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極右翼政黨領導人遭當街暴打,馬格尼茨失去意識

2020-12-12 北晚新視覺網

德國西北部不萊梅州首府不萊梅市7日晚些時候發生一起襲擊事件,德國聯邦議院議員、極右翼政黨德國選擇黨當地領導人弗蘭克·馬格尼茨遭多名男子當街毆打,失去意識。警方8日呼籲目擊者聯繫警方,提供線索。德國政界嚴詞譴責這一暴力違法行為。

警方正在犯罪現場調查。

打人者逃離現場

襲擊7日17時20分左右發生在不萊梅市一處劇院附近。不萊梅警方說,至少3名男子手持兇器擊打馬格尼茨頭部,兇器尚未明確。行兇者身穿深色衣服,頭戴帽子或頭巾,打傷馬格尼茨後逃離現場。兩名卸貨的工人發現馬格尼茨躺在地上,叫來救護車。

不萊梅警方推斷,針對馬格尼茨的襲擊帶有政治動機。

馬格尼茨現年66歲。他所屬德國選擇黨發布馬格尼茨躺在病床上的照片。德國選擇黨說,馬格尼茨7日離開不萊梅一家當地報紙的新年招待會後遇襲,襲擊者用木頭猛擊馬格尼茨。

德國媒體援引馬格尼茨的話報導,他沒有看到行兇者,也沒有聽到他們說話。警方尋求目擊者提供線索。

政界譴責暴行

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的發言人斯特芬·賽貝特在社交媒體「推特」上發文,譴責針對馬格尼茨的暴行,「希望警方很快抓獲犯罪分子」。

德國外交部長海科·馬斯同樣譴責襲擊。馬斯在「推特」上寫道,暴力決不能成為政見不同的發洩手段,襲擊者應當受到懲罰。馬斯持中左立場,先前多次抨擊德國選擇黨的極右翼言論。

綠黨成員塞姆·厄茲代米爾表示,應當以合法手段遏制德國選擇黨,而非暴力。「用仇恨對抗仇恨,只會讓仇恨成為最後贏家。」

德國選擇黨領導人約爾格·莫伊滕和亞歷山大·高蘭發表聯合聲明:「針對弗蘭克·馬格尼茨的懦弱、危及生命的襲擊是反對我們的政客與媒體不斷煽動的結果。」

選德國舉在即

德國選擇黨創建僅6年,以反移民立場迅速崛起,是德國聯邦議院最大反對黨,在德國16個州議會有議席。

不萊梅州是德國面積最小的州,定於5月舉行地方議會選舉。德國選擇黨在不萊梅州根基相對較淺,2017年聯邦議院選舉時在那裡的得票率為10%,低於全國12.6%的得票率水平。

