務只是支付寶和微信撬動機場場景的槓桿,機場聚合了多種與支付相關的業態,作為行動支付巨頭,支付寶和微信競爭的,是每一個和支付有關的場景。支付寶全球化跨境遊相關負責人告訴字母榜,跟機場合作需要推出多種產品解決方案包括餐飲、購物等等,退稅是最早跑通的解決方案。
  • 靠譜的聚合支付怎麼選?超盟金服靠譜嗎?
    過去四年,中國行動支付年交易量已經翻了30多倍,由1.3萬億增長到35.33萬億人民幣的規模,行動支付產業浪潮裡有個不可忽視的推動者——聚合支付。 在聚合支付行業超盟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和口碑,作為「騰訊官方認證服務商」,並於支付寶、民生銀行等多家銀行、知名企業達成合作協議,超盟本身只進行交易數據的處理,不參與資金清算,一切資金均由微信支付寶與民生銀行進行清算及管理。也就是說商戶的錢都是在微信支付寶以及民生銀行之間流轉,不會與超盟金服產生關係。
  • 「出海」:跟著支付寶微信去馬來西亞做聚合支付有肉吃!
    最讓來到中國的外國人感到驚訝的無異於見識到便捷行動支付的超高普遍性。近年來,阿里巴巴和騰訊不僅在國內市場成為頭部企業,也加速了在海外的擴張,特別是在東南亞。東南亞智慧型手機銷售在過去幾年中有了強勁增長,為行動支付的普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根據報告顯示,到2025年,東南亞網際網路經濟市場規模將達到每年2000億美元。這無疑是巨大的商業價值,讓巨頭們紛紛布局未來。在新加坡,廣告口號「體驗新加坡,讓我們的支付寶」和各種促銷廣告隨處可見。在菲律賓,騰訊和阿里巴巴分別投資了旗鼓相當的兩大競爭錢包應用。
  • 與微信支付寶差異化定位 人行手機號碼支付專攻2000元以上支付場景
    除此之外,微信、支付寶也順應時代的潮流將中國傳統「發紅包」的習慣搬到線上,進行電子化,發微信紅包或者是支付寶紅包已經成為日常社交活動中的「常規操作」,甚至移動辦公平臺釘釘、企業微信等也引入了企業紅包。範圍擴大到全國,提供行動支付服務的除了日常使用頻率比較高的微信和支付寶以外,還有百度、京東、銀閃付等,各大銀行也都在提供行動支付服務。當行動支付的方式多了之後,對於企業、對於用戶來說,都是一件麻煩事兒,還產生了聚合支付服務商。
  • 竟然是這家公司讓微信、支付寶進入了美國支付市場!
    在離北京直線距離為九千公裡的美國三藩機場,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已經上線數月,趕上了十一黃金周的火熱人流。國慶七天假,三藩機場的DFS免稅店的大半遊客都在通過微信支付及支付寶購物。   這僅僅是三藩。紐約、洛杉磯、波士頓……美國各大城市、景點,已經在大半年內鋪開了數千家接受微信支付及支付寶的商戶。
  • 聚合支付的先行者(每天錢包)帶你玩轉行動支付
    無卡支付是金融服務市場發展的必然趨勢,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普及,如今行動支付遍布在我們生活的每個角落,衣食住行、吃喝玩樂,但凡用到錢的地方,幾乎都可以用手機搞定,二維碼支付已經成為人們的一大便民生活工具!
  • 聚合支付通道大全以及支付通道如何選擇?
    聚合支付服務商對接第三方支付通道的時候,往往面臨困難困難選擇症,市面上的通道豐富多樣,怎麼選擇一個好用的支付通道呢,本文將為你介紹多個支付通道,以及如何選擇的問題。一、了解聚合支付體系中,信息流、資金流和支付規則信息流:明確支付過程中每個環節的信息流轉和狀態響應,一些信息的流轉最終會導致資金的在各銀行帳戶之間的轉移,只不過在信息的傳遞和價值的傳遞上有時間上的延遲,通常表現為T+1,D+1等(當然數字貨幣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
  • 與支付寶、微信支付合作,Tranglo擴張跨境支付業務
    全球化讓更多工人穿梭於各國之間,這些流動的工人也促進了例如匯款業務等電子支付服務,以及電子商務交易的興起。隨著電子錢包的迅速發展,中國正在引領全球數字支付產業的發展,截至2017年,中國這一產業總價值已經達到17萬億美元。
  • 商家為什麼都願意用聚合支付?
