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皇帝是很難做的,因為你會有一件很難處理的事,那就是該怎樣處置功臣。因為關於功臣造反的事,有太多前車之鑑在了,可如果全殺了,不僅史書上要遺臭萬年,甚至以後都不會有人給你賣命了。
如果選擇不殺,那這些功臣會不會有其他不一樣的心思呢?所以說,對於皇帝而言,功臣究竟殺不殺,是個很大的問題。但梁睿因為懂得進退而逃過一劫。
梁睿出生於北魏。他的父親是朝廷重臣,憑藉其深厚的家庭背景,他被宮中的將軍宇文泰收養。梁睿自小就十分懂得揣測上意,很有禮貌。宇文泰認為梁睿具有很大的潛力,於是也大力培養他。宇文覺建立了北周,年輕的梁睿被指定為刺史。許多大臣認為這簡直可笑,他分明毛還沒長齊。但梁睿通過實際行動回應了大臣們一記響亮的耳光
在這幾年的時間裡,他和北齊打了好幾場戰役,每次不論大小都能勝利,也為他在朝中立下了威信。後來北周的權臣楊堅掌權,為了拉攏他,用了不少手段。給他升了官,又賜了許多金銀財寶,他知道如果不答應,那麼自己的日子肯定不會好過,所以採用了謀士的建議,主動向楊堅提出,勸楊堅接受北魏皇帝的禪讓。這一舉動得到了楊堅的好感。他也成了隋朝建立的功臣
後來楊堅稱帝,而北方的突厥變得也越來越猖狂,而這位大將軍奉命鎮守邊關,可是等到邊關穩定之後,這位將軍擔心自己被皇帝猜忌,於是請求班師回朝。皇帝的確對他很不放心,一聽自己要班師回朝,立馬就批准了,而且皇帝還親自迎接,對他噓寒問暖,回家之後,梁睿在家人面前感嘆道:「如果再不辭官,我命不久矣!」。第二天,他就以體弱多病為由請辭,從此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更不與同僚交往,保全了自己和家人的性命,65歲駕鶴西遊,將軍班師回朝,皇帝出城迎接,對他噓寒問暖,將軍辭官保住一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