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真遊泳的貓。對聯,俗稱對對子,是傳統文化的瑰寶之一,深受老百姓的喜愛。關注小編,一起來欣賞不出名卻寫得很好的7副對聯,千百年後讀來津津有味,回味無窮。
第1副對聯:楊柳花飛,白面郎君吹木屑;梧桐葉落,青皮光棍打秋風。
這副不出名的對聯一語雙關,下聯的「打秋風」既指掉落樹葉後的光禿禿的梧桐樹枝,又指混吃混喝的「打秋風」。至於上聯,大家也可以自行聯想,自行領會。總之這個對聯妙趣橫生,千年後依舊讀來津津有味。
第2副對聯:李花開太白;蘇木長東坡。
這個對聯同樣是一語雙關,可謂是構思巧妙。上聯意思是說李子花是白顏色的,卻暗藏了李太白的名字。而下聯是說蘇木長在東邊的坡上,卻暗藏了蘇東坡的名字。上下聯旗鼓相當,千年後讀來回味無窮。
第3副對聯:和尚撐船,篙打江心羅漢;佳人汲水,線牽井底觀音。
據說蘇東坡有一天和佛印和尚、歌姬琴操一起乘船遊玩。佛印來到船頭,用竹篙撐船,十分開心。琴操看到這樣的情節,靈機一動,就出了上聯。而佛印和尚也是十分有才,對出了下聯。
這個對聯堪稱千古絕對的地方在於,上聯用「羅漢」和「和尚」相互相應,船上的和尚就是江心的羅漢,而「撐船」的動作正好像是「篙打」水中的倒影羅漢。而下聯永「觀音」與「佳人」相互照應,「線牽」和「汲水」(從井裡打水)的動作幾乎一致,井水裡的觀音倒影就是汲水佳人。
所以這個對聯看似簡單,但千年後細細品味,當真是回味無窮,有很深的文化韻味。
第4副對聯:白馬尾拖銀掃帚;烏鴉項帶玉絛環。
據說這個下聯是明代才子解縉童年時候所對,而上聯是解縉的父親所出。這副對聯主要是用比喻的手法,將白馬和烏鴉的形狀惟妙惟肖的說出。當然從藝術魅力上說,這副對聯還差點火候,但考慮到這是解縉小時候的對聯,一個孩子能對出這樣的對聯,也足夠讓千百年後的人們佩服不已,成為千古絕對了。
第5副對聯:秋水為神玉為骨;芙蓉如面柳如眉。
很顯然,這副對聯是寫美貌女子的,可謂恰到好處,讓人仿佛看到了一個佳人就站在眼前。千年後的我們看到這個對聯,真應該記在心裡。因為它不但讀來津津有味,而且如果我們用這副對聯來誇讚美麗的女子,肯定會讓對方很開心,而且也覺得我們有品位。
第6副對聯:五行金木水火土;七音徵羽角宮商。
這個對聯藝術上就比上面5副對聯高很多了。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名聯:「三光日月星;四詩風雅頌。」其實這兩個對聯是有異曲同工之妙。
因為對聯講求的是對仗工整,字數相同。而上聯「五行金木水火土」,五行已經包括了後面五樣具體的內容,就好像一個總結句後面跟著具體陳述內容。
但問題是下聯就非常有難度了,因為對聯的形式已經限定了下聯也必須7個字,而且前2個字還要包括後面5樣具體內容,而前2兩個字又絕對不能包括五這個字,因為這樣就和上聯重複了。
只不過再刁鑽的問題,總有解決的辦法。比如「四詩風雅頌」一樣,因為「雅」分為大雅和小雅,3可以變4,所以對得巧妙。而「七音徵羽角宮商」,同樣是這個解決思路。因為古代把宮、商、角、徵、羽、變宮、變徵稱為七音,恰好是2個字包括了5樣具體內容。所以說這個對聯千年後讀來依舊津津有味,非常有功力。
第7副對聯:三元解會狀;四季夏秋冬。
第7副對聯和第6副對聯的思路其實是一樣的,但是夏秋冬只是三個季節,少了春天怎麼能算四季呢?其實這副對聯還有個民間故事。
相傳清代才子紀曉嵐對聯水平很高,許多人都想考一考他。就有個太監就對紀曉嵐出了這個上聯:「三元解會狀。」因為古代把解元、會元、狀元稱為三元,所以這個上聯也算是比較刁鑽了。
上聯已經說了三,下聯已經不能用三了,所以這才是太監敢出上聯的原因,他認為一定能夠難住紀曉嵐。
沒想到紀曉嵐哈哈一笑,就對出了「四季夏秋冬」這個下聯。太監哈哈大笑:「紀先生,你對的不好。你說四季,我問你春在哪裡?」
紀曉嵐不慌不忙:「春在哪裡?你應該最清楚了啊,本來就是沒有春了啊。」
太監也頓時想到了自己的身份,想到了自己和一般男人不一樣的地方,不由得面紅耳赤,慚愧的溜走了。很顯然,這應該是古人杜撰的一個故事,故意安在名人紀曉嵐身上,但這副對聯讀起來還是很有趣味,而且和第6副對聯有些類似,就順帶著和大家分享了。
朋友們,你們還知道哪些構思巧妙的對聯呢?歡迎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