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翎||村口有棵老杏樹

2021-02-27 5200鶴舞飛揚

     

       行走於村落裡,在很多村口都會有一棵老樹。遠遠地望去,渾身散迤著的獨特魅力,儼然是這個村子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每逢此刻,我腳下步子會不由得加快。走近,駐足、抬頭、注視,我的視線隨著每一根枝條、每一片葉子流轉,枝丫重疊裡不論古槐、銀杏、皂角、核桃、柿子、泡桐、古柏等等,從樹梢到樹根,盤根錯節裡渾身流淌著古樸、滄桑,用它獨特的方式,訴說著這個村子的故事,源遠流長裡蘊藏歲月風霜。

       這些年,寄情山水田園,耽於縱橫阡陌,行走於各個村落裡,遇見過形形色色的村口老樹。不論是春日裡的枝葉扶疏、夏日裡樹影婆娑、秋日裡的落葉飄零、還是冬日裡枝殘葉敗,我抬起的頭總是不忍低下,睜大的雙眼總捨不得眨一下,生怕漏掉了每一棵老樹對我這個陌生的來者用心的訴說。

      

       在西山槐樹嶺村,我遇見過樹齡八百多年的古槐,恰逢初春,古槐渾身盤根錯節,枝葉扶疏;在陳倉區葫蘆溝村,我遇見過上百年的皂角樹,時逢夏日,有位老者默默地坐在樹下大石頭上,抽著煙,身邊的嬰兒車裡,孫子咿咿呀呀,手舞足蹈。站在老樹下,大石頭已經磨光發亮,樹影憧憧,蓊蓊鬱鬱;這個畫面幾年來一直都在我的腦海裡,洇成了心底的風景;在秦嶺深處留壩村,遇見過千年銀杏樹,趕上深秋,古老的銀杏樹枝枝墜玉,滿樹爍金,即遒勁俊秀,又古樸滄桑;在陳倉區林光村,遇見過千年古柏,恰好大雪飛揚,厚厚的如蓋落雪,棲於枝幹末梢,更襯託出古柏虯曲蒼勁的風骨,蔚然壯觀;走近吳山,遇見了村口那棵高大崢嶸的核桃樹,炎炎夏日樹影幢幢,鬱鬱蔥蔥,碩果纍纍,我累了的雙腿在那一剎那徹底挪不動了。

     

         這些年,我走進過近郊許多村子,與村口的許多老樹對視過,在每一棵老樹下歇過腳,更與偶遇的村民們打過招呼,拉過家常。然而,我心底的那棵樹,一直都在腦海裡,隨著年歲見長,它愈加扶搖直上。

      童年時,家門外就是小村村口,打記事起,家門口就有一棵碩大的杏樹,孩童們經常四五人合抱,才能圍成一圈。古語云:「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大概就是這場景。不論花開時的絢爛粉,掛果時的盎然綠,落葉時的蕭瑟黃,還是飛雪時的黯褐黑,它永遠帶著它獨有的風姿與傲骨,靜靜矗立,默默守望,用它獨有的慈祥,目送著離家的鄉親們,注視著回家的鄰裡們。

       那時,杏樹底下熱鬧從不缺席。午飯時鄰裡不論男女老少,七八個人端著面碗,聚堆,蹲下,邊吃邊聊,一碗乾麵能吃出肉香,甚是熱鬧。午後有老人們閒坐打盹兒撿豆子,有媳婦們繡花織毛衣剌鞋墊,老婆婆們手裡永遠在縫縫補補,小夥伴們扎堆玩耍踢毽子、丟沙包,就連公雞都在杏樹下追著母雞掐架,偶爾還有圈裡的老母豬掙脫圍欄,跑出來晃蕩一下,又迅速逃進圈裡,生怕主人發現的憨憨樣子著實有趣。那些年,杏樹下人氣兒旺。他走了,你來了,來來往往,絡繹不絕。從晨曦微露到暮色四合,從春寒料峭到寒風凜冽,杏樹底下永遠都是鄰裡鄉親們歇下來的地方。

 

   圖片來自網絡

       杏子熟了的季節,走過路過的鄉裡鄉親們誰都可以爬上樹去摘,大多時候未清洗已經入口,直到酸甜綿軟的滋味瀰漫唇齒才罷休。偶爾也會有青澀的果子被頑劣的孩童們摘下,由於酸澀無法下咽,而扔的滿地都是。

