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盛京將軍幾乎就是當地的皇帝

2020-12-21 浮雲亦雨

歷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進的,有時穿過塵埃,有時穿過泥濘,有時橫渡沼澤,有時行徑叢林。——車爾尼雪夫斯基(俄)

文章分類|歷史奇聞

文章字數|1422字,閱讀約3分鐘

順治二年(1645年),清廷為鞏固從李自成、南明手中奪來的地盤,在順德、濟南、德州、臨清、徐州、六安、平陽、蒲州等戰略要地派駐八旗兵,維護清朝統治,自此八旗兵在全國戰略要地駐紮,

清朝末年,清廷在盛京、吉林、黑龍江、綏遠、江寧、福州、杭州、荊州、西安、寧夏、伊犁、成都、廣州、烏裡雅等十四個地方設置了八旗駐防區,並在每個駐防區設置了將軍、都統、副都統、承守衛、守衛衛、協領、協領、驍騎校等官職,由他們統轄八旗駐防區。

這14個駐防區的最高長官是駐防將軍,每個地方的駐防將軍都以各地的地名作為官銜,如盛京將軍、吉林將軍、廣州將軍、杭州將軍、寧夏將軍等,但需要注意的是,這14位將軍的品級和權威有一點差距,首先乾隆以來,除了將軍和伊犁綏遠將軍是一品之外,其餘的駐防將領都是從一品過來的。

清代疆域圖

同時,除盛京、吉林、黑龍江、伊犁、烏裡雅蘇等地由將軍管轄,不設總督和巡撫,駐防將軍為最高軍政長官外,其餘駐防將軍只在自己的轄區內歸八旗管轄,而無權幹涉自己轄區內的軍政事務。當然,如果要問守備將軍哪個身份最特殊,那麼毫無疑問是盛京將軍,守備將軍管轄的是清朝龍興之地,也是清朝首都盛京

順治元年(1644年),清朝入關定都北京後,曾是清朝首都的盛京被貶為首都。同時清朝的皇室貴族也紛紛從盛京遷到了北京,既然盛京的作用越來越弱,當然,無論清朝如何作為龍地,清廷絕對不可能坐視其往下走,但是那些享受著繁華的北京皇室是絕對不會回去的

那怎麼辦呢?那就是在盛京設立一個"大臣"來負責地方的管理,而這個大臣就是盛京將軍的前身。此後,由於種種原因,大臣們先後被改稱為昂榜張京、遼東將軍、奉天將軍等官員,最終在乾隆十二年(1747年)被封為"盛京將軍"

盛京將軍府

盛京將軍是清朝盛京地區的最高軍政長官,也就是今天的遼寧大部分地區和內蒙古的一部分。他可以控制盛京地區的一切軍政事務,也需要幫助皇帝治理盛京地區的旗兵旗民,包括八旗滿洲、八旗蒙古和八旗漢軍。

當然,其實在真正的操作過程中,其實盛京將軍不僅可以控制八旗子弟,還可以直接參與盛京地區的一切大小決策,也就是說只要在盛京地區發生了事情,盛京將軍就有權處理。

可以說,盛京將軍是盛京地區的土皇帝,而這一點從他官至盛京衙門下的印書司、戶、禮、兵、刑、工司就可以看出來。盛京將軍就是依靠這些部門來達到治理整個盛京地區的目的。然而事實上,也正是因為盛京將軍的權力太大,所以在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為了鎮壓盛京將軍,才從軍職降為軍職

18世紀末盛京將軍衙門

盛京將軍下轄五個副都:盛京副都、錦州副都、熊嶽副都、錦州副都和滎京副都。四盛首都守衛,滎經、鳳凰、遼陽、開原市四城守衛。十五個協領,包括一個海軍協領。牛莊、熊嶽兩位守備中尉。一百三十一人,其中宗室長兩人,水司長兩人。102名國防使節,其中包括4名海軍國防使節。207次前科,包括8次海軍前科。

以上是盛京將軍所轄的中低級軍官,同時,他還管理著盛京、滎經、鳳凰城、義州、牛莊、錦州、錦州、遼陽、熊嶽、復州、寧遠、廣寧、鐵嶺、開原等地的八旗。當然,軍隊人數並不固定,大致在萬人以內,比如乾隆末年的大將軍盛京率領的八旗共約7232人。

