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四十年 書寫盱眙新篇章】江蘇盱眙:一田兩「種」蝦稻共...

2020-12-23 華龍網

華龍網11月13日23時30分訊(記者 謝鵬飛)「改革開放四十年 書寫盱眙新篇章」全國網絡媒體盱眙行暨盱眙網絡文化節於8月13日上午啟動。盱眙,地處長江三角洲地區,位於淮安西南部,淮河下遊,洪澤湖南岸,江淮平原中東部,被譽為「中國小龍蝦之都」,是江蘇省淮安市下轄縣。

江蘇淮安盱眙縣,被譽為「中國小龍蝦之都。」記者 謝鵬飛 攝

啟動儀式結束後,來自新華網、人民網、東方網、華龍網等17家網絡媒體的記者們一起進機關、進企業、進農田,一起感受改革開放四十年給盱眙帶來的變化。當走進盱眙縣城,道路兩邊有著不同造型的小龍蝦雕塑,縣城上空仿佛還有一種氤氳著小龍蝦的麻辣鮮香味,讓人垂涎欲滴。走進一家小龍蝦餐廳,店老闆兼大廚於先生正準備將一大鍋小龍蝦進行起鍋、裝盤、端進等待的當地客人面前。

大廚於先生正在起鍋小龍蝦。記者 謝鵬飛 攝

「我們這個店,每天來吃小龍蝦的市民都是絡繹不絕,生意好。小龍蝦不僅味道鮮美,品味多樣化,而且我們的小龍蝦都是自己的生態養殖基地養殖的,新鮮、個大。」於先生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村民正在用收割機收割水稻,一片繁忙的景象。記者 謝鵬飛 攝

「稻在水中長,蝦在稻下遊。」這就是於先生所說的生態養殖基地。這一動一靜,勾勒出了稻田中最美、最靈動的畫卷,而這也正是盱眙縣實施的「一田兩種、一水兩用、效益同增」的『蝦稻共作』綜合種養模式,模式不僅實現了「一水兩用、漁糧共贏」的綠色生態發展,而且成為穩定全縣糧食生產、促進農民增收的新亮點產業。

當地村民正在用收割機收割水稻。記者 謝鵬飛 攝

「在稻田中沿田埂挖出2米多寬、1米多深的大溝環形蝦溝。每到插秧時節,把小龍蝦幼苗移至溝內生長。等秧苗返青,再把溝裡的幼蝦引回到稻田裡。每季三個多月的生長期,這樣,四五月份收一季蝦,八九月份又收穫一季蝦,之所謂『一稻兩蝦』。」江蘇盱眙黃花塘老營現代農業發展有限董事長蔡海林向記者介紹。

「蝦田稻」。記者 謝鵬飛 攝

水稻生長產生的微生物及害蟲,為小龍蝦的發育提供了良好的生態環境和充足的餌料,而小龍蝦可以除草、鬆土,產生的排洩物又為水稻生長提供了良好的生物肥。在這種優勢互補的生物鏈條中,小龍蝦及水稻的品質都得到了保障。「這種種養模式,每畝可以產蝦200多公斤,優質水稻400多公斤,每畝收益四五千元,是單一水稻種植效益的四五倍,水田變成了『聚寶盆』。」

村民趙樹平正在收穫小龍蝦。記者 謝鵬飛 攝

「過去,我們都用老方法種田,後來在稻田裡養蝦,一田兩種、一水兩用、收入也翻了翻。」村民趙樹平告訴記者。

網媒記者們正拿著相機、手機拍攝小龍蝦。記者 謝鵬飛 攝

網媒記者們在現場。記者 謝鵬飛 攝

一隻蝦帶動一片稻,盱眙是我國的著名「小龍蝦之鄉」。截止目前,盱眙「龍蝦+」的種養面積已突破13.5萬畝,湧現出黃花塘老營現代農業、小河農業等多個500畝以上連片蝦稻綜合種養基地。「龍蝦+」養殖模式為全縣5000多名農民找到了創業致富之路,農民增加相關收入超4億元。

