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俗稱對對子,是傳統文化的瑰寶之一,深受老百姓的喜愛。歷史上有大量名聯,也有很多不出名的對聯,需要知音的賞識。
我是真遊泳的貓,一個愛好對聯的讀書人。關注我,一起來欣賞不出名卻很有味道的4副對聯,字裡行間是文化,對仗工整顯才華。
第1副:依然水枕風船,重向煙波尋舊夢;何必淡妝濃抹,一空色相見天真。
這個對聯是寫西湖畫舫遊船的。古代西湖已經是有名的景點,遊人如織,熱鬧非凡。而當時還有畫舫的存在,可以清談,可以歌舞,有佳人為伴,有景色點綴,真是人生樂事。
而這個對聯的作者顯然很享受西湖的風光。上聯「重向煙波尋舊夢」隱去了歌女在側的風塵味道,只剩下淡淡的感慨。下聯化用了蘇東坡《飲湖上初晴後雨》,將西湖之美烘託得分外生動:「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第2副:生平讀野史稗官,凡可恨可悲可歌可泣之事,究竟是筆墨雲煙,曷若此現身說法,藉口傳神,使婦人孺子,牧豎耕夫,亦懂得處世當家,莫要良心辜負;
終歲走名場利路,以受飢受寒受驚受恐之軀,何曾減風塵面目,豈若今放開眼孔,停下腳跟,看忠孝褒封,兇奸誅戮,尚識些前因後果,且偷片刻安閒。
這個對聯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好長,好有文化。而仔細看看對聯的內容,大家很容易發現這個對聯是戲臺對聯,是古代演戲的時候掛在戲臺邊的。
上聯的意思是說,在歷史和小說上也能看到那些可歌可泣的故事,但那都是文字,沒有戲曲來得直接明快,沒有戲曲那般傳神生動。就算是婦女兒童和沒有文化的農民耕夫都可以看懂戲曲。
下聯是說,戲曲具有一種教化的作用,可以讓人看到「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警醒著自己的立身處世,在人生名利場中保持一分警惕。
大家都知道,寫對聯本身挺需要文化的,而寫長對聯更考驗作者的才能和底蘊。這個對聯對仗工整,構思精妙,關鍵讀來朗朗上口,還富有警世的意義,堪稱佳作,讓人拍案叫絕。
第3副:一晌銷凝,簾外曉鶯殘月;無限清麗,雨餘芳草斜陽。
這個對聯的作者是國學大師梁啓超,對聯的形式則屬於集句聯。所謂集句,就是把不同詩句組成一個新對聯,形成一種新的意境。
上聯的「簾外曉鶯殘月」出自溫庭筠《更漏子》:「星鬥稀,鐘鼓歇,簾外曉鶯殘月。」下聯的「雨餘芳草斜陽」出自秦觀《畫堂春》:「東風吹柳日初長,雨餘芳草斜陽。」
雖然是借用前人名句,但是把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句話放在一起,恰巧構成對仗工整的對聯,既說明了梁啓超的博學,更說明了梁啓超的敏捷才思。就算是現在有計算機檢索系統的幫助,讓大家可以輕易找到一些冷僻的詩詞,但是想要構成集句聯,還是挺困難的。
所以我們看梁啓超這副對聯,其實也是很費心力的,需要很強的文化功底,才能夠想出這麼一副對聯,才能夠組成這樣和諧的意境。
第4副:人生唯有讀書好;天下無如吃飯難。
這個對聯類似于格言,可做座右銘參看。雖然現在我們要拋棄所謂「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錯誤想法,但是讀書確實很有用處,確實讓人獲益良多。
而下聯的道理,相信大家都很明白。人生在世,大概吃飯最難。我們常常說:「無奈,為了混飯吃。」或者說「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其實都是這一句「天下無如吃飯難」的意思。這個對聯看上去簡單,其實很值得回味。
大家還知道哪些好對聯呢?歡迎留言哦。我每天寫傳統文化類的文章很不容易,希望大家多多關注我,多多收藏和轉發我的文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