從上面的描述我們可以看出,盛京將軍在清朝的權力不可謂不大,他不僅統領和伴隨著盛京的所有八旗,而且可以直接幹預,甚至管理盛京地區的一切軍政事務,可以說在盛京這位盛京將軍就是一個土皇帝。

這裡是《浮雲亦雨》,青山不改,綠水長流,咱們後會有期。

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真理因為像黃金一樣重,總是沉於河底而很難被人發現,相反地,那些牛糞一樣輕的謬誤倒漂浮在上面到處泛濫。

相關焦點

  • 大清常設將軍中盛京將軍排老大
    清朝的將軍稱號不一,主要以其駐防地命名,如清代乾隆皇帝時期,共任命了14名將軍,即綏遠將軍、江寧將軍、成都將軍、西安將軍、寧夏將軍、荊州將軍、杭州將軍、福州將軍、廣州將軍、盛京將軍、吉林將軍、黑龍江將軍、烏裡雅蘇臺將軍與伊犁將軍。這些將軍屬於常設將軍,一般來說不會有太大變動。
  • 一個盛京將軍的權力非常大,調動能調動多少東北野戰軍隊?
    在昨天的文章中,小編和大家聊了伊犁將軍的地位和作用。其實,在清朝的歷史中,總計有5個非常強悍的將軍,伊犁將軍僅僅是其中之一。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地位最高的盛京將軍,與其他將軍不同,盛京將軍堪稱了東北地區的最高軍政長官,負責這一地區的一切事務。
  • 盛京將軍熱衷看戲被革職
    核心提示  清道光十年曾發生一起盛京官場案,盛京將軍奕顥、盛京副都統常明被革職,盛京五部侍郎、奉天府府尹等人俱交相關部門查處。此案引起轟動,民間曾傳言為皇族恩怨。省檔案館保存的《黑圖檔》證明,盛京將軍因「沉湎嬉戲,耽娛絲竹」「有負聖恩」遭到革職查辦。
  • 考證瀋陽 | 盛京將軍府在哪?
    之後,在他的謀劃下,仿照明制確立盛京為陪都,並制定留守官員制度。「盛京乃清朝的肇興重地,順治元年遷都北京以後,尊盛京為陪都,不設總督與巡撫,而以盛京將軍為最高軍政長官,採取了與內地不同的統治方式。」(姜念思編著《盛京史跡尋蹤》瀋陽出版社)
  • 清朝駐防將軍,比八大總督級別還高的封疆大吏,是怎樣的存在
    而駐防將軍的正常官階就是從一品,伊犁將軍和綏遠將軍更是逆天,直接就是正一品,與三殿三閣大學士同級。駐防將軍的主要職責,是統管轄內的八旗軍。儘管在清朝後期,八旗和綠營的戰鬥力都如同爐渣一般。但在清朝的前中期,八旗是逆天的存在。尤其是他們的火器營、健銳營,那可都是精英的特種部隊。而且,駐防將軍還有一項特權,就是可以監管轄內,甚至是附近地區的綠營。如果八旗的駐防將軍和都統,與總督節制的提督總兵鬧矛盾的話,清廷多半會偏向於駐防將軍,畢竟滿清對漢人的綠營戒備心極強。
  • 周培公能夠出任盛京將軍?該職權為何在不斷削弱?沙俄影響很大
    當時還沒有在東三省設立行政機構,所以盛京將軍不僅可以管理當地所有旗人,而且連同漢人的事情也一起給共管了,這是他們的巔峰時期。02關外人口銳減,順治皇帝決定移民漢人到東北。伴隨著滿清鐵騎入關,東北三省的地盤上人口銳減。
  • 清朝的將軍、都統、提督、總兵都是什麼官職?
    清朝將軍以駐防地名為號,乾隆朝定製為14位,即盛京將軍、 吉林將軍、黑龍江將軍、烏裡雅蘇臺將軍、伊犁將軍、綏遠將軍、江寧將軍 、 成都將軍、西安將軍、寧夏將軍、荊州將軍、杭州將軍、福州將軍、廣州將軍。其中盛京將軍、 吉林將軍、黑龍江將軍、烏裡雅蘇臺將軍、伊犁將軍五大轄區內因為不設巡撫、總督職位,可以稱之為邊疆將軍,是為本區最高軍政長官。內地駐防將軍與本地行政長官督撫還有綠營各成系統,互不統屬。但若會同奏事,則列名於總督之前,以示尊崇,但就實際權力來說還是總督與巡撫的權力大。
