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京「八卦」 老瀋陽的那些傳說

2021-02-07 大瀋陽

心   裡   有   束   光    ·    眼   裡   有   片   海


你心目中的老瀋陽,是什麼樣的?

在瀋陽

相較於那些人擠人的景點

有些老建築似乎更能撥動人心弦

看看那些青磚黛瓦

仿佛感受到一座古老城市的發展軌跡


今天小編就跟大家好好聊聊

藏在街頭巷尾的老建築




與東塔一樣,南塔也是因為這個地方一個附屬設施而聲名大噪。對於「南塔」一詞,瀋河人用其指代1989年出現的鞋城的頻率,遠高於指代已有300多年歷史的南塔廣慈寺,由此可見,鞋城的人氣有多高。


這是為什麼呢?

先說南塔。在四塔四寺裡邊,南塔廣慈寺的人氣與地位都相對弱勢,草根色彩比較濃厚,是老百姓求平安的地方。


▲南塔廣慈寺院門


據記載:始建於清崇德八年(1643),建成於順治二年(1645)。南塔下的寺廟為廣慈寺,原有殿堂,現已不存。1986年修復南塔後,被保護在一座小院兒裡。周邊闢為南塔公園。

▲走進塔寺院門,塔下一尊觀音石像


南塔公園位於瀋陽市瀋河區南塔街與文翠路交匯處的東北角。現在寺院已無存,僅在南塔公園裡留有一通石碑。

▲南塔院內廣慈寺文字介紹


那鞋城是怎麼來的呢?

這得先從瀋河區的商圈說起。瀋河北部是北站—惠工商圈,中部是中街商圈,西邊是彩塔商圈,南邊是五愛商圈,可是呢,南運河往南,往萬柳塘、長青方向一走,這一帶五愛商圈鞭長莫及啊,所以得有個商圈在這裡,所以自從瀋河區一路向南發展,得到了這一大片地方,鞋城就呼之欲出嘍。



在上世紀的80年代,在南塔附近就出現了大量擺地攤的小販,其中要屬賣鞋者最多。賣鞋可是個辛苦活,有汙染,每天早晨要補號,而且買鞋的人心態跟買別種商品不同,都是特別能逛能挑能試,但輕易不拿錢的主兒——鞋市的小販,賣低檔鞋其實掙的都是辛苦錢。


但是呢,瀋陽當時正是人口大發展的時候,很多外地農民工和郊縣進城做買賣辦事的人,對低檔鞋有著強烈的剛需。

當年,在南塔鞋市人們排長隊買鞋的場面十分壯觀,「賣鞋的像賣大白菜的一樣」,世界名牌在這裡都有,多大號多小號也都有,小販在成山的鞋盒子上爬上爬下,一賣鞋就賣十雙二十雙,上午賣一車下午賣一車(那時候在鞋城開車拉腳兒的也都發了),報鞋號得靠喊,有時候走一圈鞋市能把嗓子喊啞了。


總之一句話:熱鬧!



於是,南塔鞋市成了中國鞋城!廣州、溫州、福建、成都,這都是以賣鞋聞名的城市,瀋陽有了中國鞋城,當然立刻躋身中國鞋業五強城市。


如今瀋河區有個新概念,叫「南塔商貿街」,意思是這裡的業態已經升級,也有高檔商品、餐飲業了,也有金融人士進進出出了。




瀋河區南順城路16號,現在是瀋陽技師學院的所在地。在這個看似普通的校園裡,很少有人注意到這面破舊的院牆。上面斑駁的青磚、殘存的鐵絲網,都見證了歷史,悄悄講述著這裡曾經發生的故事……




這裡曾是一所監獄,它建成於1917年,歷經奉系軍閥、張學良主政、偽滿洲國以及國民黨統治時期,直到新中國成立後的1958年才被撤銷,走完41年的沉重歷程,它的名字叫做奉天第一監獄。


奉天第一監獄是皇太極建都時的刑部大牢,到了清末宣統年間改為奉天模範監獄,歷史悠久。由於此處房屋為磚瓦房,便有了一個「大瓦房」的綽號。

這座監獄關押的主要是政治犯,最著名的要數劉少奇、趙尚志、楊靖宇等人。



鄭親王府即鄭親王濟爾哈朗的府邸,位於小南門內大街路西、懷遠門內大街路南。



那麼濟爾哈朗是何許人也?

