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蕙蓉:明代北京的元宵節

2020-12-16 騰訊網

「星月當空萬燭燒,人間天上兩元宵。」農曆正月十五,是我國人民傳統的元宵節,又稱「燈節」。元宵賞燈,這一古老的習 一直保留到今天。

明代以前,有關北京元宵燈市的記載不多。現在我們從最早記述北京及北京地區歷史的一部專門志書一—《析津志輯佚》(原書為元末熊夢祥所著,但早已亡佚。近年北京圖書館對舊有的析津志輯稿進行了整理,公開出版),可以多少得知元末宮中與北京(元時為大都)市民過元宵節的情況。

正月皇宮元夕節,瑤燈炯炯珠垂結。七寶漏燈旋曲折,龍香爇律吹大蔟,龍顏悅。綜理王綱多傅說,鹽梅鼎鼐勞調羹,燈月交輝雲翳絕。尊休徹天街,是處笙歌咽。 (《析津志輯佚》)

元宵,宣微院、資正院、中政院、詹事院、三後衙門,每歲常辦進上燈燭、糕面、甜食之類,自有故典。 (《析津志輯佚》)

宮中張燈,並進甜食,糕面。民間街巷,更是熱鬧非凡,一般從正月十三日鬧到十六日方止。

明代的北京,作為帝王之都,它不僅成為全國的政治中心,也日益發展成為繁榮的城市。元宵賞燈,這一歷代習俗,到明代在首都北京,已成了上自帝王百官,下至商賈士民,萬人空巷,傾城而出的全民活動的節日。通過上元佳節花燈社火,百戲雜耍,彩色綜紛的景象,反映了明代北京的社會風習。

一、上元十夜燈

明永樂間定製,規定每年自正月十一日起,至二十日,民間放燈,百官節假。

永樂七年正月十一日,欽奉太宗文皇帝聖旨……朕即位以來,務遵成法,如今風調雨順,軍民樂業。今年上元節正月十一日至二十日,這幾日官人每都與節假,著他閒暇休息 不奏事,有要緊的事,明白寫了封進來。民間放燈,縱他飲酒作樂快活,兵馬司都不禁,夜巡者著不要攪擾生事,永為定例。憑官人每更要用心守著太祖皇帝法度,愛恤軍民,永 保富貴,共享太平,欽此。(《萬曆野獲編》)

據劉侗《帝京景物略》所記,永樂七年「放燈十日」的定製,是沿襲明太祖朱元璋的」成法」。

明成祖朱棣是從侄兒手裡奪取了帝位,遷南都(南京)於(北京)。他沿用了朱元璋在南京「放燈十日」的做法,讓臣民 們「一如既往」的過元宵,這中間包含著很深的用心。

此後,百官上元節節假十天的規定,在明朝一直沿用下來 崇禎朝,由於預伏著的社會危機日益擴大,才稍減舊觀,改為五日假。

今市十日,賜百官假五日,內臣自秉筆篆近侍,朝臣自閣部正,外臣自計吏;不得過市,猶古罰帝 幕蓋帷意也。(《帝京景物略》)

明自永樂七年至宣德年間,燈樓之盛,尤為奇豔。這期間燈節破例放二十天假的,據記載就有三次,即宣德四年、五年、八年。

宣德四年正月朔,特賜文武節假二十日,元宵夜,召群臣悉赴御苑觀燈,至五年八年亦然,此又系特恩,非常例也。(《萬曆野獲編》補遺)

二、文貝瑭瑚看不盡 東華門外市三條

明代特賜臣民們在午門外觀燈。據《皇明通記》載:「永樂十年正月元宵賜百官宴,聽臣民赴午門外,觀鰲山三日,自是歲以常。」這裡所說的午門,就是南京故宮的午門。永樂十九年遷都北京之後,上元節的午門外,是否仍「觀鰲山三日」,從歷年上元節的盛況來看,似仍照舊。

