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省派科技鎮長團制度實施以來,盱眙縣已累計接收團員9批70人次,先後派駐在12個鎮(街道)和21個職能部門。團員圍繞當地產業現狀,充分挖掘後方資源和自身優勢,在校地合作、人才引進和科技創新等方面積極發揮作用,持續為當地特色產業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腳沾泥土、現場指導
龍蝦產業富民增收
「小龍蝦喜歡躲著太陽覓食,可以在每天下午5點和凌晨4點至少投餵1次飼料,如果投餵兩次效果更好。」在盱眙淮河鎮的蝦稻田裡,江蘇省淡水水產研究所副研究員、盱眙縣科技鎮長團團員陳友明腳穿膠靴,向圍在身邊的農戶現場講解小龍蝦的養殖經驗和管理技術。經過科技鎮長團的精心指導,全縣建立了6個科研工作站,修訂完善了《盱眙稻蝦種養規範》和龍蝦香米種植規程及加工標準。
「今年我家17畝蝦稻田的總收入有近10萬元,比起只種水稻,收入多多了。」淮河鎮明祖陵村村民李孝銀臉上洋溢著笑容,「科技鎮長團把他們研究的成果和技術毫無保留地都告訴了我們,有學問到底不一樣啊。」
近年來,在科技鎮長團的帶動下,盱眙縣蝦稻共生綜合種養面積突破65萬畝,畝均純收入達3500元。「盱眙龍蝦香米」接連斬獲首屆全國優質漁米評比金獎和江蘇好大米十大品牌等殊榮,「盱眙龍蝦」的品牌價值高達203.92億元。
搭建橋梁、廣聚人才
凹土產業高端引領
近日,第十四屆中國(盱眙)凹土高層論壇暨2020年環境礦物材料創新發展大會成功舉辦,中科院蘭化所、中科院寧波所、南京環科所等7家高校院所成功籤約入駐江蘇凹凸棒石產業技術研究院。活動前後,中科院蘭化所助理研究員、科技鎮長團團員楊芳芳做了大量的技術轉移、方案籌備、專家對接等工作。
「在公司發展中,我們遇到了人才和技術瓶頸。」江蘇神力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黃正君話鋒一轉,「通過科技鎮長團,公司和印遇龍院士成功攜手,與10多家知名高校院所開展產學研合作,創新研發了高效脫黴劑等20多個特色產品,逐步打開了高端市場的廣闊空間。」
科技鎮長團主動探索產才融合發展新路徑,協調促成縣內企業與90多家高校院所開展合作,開發凹土產品類型60多種,多項應用技術獲得省級以上科技獎項,其中「基於溼法凹凸棒石高值利用關鍵技術開發與應用」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作為「凹土之都」,盱眙始終堅持以科技人才為支撐,全力構建政產學研「共同體」,努力把凹土產業打造成為百億級重點產業。
發揮優勢、妙手回春
傳統產業生機煥發
盱眙縣茶場成立於1958年,是蘇北唯一的老國有茶場,產品曾獲「中國茶葉博覽會」金獎等多項榮譽,但由於工藝陳舊、設備落後、產品單一等原因,這個淮安首批「老字號」品牌陷入了經營困境。
「茶場有多少畝?種了哪些品種?技術人員有多少?」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高級農藝師、盱眙縣科技鎮長團團員湯茶琴接到掛職通知後,從學校直接趕赴盱眙茶場,詢問並記錄茶場相關情況。
「掛職以來,湯老師不僅親自為當地村民指導種茶、制茶技術,還聯繫專家來盱眙開展專題培訓9次,組織企業赴蘇南、浙江等地考察學習5次,幫助企業成功申報省級科技示範項目3個。她還為茶場的發展規劃提出了專業建議。」看著剛獲得茶藝師職業技能鑑定資格的15位茶農,黃花塘鎮黨委副書記許暢不禁感嘆道,「她對我們的幫助太大了!」目前,盱眙茶場的面積已擴至5000餘畝,新開發「雨山香茗」「雨山情」等系列高端產品5個,年產茶葉近10萬斤,年銷售額超600萬元,形成集茶葉栽培、生產、銷售為一體的全產業鏈條。
「科技鎮長團掛職時間有限,必須要加快節奏、提高效率,充分利用好自身的科技成果、信息資源等優勢,架好產學研橋梁,提供精準對接服務,全力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為地方特色產業的快速發展插上創新翅膀。」盱眙縣副縣長、科技鎮長團團長汪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