他是努爾哈赤弟弟舒爾哈齊的六子,清王朝創建者之一。他還是努爾哈赤時期共掌國政的八大和碩貝勒之一、也是皇太極時代四大親王之一,為清朝歷史上唯一一位受「叔王」封號的人,後入享太廟。


(來源:張垚森 每日漢字)



濟爾哈朗小時候由努爾哈赤撫養,備受信任。他從13歲起跟隨努爾哈赤和皇太極南徵北戰,出徵蒙古時,使多部脫離林丹汗,為清統一漠南掃平道路。皇太極去世後,他被推舉為輔政王,與多爾袞共同輔佐順治皇帝,但受到排擠,直到多爾袞去世後才略為得志。

民國時期,在鄭親王府北側還有一處大銀行,它建於1909年的交通銀行。瀋陽解放後,「遼寧省治安維持會」曾在此辦公。


80年代初期,在這裡還能看到保存完好的鄭親王府建築。那時,豫親王府前的山門也還在。如今,鄭親王府巷口是瀋河交警大隊。



該建築由我國著名設計師楊延寶設計。當年該校的女生吃住都在校內,出門穿戴統一,民間流傳有「漂亮數同澤」的說法。

日偽時期,校園被一分為二,北樓曾被偽警務廳佔用。


1929年3月新校舍落成,舉行開學典禮時張學良夫人於風至參加了剪彩,學校聲譽盛極一時。


這是一所歷史名校,1928年由著名愛國將領張學良投資40萬銀圓創辦,並親任董事長。第一代校長王剛畢業於英國愛丁堡大學。



◆1945年「八一五」光復後更名為瀋陽第一女子中學;

◆1948年瀋陽解放後更名為瀋陽市第三女子中學。為沈城最優秀的學校之一,是優秀女孩子的首選學校。文革期間被迫停辦女中,實行男女合校;

◆1989年成為省級重點中學,恢復建校之初「同澤」校名;


◆2003年5月保留高中部,更名為瀋陽市同澤高級中學女中部,使用至今;

◆2008年10月27日由瀋陽市人民政府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2014年10月17日被遼寧省人民政府列為遼寧省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如今,這裡是瀋陽市同澤高級中學女中部,為省級重點中學。當年的主教學樓依然矗立在這裡,似乎在訴說著那些崢嶸往事。


奉天市政公所



奉天市政公所,在瀋陽近代史上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隨著它的設立,也意味著瀋陽從此正式進入近代城市的行列。

奉天市政公所的原址為奉天法政學堂。1923年,在奉系治下正式成立。內設總務、財政、工程、衛生、教育、事業六科。


1929年,隨著「東北易幟」,奉天市政公所改為瀋陽市政公所。「九一八」事變後,市政公所被迫解體。


▲公園正門(門前標有「奉天公園 隨便遊覽」的字樣)


1937年,奉天市政公所從此處遷至日本人在奉天公園(原市政府附近,今無存)新建的市政公署大樓。2015年搬遷至渾南新政中心規劃大廈。(相關歷史請查看「老盛京系列之『市府廣場』」)



故宮西華門外的街上曾有很多銀行。著名的大清銀行就曾設立於此處路北。民國時期,大清銀行更名為中國銀行。在它東側的水刷石罩面的建築是四合公銀行。

▲四合公銀行舊址


在路北,這裡還有一棟3層樓高的白色建築。該建築中央有呈弧形的拱頂,2樓設有陽臺,非常精美。此次叫作東記浴新池,也叫東北浴新池。張作霖經常來這裡洗澡。東記浴新池位於今瀋陽路103號。


▲東記新浴池舊址





大舞臺戲院在瀋陽已是歷史悠久的場所,最早時叫慶豐茶園。


▲1953年的演出曲目表


1906年,當時瀋陽最紅的兩家戲園分別是大西門的廣慶茶園和小北門的聚豐茶園,彼此競爭的那叫一個激烈。1908年,慶豐茶園於1908年成立時,在名字中各取自兩座茶園之名一字,意為取二者之長與其抗爭。後來,只有」慶豐「始終挺立。

1911年,清政府首次舉辦的具有現代意義的國際學術會議——國際防疫大會在此閉幕,可見其在當年的地位非同一般啊!