      這棵杏樹沒有人告訴我是誰栽的,多年來一直承載著小村裡村民們的精神追求,給予村民們諸多夢想與希望,寄予著一代代村民們的厚望,接納著鄰裡們所有的情緒,好的、壞的,悲傷的、快樂的……

       曾幾何時,杏樹上掛了一條床單,天藍色的,風裡雨裡幾個月。原來,村裡那個老老實實,本本分分的好男人睡了老婆的好朋友,就在他們翻雲覆雨關鍵的那一刻,老婆卻外出回家了,這趟車翻得徹徹底底。老婆到底讀了一些書,雖沒有撒潑打滾、村口罵娘,卻也倔強若牛。她將床單取下,氣狠狠地走出家門,朝著杏樹走去,抬起胳膊,使勁一甩,將床單完美掛在了杏樹的枝幹上,任由它迎風飛舞。

       那一刻,古老的杏樹用它博大仁慈的胸懷接納了這個情緒瀕臨崩潰的女人……

       八十年代末,小村統一搬遷至塬頂,村口換了地方,舊址徹底廢了,無人照料的老杏樹不知哪天就徹底垮了,在悲涼中走到了生命的盡頭,完成了它對小村的使命。

        鄉親們搬到塬頂,一排排新房拔地而起,巧合的是家門又處於村口。這一次,我看著父親親手栽了兩棵柿子樹。一晃,十幾年過去了,又趕上家鄉大力發展,好端端的房子再一次拆遷。如今,家鄉成了鄉村旅遊觀光園,門前森林公園參天大樹密林蔽日,這兩棵柿子樹原本可以好好呆在原地的。但是,或許是礙著林間道路的鋪設吧,被移走了,還是砍伐了?不得而知。             

       每當回家之際,漫步在林間,腳步總會不自覺地向著柿子樹的地方走去,找尋的目光始終沒有停止過,但終無下落。

       故鄉沒了鄉愁,我卻一直都在尋找。

 

