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問將軍:是不是想謀反?將軍聽完脫下盔甲,皇帝看後淚流滿面

2020-12-15 有知社

曹操有句名言是這樣說的,寧可我負天下人,也不願天下人負我。這句話放在所有的君王身上都是管用的,皇帝作為一個國家至高無上的統治者,往往都有很大的猜疑心。他們會把認為對國家有威脅的人都想盡辦法的殺了,尤其是開國皇帝,比如說靠著韓信等人滅秦、滅項羽的劉邦,再比如說後來殺了三十多位功臣的朱元璋。而在他們中間也有不少皇帝都想殺功臣,有這麼一位將軍。他同樣是功勳卓著,國家穩定之後皇帝就開始問他是否要謀反,而這位將軍聽完之後脫下了自己的衣服,皇帝看了都留下眼淚再也不懷疑他。

這位皇帝皇帝就是大名鼎鼎的唐太宗李世民了,其實說來也奇怪。李世民同樣手染鮮血,同樣是篡位,但人們往往提起他的時候想起大多是他的功績。另一位篡位的皇帝朱棣卻甚少被人們提起,不得不說的是,李世民確實是個好皇帝。對待人才,不問出身,知人善用。在貞觀年間出了不少的名臣,比如說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魏徵、褚遂良、李靖等等。

也敢於讓手下的諫官發言,光是魏徵一人就曾兩百多次在朝堂上直言皇帝的過失。不過即使對待愛惜人才,但是他是皇帝,面對從前跟他徵戰天下、發動玄武門之變的那些人,他也會有所猜忌。貞觀十三年(639年)二月初七,李世民就對尉遲敬德也起了疑心。他也直接,把尉遲敬德叫來宮裡就問:有人說你謀反,這是為什麼?尉遲敬德聽說這話也是很生氣,怒道:臣確實謀反!

然後就把衣服脫了扔地上說接著說:臣跟著陛下徵戰四方,如今身上留下的都是刀鋒箭頭的痕跡。現在天下安定,就要開始懷疑臣謀反嗎?尉遲恭的身上滿是瘡疤,李世民看了都忍不住留下眼淚,想起那些過往來。尉遲敬德,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本名尉遲融,歸順唐朝之後賜名尉遲恭。早年的時候他是隋朝的將領,但後來跟著劉武周起兵反隋,武德三年(620年)投降了李世民。他跟著李世民一路討伐王世充、竇建德、劉黑闥、徐圓朗。

武德九年(626年),義無反顧地跟著李世民參加了玄武門之變,射殺齊王李元吉。在玄武門事變之前,李元吉還有李建成曾經秘密遞信給尉遲恭。送了他一箱金銀器物,並說讓他答應他們一件事。而尉遲敬德拒絕了,說自己出身低下,長期陷在叛亂裡。是秦王給了他生命,他應該用生命來回報,不能做一個為了私利忘了忠義的人。

是啊,尉遲恭跟著李世民徵戰多年,李世民不敢睡覺的時候都是他跟秦瓊守在身邊。他有什麼理由質疑這樣一個救他命的忠心之人呢?李世民大概也想起了這些往事,他邊流淚邊說:你穿上衣服,朕絲毫不懷疑你,所以才跟你這樣說,何必這麼惱怒呢?這件事就此作罷,而尉遲敬德在貞觀十七年(643年)辭官回了家,兩年之後還出過山跟著李世民前去徵討高麗。

可後來大概是為了避嫌吧,開始變得迷信,專心煉丹了,長達16年不跟別人交往。顯慶三年十一月二十五日(658年),尉遲敬德病逝,李治為他舉行了悼念,五品以上官員都必須去弔唁。給足了他死後的哀榮,還陪葬在了唐太宗的昭陵,以望兩位相處大半輩子的老朋友在地下相見。