「鰲山燈」,就是把於百盞彩燈堆疊成山,有疊至十三層的 狀像鰲,稱為「鰲山」。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曰上元,亦曰元宵」,宮中「安鰲山燈、扎煙火。凡聖駕升座,伺候花炮,聖駕回宮,亦放大炮。前導皆內官監職掌,其前導擺對之滾燈,則御用監燈 者也」(《明宮史》)午門樓上張燈掛彩,午門外安設鰲山燈,允許臣民們在這個平日禁衛森嚴的場所觀燈三天,十分熟鬧。生日前後,宮內殿宇張燈結彩「燈火耀眼,如同白晝一般通明;內臣宮眷官員,穿燈景蟒衣赴御苑觀燈,盡情遊樂;民間則搭燈樓,遊燈市,街巷一空,放燈十晝夜。舉國上下,歡渡佳節。

明代燈節,是北京城一年中最熱鬧的民間娛樂兼集市的節日。今東華門之燈市口,是其燈市舊地。據史籍記載,在上元節前後十天內,東華門外透迤二裡之地,白天百貨雜陳,晚上則點燃彩燈,供遊人觀賞。真是「年華最勝惟燈節。」

有關明北京燈節盛況的記載不少,現擇其要者,列於後。

每年正月初十日起至十六日止,結燈者,各持所有,貨於東安門外迤北大街,名曰燈市。燈之名不一,價有對千金者。是時四方商賈輻輳,技藝畢陳,珠石奇巧,羅綺畢具,一切夷夏古今異物畢至。觀者冠蓋相屬,男婦交錯。近市樓屋賃價一時騰踴,非有力者率不可得。十四日曰試燈,十五曰正燈;十六曰罷燈。 (沈榜《宛署雜記》)

市在東華門東,亙二裡,市之日,省直之商旅,夷蠻閩貊之珍異,三代八朝之古董,五等四民之服用物皆集。衢三行,市四列,所稱九市開場,貨隨隊分,人不得顧,車不能旋,闐城溢郭旁流百麈也。市樓南北相向,朱靡,繡棟,素壁,綠綺疏,其設酕毹簾幙者,勳家,戚家,宦家,豪右家 眷屬也。向夕而燈張,樂作……(《帝京景物略》)

燈市口白天百貨雲集,熙攘繁榮,是商人招徠顧客,推銷貨物的紂極好場所。內江範文光《燈市》詩描述著,"爭說看燈市裡忙,行來片片錦珠光,長安白晝迷人眼,不見燈場見市場。「可見當時繁華的景象。

入夜,「燃燈街上,望如星衢者」。五彩嬪紛,巧奪天工。燈的用料極廣,用燒珠,料絲、紗、明角、麥秸、通草等。燈市是京都制燈高手們技藝媲美的場所;也成了達官貴人財貨的「角鬥地」。

正月十五前後,大街小巷, 認來人往,熙熙攘攘。勳戚、內臣、達官在燈市上,以不同的形式進行著「競爭」。

下面這段文字,就很形象生動地反映了明時這種「鬥富」的情景:

燈賈大小以幾千計,燈本多寡以幾萬計,自大內兩宮,與東西兩宮,及秉刑司禮,世勳觀戚。文武百僚,莫不挾重貨往,以買之多寡角勝負、百兩一架,廿兩一對者比比,燈之貴重華美,人工天致,必極塵世所未有,時年所未經目者,大抵閩粵技巧,蘇杭錦繡,洋海物料,選集而成,若稍稍隨俗無奇,,會不敢出世。」(花村看行侍者:《談往》) ."燈市至十六更盛,天下繁華,誠卒於此」 (《明宮史》)

三、臘盡春回暖氣蒸 火樹銀花繞禁城

除了觀賞光彩奪目的花燈外,京郊元宵節因物力不同,製作了一些別具一格的燈。如「黃河九曲燈」「散燈」等。

黃河九曲燈一一十一日至十六日,鄉村人縛秝秸作棚,周 懸雜燈,地廣二畝,門徑曲黠,藏三四裡,入者誤不得徑,即 久,迷不出,曰黃河九曲燈也。(《帝京景物略》)

散燈——十三日,家以小盞一百八玫,夜燈之,遍散井灶門戶砧石,曰散燈也。其聚如螢、散如星。(《帝京景 物略》)

此外,婦女在正月十六夜,著蔥白米色月光衣,結伴行遊街市,名曰「走百病」。兒童們則以牽繩為遊戲,有「打鬼」「摸瞎魚」等名目。入夜,與燈光相輝映的還有花色繁多的煙火,通宵達旦。現分別介紹於下:

