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12月7日訊(記者 林楚晗 通訊員 滑凌雲)作為戲曲文化的發祥地、流變地和聚集地,湖北曾培育了余三勝、譚鑫培、曹禺、陳伯華等戲劇大師,上世紀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武漢是與京津滬齊名的戲曲「大碼頭」。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全力推進湖北戲曲的繁榮發展,彰顯湖北武漢戰勝疫情全面復甦成果,由中共湖北省委宣傳部、湖北省文化和旅遊廳指導、中共武漢市委宣傳部、武漢市文化和旅遊局主辦、武漢市演出有限責任公司、武漢劇院有限責任公司承辦的第二屆荊楚名團聚江城演出於2020年12月7日——2021年1月9日舉行。
「戲碼頭」讓江城戲迷們過足戲癮
受邀的14家優秀戲曲院團是:武漢漢劇院、武漢楚劇院、十堰市竹谿縣山二黃劇種保護傳承展演中心、襄陽市藝術劇院、恩施州鶴峯縣文化館、恩施州鹹豐縣南劇藝術傳承保護中心、黃岡市黃梅縣黃梅戲劇院、荊門市藝術劇院、荊門市湖北花鼓戲保護傳承中心、黃石市大冶市藝術劇院、孝感市雲夢縣楚劇團、鹹寧市鹹安區楚劇團、鹹寧市崇陽縣提琴戲傳承發展中心、鹹寧市通城縣花鼓戲劇院。
這是湖北省振興戲曲大碼頭的重要舉措之一。通過一個月的集中演出,不僅可以豐富了江城市民們疫情之後的文化生活,也體現了湖北省地方戲曲的資源豐富,與此同時還促進了全省各地方戲曲院團的互相交流和學習。
第二屆荊楚名團聚江城將以新編現代戲為主體,上演一批主題鮮明、極具現實意義的戲曲作品。其中,漢劇《黎明》、楚劇《我的美麗村莊》、襄陽花鼓戲《遠山豐碑》、竹溪山二黃《山茶花》,都為近兩年創作上演的優秀現代戲,涵蓋了紅色基因傳承、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脫貧攻堅等多個熱點焦點題材,內容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生動教材。荊州花鼓戲《戒石碑》,通過對歷史故事的全新編創,表現反腐倡廉的現實主題,具有較高的思想性、藝術性。演出在中南劇場、湯湖戲院、人民劇院、珞珈山劇院舉行,年末歲尾的「戲碼頭」這一次會讓江城戲迷們過足戲癮。
多部好劇彰顯疫後重振的文化力量
12月7日晚,武漢楚劇院排演的創作劇目《萬裡茶道》作為第二屆荊楚名團聚江城的開幕演出將在中南劇場拉開帷幕。楚劇《萬裡茶道》以清朝年間大漢口經營茶葉生意的「大河興」商號的故事為主線,通過三娘玲瓏和掌柜葉天韜的悲歡離合,展示了萬裡茶道的風貌。獨具特色的題材、動聽的唱腔和精彩的表演,讓觀眾耳目一新,湖北省「牡丹杯」戲劇獎獲得者餘維剛和優秀青年演員楊琳的完美演繹也受到了觀眾的一致好評。
除此之外,《花開盛世滿庭芳——第二屆荊楚名團聚江城閉幕式(戲曲名家名段演唱會)》將為江城戲迷們獻上一場戲曲盛宴。整場晚會緊緊圍繞「決勝小康」和「建黨百年」為主題,邀請了朱世慧、劉子微、夏青玲、王荔、程丞等著名演員將領銜組成我省華麗演出陣容,聯袂沈鐵梅、孔愛萍等演員共同打造一臺極具特色的多劇種、高規格戲曲盛會,彰顯疫後重振的文化力量,嘹亮永遠跟黨走的決心,唱響感恩祖國的時代讚歌。
附:第二屆荊楚名團聚江城演出排期
圖片均由武漢劇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