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是傳統文化的瑰寶,深受百姓的喜愛。只不過,一些好對聯因為時間的原因而被埋沒,顯得沒有什麼名氣了。
我是真遊泳的貓,一個喜歡傳統文化的讀書人。關注我,一起來欣賞5副絕妙對聯,不出名卻精彩,令人刮目相看。
第1副:紅樓映海三更月;石徑通江兩度潮。
這個對聯是清代才子王士禎為廣州西關長壽寺寫的楹聯。長壽寺在順母橋之北,地接荔灣,西通珠海,有繪空閣、離六堂、半帆堂等景點。清代文人多在廣州長壽寺聚會,而王士禎這個對聯寫出了月色和江潮兩者景色,一靜一動,體現了古代文人悠閒和活躍兩種生活態度。
這個對聯在景色中蘊含人的行為理念,文採飛揚,堪稱絕妙。如今長壽寺已然消失,但是我們依然可以想像其中流風雅致。
第2副:身坐一卷真踞肆;目空千古大波瀾。
這個對聯的作者是清代浙江巡撫範承謨。範承謨乃是清代重臣范文程的兒子,進士出身,學問頗為不俗。這個對聯口氣很大,卻沒有讓人覺得狂妄,而是感覺一種大氣魄,大境界,仿佛看到天空星辰,看到寥廓海洋,胸中頓生波瀾也。
第3副:錦水春風公佔卻;草堂人日我歸來。
這個對聯是寫成都杜甫草堂的。我們知道,杜甫一生顛沛流離,只有在成都度過一段安穩的小日子。而草堂乃是杜甫暫時休憩之所,承載了杜甫很多的記憶。
後人因為感念杜甫而前往杜甫草堂遊玩,不是覺得草堂很好玩,而是覺得草堂很有意義。這個對聯上聯說,杜甫佔盡了錦江風光,這是讚美杜甫偉大的精神,千百年後依舊有魅力。
下聯則是說對聯作者在農曆正月初七的時候前來草堂。隋代詩人有《人日思歸》的詩句:「入春才七日,離家已二年。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所以古代人在這一天是有思歸的傳統的。這就是下聯所謂的「我歸來」。言下之意是說,草堂乃是文人的精神家園,歸來,正是尋求一種精神寄託。
第4副:苫塊剩餘生,九原無伴應招我;鬥山今失望,四海何人不哭公。
這個對聯乃是晚清名臣丁日昌寫給曾國藩的輓聯。曾國藩的事跡不必多說,誇張一點說,曾國藩可以說是挽救了清代的命運。所以丁日昌的輓聯,言辭頗為鄭重,對曾國藩表達了深切的懷念。
苫塊,苫是草蓆,塊是土塊。這是一種古代禮儀,古人居父母之喪,孝子以草荐為席,土塊為枕。丁日昌的母親於兩年前去世,丁日昌在揭陽祖居守孝三年,所以丁日昌如此稱呼自己。
「九原無伴應招我」,意思是說,母親去世了,丁日昌內心已經十分悲痛,感覺自己應該在黃泉下陪伴母親。現在知道曾國藩也去世了,覺得自己活著也沒有什麼意思了。
上聯主要是說丁日昌自己,但言下之意,仍是落腳在曾國藩的死,這就是對聯巧妙的地方。
下聯的鬥山失望,鬥是北鬥星,山是高山,古人有高山仰止之說法。失望,就是看不見了。鬥山失望,指的是曾國藩死去了,人們無法望見他而感覺很悲痛。
下聯意思是說,曾國藩死去後,天下都在惋惜這樣一個人才的凋零,忍不住送上淚水。這個對聯情真意切,水平高絕,確實不凡啊。
第5副:佳山,佳水,佳風,佳月,千秋佳地;痴聲,痴色,痴夢,痴情,幾輩痴人。
這個對聯是寫南京秦淮河的風光。南京為六朝古都,而秦淮河一向繁華,歌舞樓臺,遊船畫舫,引得古人流連忘返。
這個對聯上聯寫山水,下聯寫遊人,營造了一副享受快樂的圖卷。所謂痴者,別人認為痴,而自得其樂也。
大家還知道哪些好對聯呢?歡迎留言哦。我每天寫傳統文化類的文章很不容易,希望大家多多關注我,多多收藏和轉發我的文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