參考資料:《舊唐書》、《新唐書》

相關焦點

  • 皇帝比將軍重要,為何將軍一造反,士兵們都不顧皇帝跟著造反了
    將軍在騙士兵的時候,通常不會告訴士兵說,我們這是在造反。如果他說是在造反,估計沒有幾個人會跟著他幹。他不會這麼說。他說的一定是皇帝身邊出奸臣了!皇帝的生命受到了極大的威脅!皇帝讓我們前去把他解救出來呢!所有人都知道皇帝很重要,皇帝的生命安全問題比天還大。既然如此,大家當然要跟著將軍去當英雄,殺進京城,把那些蒙蔽皇帝的奸臣碎屍萬段了。
  • 古代將軍大都手握重兵,又遠離皇宮,為何很少有將軍選擇造反?
    天下戰亂,諸侯紛爭的事在歷史上不足為奇,這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原本處在地方上的諸侯在自身實力得到擴展以後便不再甘心臣服於君王,都想成為皇帝,坐擁無上權力和大好河山,因此起兵謀反。但是縱觀歷史,雖然將軍手握兵馬大權,但是真正由他們起兵謀反的事並不多。這是為什麼呢?
  • 皇帝鄙視將軍不會寫詩,將軍不服氣隨手寫出七律,皇帝:給他升官
    不過今天要了解的這位到不了安天下和定乾坤的境界,武方面他算得上是彪炳史冊的將軍,文方面他寫一首詩可以讓皇帝給他提拔好幾個官職,勉強算得上文武全才吧。這位將軍的名字叫曹翰,是北宋初年的開國名將。在年輕的時候任郡小吏,也因為性格的原因,盛氣凌人不被鄉親們所喜歡。後來跟隨趙匡胤南徵北戰,結束了戰亂局面。
  • 將軍得勝歸來,皇帝親自迎接,將軍一身冷汗:恐性命難保
    這意味著這個世界雖然每天都在變化,但本質上沒什麼新鮮的東西,所以人們要學習歷史,比如職場鬥爭,千百年來其實並沒有多大變化,現代公司的領導擔心下屬搶佔了他們的位置,而古代皇帝對武將極為忌諱。曾有一位將軍帶兵歸來,皇帝親自出來迎接,可是,如此高調的接待,卻讓將軍慌慌張張的辭官,理由是如果再這樣下去,只怕要死,那這位將軍又是誰呢?為什麼會有這種想法呢?
  • 在清朝,盛京將軍幾乎就是當地的皇帝
    這14個駐防區的最高長官是駐防將軍,每個地方的駐防將軍都以各地的地名作為官銜,如盛京將軍、吉林將軍、廣州將軍、杭州將軍、寧夏將軍等,但需要注意的是,這14位將軍的品級和權威有一點差距,首先乾隆以來,除了將軍和伊犁綏遠將軍是一品之外,其餘的駐防將領都是從一品過來的。
  • 此人是東漢的跋扈將軍,雖然口吃卻敢毒殺皇帝
    在東漢的歷史上有個大將軍,皇后是自己的親妹妹,可以說是名門望族,但是這個人卻被稱做是歷史上著名的奸臣。不僅如此,就連皇帝都說他是跋扈將軍,只可惜這個說真話的小皇帝不久後就被他毒死了。他就是梁冀。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梁冀幹過哪些害人的事情。
  • 此將軍班師回朝,皇帝還親自迎接,第二天這將軍就辭官了
    不管處於什麼位置,都會承擔一些壓力和責任,在古代也是如此,皇帝這個位置,在外人看來是萬人景仰,沒有人敢侵犯的,可是也有難以言表的隱疾,考慮的事情要比常人要多很多倍。不僅需要費盡心思穩固自己的江山,還要照顧貧苦老百姓,還有後宮佳麗三千需要管理,甚至還要面對危伏四起的戰事!