相關焦點

  • 蝦稻共生帶動農民增收6.8億元 江蘇盱眙33.9萬畝「龍蝦香米」集中...
    9月20日上午,在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即將來臨之際,淮安市盱眙縣首屆「盱眙龍蝦香米·綠色豐收節」在盱眙縣黃花塘鎮新鋪村蝦稻共生示範基地精彩上演。伴隨著盱眙縣委書記梁三元一聲「開鐮」,數十臺收割機同時在金黃的稻浪裡穿梭,農民們的臉上掛滿了豐收的喜悅。
  • 借力一隻蝦,做響一粒米 袁隆平也點讚了盱眙這粒香米
    在盱眙,不僅有聞名天下的「盱眙龍蝦」,龍蝦香米也是聲名遠揚。近年來,盱眙採用獨特的稻蝦共生生態養殖模式,精心培育盱眙龍蝦香米品牌,走出了一條生態、綠色、有機的中高端稻米生產路線。袁隆平院士親筆題名:「盱眙龍蝦香米,優質生態大米」,為盱眙龍蝦香米點讚。
  • 盱眙龍蝦行「加冠禮」
    龍蝦節成為「富民強縣」的火車頭,將天下人原本不熟悉的「盱眙」二字進行了全面普及,極大地提高了盱眙的知名度、開放度和美譽度,促進了招商引資、旅遊發展和全民創業。「一隻龍蝦」讓20萬盱眙人找到了「金飯碗」,每4個盱眙人中就有一位的收入與龍蝦有關。盱眙,成就了一個百億級產業鏈,造就了一批百萬蝦王、千萬蝦富,成為了名副其實的「中國龍蝦之都」「中國生態龍蝦第一縣」。
  • 12個粳稻品種參加2020年盱眙龍蝦香米品鑑活動
    他說,近年來,盱眙在省市農業主管部門的指導下,在南京農業大學、揚州大學、江蘇省農科院等單位的幫助下,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不動搖,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深入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先後榮獲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全國稻漁綜合種養示範區,為此,2019年兩次在盱眙召開全省蝦稻共生現場會。
  • 廣西引入「蝦稻共養」 小龍蝦成農民致富「助推器」
    廣西引入「蝦稻共養」 小龍蝦成農民致富「助推器」 2017-08-2017年4月,該村成立柳州市紅富貴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有40戶農民加入,其中有5戶是貧困戶。合作社與稻蝦種養大縣江蘇盱眙恆旭科技有限公司籤訂技術協作協議,把江蘇盱眙的「蝦稻共養」專利技術引進到大灘村,讓農戶入股流轉土地,集中連片開展種養。圖為小龍蝦苗 林馨 攝  據江蘇盱眙恆旭科技有限公司派駐到此的技術指導李厚榮介紹,「蝦稻共養」模式即一季稻米三季蝦。
  • 盱眙打造龍蝦主題特色小鎮 吃貨們可品嘗到最正宗最唯美龍蝦美食
    盱眙龍蝦對於「蝦迷」們來說,絕對不陌生。有句話叫「日啖龍蝦三百隻,不辭長作盱眙人。」據悉,盱眙的龍蝦之所以備受追捧,不僅是一種美食、一種文化,更為重要的是,盱眙的山山水水、自然稟賦造就出盱眙龍蝦「白富美」的高貴品質。
  • 江蘇省盱眙縣委書記梁三元:融合發展向南向前 文明實踐向上向善
    編者按:按照中央「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領導小組的文件要求,第二批主題教育從2019年9月開始,縣級機關排在其中。江蘇是中國共產黨最早建立組織並開展活動的地區之一,是周恩來、瞿秋白、張太雷、惲代英等中共黨人的家鄉,更有無數英烈血灑雨花臺鋪就了共和國的誕生之路。
  • 2020中國品牌價值發布:盱眙龍蝦品牌價值203.92億元
    2015年以來,我縣充分發揮盱眙龍蝦的品牌優勢、120萬畝水稻面積的資源優勢和國家級生態縣的山水生態優勢,大力推廣蝦稻共生綜合種養模式,開闢了一條綠色富民、振興鄉村的新路徑,並先後榮獲首批國家級稻漁綜合種養示範區、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發展區、中國百強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全省首批生態循環農業示範縣等稱號,10萬畝環湖大道蝦稻共生示範園獲批省級現代農業產業示範園。
  • 江蘇盱眙龍蝦進入胡潤排行榜 排名12
    江蘇盱眙龍蝦進入胡潤排行榜 排名122011-06-18 09:09: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東方網          2011年中國食品與飲料類胡潤百富榜中,盱眙龍蝦以65億元的品牌價值榮登百富榜第12位。而就盱眙龍蝦品牌的未來發展趨勢,胡潤表示,盱眙龍蝦品牌要做得長久,注重開發潛在的無形資產,「盱眙龍蝦,要像茅臺酒一樣,做成食品行業的奢侈品牌」。  盱眙龍蝦,從一個名不經傳的水產品,經過十年的成功打造,如今以品牌價值65億元雄居國內水產品牌榜首,的確是一個奇蹟。