  • 清朝的將軍、提督、都統相當於現在什麼級別軍官?
    我們在看關於清朝時期電視劇的時候,經常會看到裡面一些人物是某某將軍、某某提督、某某都統,這些都是清朝武官的職務,那麼這些職務相當於現在什麼級別軍官呢?清朝官制共分九品十八個級別,每個品級裡有正、從之分。將軍、提督、都統全是高級武官。
  • 清朝有三個帶「京」的城市,一個北京,一個盛京,另一個是哪?
    仔細想想,清朝入關並統一全國後,其政治中心就在京師順天府(北京),內地並不存在其他政治中心,但是,如果仔細想想就會發現,清朝還有三個城市用了「京」字,其中一個就是盛京,現在的瀋陽!盛京是清朝的陪都嗎?這就是瀋陽城!大臣們幾乎沒一個同意的,為什麼?剛剛說了,遼陽是東北第一大城,那瀋陽當時是啥地位?瀋陽其實只是遼陽的一個衛城,瀋陽的城市歷史最早在遼朝,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在位時,興建瀋州城,瀋州即是瀋陽作為一個城市的最早的名稱。元朝中期,在瀋州和遼陽管轄區域內組建瀋陽路。
  • 《康熙王朝》中的周培公真的是「盛京將軍」?他一輩子也不可能!
    因朝廷滿族大臣排擠,後被康熙拋棄,在冰天雪地的盛京賦閒了十年,在盛京將軍任上鬱鬱而終。那麼歷史上的周培公真的是這樣嗎?他真的做過盛京將軍嗎?歷史上的周培公曾參與平定王輔臣陝甘叛亂,論功行賞時,他提出的要求是:「母親孫氏以父死殉節,望皇上能為母請旌。」結果,康熙皇帝升任周培公為山東登萊道,並對周培公母親孫氏予以嘉封。
  • 清朝總督和駐防將軍到底是什麼樣的職位?他們兩個誰的官職大?
    而江寧將軍實際上就是當時清朝在全國各地設立的十四位駐防將軍的其中一個。順治年間清廷為了加強及鞏固滿清在中國的統治,遂將最精銳的八旗兵分駐在各省的要地,以此來維持滿清對於全國的統治,之後在康熙時期基本成定製,即在全國設立十四個轄區,有將軍來統領著分駐在各省要地的八旗兵,即盛京、吉林、黑龍江、綏遠城、江寧、福州、杭州、荊州、西安、寧夏、伊犁、成都、廣州和烏裡雅蘇臺,而各個地方的將軍稱號則以所在地的地名來命名,如盛京將軍、吉林將軍和江寧將軍等。
  • 清朝60% 以上高官,出自同一地,戶籍在此等於快拿到了功名
    清朝的科舉考試,無論文舉,還是武舉,只要是出自這裡,等於成功了一半。一旦高中,飛黃騰達的日子指日可待。索尼、年羹堯以及姚啟聖皆都因此地而受到重用。這個地方就是清朝皇帝的老家盛京(今瀋陽)。 有人說 " 家在盛京城,殿試容易贏 ",這句話就道出清朝皇帝對老家是多麼照拂。
  • 中國歷史:從漢軍都統到盛京將軍
    這一切都需要有一位德高望重、有著較為豐富的內政外交經驗的軍政大員來擔任盛京將軍,收拾殘局。清廷為此大費腦筋,挑來選去,最終選中了曾經擔任黑龍江將軍而又能徵善戰的老將依克唐阿。光緒二十一年八月二十五日,清廷以鑲黃旗漢軍都統依克唐阿為盛京將軍。這樣,年已63歲的依克唐阿走馬上任,成為甲午戰爭後的盛京將軍,也是第九十任盛京將軍。
  • 清朝皇帝的順序
    ,建立後金,薩爾滸之役後,遷都盛京(今瀋陽),天命十一年八月,努爾哈赤去世,葬於瀋陽清福陵!崇德元年,在盛京(今瀋陽)稱帝,建國號大清,並且迫使李氏朝鮮臣服於清朝。崇德八年,皇太極死於清軍入關前夕,未能實現奪取全國政權的夙願。葬於瀋陽清昭陵!
  • 特別行政區非現代首創,清朝時期就已用於鞏固疆域和多民族穩定性