  • 將軍覓得女乞丐為知己,怎知被皇帝霸佔,最後雙雙殉情
    說到唐朝就是一幅幅歌舞昇平的繁華景象映入腦海,歌曲和舞蹈在那個時代得到了升華,不僅街頭賣藝喜歡唱歌跳舞,就是身為九五之尊的皇帝也十分喜歡樂曲,或許正是因為如此,唐朝被稱為歷史上最浪漫的朝代。想必大家都聽說過許和子,這個人以唱歌聞名天下,實際上唐朝還有一個可以和她相提並論的女子,她就是張紅紅。
  • 繼秦之後中國最混亂時期,皇帝個個短命,當皇帝還不如當大將軍
    更讓人覺得無語的是,在後漢存在的這四年時間裡,它竟然換了兩任皇帝。所以,後世就有人寫詩說:「朱李石劉郭、梁唐晉漢周;都來十四帝,播亂五十秋。」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在五十多年的時間裡,這一個地方分別建立起了五個政權,更替了十四位皇帝。」你仔細想一想,那時候的皇帝,為什麼更換得如此之快、如此頻繁,他們最後都是怎麼死的?
  • 太子謀反,皇帝怒問群臣怎麼辦?此人說了17個字從此升官發財
    所以歷史上有很多謀反逼宮的事件。今天我們不說那些謀反的人物事件,我們來說被謀反的皇帝。曾經就有皇帝,因為太子謀反,所以皇帝召集群臣問怎麼辦?只是有一個人只說了十七個字。讓皇帝瞬間吃下一顆定心丸。
  • 將軍班師回朝,皇帝出城迎接,對他噓寒問暖,將軍辭官保住一命!
    在中國古代,皇帝是很難做的,因為你會有一件很難處理的事,那就是該怎樣處置功臣。因為關於功臣造反的事,有太多前車之鑑在了,可如果全殺了,不僅史書上要遺臭萬年,甚至以後都不會有人給你賣命了。如果選擇不殺,那這些功臣會不會有其他不一樣的心思呢?
  • 這匹馬被皇帝封為「龍驤將軍」,讓歷史上的「十大名馬」甘拜下風
    張武騎著的盧馬徵戰,被劉備看到後,劉備非常喜歡這馬,趙雲把張武斬殺之後,將的盧馬搶奪過來供劉備作為坐騎,所以,的盧馬也是劉備和趙雲搶來的。劉表見到的盧馬後,也非常喜歡的盧馬。想把荊州據為己有的劉備,二話不說把的盧馬獻給了劉表,但劉表見到的盧馬「眼睛下面有淚槽」,認為會害死主人,張武的事例就是明證。於是,劉表將的盧歸還給劉備。
  • 歷史上的奇怪的皇帝都集中在明朝了,做木匠的,做將軍的都有
    朱厚照畫像朱厚照喜歡軍旅生活,還學習過韃靼語,遂在即位後就謀算著御駕親徵,好好地過一把將軍癮。正德十二年((1517),蒙古韃靼部王子率軍南下,朱厚照本可以在大後方調兵遣將,決勝千裡。但他好不容易逮到機會當將軍,怎會放棄,遂加封自己為「威武大將軍」,不顧滿朝大臣的反對率軍出關,與幾萬士兵同吃同住,最終以600多人的傷亡打死了16名韃靼士兵,也算是凱旋而歸了。
  • 皇帝請他吃飯,卻不給筷子,席散後,皇帝:此人不能留!
    ,說他在三年後可以做到侯位,封侯八年後就能做到丞相,皇帝還會委以重任,在朝中自然是首屈一指的人物,但是在承襲侯位9年後自己又會被餓死,但是當時的周亞夫並不相信,因為他上面有個哥哥已經接替了父親的侯位,就算是哥哥去世,那也應該是哥哥的兒子承襲侯位,怎麼算也輪不到自己,但是果真在三年後,哥哥周勝犯了事,被皇帝給免去了侯位,所以文帝就繼續在周勃的子嗣中挑選有能力之人承襲侯位,這就選擇了周亞夫。