隨著德國選擇黨的崛起,德國總理默克爾領導的執政聯盟在多個州議會選舉中的得票率大幅下滑。

去年10月,執政聯盟在巴伐利亞州和黑森州議會選舉接連受挫,成為引發默克爾退意的最後一根稻草。當月底,默克爾宣布放棄連任執政黨基民盟主席,留任總理至2021年。

相關連結

德國不時發生襲擊政界事件

2015年科隆市市長亨麗埃特·雷克爾競選時被一名44歲男子用刀刺中頸部受重傷,男子襲擊動機為仇視外國人。

2017年,德國北萊茵-威斯特阿爾特納鎮鎮長安德烈亞斯·霍爾施泰遭一名男子用刀刺傷頸部,襲擊者對他支持接收難民的立場不滿。 陳立希 據新華社

來源 北京晚報

編輯:TF003

相關焦點

  • 北緯36°|歐洲又一個極右翼政黨崛起,這次是在西班牙
    左翼民粹政黨「我們可以」則遭遇挫折,得票率僅14.3%,丟掉第三大黨地位。而在2015年議會選舉時,當時成立僅一年的「我們可以」得票率達20.7%,彼時作為第二大黨的工人社會黨得票率也不過才22%。西班牙極右翼政黨「民聲」運動領導人阿巴斯卡爾不過,以上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
  • 歐洲極右翼政黨分歧多於共識
    據德國電視一臺網站4月25日報導,德國選項黨主席默伊滕(JörgMeuthen)正努力在歐洲議會籌組極右翼聯盟,但各政黨除了在拒絕歐盟這一議題上團結一致外,在其他議題上顯然分歧多於共識。    德國選項黨成立以來經歷了多次分裂和出走,選項黨的歷史也是歐洲右翼民粹主義和右翼極端主義政黨分裂過程的真實寫照。
  • 廣西一70歲老人當街被暴打,家屬:老人是越戰老兵
    事發時間為10月27日上午8時左右,被打老人獨自在街上行走,突然一名上身赤裸的男子跑過來從後面將其推到。開始老人是跪趴在地上,男子就用拳頭擊打老人頭部,老人被打的倒地不起,不過男子並沒有收手,連續往倒地老人的頭部猛踩,共踩17腳,每一腳都十分用力。男子對老人的毆打持續了十幾分鐘,之後有群眾報警,老人受傷嚴重被送往醫院進行搶救。
  • 歐洲議會的政黨席位之爭落幕 極右翼的崛起或影響歐盟未來決策
    極右翼民粹主義者的崛起,讓傳統中間派失去議會優勢。傳統的中間派政黨遭受了慘敗,所謂的大聯盟 - 由中左翼的社會主義和民主黨(S&D)集團和中右翼歐洲人民黨(EPP)組成 - 失去70多個席位及其在歐盟議會中的多數席位。S&D的關鍵人物之一是西班牙首相佩德羅·桑切斯,而德國總理安吉拉·默克爾則是EPP的一部分。
  • 歐洲議會選舉:主流政黨席位流失大,極右翼勢力大增
    最新出口民調結果顯示,歐洲主流政黨雖保住多數席位,但優勢減弱;綠黨、自由派和極右翼政黨勢力大增。BBC報導稱,此次歐盟28個成員國的總投票率達到50.5%,創下20年來新高。《衛報》公布的數據顯示,中間偏右的歐洲人民黨雖然繼續保持議會第一大黨,但失去39個議席,目前得到議席數180個;中間偏左的社會黨也失去39個議席,目前得到152個席位;綠黨則比上次選舉取多17席,目前得到67席。
  • 西班牙中左翼政黨贏得大選,反歐洲極右翼崛起?
    截至28日晚,99%的選票計票結果顯示,現任首相佩德羅·桑切斯領導的中左翼政黨工人社會黨贏得29%選票,佔據眾議院123個議席;中右翼政黨人民黨(PP)獲66個議席;自由主義的「公民黨」(Ciudadanos)獲57個議席;左翼政黨「我們可以黨」(Podemos)獲42個議席;極右翼政黨「聲音黨」(VOX)幾十年來首次進入議會,贏得10%選票,佔據眾議院24個議席。
  • 極右翼政黨在歐洲主流政壇崛起 歐洲"向右轉"趨勢將何去何從?
    德國國會大廈:德國聯邦議會所在地國際在線報導(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 阮佳聞 許多):2017年是歐洲的大選年,支持民族主義、反歐元、反全球化、反伊斯蘭等主張以及在難民危機中憑藉這些立場籠絡民心的極右翼勢力在多個國家異軍突起,並且取得不俗「戰績」。
  • 新聞背景:以色列第23屆議會選舉主要參選政黨和政黨聯盟
    新華社耶路撒冷3月1日電 新聞背景:以色列第23屆議會選舉主要參選政黨和政黨聯盟  新華社記者尚昊 陳文仙  以色列第23屆議會選舉將於3月2日舉行,這是以色列歷史上首次在一年內舉行三次大選。目前有29個政黨和政黨聯盟確定參選,其中主要包括:  利庫德集團:以色列最大的右翼保守政黨,成立於1973年。該黨曾多次贏得以色列議會選舉並進行組閣。現任領導人為多次出任以色列總理的本雅明·內塔尼亞胡。該集團主張建立自由市場經濟並復興猶太文化,在巴勒斯坦問題上立場強硬,強調以軍事力量保障以色列國家安全,在很大程度上支持美國的「中東和平新計劃」。
  • 歐洲極右翼赴靖國神社拜鬼
    8月13日,東京,法國極右翼政黨國民陣線的主席勒龐發表演講。  12日,來自歐洲9個極右翼政黨的15名代表在東京與日本極右翼團體「一水會」約85名成員聚會。媒體驚呼這「史無前例」,是要「建立世界極端民族主義政黨聯盟」。