相關焦點

  • 我家門前有兩棵樹,一棵是杏樹,另一棵也是杏樹
    兩棵杏樹緊緊依靠著院牆,枝條的一多半在院內,一小半在院外。兩兩相望,昂然挺立,似靈氣肆意的千年神樹,庇護著我們一家人。至於這兩棵杏樹是什麼時候種下的,我曾問過家裡的長輩,他們也說得含糊其辭,在我年幼時最早的記憶裡,它們就已經在那裡站得筆直,四季為我們遮風擋雨,帶來無盡歡樂。
  • 心情日記:好久不見,老家院子裡那棵老杏樹
    一日,回到家裡看到茶几上有一些類似果乾的東西,問了妻子這是啥,妻子說,那是母親剛剛送來的杏幹,是用老家院子裡那棵杏樹結的杏子曬的。拿了一個,放進嘴裡,酸酸的,甜甜的。我對妻子說,這周末回老家一趟吧,妻子應了一聲。
  • 難忘外婆門前那棵老杏樹
    難忘外婆門前那棵老杏樹作者 | 唐 亞原創 | 鄉土賒旗(ID:gh_06d145e3125e)分享獻給我至親外婆家是個標準的四合院,她和舅舅一家住北屋,西屋是舅舅的廚房,西屋背後的林蔭小道西側有個方方正正的大池塘,一年四季碧波蕩漾,前來洗衣挑水者絡繹不絕,塘邊楊柳依依,是半個莊子的飯場,那些小商販,貨郎擔也喜歡在此駐足。有一回外婆半開玩笑給鄰居們說:等我不在後,您們就不能擱這兒納涼了。言外之意是去世之後得用那幾棵柳樹做壽材,雖然是玩笑話,卻令我心有戚戚焉。
  • 難忘外婆門前那棵老杏樹
    難忘外婆門前那棵老杏樹作者 | 唐 亞原創 | 鄉土賒旗(ID:gh_06d145e3125e)分享獻給我至親外婆家是個標準的四合院,她和舅舅一家住北屋,西屋是舅舅的廚房,西屋背後的林蔭小道西側有個方方正正的大池塘,一年四季碧波蕩漾,前來洗衣挑水者絡繹不絕,塘邊楊柳依依,是半個莊子的飯場,那些小商販,貨郎擔也喜歡在此駐足。有一回外婆半開玩笑給鄰居們說:等我不在後,您們就不能擱這兒納涼了。言外之意是去世之後得用那幾棵柳樹做壽材,雖然是玩笑話,卻令我心有戚戚焉。
  • 老杏樹開花,美醉了
    一棵百年老杏樹,一樹繁花似錦。自由的呼吸新鮮的空氣,看著眼前的美景是何等的愜意。許久以來殷殷盼望的春天,終於到來了。這個時節,一般的杏花都已經過了花開花落。小小的杏子害羞似的藏在嫩葉後面,青青的一點。山裡的溫差大,正是杏花盛開的正好的時候。讓人忍不住的想起:「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 旅順有個「杏花村」杏樹超過300棵
    多是上世紀六十年代栽種,最大樹齡上百年每年四月,素有「杏花村」美名的旅順口區水師營街道小南村松樹溝「杏花盛宴」開席了,當年老一輩小南村人種下杏樹,如今,這裡已經成為杏樹的海洋,每到四月,遊人如織。松樹溝有40多戶人家,房前屋後的杏樹有300多棵。據村裡的老人講,這些杏樹大多是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栽種的,年紀最大的杏樹的樹齡已經上百年了。今年3月末,景區內又新栽杏樹200棵。
  • 村口的那棵麻柳樹
    這棵麻柳樹長在村口的正前方,離村子一百多米,以前村民進出村子都得從它腳下經過。麻柳樹靜靜地站立在河堤之上,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看著河水在腳下流淌,時而平靜,時而洶湧。老麻柳樹樹徑約兩米多,需幾人合抱,高約三四十米。每到春天,老樹杆上就會長出新枝,枝上再長滿濃密的樹葉,樹葉間垂吊著一串串的花瓣。
  • 豐縣老家的那兩棵杏樹
    杏樹,諧音「幸福」。所以大家都熱衷於在自家的院子裡或者大門口栽上一棵或幾棵杏樹。特別是在我那可愛的家鄉,豐縣的張蔣河村。誰家沒有幾棵杏樹呢,院落牆角有,房前屋後有,坑邊地頭有,甚至是大田的中央都有著杏樹的「倩影」。幾乎是有人家的地方都有,有人踏過足跡的地方都有。可見,我的家鄉人對杏樹多「情有獨鍾」,深愛不已。
  • 植樹節前夕,新密市南龍村20多棵杏樹被「旅遊公司」連根挖出運走
    核心提示2019年植樹節前夕,3月4日下午,記者接到新聞報料稱,新密市牛店鎮南龍村有20多棵杏樹被村民賣給某旅遊公司,這些樹木中還有「古樹,都被砍枝連根挖出運走。北龍玉泉園大門口景觀涼亭邊,兩棵老杏樹有電線桿粗細、且被砍掉部分樹枝,樹下溝內停放著一輛鉤機,兩棵老杏樹根中間有鉤機挖過的新土。在村頭大路旁的空地上,兩輛裝有電鋸、手鋸的大卡車 ,與涼亭邊兩棵老杏樹隔溝相望。
  • 日暮鄉關之八:奶奶的老杏樹
    合峪寨內有一個高大的建築叫做文昌閣緊鄰北門水次。據說是山西聞喜人到合峪經商發達後建的。有句老話說:「合峪建起文昌閣,山西聞喜人膨一圈」。文昌閣很早就被毀了,現今老輩人只有九十歲以上的人才有印象。而「寺上楊家」的那棵大杏樹是合峪人都知道的。從我小時候的記憶裡這棵長在院子正中的杏樹就是那麼高大。
