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立盛京陪都地位和官制的攝政睿親王多爾袞
圖片來源:雅昌藝術網
大清順治元年五月,攝政睿親王多爾袞統帥八旗軍攻克北京,八月將順治帝及盛京朝廷遷往京城。之後,在他的謀劃下,仿照明制確立盛京為陪都,並制定留守官員制度。
「盛京乃清朝的肇興重地,順治元年遷都北京以後,尊盛京為陪都,不設總督與巡撫,而以盛京將軍為最高軍政長官,採取了與內地不同的統治方式。」(姜念思編著《盛京史跡尋蹤》瀋陽出版社)
滿漢文「鎮守盛京等處將軍印」
圖片來源:遼寧省地方志網站
這一駐守陪都要員的稱謂屢有變化,「順治三年盛京阿立哈大改稱盛京昂邦章京;康熙元年改稱鎮守遼東等處將軍;康熙四年改稱鎮守奉天等處將軍;乾隆十二年又改稱鎮守盛京等處將軍,簡稱盛京將軍。」(鄭川水、陳磊編著《大清陪都盛京》瀋陽出版社)「1907年4月20日,清政府在東北正式建立行省,改盛京將軍為東三省總督……」(《瀋陽市志-綜合卷》瀋陽出版社)
自從皇帝遷走以後,盛京城裡最重要的人物當屬盛京將軍了。那麼他辦公和居住的地方在哪裡呢?它的規模和等級是不是僅次於皇宮呢?
乾隆元年編撰的《盛京通志·公署》記載:「盛京將軍公署在德勝門內街東。天聰六年設立六部時為吏部衙門,順治元年遷都奉裁。康熙十三年重修,為鎮守奉天等處將軍公署。」光緒二年編撰《盛京典製備考》記載:「將軍公署在省城內鐘樓南街路東。」
根據康熙八年之前繪製的《盛京城闕圖》和乾隆年間繪製的《盛京城圖》比照,可以大致確認出吏部衙門以及改建後的將軍衙門的位置。從《盛京通志》的文字描述判斷,將軍公署有正門、儀門和川堂,應該是三進院落的建築群,城內王府、衙署的規模大致如此。
從順治元年到光緒三十三年,這264年期間,共有71人擔任了77任盛京駐防大臣一職。這些官員多來自外地,任期為三年,一般不可能為自己和家眷營建宅邸。成書於光緒四年的《陪京雜述》裡這樣記載:「將軍府。按,奉天各官,俱仿照京中體制,印信存衙署,而各官歸私第。但,官皆系由京升出到奉,無棲止之所。土人因於德盛門內金銀庫胡同捐修第宅,名之曰府。」根據上面這幅繪製於同治年間的《盛京形式圖》可以看出,將軍衙署離金銀庫不遠,盛京將軍每日往來於衙門口和府邸也很方便。
將軍衙門和府邸分立的局面始於何時?由何人操作?建築規模如何?《盛京典製備考》裡有光緒元年任職盛京將軍的崇實的一份奏摺,或可解說一二。「盛京將軍衙門系屬辦公之所,屋宇無多。因仿京員之例,將軍另住私宅,民間謂之府第。現既兼為總督,自應稍立規模,擬即因陋就簡,添蓋大堂及各書吏科房,專辦地方要件……業由奴才捐資於私宅之前置買民房空地一所,以便改建。」
清末東北開埠以後,有外國商人和傳教士陸續進入盛京,他們有的攜帶照相機,為這座古城留下最初的影像。通過照片我們可以直觀地認識盛京將軍府的模樣,但是從晚清到民國初期有很多照片記錄了盛京城內的府衙,究竟哪些是將軍府呢?上面這張照片在網上被普遍標註為「盛京將軍府」,其實這是已故盛京將軍依克唐阿的祠堂,位置在小西邊門外皇寺的東側。
日俄戰爭奉天大會戰後,俄軍敗退,日軍接管盛京城。這張照片是日軍在城內一座衙署前的留影,文獻標註為「滿洲軍總司令部門前」。據相關文獻記載,該司令部在城內接管了很多衙署、銀行及商鋪,這座建築是否為盛京將軍府?還有待進一步考證。
日俄戰爭結束後,盛京城正式邁出了對外開放的腳步。1906年冬天,美國政府派遣司戴德來此籌建奉天美領館,他在瀋陽留下了很多影像,其中這張可能就是在盛京將軍府門前拍攝的。照片中懸掛黃龍旗的轅門上有四個字——奉天總督,這座門是什麼來頭呢?根據繆潤紱著《陪京雜述》記載:「近自變通以來,(將軍府)改建儀門並增修轅門,東曰盛京將軍,西曰奉天總督。二百年來,壁壘為之一新。」根據這段記載,再對照以上照片,不難確認,這座轅門是金銀庫胡同盛京將軍府邸門前西邊的一座,而東邊的那一座未出現在畫面中,門上的四個字應該是「盛京將軍」無疑。
崇實出任盛京將軍後,積極倡導東北政務改革。「光緒元年十二月,盛京將軍加兵部尚書右都御史銜,總督奉天旗民地方軍務,管理兵刑兩部,兼管奉天府府尹,頒給總督關防。」(王樹楠等纂《奉天通志》)從此,盛京將軍成為真正統攬東北地區軍政大權的實力人物,崇實自建的府邸也就成為盛京將軍和奉天總督共用的地方。那麼,轅門裡的那片古老的屋頂就是盛京將軍府吧?
這張照片被很多地方史文獻資料標註為「盛京將軍府」,可能緣於門額上「將軍行署」四個字。根據相關歷史文獻和照片中的時代痕跡判斷,這不可能是盛京將軍府。1907年4月,盛京將軍一職已經改為東三省總督;美國總領事在此之前拍攝的將軍府轅門裡還沒有這樣氣派的西洋門樓;照片中軍人穿著的顯然不是盛京將軍時代的裝束。這座巴洛克風格大門的位置就在金銀庫胡同兩座轅門之間,具體建於何時不得而知,而這裡面統轄三省的將軍不一定是大清的封疆大吏。1914年6月30日,袁世凱下令裁撤各省都督,組織將軍行署,督理軍務。根據《東北官制沿革》記載,「張錫鑾任鎮安上將軍,督理奉天軍務兼節制吉林、黑龍江軍務。」「1915年8月22日,張錫鑾改任彰武上將軍督理湖北軍務,段芝貴任。」「1920年10月10日,張作霖任鎮威上將軍。」
這張照片也常在提及盛京將軍府的時候被引用。轅門裡就是將軍行署的洋門臉,東轅門外是東三省總督府的二層洋樓。但此時已經是張作霖的奉系天下,轅門底下的這條路再不叫金銀庫胡同。根據瀋河區政協編著《瀋陽古城瀋河地名》記載,「1916年稱行政公署大街,以路北奉天行省公署得名。1950年以軍署街諧音更名為軍屬街。」1988年定名為盛京路,東三省總督府舊址就在這條路上。從清末到民國時期,中外攝影師為這條路拍攝了很多角度的照片,將它們聯繫起來進行比對分析,有助於確定盛京將軍府的具體位置。
(本文在寫作過程中先後得到了谷向鵬、餘泓、鄭英傑、王連、荊紹福、楊碩等城市歷史研究者的指點和幫助。接下來還要靠這些專業人士挖掘和整理更多史料,來確認盛京將軍府的位置和建築樣式。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