此後,慶豐茶園開始了更名之旅,從」蝴蝶大戲院「到」奉天大舞臺「,再到」瀋陽大舞臺「,名字多次更迭。當然,今天,這裡叫作」劉老根大舞臺「。

據說,在大舞臺曾有一張姓藝人,收入微薄,只能勉強餬口。一天,他兜裡剩下的錢只夠買一張彩票,於是就買了一張」福民彩票「,結果竟然中了1萬元獎金。於是他便回到老家買田置地,還娶了一個二房,用剩下的錢開了一個冰果店,當上了老闆。


南關天主教堂



典型哥德式建築,青磚砌築,頂部是兩個方錐形的尖頂,裝飾著十字架。這棟就是南關天主教堂,老瀋陽人喜歡稱其為」小南教堂「。



此教堂於1875年開始興建教堂,1878年完工,當時附設育嬰堂和學堂。不過,該教堂在1900年的庚子之亂中被焚毀。


▲ 1912年剛剛重建竣工的南關教堂


南關天主教堂亦稱瀋陽天主教堂,在1949年以前,高42米的南關天主教堂一直是瀋陽最高建築物。

南關天主教堂現為全國重點保護單位,其建於1926年的主教府也是東北天主教的主教府。



位於北順城路和東順城路交叉口西南角的快捷酒店,這裡曾是仙人洞。仙人洞是供奉仙靈的地方。當年,瀋陽民諺曾有:」早菜行,晚胡同,初一十五仙人洞「,可見它的影響之深。

這裡的仙人洞設有一個狐仙堂,堂上供奉一位女狐仙。傳說當年這位仙姑到此後,在一天晚間到一家碾坊借碾子用,碾坊人拒絕了她的要求,結果第二天人們發現這家的碾子掛在城牆上了。於是便有人在城牆角處修了祠堂,在裡面供上青石大仙和碾盤姑姑的牌位。而此處城牆上曾有一塊大石頭,傳說它就是當年的碾盤。

狐仙堂當年香火極盛,名氣傳到了北京,甚至慈禧太后來盛京時都曾到此祭拜。傳說慈禧太后是被道光皇帝狩獵打死的白狐狸託生,因此她才來拜碾盤姑姑。

民國時期,這裡流傳著一些故事。當年有很多賣身的女子夜間在這一帶出沒,於是便有很多輕浮子弟到此偷香撿便宜。這些女子便買了貢品祭拜碾盤姑姑,請她來幫忙懲治這些不良子弟。

一天晚上,一個不良子弟看見城牆下站著一美女,便走去將女子抱住,伸嘴便去吻,結果嘴卻被粘到了城牆上,動彈不得。第二天,人們便發現此人在城牆下臉朝牆站著,據說圍觀者很多。最後還是有人為他到碾盤姑姑神堂上香磕頭,他才得以脫身。



皇城的西北角樓,為三層樓,它的下面曾有一個知名的仙人洞,洞口有3尺來寬,洞內長度說法不一。有人說,這洞能通到輝山。

▲盛京城址西北角樓


據說,早年在西北角樓仙人洞的對面有家酒店,生意很是興隆。這家店有祖傳的釀酒秘方,這裡的酒醇香味美,在盛京相當有名。

一天,酒館來了兩位老翁。他們既不跟酒客閒話,也不和酒家搭言,只是自顧自暢飲,居然千杯不醉。自從這二人來喝酒後,酒館的生意一天比一天興隆。酒館掌柜對此很是奇怪。


▲西北角樓仙人洞舊影


有一天傍晚,酒館掌柜看二老翁喝完酒朝護城河走去,便決定在後面盯著,只見二人到了護城河邊就不見了。掌柜恍然大悟,原來是二位仙翁駕臨,酒館財源才這麼茂盛。為此,他想做點什麼報答仙翁。左思右想後,他想出了報答仙翁的辦法——在護城河上架座橋,迎送仙翁每天來喝酒。此橋便叫接仙橋。可橋建成後,老翁沒再出現過,酒館的生意日漸蕭條,掌柜百思不得其解。