    軍府制實質上是一種軍政合一的制度,一般是由清政府任命將軍駐紮在東北,清政府任命的將軍既是管轄東北的最高軍事將領,同時也是管理東北地區行政事務的地方長官。在軍府制之下主要有盛京將軍、吉林將軍和黑龍江將軍。盛京將軍――東北地區的土皇帝!盛京將軍的轄區主要包括現在的遼寧一帶,以瀋陽為中心。
  • 清朝時期,總督、巡撫、將軍、都統、提督、總兵誰的權力更大?
    總督、巡撫、提督、總兵這些官職從明朝時就開始出現,至清朝各官職的設置、職責趨於完善,成為清朝官僚系統中的常設職位。然而將軍、都統在清朝官僚體系的職位與其他朝代大不相同。清朝在邊疆或者軍事重鎮設置將軍,將軍為從一品武職。盛京、吉林、黑龍江、烏裡雅蘇臺、伊犁五大邊疆地區,因為不設督撫,將軍為本地最高軍政長官。其他內地的駐防將軍與當地督撫、綠營各成系統,互不隸屬。將軍基本上均由滿人擔任,會同上奏時,名列總督之前,但是實際權力沒有總督、巡撫大。
  • 清朝總督、提督、駐防將軍相當於現在什麼職務?誰的官更大?
    清朝時期,地方上級別最高的文官是總督,級別最高的武官是提督和駐防將軍。由於這幾個官職都屬於省級最高長官,因此也被稱為封疆大吏。那麼,清朝的總督、提督、駐防將軍相當於現在什麼職務?誰的官更大呢?值得一提的是,清朝還有一個特別的提督,那就是負責京師衛戍、警備和治安工作的九門提督(全稱「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九門提督相當於現在的北京衛戍區司令員兼任北京市公安局局長。清朝定鼎中原之後,以八旗兵分駐各省要地,稱為「駐防」。
  • 清朝的疆域是哪位皇帝在位的時候達到鼎盛?答案讓人驚訝
    清朝版圖達到鼎盛時期應該是在乾隆、嘉慶、道光三任皇帝期間。從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平定大小和卓之後清朝疆域達到極盛,到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割讓香港島給英國,一共大約有八十三年。可以說這八十三年,清朝的疆域是最大的。清朝是中國封建社會的最後一個大一統王朝,同時也是一個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
  • 為什麼清朝的疆域比明朝大如此多?
    明初的關西七衛就是明朝對西域的最大影響範圍。清朝入關之後,採取了去下措施:將之前的國都盛京設置為陪都;保留了除吏部之外的五部;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就駐紮在盛京;在東北實行軍府制,分別在盛京、吉林和黑龍江三省設置將軍和各級軍政機構。順治帝曾頒布《遼東招民開墾令》,促進了東北經濟的發展,同時加強了對東北的管理。清朝後期,設置東三省奉天、吉林和黑龍江,設置總督和巡撫,加強對東北的管理。
  • 盛京旗倉設立原因初探
    狹義的旗倉在本文特指盛京旗倉,是清廷在盛京等駐防城內外,依據旗界以旗地為主要經濟基礎,由盛京戶部管理,配置了催徵官員、稽察官員、出納官員、記檔官員、守倉兵等官兵,專門為解決盛京駐防官兵、官兵家口及駐防馬匹的俸餉、口糧、豆草以及調節當地駐防兵民米谷需求而設的亦系官倉性質的糧食儲備系統。萬曆四十三年 (1615)十一月,努爾哈赤設立了糧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