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有句名言是這樣說的,寧可我負天下人,也不願天下人負我。這句話放在所有的君王身上都是管用的,皇帝作為一個國家至高無上的統治者,往往都有很大的猜疑心。他們會把認為對國家有威脅的人都想盡辦法的殺了,尤其是開國皇帝,比如說靠著韓信等人滅秦、滅項羽的劉邦,再比如說後來殺了三十多位功臣的朱元璋。而在他們中間也有不少皇帝都想殺功臣,有這麼一位將軍。他同樣是功勳卓著,國家穩定之後皇帝就開始問他是否要謀反,而這位將軍聽完之後脫下了自己的衣服,皇帝看了都留下眼淚再也不懷疑他。
這位皇帝皇帝就是大名鼎鼎的唐太宗李世民了,其實說來也奇怪。李世民同樣手染鮮血,同樣是篡位,但人們往往提起他的時候想起大多是他的功績。另一位篡位的皇帝朱棣卻甚少被人們提起,不得不說的是,李世民確實是個好皇帝。對待人才,不問出身,知人善用。在貞觀年間出了不少的名臣,比如說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魏徵、褚遂良、李靖等等。
也敢於讓手下的諫官發言,光是魏徵一人就曾兩百多次在朝堂上直言皇帝的過失。不過即使對待愛惜人才,但是他是皇帝,面對從前跟他徵戰天下、發動玄武門之變的那些人,他也會有所猜忌。貞觀十三年(639年)二月初七,李世民就對尉遲敬德也起了疑心。他也直接,把尉遲敬德叫來宮裡就問:有人說你謀反,這是為什麼?尉遲敬德聽說這話也是很生氣,怒道:臣確實謀反!
然後就把衣服脫了扔地上說接著說:臣跟著陛下徵戰四方,如今身上留下的都是刀鋒箭頭的痕跡。現在天下安定,就要開始懷疑臣謀反嗎?尉遲恭的身上滿是瘡疤,李世民看了都忍不住留下眼淚,想起那些過往來。尉遲敬德,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本名尉遲融,歸順唐朝之後賜名尉遲恭。早年的時候他是隋朝的將領,但後來跟著劉武周起兵反隋,武德三年(620年)投降了李世民。他跟著李世民一路討伐王世充、竇建德、劉黑闥、徐圓朗。
武德九年(626年),義無反顧地跟著李世民參加了玄武門之變,射殺齊王李元吉。在玄武門事變之前,李元吉還有李建成曾經秘密遞信給尉遲恭。送了他一箱金銀器物,並說讓他答應他們一件事。而尉遲敬德拒絕了,說自己出身低下,長期陷在叛亂裡。是秦王給了他生命,他應該用生命來回報,不能做一個為了私利忘了忠義的人。
是啊,尉遲恭跟著李世民徵戰多年,李世民不敢睡覺的時候都是他跟秦瓊守在身邊。他有什麼理由質疑這樣一個救他命的忠心之人呢?李世民大概也想起了這些往事,他邊流淚邊說:你穿上衣服,朕絲毫不懷疑你,所以才跟你這樣說,何必這麼惱怒呢?這件事就此作罷,而尉遲敬德在貞觀十七年(643年)辭官回了家,兩年之後還出過山跟著李世民前去徵討高麗。
可後來大概是為了避嫌吧,開始變得迷信,專心煉丹了,長達16年不跟別人交往。顯慶三年十一月二十五日(658年),尉遲敬德病逝,李治為他舉行了悼念,五品以上官員都必須去弔唁。給足了他死後的哀榮,還陪葬在了唐太宗的昭陵,以望兩位相處大半輩子的老朋友在地下相見。
參考資料:《舊唐書》、《新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