後來,有人告訴他,把橋架到仙人洞前面等於洩露了天機,仙翁怎麼還能來呢?酒館掌柜明白後,追悔莫及。




瀋陽太清宮,位於瀋陽市瀋河區西順城街與廣宜街交匯處,是道教全真派在東北地區較大的一處宮觀,也是東北地區道教活動的中心,是遼寧主要名勝古蹟之一。



太清宮,又名「太清叢林」。始建於康熙二年(1663年),為道士郭守真創建。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重建擴建後,改名為「太清宮」。


新中國成立後,市政府曾於1952年、1955年、1959年、1979年四次撥款修繕太清宮。



你還記得去年那個六月末的大雨嗎?接連不斷的。當時瀋陽最大的新聞好像就是,瀋陽故宮居然一點兒水也沒存住。其實當時的太清宮也是如此。




據傳說,這都源於「瀋陽城內七十二坑」的緣故。


所謂的「瀋陽城內七十二坑」,其實也並不是什麼傳說,但是一直也沒有真正作為一個考古的東西發掘過。所謂的七十二坑,又稱七十二地煞,其實就是古代的所謂「地下排水設施」。


至於排水,一般都是在馬路或胡同兩側各挖一道溝渠,匯集道路和兩側建築的排水。估計,這樣的排水溝在當時的瀋陽能有千條之多。


一些重要建築一般都設有統一的排水設施,如盛京皇宮內的排水就有明排和暗排兩種。臺上五宮的雨水匯集到四周的更道,再通過專設的排水管排向四周的臺下。



目前無從考證七十二地煞是不是古代瀋陽人民的敬畏神明,還是傳說中的鄧公池的瀋陽古城規劃,但從1995年和2016年的兩場大雨來看,瀋陽古城中不積水確有其處。所以,瀋陽古城地下的古代排水設施,確實有其存在的一些痕跡可循。但這個城市內的更多如七十二地煞的考證,還需要由更多的考古工作者解除我們更多的疑惑、為我們給出更多的答案。