    該術語或許過於專業,為便於理解網付簡單並生動的舉例: 小明在便利店買飲料,當他買完飲料去收銀臺付款時,發現狹小的收銀臺立著支付寶、微信、銀聯、QQ錢包等多種二維碼立牌,小明被眼前各種顏色的二維碼立牌看花了眼,一時間竟然不知道該選擇哪個進行付款,呆滯在原地。
  • 日本加碼布局無現金支付 支付寶微信在日或迎來機遇
    2018年4月13日消息,日本正在逐漸重視無現金支付的應用。據新華社4月12日電,日本經濟產業省正式通過「無現金願景」規劃,根據規劃,日本將努力提高無現金支付手段,直到佔據支付比例的80%。規劃提到,發展無現金支付意義深遠,有助於銀行削減網點和ATM機數量、降低成本,同時達到令服務業和零售業節省大量人力的目的。據悉,日本目前每年花在現金流通和管理方面的成本,高達8萬億日元,約合748億美元。此前,由於取現方面、刷卡手續費高等原因,日本市民多習慣使用現金支付。
  • 微信「存款」要來了!聯手工行,瞄準50萬億大市場,支付寶「慌不慌」?
    阿里旗下螞蟻金服近期餘額寶「姊妹篇」,馬化騰就出手了,騰訊微信聯手「宇宙最大行」工行進軍銀行儲蓄市場。按照央行公布的,銀行的個人定期存款市場規模超過50萬億,遠比目前全市場7萬億貨幣基金規模要大。儘管此前支付寶、京東金融等網際網路機構也推出類似產品,但都是和小銀行的合作,綜合實力完全不能工行相提並論。
  • 港版支付寶上線,支付寶與微信支付國際化之路越來越不同
    支付寶的觸角伸得更遠一些,23日支付寶還宣布與美國最大的商戶收單機構FirstData合作,準備向400萬美國商鋪全面推廣支付寶,主要面向中國遊客和留學生。其外在印度、歐洲等市場都能看到支付寶的身影。支付寶的境外布局分為兩根線:一個是讓中國用戶到海外能用支付寶,這是微信支付的境外重點,是兩者存在競爭的地方。
  • 農行推出農銀e管家二維碼聚合支付功能
    記者從農業銀行獲悉,近日農行推出農銀e管家二維碼聚合支付功能,為專業市場商戶提供聚合二維碼,支持微信、支付寶、農行掌銀以及農銀e管家APP等多渠道付款;與此同時,農銀e管家快捷支付功能正式上線,「超級收銀臺」支付方式進一步擴充,給用戶帶來更為便捷的支付體驗。  聚合支付功能針對「三農」這一特殊的業務場景,為「三農」客戶提供了新的聚合收款選擇。
  • 中國支付清算協會:收單外包服務機構備案工作促進市場優勝劣汰
    協會副秘書長亢林在會上表示,備案工作將為外包機構和生產機構打造開放的自助合作平臺,對優質外包機構的業務拓展發揮積極促進作用,促進市場優勝劣汰,助力生態外包服務市場規範發展。亢林:系統上線為生產外包機構申請備案提供了快速的通道近日中國支付清算協會公布了首批通過收單外包服務機構備案的機構名單,包括銀聯商務、通聯支付、利楚商服、浦思金融、收錢吧、山西金卡易聯等60家企業,並正式上線系統平臺為收單外包服務機構備案工作提供系統支持。
  • 2018-2019年支付行業大變局:資本退燒、銀聯轉接、鏖戰海外……
    多數是支付機構將補貼下沉,給予代理商一定的權限去投入市場營銷,去撬動客戶。 二、聚合支付接入模式大改 首先聚合支付參與主體已經明顯不是有自有平臺的第四方了,而是支付機構,支付機構的全子公司,代理商,或是銀行及銀行的服務商,獨立的第四方的消亡已經不可避免。
  • 掃碼支付退出舞臺?央行再次出手,支付寶、微信支付怎麼辦?
    支付方式再一次迎來改變!多年前馬雲曾說銀行不改變,我們就改變銀行。如今看來無現金流社會似乎是已經形成,不管是小區還是小販都開始擺出二維碼,而目前的行動支付市場支付寶的市場份額為55.1%,微信支付份額為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