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進的,有時穿過塵埃,有時穿過泥濘,有時橫渡沼澤,有時行徑叢林。——車爾尼雪夫斯基(俄)
文章分類|歷史奇聞
文章字數|1422字,閱讀約3分鐘
順治二年(1645年),清廷為鞏固從李自成、南明手中奪來的地盤,在順德、濟南、德州、臨清、徐州、六安、平陽、蒲州等戰略要地派駐八旗兵,維護清朝統治,自此八旗兵在全國戰略要地駐紮,
清朝末年,清廷在盛京、吉林、黑龍江、綏遠、江寧、福州、杭州、荊州、西安、寧夏、伊犁、成都、廣州、烏裡雅等十四個地方設置了八旗駐防區,並在每個駐防區設置了將軍、都統、副都統、承守衛、守衛衛、協領、協領、驍騎校等官職,由他們統轄八旗駐防區。
這14個駐防區的最高長官是駐防將軍,每個地方的駐防將軍都以各地的地名作為官銜,如盛京將軍、吉林將軍、廣州將軍、杭州將軍、寧夏將軍等,但需要注意的是,這14位將軍的品級和權威有一點差距,首先乾隆以來,除了將軍和伊犁綏遠將軍是一品之外,其餘的駐防將領都是從一品過來的。
清代疆域圖
同時,除盛京、吉林、黑龍江、伊犁、烏裡雅蘇等地由將軍管轄,不設總督和巡撫,駐防將軍為最高軍政長官外,其餘駐防將軍只在自己的轄區內歸八旗管轄,而無權幹涉自己轄區內的軍政事務。當然,如果要問守備將軍哪個身份最特殊,那麼毫無疑問是盛京將軍,守備將軍管轄的是清朝龍興之地,也是清朝首都盛京。
順治元年(1644年),清朝入關定都北京後,曾是清朝首都的盛京被貶為首都。同時清朝的皇室貴族也紛紛從盛京遷到了北京,既然盛京的作用越來越弱,當然,無論清朝如何作為龍地,清廷絕對不可能坐視其往下走,但是那些享受著繁華的北京皇室是絕對不會回去的。
那怎麼辦呢?那就是在盛京設立一個"大臣"來負責地方的管理,而這個大臣就是盛京將軍的前身。此後,由於種種原因,大臣們先後被改稱為昂榜張京、遼東將軍、奉天將軍等官員,最終在乾隆十二年(1747年)被封為"盛京將軍"。
盛京將軍府
盛京將軍是清朝盛京地區的最高軍政長官,也就是今天的遼寧大部分地區和內蒙古的一部分。他可以控制盛京地區的一切軍政事務,也需要幫助皇帝治理盛京地區的旗兵旗民,包括八旗滿洲、八旗蒙古和八旗漢軍。
當然,其實在真正的操作過程中,其實盛京將軍不僅可以控制八旗子弟,還可以直接參與盛京地區的一切大小決策,也就是說只要在盛京地區發生了事情,盛京將軍就有權處理。
可以說,盛京將軍是盛京地區的土皇帝,而這一點從他官至盛京衙門下的印書司、戶、禮、兵、刑、工司就可以看出來。盛京將軍就是依靠這些部門來達到治理整個盛京地區的目的。然而事實上,也正是因為盛京將軍的權力太大,所以在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為了鎮壓盛京將軍,才從軍職降為軍職。
18世紀末盛京將軍衙門
盛京將軍下轄五個副都:盛京副都、錦州副都、熊嶽副都、錦州副都和滎京副都。四盛首都守衛,滎經、鳳凰、遼陽、開原市四城守衛。十五個協領,包括一個海軍協領。牛莊、熊嶽兩位守備中尉。一百三十一人,其中宗室長兩人,水司長兩人。102名國防使節,其中包括4名海軍國防使節。207次前科,包括8次海軍前科。
以上是盛京將軍所轄的中低級軍官,同時,他還管理著盛京、滎經、鳳凰城、義州、牛莊、錦州、錦州、遼陽、熊嶽、復州、寧遠、廣寧、鐵嶺、開原等地的八旗。當然,軍隊人數並不固定,大致在萬人以內,比如乾隆末年的大將軍盛京率領的八旗共約7232人。
從上面的描述我們可以看出,盛京將軍在清朝的權力不可謂不大,他不僅統領和伴隨著盛京的所有八旗,而且可以直接幹預,甚至管理盛京地區的一切軍政事務,可以說在盛京這位盛京將軍就是一個土皇帝。
這裡是《浮雲亦雨》,青山不改,綠水長流,咱們後會有期。
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真理因為像黃金一樣重,總是沉於河底而很難被人發現,相反地,那些牛糞一樣輕的謬誤倒漂浮在上面到處泛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