9月27日,經過半年的提升改造,百年老街八卦街華麗回歸,重現南市場的百年繁華。


穿越門 居民樓牆體壁畫描繪如煙往事


大羅盤 6000多平方米麵積創世界之最


鋼的琴 用瀋陽本地材料講述勵志故事


「鋼的琴」,取材與《鋼的琴》這部電影有關。


講述了鋼廠一名下崗工人為了女兒的音樂夢想不斷艱苦努力,最後通過身邊朋友的幫助,用鋼鐵為女兒打造出一架鋼琴的故事。


據了解,這個故事發生在東北,作品選材都是瀋陽本地產的老工具機、汽車、印刷機、收割機的零件,重新組合成鋼琴造型,寓意著瀋陽製造將奏響新的樂章。



相關焦點

  • 盛京「八卦」 老瀋陽的那些傳說
    在瀋陽相較於那些人擠人的景點有些老建築似乎更能撥動人心弦看看那些青磚黛瓦仿佛感受到一座古老城市的發展軌跡今天小編就跟大家好好聊聊(相關歷史請查看「老盛京系列之『市府廣場』」)故宮西華門外的街上曾有很多銀行。著名的大清銀行就曾設立於此處路北。民國時期,大清銀行更名為中國銀行。在它東側的水刷石罩面的建築是四合公銀行。
  • 盛京瀋陽,夜探古城——那些她沉眠的故夢
    他從《易經》中所述的陰陽八卦之說受到啟示。於是,他按照「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應九宮。」的思想設計出瀋陽城圖:中心廟(太極),鐘鼓二樓(東西兩儀),東西南北四塔(四象),八門八關(八卦)。其廓為天,城方為池;八門上明樓八座,加上方城四個角樓,共十二,表示十二個月份;八大城門都是由正門和左右甕城三位一體組成,表示二十四節氣。
  • 【老盛京】瀋陽人慾罷不能的老館子,老味道,你吃過嗎?
    老盛京,一個飯館就是一個故事,一段歷史,她們見證了這個城市的發展。名滿天下的老邊餃子、張學良親點的四絕菜、清真風味馬家燒賣、地道懷舊的關東大院、遍地開花的老四季麵條……數不清的瀋陽美食,道不完的盛京味。
  • 瀋陽銀應該知道的一些地名
    在瀋陽相較於那些人擠人的景點有些老建築似乎更能撥動人心弦當年的主教學樓依然矗立在這裡,似乎在訴說著那些崢嶸往事。這棟就是南關天主教堂,老瀋陽人喜歡稱其為」小南教堂「。「八卦」據傳說,這都源於「瀋陽城內七十二坑」的緣故。
  • 盛京印巷:老建築,新味道
    而在瀋陽,也有很多如南鑼鼓巷一樣,有著百歲高齡的老巷子,它們沉澱了悠久的歷史和風土民俗,也兼容著這座城市現代化的時尚氣息。走進一條叫做官局子胡同的老巷子,這裡是一條美食街,充滿著煙火味和叫賣聲。巷子深處,一座時尚餐廳映入眼帘,有個很好聽的名字——「盛京印巷」。
  • 瀋陽盛京燈會遊客如織
    瀋陽盛京燈會遊客如織 (22/23) "← →"翻頁
  • 盛京古韻 民國風情!314米街道將再現老盛京風採!
    最近瀋陽市委宣傳部和字節跳動籤約合作協議。將通過字節跳動旗下各個軟體更好地宣傳瀋陽。「盛京風情街」。「盛京風情街」主要特色建築有:盛京老戲院,以播放老電影為主,把當年景致進行最大程度展現。在這裡不光可看到商業大片,還可以領略到老電影的風採。
  • 美好瀋陽dou起來2020-嗨在盛京皇城
    9月27日、28日,由瀋陽市網信辦、市商務局、市文化旅遊廣電局共同指導,瀋陽市網際網路發展聯合會主辦的"美好瀋陽dou起來2020-嗨在盛京皇城"活動將在中街全面啟動。此次活動作為"2020第三屆瀋陽消夏購物節"系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將以瀋陽故宮、大帥府為核心,圍繞中街步行街改造工程後的旅遊、購物、休閒體驗,利用新媒體手段展示我市盛京皇城國家5A級旅遊景區和中街首批國家級步行街改造成果
  • 盛京遊記│探訪瀋陽關東影視城:滿城遍是民國範兒
    瀋陽關東影視城關東影視城,是國內唯一一座展現20世紀初期關東風貌的大型影視城,通過再現上個世紀老瀋陽中街、太原街、北市場、南市場等地的特色建築,集中展示了上世紀的「關東文化」。內有清末民初各式風格建築177棟,集影視拍攝、旅遊觀光、文化教育、實體經營為一體,是著名表演藝術家趙本山先生出資近3億元建造的,坐落於瀋陽棋盤山國際風景旅遊開發區內。
  • 「夢幻盛京」打造瀋陽最大主題冰雪雕塑
    瀋陽日報、沈報融媒訊(記者傅淞巖通訊員張鷹)首次以冰雪雕藝術形式打造一座冰境世界的歷史之城,讓市民和遊客充分體驗冰雪樂趣的同時,感受到瀋陽的歷史、當代和現代文化的滋養與薰陶,演繹從盛京到奉天再到瀋陽的滄桑巨變。