走橋摸釘祛百病一一正月十六夜,婦女群遊祈免災咎,前令持一香闢人,名曰走百病。凡有橋之所,三五相率一過,取度厄之意。或雲終歲令無百病,暗中舉手摸城門釘一,摸中者,以為吉兆。是夜弛禁夜,正陽門、崇文門、宣武門俱不閉,任民往來。廠衛校尉巡守達旦。(沈榜《宛署雜記》)

打鬼——正月十六日,小兒多群集市中為戲,首以一人為鬼,繫繩其腰,群兒共牽之,相去丈餘,輪次躍而前,急擊一拳以去,名曰打鬼。期出不意,不得為系者所執,一或執之,即謂為被鬼所執,哄然共笑。捉代系者,名曰替鬼。更系更擊,更執更代,有久系而不得代者,有得代而又系者,有終日擊人而不為所執者,以此佔兒輕桃,蓋習武之意。(沈榜《宛署雜記》)

跳百索——十六日,兒以一繩長丈許,兩兒對牽,飛擺 不定,令難凝視,似乎百索,其實一也。群兒乘其動時,輪跳其上,以能過者為勝,否則為索所絆,聽掌繩者繩擊為罰。

(沈榜《宛署雜記》)

摸瞎魚一一群兒牽繩為圓城,空其中方丈。城中輪著二 兒,各用帕,厚蒙其目,如瞎狀。一兒手執木魚,時敲一聲, 而旋易其地以誤之。一兒候聲往摸,以巧遇奪魚為勝。則拳擊執魚兒,出之城外,則代之執魚輪入,一兒摸之。(沈榜《宛署雜記》)

放煙火一一用生鐵粉雜硝、磺、灰等為玩具,其名不一, 有聲者,曰響炮,高起者,曰起火。起火中帶炮連聲者,曰三級浪。不響不起,旋繞地上者,曰地老鼠。築打有虛實,分兩有多寡,因而有花草人物等形者,曰花兒。名幾百種,其別以泥函者,曰砂鍋兒。以紙函者,曰花筒。以筐函者,曰花盆。總之曰煙火雲。勳戚家有集百巧為一架,分四門次第傳爇,通宵不盡,一賞而數百金者。(沈榜《宛署雜記》)

上述婦女,兒童在元宵節的娛樂活動,雖然起些帶上迷信色彩的名字。但可以設想,終年閉門不出的婦女們,能在一年一度的元宵節中,結伴出遊,是何等的歡暢!她們對自己的命運、前途吉兇未卜,只得祈求無病無災,吉祥如意,這也是對生活充滿希望的人正常的企求。至於兒童們的這些集體遊戲,其中,「打鬼」、「跳百索」和今天孩子們的跳繩花樣極為相似。而「摸瞎魚」的擊木魚傳遞的遊戲,和丟手帕、擊鼓傳花等遊藝活動也是大同小異的。孩子們的活動離不開運動、遊戲,早在幾百年前明代北京的兒童也不例外。而這些活動也是中下層市民大量參加的,它帶有普遍的群眾性。