  • 小升初借物喻人作文範例:山中的老杏樹
    二嬸兒見我也去採杏,忙告訴我:「我都找遍了,只有山梁南面第二個山溝裡那棵樹上還有杏兒,只是杏子又青又小,還不好吃!」說完,二嬸便走下山去。   我登上山梁,老遠就看到了那棵樹。它是那條山溝裡僅有的一棵杏樹。走近了才望見樹上綠綠的葉子中顆顆半紅不綠的杏子,成串成串地擠滿枝頭。隨著一陣微風,杏樹抖動起枝葉,像是在和我打招呼。
  • 村口的那棵麻柳樹
    這棵麻柳樹長在村口的正前方,離村子一百多米,以前村民進出村子都得從它腳下經過。麻柳樹靜靜地站立在河堤之上,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看著河水在腳下流淌,時而平靜,時而洶湧。老麻柳樹樹徑約兩米多,需幾人合抱,高約三四十米。每到春天,老樹杆上就會長出新枝,枝上再長滿濃密的樹葉,樹葉間垂吊著一串串的花瓣。
  • 村口的那棵老樹,指引著回家的路
    老家有棵樹,很老很大的一棵,曾經的老屋塌了,那樹還在。熟悉的面孔走了,那樹還在。鳥兒飛走又飛來,因為那樹還在。白沙王佘園木瓜樹白沙王佘園木瓜樹白沙王佘園木瓜樹 佘老大君的後花園有兩棵木瓜樹,歷經幾百年風雨依然開花結果。花如海棠俏,果香豐收裡,那樹幹老態龍鍾,枝葉卻鬱鬱蔥蔥,雖然後花園早已成為了大菜園。
  • 杏樹下,夢裡幾多風雨
    這是小區樓前的幾棵杏樹。昨夜有雨,今天風急。杏花在風雨中依然開放了。五六棵正當年的杏樹,一小片粉白色海洋。杏樹走過四季,在乍暖還寒季節開放,真有些倔強。再過陣子,牡丹月季露臉時,春色漸深。那時天氣更暖,杏子也該掛滿枝頭了。杏花從不爭春。雖然也屬於早開的花,也是在桃花出盡風頭後才素衣登場。
  • 旅順有個「杏花村」杏樹超過300棵 多是上世紀六十年代栽種,最大...
    旅順有個「杏花村」杏樹超過300棵 多是上世紀六十年代栽種,最大樹齡上百年 全省各地 │ 2020-04-16 08:
  • 姥娘村口那棵古槐樹
    12月24日,伴隨著88歲的舅母(妗子)葬禮在老家故裡舉行,我又一次陌生般的走進了姥娘門,來到了武邑縣黃相城村,而村口那棵古槐樹卻鉤沉起我童年的模糊記憶,更激發起我對這棵古樹探尋的興趣來。由於從小失去母親,我也就缺失了童年去姥娘家走親的經歷,當我有了記憶已是上學後的少年時代了。那個時候,日子雖然貧窮,但親情濃重,風俗傳統。每個春節過後,我都會跟著大哥二哥,帶上特意準備好的一兜子饅頭,來到距離石海坡村10公裡之外的西北方向的黃相城村,給兩個舅舅一個妗子(大舅沒成家)磕頭拜年,並在村裡轉悠一番。懵懂的記憶裡留下了「這個小村子裡的大街上有棵老大的槐樹」的印象。
  • 村口的那棵老樹,指引著回家的路
    老家有棵樹,很老很大的一棵,曾經的老屋塌了,那樹還在。熟悉的面孔走了,那樹還在。鳥兒飛走又飛來,因為那樹還在。白沙王佘園木瓜樹白沙王佘園木瓜樹白沙王佘園木瓜樹 佘老大君的後花園有兩棵木瓜樹,歷經幾百年風雨依然開花結果。花如海棠俏,果香豐收裡,那樹幹老態龍鍾,枝葉卻鬱鬱蔥蔥,雖然後花園早已成為了大菜園。
  • 東莞人,你的村口是不是有一棵老樹?
    各位「老東莞」你的村口是不是有一棵老樹?有時候這棵樹是村裡的精神象徵有時候是村民們納涼歇腳的地方有時候更是村裡的「情報中心」你的村裡有這樣的一棵樹嗎?而在這群古樹裡,最老的還得數這棵足足有648歲的細葉榕。據悉,這棵樹是橫坑年歲最老的古樹,也是寮步樹齡最老的樹。從外面看上去,古樹碩大,根莖發達,如同一個巨大的庭落。
  • 記住那些杏樹
    >作者 | 劉昱村    院子裡有七棵杏樹,今年春天,有五棵沒有開花,它們五棵原本是一片杏林。杏樹是先開花,後長葉,與院子裡那些梅花、紅葉李、櫻桃樹的花期一致。現在,那些樹和另兩棵長在遠處的杏樹在春風吹過之後,春雨澆灌之後,在一個晴朗的早晨,紛紛吐露花蕊,向著陽光,驕傲地露出花兒們鮮豔的臉龐。人們紛紛湧到那些花樹下,拍照、合影、製作抖音。但是,那五棵杏樹沒有開花。它們黑色的樹杆,黑色的枝椏還是像冬天一樣,僵硬地指向天空,在這花團錦簇的院子裡,在這綠茵茵的草地上,顯得那樣醜陋和孤獨。
  • 會寧老家門前的杏樹開花了
    說到杏子,必然會談到杏樹。也是受到季節氛圍的渲染吧!最近表弟再三催促讓我寫一寫關於家鄉門前杏樹的故事。表弟是我最嬌慣的人,也是我們全家最寵愛的人,由於姑姑前面生了三個姑娘,四十歲時才有了表弟,所以表弟從小到大我們都視為寶貝蛋。正因為受到大家的寵愛,表弟小時候也經常來轉舅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