  • 瀋陽中街370歲老胡同核心區再現「滿族大院」
    趙桂華 攝中新網瀋陽11月25日電 (趙桂華)瀋陽中街擁有370年歷史的老胡同核心區項目—滿族大院,將於本月27日開園,屆時將再現當年盛京皇城時期的胡同文化、滿族文化、民俗文化、美食文化、非遺文化。25日,記者由中央裡文化旅遊景區核心文化載體「滿族大院」開園前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滿族大院將首次開放盛京皇城總設計師—「鄧公井」遺址;到土菜館品嘗清太祖努爾哈赤時代流傳下來的傳統美食滿族「八大碗」;還可以逛旮旯院,了解滿族民俗文化。
  • 「夢幻盛京 冰雪世界」165座冰雪雕 雕刻瀋陽近400年歷史
    昨晚,2019-2020瀋陽國際文化旅遊節冬季遊東部主會場暨「夢幻盛京冰雪世界」開園儀式在瀋陽棋盤山舉行。 「夢幻盛京冰雪世界」是瀋陽目前規模最大的冰雪雕塑和冰燈區,也是今冬瀋陽城中最能體現「瀋陽味道」的冰雪項目。
  • 盛京遊記|瀋陽市井文化歷史街區——北市場
    北市場,老盛京味道!老北市最瀋陽 !對於許多老瀋陽人來說,北市場代表著一種生活方式,一種市井生活的氣息,一種精神的撫慰。北市場說起瀋陽北市場的名氣,在瀋陽可以說是無人不曉。它坐落在瀋陽市和平區的北部,是一片新老雜陳的舊城區。它是老瀋陽地域文化的一個鮮明的地標,是最具有瀋陽市井文化特色的歷史文化街區。
  • 瀋陽:盛京燈會初二點燈 兩萬盞燈等您賞(圖)
    盛京燈會初二點燈兩萬盞燈等您賞  正月十三到十五市內有免費大巴接送市民去棋盤山逛燈會  昨日,在關東影視城,盛京燈會試「點燈」,一些遊客提前來看燈。遼瀋晚報、聊沈客戶端記者 白琳 攝  在經歷了去年取消大型燈會之後,2016盛京燈會將在棋盤山關東影視城繼續舉辦,從2月9日到2月24日共16天。正月十三到十五,瀋陽市內將有免費大巴接送市民去看盛京燈會。  最長燈組橫跨長度150米  燈會分六大板塊,展出大型燈組65組,各式彩燈、花燈兩萬餘盞。
  • 瀋陽中街豫龍城重新翻新變盛京龍城,這裡成盛京老城中意外的驚喜
    上海豫園享譽國內外,記得有一年過年去上海旅遊,豫園裡火爆的場景至今難忘,10年前豫園裡面南翔包子鋪裡面25一個的灌湯包那時候好多人慕名而來,直到前些年聽說瀋陽把上海豫園給引到瀋陽城裡了,一直還有所期盼著,不過確實挺讓人失望的,從建設開始就不溫不火,後來好像就沒什麼消息,開沒開過業我都沒啥印象了。
  • 盛京的「昨天」與「今天」—瀋陽土著教你必打卡攻略
    一.盛京的傳統與文化瀋陽工業博物館首先是位於瀋陽鐵西區的瀋陽工業博物館,在舊的瀋陽鑄造廠址上建成的,免費開放!1636年皇太極在盛京(瀋陽)建國後,滿繡成為皇家文化、地位等級的標誌。而且是瀋陽非常火的酒吧之一,好多人在這裡找那些夢中的回憶。
  • 盛京遊記|探索瀋陽隱秘的角落:民國老建築巡禮(瀋河區)
    東三省總督府東三省總督府是作為龍興之地的盛京從清代走向民國的見證,它盤踞在瀋陽故宮與張氏帥府之間,形成了一條完美見證瀋陽歷史的中軸線。總督府始建於順治年間,承載了300多年的歷史,前身為盛京將軍的辦公樓,當時是四合院的模式,在光緒年間裁撤了盛京將軍,改設東三省總督,並將盛京將軍行署改建為東三省總督府,於是成了現在的模樣。趙爾巽就是最後一位盛京將軍, 六年後他重回奉天,又成了最後一位東三省總督。
  • 老瀋陽的山東人瀋陽的「山東廟」,真實版的闖關東
    老瀋陽的山東人和他們的山東廟情結        嘮起瀋陽的一些老地名,有的名氣很大,但卻很難找到它的具體位置。
  • 考證瀋陽 | 盛京將軍府在哪?
    之後,在他的謀劃下,仿照明制確立盛京為陪都,並制定留守官員制度。「盛京乃清朝的肇興重地,順治元年遷都北京以後,尊盛京為陪都,不設總督與巡撫,而以盛京將軍為最高軍政長官,採取了與內地不同的統治方式。」(姜念思編著《盛京史跡尋蹤》瀋陽出版社)
  • 重塑「盛京」 瀋陽用溫暖的數據增信
    於鑠盛京,維沈之陽。大山廣川,作觀萬方……瀋陽地鐵一號線中街站內鐫刻的《盛京賦》,描寫盛京物產之豐富、人才之鼎盛,作者乾隆,於1743年赴盛京(瀋陽)拜祭祖陵時所作。1625年是瀋陽歷史的轉折點,清太祖努爾哈赤遷都於此,清太宗皇太極稱瀋陽為「盛京」,並於1636年在此稱帝,建國號大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