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萬年前,舊石器時代瀋陽地區已有人類活動。明朝崇禎七年,皇太極將瀋陽更名為盛京;清朝順治十四年,以「奉天承運」之意在瀋陽設奉天府, 瀋陽又名「奉天」。生活在一座城市幾年、十年、幾十年,我們越熟悉這座城市反而會覺得這座城市索然無味,其實應該去發掘那些曾被我們遺忘的一磚一瓦。生活在瀋陽二十八年的土著向您推薦
瀋陽故宮中國僅存的兩大宮殿建築群之一,又稱盛京皇宮,為清朝初期的皇宮,距今近400年歷史,始建於後金天命十年(1625年)。瀋陽故宮雖不及北京故宮的雄偉壯觀,麻雀雖小卻也五臟俱全。記憶中曾去過三回,當時覺得瀋陽故宮特別的大,走也走不完的感覺。這個印象直至保持到十幾年前去了北京故宮之後,才覺得瀋陽故宮和北京故宮一比就是小巫見大巫。但我覺得想了解清代歷史還得從瀋陽故宮開始。星子推薦指數:★★★★★
清福陵位於瀋陽東郊的東陵公園內,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陵墓,因地處瀋陽東郊,故又稱東陵。 為盛京三陵之一。另有努爾哈赤的后妃葉赫那拉氏、 博爾濟吉特氏等人葬於此處。對於福陵的記憶最深的就是一百零八磴臺階,兒時會說:「我想去那個~那個~進公園要爬很長很長樓梯那裡?」現在一晃也有二十餘年沒有在去過福陵,現印象中主路二旁的石像和青松依舊聳立,靜靜守護在那裡!星子推薦指數:★★★★★
清昭陵是清朝第二代開國君主太宗皇太極以及孝端文皇后 博爾 濟吉特氏的陵墓,是清初「關外三陵」中規模最大、氣勢最宏偉的一座。位於瀋陽 (盛京)古城北約十華裡,因此也稱「北陵」,是清代皇家陵寢和現代園林合一的遊覽勝地。昭陵除了葬有帝後外,還葬有麟趾宮貴妃、洐慶宮淑妃等一批后妃佳麗,是清初關外陵寢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座帝陵,是我國現存最完整的古代帝王陵墓建築之一。幾年前,去昭陵是陪一外地來的朋友。殊不知我這一代來過多少次昭陵,小學的春遊、父母帶我踏春...等等。唯一坐過從公園正門往返於昭陵陵前的小觀光車,那是我賴皮撒嬌的戰果。白大師說:「在昭陵內部有座」陰陽門「,只有懂風水的人才能知曉。」看來還得去一趟哈,我如是說。星子推薦指數:★★★★★
新樂文化遺址1977年首次發掘。這是一處原始社會母系氏族公社繁榮時期的村落遺址,佔地面積17.8萬平方米,集居地約2.5萬平方米,房址密集,每隔3-5米就有一處,其中最大的房址面積約100平方米,座落在諸房址中心,其布局與半坡文化很相似, 新樂遺址距今已有7200多年歷史。新樂遺址對我來說就是被我遺忘在角落的地方,首次去新樂遺址閉館維護,新館正式開放後我才得以見識距今7200年的新樂時代的生活,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在展廳播放的巴布亞鱷魚紋身的成人禮,OMG,慶幸我生活在文明社會。星子推薦指數:★★★
張氏帥府,又稱「大帥府」或「少帥府」,是張作霖及其 長子 張學良的官邸和私宅。一座大帥府,半部民國史。如問說我喜歡 中國 那段歷史,我想說民國。說來慚愧蔡東藩的《民國演義》曾看過幾遍卻看不進去,但對於身處 東北 的我來說,一代梟雄張作霖值得敬佩!或許我真該撿起來好好看看這段亂世民國歷史嘍!星子推薦指數:★★★★★
1997年9月,「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在原殘歷碑和地下展廳的基礎上於開始擴建,1999年9月18日正式落成開館。上初中時,學校曾帶「不良少年們」去參觀過這裡,給他們上了一堂「愛國主義「教育課程。放心這裡肯定沒有我,我可是一個愛好學習的」好孩子「。作為 日本 帝國主義侵略 中國 的開端,國人有必要去了解這段不光彩的歷史。星子推薦指數:★★★★★
瀋陽天主教堂,亦稱瀋陽南關教堂。教堂原建於1878年(清光緒四年),是法國傳教士方若望所建。1900年被義和團焚毀,現存建築為1912年由南滿教區 法國 蘇悲理斯主教利用《辛丑條約》中的庚子賠款在原址上重建的。只曾在某年的平安夜順著人山人海的人流進入過正殿,餘下皆在院內參觀。我個人沒有宗教信仰,但尊重宗教。星子推薦指數:★★★
瀋陽東塔是護國永光寺的附屬建築物,為清太宗敕建,1643年(清崇德八年)興工,1645年(清順治二年)竣工。
南塔為清初皇太極敕建的環繞盛京城東、西、南、北「四塔四寺」之一塔,始建於清崇德8年(1643年),建成於順治二年(1645年),距今已有350多年歷史。
西塔建於,崇德五年(1640年)順治二年完工。乾隆皇帝曾為四寺題寫匾額,懸掛在四寺的大殿之上。 延壽 寺為「金粟祥光」。
北塔法輪寺建於清崇德八年(公元1643年)癸未仲春,順治二年(公元1645年)乙酉仲夏告竣,是當時繞盛京城東、西、南、北四塔之一。瀋陽四塔是清太宗皇帝皇太極敕建的盛京( 瀋陽的舊稱)城外東、南、西、北四座塔寺。 瀋陽四塔南為 普安眾遮,名曰廣慈寺;西為虔祝聖壽,名為延壽寺;北為流通正法,名曰法輪寺。」四塔寺象徵四大金剛威鎮四方,護國安民,護佑 「國無祲災」、「五福齊來」。東南西三塔皆已去過,唯獨北塔修復之際無緣參觀,近期行之。星子推薦指數:★★★★
實勝寺又名皇寺,位於和平區皇寺路206號。創建於1636年(清崇德元年),是瀋陽是一座規模較大,歷史較早的喇嘛廟。星子推薦指數:★★★★
瀋陽二戰盟軍戰俘營是二戰時期日本在瀋陽設立的一個專門關押太平洋戰爭中俘盟軍的場所,時稱「奉天俘虜收容所」。又一座被遺忘在角落裡的地方,覺得遺址部分比博物館更吸引我的眼球。星子推薦指數:★★★★
太清宮位於瀋陽市,原名三教堂。清代康熙二年(1663)鎮守遼東等處將軍烏庫理為關東道士郭守真創建。此宮坐北面南,山門開於東側。緊閉的大鐵門,透過小鐵門看到裡面傾斜的石頭小路。那時並不知道這是什麼建築群如此神秘。(因為都是晚上路過)這都是童年對太清宮的印象!星子推薦指數:★★★★
慈恩寺始建於唐朝,重建於後金天聰二年(1628年),寺內碑文有載「天聰二年復興古剎」云云,清順治元年(1644年)建成大殿、韋馱殿、兩廊。後因年久失修而湮沒。民國元年(1912年),步真和尚主持重修,先後建山門、天王殿、配殿、鐘鼓樓、禪堂、念佛堂、兩廊、比丘壇。民國八年(1930年)最後完成大雄寶殿。阿 彌 陀 佛星子推薦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