  • 江蘇淮安盱眙縣蝦肥水美時 「盱眙龍蝦」高速發展歷程
    江蘇淮安盱眙縣蝦肥水美時 「盱眙龍蝦」高速發展歷程2014-06-05 11:23: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中國江蘇網        瀏覽量: 3091 次 我要評論 &nbsp&nbsp&nbsp&nbsp又到蝦肥水美時,「盱眙龍蝦」是個繞不過的話題
  • 江蘇盱眙:科技鎮長團助力地方產業轉型升級,為特色產業發展插上...
    在盱眙淮河鎮的蝦稻田裡,江蘇省淡水水產研究所副研究員、盱眙縣科技鎮長團團員陳友明腳穿膠靴,向圍在身邊的農戶現場講解小龍蝦的養殖經驗和管理技術。經過科技鎮長團的精心指導,全縣建立了6個科研工作站,修訂完善了《盱眙稻蝦種養規範》和龍蝦香米種植規程及加工標準。
  • 江蘇盱眙:「內外兼修」 鄉村處處好風景
    近年來,盱眙縣把農房改善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深化農村改革、推進城鄉融合的有力抓手,注重農房改善與產業發展並舉,確保農民住好房,努力讓百姓過上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行走在盱眙的鄉村,可見美麗的村莊、興旺的產業,可感受到淳樸的民風,「文明之花」處處綻放,文明新風潤澤鄉裡。
  • 酒醉、十三香、麻辣、蒜泥,盱眙的龍蝦,夏天的快樂!
    有酒醉龍蝦、十三香龍蝦、麻辣龍蝦、金湯蒜泥龍蝦,共4種口味可選。盱眙龍蝦,是江蘇省淮安市盱眙縣的特產。因為當地優良的水環境,所產龍蝦呈現「三白兩多」的特點,即腹白、腮白、肉白,黃多、肉多。當地的龍蝦品質好、口感佳,在國內可以說是非常出名。甚至有人一提到「盱眙」這個城市名,就會不自覺地加上「龍蝦」做後綴。
  • 小龍蝦勢力圖:盱眙潛江「龍虎鬥」,第二梯隊錯位競爭
    兩大「蝦都」各有千秋 湖北的小龍蝦產量優勢相當突出。 澎湃新聞從《報告》獲悉,全國縣(市、區)小龍蝦產量前十名中,有6個都來自湖北,監利縣、洪湖市和潛江市分列一至三位。其中,監利縣的小龍蝦養殖產量達到了15.01萬噸,冠絕全國。
  • 小龍蝦產量七年蟬聯全國第一 看湖北監利「蝦稻共升」創新路徑
    近年來,監利縣打造「蝦稻共作」現代農業新模式,成為全國聞名的農業大縣、全國首批現代農業示範區和改革試點縣。  湖田稻蝦鄉,好水出好蝦。在湖北監利縣舉辦的第三屆小龍蝦節暨監利大米展銷會上,主辦方用一口直徑3米多的大鍋一次性蒸製了一萬多隻優質小龍蝦,成功挑戰了大世界基尼斯最大鍋清蒸小龍蝦記錄。
  • 首屆中國天泉湖天文論壇在江蘇盱眙舉辦
    9月15日,一場以「科學素養與星空對話」為主題的論壇——首屆中國·天泉湖天文論壇在江蘇盱眙舉辦。來自海內外的6位知名天文學家、30餘位來自國家天文臺、紫金山天文臺、全國各高校天文系統專家與近300名各地天文愛好者一道,圍繞世界前沿天文科學話題展開了一場精彩對話。
  • 「蝦王」之爭,爭什麼
    兩分天下  說起小龍蝦,不得不提湖北潛江和江蘇盱眙。  過去10餘年間,關於中國「蝦王」地位,兩地雖未明爭,但暗地較勁。  據江蘇省餐飲行業協會常務副秘書長徐浩介紹,小龍蝦最早於上世紀20年代被引進江蘇。上世紀90年代開始,以盱眙為代表的部分縣市嘗試養殖,漸漸名噪全國,成為當之無愧的「老大」。
  • 盱眙旅遊系列景點
    數條山背間的多條山溪的谷底,向東或東南傾斜,山港裡徑流匯集成湖。氣候 地處北亞熱帶與溼溫帶的過度氣候區,屬不穩定的半溼潤氣候,季風特徵明顯,水熱同季,四季分明。盱眙年平均氣溫14.9℃,7月份平均氣溫27.4℃,全年無霜期215天以上。「公園」地區年平均氣溫比盱眙縣東部高0.4℃。
  • 當寧夏遇上小龍蝦 江蘇盱眙專家來支招
    盱眙廚師現場烹飪小龍蝦。 李佩珊 攝中新網銀川7月16日電 (李佩珊 王帥)中國人的夏日餐桌,小龍蝦是一道不可或缺的美食盛宴。清蒸、油炸;蒜蓉、香辣……小龍蝦的做法不同,口味各異。小龍蝦生產於長江以南地區,如今也成為北方引進養殖的重要品種。
  • 話說盱眙「橋」故事
    橋身高一丈二尺,長八丈二尺,寬八尺,工料共銀一千三百餘兩,同人協助四十三兩,共成此舉。於是,徙者、負者、牽車者、策騎著,雖當霪潦,履如坦途,莊農市集,往來稱便。僉曰:是可慶也,橋仍以「集慶」名之。為此一方慶歟,抑將積數什伯年,為億兆行人慶也。董其事者,為予族人廷佐,與有力焉。(清光緒《盱眙縣誌稿》卷三·建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