選自《舊京人物與風情》,北京燕山出版社,1986年版

相關焦點

  • 專訪|民俗學家田兆元:元宵節也是「愛情節」,明代放假十天
    一定要出去人擠人」,「元宵節變萬聖節」……其實,元宵節作為傳統節日,本來就是熱鬧的世俗的「狂歡節」,絕不是關起門過節的家庭節慶。元宵和春節最大區別,是它的社會性「元宵節和春節的最大區別,也是元宵節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元宵節是個集體活動,是個戶外活動。
  • 清渭樓美術博物館帶你看明代皇帝怎麼過元宵節
    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明憲宗元宵行樂圖》局部《明憲宗元宵行樂圖》再現了幾百年前中國古人過元宵節時的熱鬧場面,它以真實細膩的筆觸再現了中國明代成化年間明憲宗朱見深在紫禁城裡和家人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 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後稱「元宵」 ,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 。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陝西的湯圓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滾"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熱熱火火,團團圓圓。
  • 在北京元宵節去哪裡玩?
    元宵節就要來了,觀燈會,看花燈都是我們一定要去的。那麼北京的元宵節有哪些地方可以去看呢?藍色港灣,」愛。奇緣「是這次燈會節的主題,在北京朝陽區正式舉行,而且具有外國特色的建築風格和活動,吸引大量的遊客去遊玩,相信那裡的景色,音樂將構造成一個美麗的世界,讓人流連忘返龍慶峽冰燈節。平時看的花燈都是布或者紙做的,這次冰燈的出現將讓人耳目一新,而且以冬奧會為主題,配合冰上滑雪,冰上特技的運動員表演,將讓這次元宵節更加漂亮。什剎海湖心島冰燈嘉年華。
  • 關於元宵節的古詩詞大全 與元宵節有關的古詩詞
    ­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是傳統節日之一。以下是新東方在線高考網小編整理的描寫元宵節的古詩詞,供同學們參考學習。正月十五夜燈三百內人連袖舞,一時天上著詞聲­  3、 蘇味道(唐代) 正月十五夜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4、 李清照(宋代)永遇樂·落日熔金 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  5、 元好問(宋代)京都元夕袨服華妝著處逢,六街燈火鬧兒童­  6、 崔液(唐代) 上元夜六首·其一 玉漏銀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明開 王守仁­  7、 (明代
  • 2017元宵節去哪玩,北京元宵節燈會全都在這兒了!
    依依不捨的告別了春節七天假之後大家又回到了工作的崗位上盼來盼去總覺得不過元宵節這年就算沒過完馬上又要迎來周末的元宵節
  • 現當代名家筆下的元宵節
    今年的元宵節,我們特摘錄了老舍、沈從文、汪曾祺、冰心、莫言等多位文化名人作品中有關元宵節的點滴印記,順著他們的文字,讓我們一起品味下名家們眼中的元宵節模樣吧。觀燈有『燈市』,唐人筆記雖記載過,正式舉行還是從北宋汴梁起始,南宋臨安續有發展,明代則集中在北京東華門大街以東八面槽一帶。從《東京夢華錄》和其他記述,得知宋代燈市計五天,由十五到十九。事先必搭一座高達數丈的『鰲山燈棚』,上面布置各種燈彩,燃燈數萬盞。封建皇帝到這一天,照例坐了一頂敞轎,由幾個親信太監抬著,倒退行進,名叫『鵓鴿旋』,便於四面看人觀燈。
  • 中國元宵節花燈展歷史由來!
    元宵節源於上元祭祀活動,到漢代開始盛行,節日活動主要有觀燈、猜燈謎、耍龍燈獅燈、吃元宵等。元宵節花燈展元宵花燈展源於:一、道教上元祭祀活動,二、漢武帝對「太一」神的祭祀活動,三、佛教的「燃燈表佛」。隋煬帝時期,更是大肆鋪張元宵節的張燈、遊玩活動,隋煬帝也多次微服觀賞元宵燈展。唐朝是我國歷史上經濟高度繁榮,社會空前安定的時代,元宵節的慶祝活動規模越來越大。風流倜儻的唐明皇正值盛世,為了慶祝國泰民安,下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張燈遊玩三天。《開元天寶遺事》載,唐玄宗李隆基下令建造一座高150尺的大燈樓,光照長安。
  • 元宵節手抄報內容資料簡單 元宵節有什麼傳統習俗元宵節吃什麼好
    2020年的元宵節就要到了,雖然很多人的心被疫情所牽掛著,但是不妨礙,我們借著節日寄託我們美好的祝願,祝福春天早日到來。各地暫時也還未開學,很多老師也會布置學生進行元宵節手抄報製作,那么元宵節手抄報內容應該寫什麼呢?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 四大名著中的元宵節