  • 70歲越戰老兵遭男子當街毆打,頭部被連踩17腳!當場昏迷!
    70歲越戰老兵遭男子當街毆打,頭部被連踩17腳!當場昏迷!近日,在街頭一位鐵骨錚錚的退休老兵卻在街頭遭人兇殘毆打!老人被打得腦出血,醫院已經下發了病危通知書。 老兵失去了反抗能力,一直在絕望的喊叫!救援人員趕到現場的時候,這位老兵已經昏迷不醒了!
  • 歐洲領導人影響力排行榜出爐 德總理默克爾被稱「基石」
    中新網12月8日電 據歐聯網援引歐聯通訊社報導,當地時間12月7日,美國政客歐洲版(Politico Europe)發布2021年歐洲最具影響力領導人排行榜,德國總理默克爾被稱為歐洲的「基石」;義大利總理孔特則被評為歐洲最值得信賴和努力工作的國家領導人,也是義大利現代史上最穩定的領導者。
  • 歐洲極右翼勢力的崛起,是因文化衝突,而非文明衝突
    西班牙4月底的大選結果也表明了這一點,自1978年以來,西班牙極右翼政黨聲音黨(Vox)創造歷史,首次取得了巨大的進展,獲得了10.26%的選票。成立於2013年泛右翼勢力的聲音黨,已成為西班牙發展最快的政黨,政治觀察家曾經自欺欺人的指出,在某些國家,法西斯主義再也不會重新抬頭,德國和西班牙經歷過了恐慌之後,被認為不再會受到極右翼勢力的虛假承諾的影響。
  • 德國組閣危機 挑戰政治傳統
    11月20日,德國聯盟黨(由基民盟和基社盟組成)領導人、總理默克爾在柏林出席會議。默克爾20日表示,組建少數派政府不利於政局穩定,與其如此,不如重新舉行大選。但如果從整個歐洲政治版圖去觀察,特別是結合過去一段時間其他歐洲國家的選情來看,德國組閣危機所折射的,是社會階層和利益加劇分化背景下歐洲政壇的大氣候。    選票分散    首先,政治碎片化使得選票分散,主流政黨社會凝聚力下降。德國組閣危機表明,大黨不「大」,小黨不「小」,過去一個大黨搭一個小黨就能組閣的目標越來越難實現,社會利益訴求多元化正使歐洲政治光譜趨於分散化。
  • 仙遊6歲小女孩當街被打……
    兩個月前仙遊女子當街暴打女童美團小哥路過仗義出手引起一眾網友拍手稱讚! 女子當街暴打女童近日,這位小哥被表彰了!快遞員林雄上前制止暴打女童女子快遞員林雄制服女子該女子被警察帶走女孩媽媽說,當時女子嘴上還一直嚷嚷著:「你死定了」,現在回想孩子被打,自己仍然十分心痛,當時多虧了外賣小哥仗義相助。
  • 歐洲危險時刻:極右翼崛起
    綜合新華社電    當地時間1月12日,德國反伊斯蘭遊行規模再度升級,在右翼組織佩吉達的號召下,2.5萬人聚集在德勒斯登舉行反伊斯蘭的抗議活動。    民眾呼聲「讓愛國主義不再被視為一種犯罪」    隨著鄰國法國首都巴黎的《沙爾利周刊》總部遭恐怖分子血洗,德國境內反對歐洲伊斯蘭化的聲浪更是一浪高過一浪。
  • 希臘第2大城市長當街遭極右派痛毆倒地頭部受創
    75歲的希臘 Thessaloniki市市長波塔裡斯(Yiannis Boutaris)當街遭到極右派痛毆,倒地後頭部背部跟腿部仍遭攻擊。波塔裡斯上周末參加希臘悼念一戰期間希臘人遭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屠殺,會後遭到極右派痛毆。
  • 民粹之風吹到北歐,瑞典大選極右翼獲歷史性勝利
    當地時間9日,近750萬瑞典人參與了該國大選投票,初步選舉結果顯示,執政左翼聯盟和在野的中間偏右聯盟得票率均未過半,極右翼政黨瑞典民主黨則獲得歷史性勝利,成為瑞典第三大政治力量。極右翼的民主黨則獲得了17.8%的選票,遠超在上次選舉中的得票率12.9%。不過,到目前為止,瑞典其他傳統政黨都拒絕與民主黨就組閣進行合作,預計要組成聯合政府可能需要費一番周折。組閣難題瑞典民主黨成立於1988年,主張瑞典人優先,反對移民和難民,並呼籲退出歐盟。在2010年大選中,該黨得票5.7%,首次進入議會。
  • 福建漁船在臺灣海峽沉沒;數萬德國人遊行抗議政府;極右翼分子讓瑞典政府頭疼丨每日大新聞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29日報導,當天,約2萬名來自德國和其他歐洲國家的示威者聚集在柏林布蘭登堡門附近,抗議德國政府的疫情封鎖措施。CNN稱,其中部分示威者為極右翼組織成員,還有一些人則認同美國極右翼陰謀論組織「匿名者Q」(QAnon)的觀點。
  • 因為歷史責任感,德國總統當著波蘭人的面「請求原諒」
    今年的9月1日,是納粹德國突襲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的戰爭全面爆發80周年。 在這樣一個值得銘記的日子裡,德國總統施泰因邁爾在波蘭,當面請求波蘭人原諒,並表示德國「永遠不會忘記」納粹德國的暴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