  • 將軍戰敗回朝,皇帝反而大喜:賞你倆金盆,將軍:昏君,老子反了
    將軍戰敗回朝,皇帝反而大喜:賞你倆金盆,將軍:昏君,老子反了古代的統帥在戰爭失利時,往往用一句「勝敗乃兵家常事」來安慰自己的將領,藉此讓大家重拾信心,反敗為勝。當然,說是這麼說,實際上古代的軍法嚴苛,對待戰敗的將軍往往有嚴厲的處罰,西漢著名的飛將軍李廣就曾因作戰失利被漢武帝貶為了庶民。當然,凡事都有例外,宋朝末年,一位將軍在戰役中全軍覆沒,宋徽宗不僅沒有怪罪,反而大加封賞,結果這位敗軍之將不僅沒有感恩,反而帶著敵軍一路南下,滅亡了北宋。這個人就是郭藥師。郭藥師身為一個漢人但是卻一直生活在遼國境內的燕雲十六州。
  • 古代「太子」是未來的皇帝,為什麼還會謀反
    太子是全天下都明確知道的、唯一合法的皇位繼承人,是未來的皇帝。但奇怪的是,縱觀中國古代,太子作為未來的皇帝,居然也會有很多謀反的,如宋文帝的太子劉劭,唐太宗的太子李承乾等,這讓人十分不解。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 她是古代最勇敢的妃子以身擋熊救皇帝 31年後也因此被迫自殺
    導語:古代皇帝的嬪妃們個個花容月貌,擅長的是鶯歌燕舞,絕少有機會表現出她們勇敢英氣的一面。然而今天筆者要跟大家分享的這位妃子,竟然在危急時刻以身阻擋野熊救了皇帝一命,因此她被皇帝更加恩寵尊敬。但是,三十多年後,她也正是因此事而被迫自殺。。。
  • 朝堂純愛:暴躁傲嬌皇帝VS肆意灑脫將軍,沙雕小甜餅,巨寵巨寵~
    大家好,好久不見,我是小鯨魚,歡迎來到純愛文的世界,哈哈哈~新鮮出爐的文章喲,快來看哦~朝堂純愛:暴躁傲嬌皇帝VS肆意灑脫將軍,沙雕小甜餅,巨寵巨寵~《陪太子讀書》簡介:顧喬是國公府的小可憐,聞道成是當朝太子
  • 朱元璋死後,不管新的皇帝是誰,朱棣都會謀反
    在明朝的歷史上,我們都知道朱棣篡位,其實朱元璋是沒有想法將皇位留給他的,但是他確實想做皇帝,所以他就篡位做了皇帝。為了這個條件,朱元璋在做皇帝以後,他就殺了很多跟他一起打江山的功臣,應該說很多的工程都死於當時,甚至他把自己的一些兒子跟孫子,分配到了不同的地方當王,他做這個的目的,就是為了讓他的兒子和孫子們,幫他守住自己的江山。因為他自己的兒子和孫子們封王以後,第一個,他們有了自己的土地,第二個他沒有拿自己的軍事力量,他們就有能力守衛自己的江山。
  • 中國歷史上這三個皇帝,一個比一個窩囊!
    六歲的時候蕭昭文被封為臨汝公,接下來就是輔國將軍、濟陽太守,一路綠燈。12歲的時候,別人都在上初中,人家就是督南豫州諸軍事、南豫州刺史,兼輔國將軍。13歲蕭昭文更上一層樓,當了中軍將軍。可見蕭昭文的人生還是非常順利的,處處都有驚喜,不久後,14歲的他迎來了更大的驚喜——蕭昭文的老爸,皇帝接班人蕭長懋去世,接著自己的哥哥蕭昭業登基不久也被射死,蕭昭文是次子,就名正言順地接了班,白撿了一個皇帝。當皇帝對多數人來說是好事,對蕭昭文來說,卻並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