    無論如何,元宵節自漢代開始不斷擴大內容。就節日長短來說,元宵節在漢代才一天,到唐代已為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裡才落燈,清代又增加了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百戲」內容。元宵佳節裡的的傳統年俗文化數不盡、品不膩。
  • 2020北京元宵節去哪裡看花燈?(時間+地點+門票)
    2020北京元宵節燈會/燈光秀大盤點  【北京元宵節燈會/燈光秀1:中央電視塔元宵節燈光秀】  時間:2月8日  地點:中央電視塔  主題:「北京韻味」用燈光秀的形式展現出一個動態的北京,是傳統與現代的交融
  • 2020北京元宵節活動大盤點(廟會+燈會)
    2014北京元宵節猜燈謎活動 燈會廟會等你來(圖) 2014年北京元宵節哪有猜燈謎活動?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合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 元宵與湯圓有什麼區別?三張圖告訴你湯圓和元宵的區別明天就是元宵節了,你買元宵了嗎?
  • 今日元宵節:宅字當頭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2月8日電農曆正月十五是傳統的元宵節。在元宵節這一天,大致的民俗活動有賞花燈、吃湯圓、猜燈謎等等。隨著時間流逝,元宵節的風俗習慣也發生了不少變化。今年的元宵節,正處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有不少網友表示,今年過節應該少出門、不聚會,安安靜靜過節,待疫情過後,親友仍有相聚時。
  • 經典閱讀 | 元宵節 古詩
    今天是元宵節,中國人的年,不到元宵節不算過完年。首先祝大家元宵節快樂。
  • 北京附近的明代長城古蹟
    明代長城西起甘肅嘉峪關,東至鴨綠江,這是至今保存完好的萬裡長城。秦長城遺址北京附近的明代長城古蹟主要有八達嶺長城、慕田峪長城、居庸關長城、司馬臺長城、箭扣長城、金山嶺長城等。八達嶺長城位於北京西北,雄偉壯麗,是萬裡長城最傑出的代表。八達嶺自古便是重要的軍事戰略要地,春秋戰國時期為防禦北方民族的侵擾,在此修築了長城,至今仍可見殘牆、墩臺遺存,其走向與今明代長城大體一致。明代《長安夜話》中說:「路從此分,四通八達,故名八達嶺,是關山最高者。」
  • 元宵節習俗的文化寓意
    元宵節習俗的文化寓意□ 王志翔 《中醫健康養生》雜誌 元宵節習俗眾多
  • 元宵節的由來簡介
    其實這段時間如果不看手機真不知道是幾號了,早上起來手機被元宵節的祝福簡訊刷屏了,常聽人說元宵節過完,年才算真正的過完。那么元宵節是怎麼來的呢?元宵,願意為「上元節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節」主要活動是晚上的觀燈賞月,後來節日名稱演化為「元宵節」。正月十五鬧元宵,從除夕開始一直到正月十五。
  • 為什么元宵節不是法定假日呢?
    然而聰明的我還是發現了問題,為什麼這元宵節不放假?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又稱上元節、上元佳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一個不放假的節起這麼美的名字幹什麼餵)翻開歷史課本才發現,原來元宵節在古代是放假的,放假的,假的,的。漢朝:小休一天。
  • 元宵節是古代中國「狂歡節」 絢爛燈火萬人空巷
    春節剛過,年味兒猶存,元宵節又到了,各色元宵熱賣街頭,舉國上下一派歡樂和平景象。過去元宵節是怎麼過的?有哪些有意思的活動?清朝人吃的元宵與當今的元宵有什麼區別?  元宵節古代是「狂歡夜」  據北京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趙書介紹,其他傳統節日都是以家庭為單位的,而元宵節則是一個全民同慶的歡樂節日,用現在的話說就是「狂歡節」。
  • 元宵節起源於什麼朝代?2019元宵節由來習俗及微信簡訊祝福語
    明天就是2019農曆年元宵節了。一年一度的鬧元宵、賞花燈、猜燈謎的元宵佳節,你最喜歡什么元宵習俗呢?你知道元宵節起源於什麼朝代嗎?元宵節的由來嗎?元宵節有哪些習俗呢?下面,小編整理2019元宵節的微信簡訊祝福語、元宵來源習俗等內容。一起來看看吧!
  • 北京延慶百年老燈點亮元宵節(圖)
    中廣網北京2月20日消息 (記者黎政祥實習記者車麗通訊員郎豐傑、莊楠)元宵節前,北京市延慶縣沈家營鎮興安堡村老人們拾起老手藝,在村前搭起了「九曲黃河燈陣」。365盞彩明燈被支撐在竹竿上,按黃河「九曲十八彎」路線步陣,形成了一道璀璨壯觀的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