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曾是一個飽含苦難的國家,首都華沙在二戰後滿目瘡痍,文化古蹟幾乎消失殆盡,而克拉科夫是波蘭少有的在戰火中能保留原貌的城市。自公元700年波蘭便在克拉科夫建都,這座城經歷了歐洲文藝復興初期,它也曾與布拉格和維也納三足鼎立,成為歐洲三大文化中心之一。俱往矣,當歐洲已變成歐盟且邁起矯健的步伐穩步向前時,克拉科夫卻端莊優雅地保留著歲月在它身上留下的各種痕跡。
如果要在地圖上用一個最小的圓把整個歐洲圈起來,克拉科夫正巧便是圓心。雖然在波蘭版圖上這裡已近邊境,但卻是這個國度的心臟。波蘭民族發祥於此,世遺名錄上的波蘭部分更是半數皆歸這裡。當中國人的歐洲遊還集中在諸如法國、英國、德國的一線城市時,這個清靜的二線城市越發顯露出她傳統而優雅的美。
許多人把克拉科夫稱為新布拉格,不可否認,兩者有太多的相似之處。同樣高聳的市政廳,同樣雄偉的皇宮,同樣蕩漾著柔情的河流,同樣古典的紅瓦屋頂,同樣讓人醉生夢死的夜生活。當布拉格開始為其他洲的人所熟悉並成為熱點,克拉科夫,已悄然成為歐洲年輕人的新歡。
2013年聖誕前夕,當我站在克拉科夫老城的Rynek Glowny廣場時,我有過剎那「穿越」的錯覺。從公元7世紀至今,一眾教堂、修道院、鐘樓、方塔、聯排住宅和貴族府邸始終如一地保留在這個古城當中,無論從哪個城門進入,都如同翻開一部古典的歐洲城市史。與華沙相比,克拉科夫這座城市有更多活潑、生動與繽紛的色彩。
A尋找藝術靈感之源:中央廣場-聖瑪麗教堂
Rynek Glowny中央廣場雖然只有200米見方的面積,卻成為了全歐洲最大的中世紀廣場。1257年至今,格局未改,脈絡清爽。棋盤格網狀的四邊三分大道,再有無數小徑細分出枝杈,收羅著最聰明的商人、詩人、騎士和科學家,充實這東歐曾最繁華的政治與文化中心。我曾和朋友打趣說,即使這中世紀隨便一個皇帝復活,他也能在古城裡行走自如,絕不迷路。
在一眾古建築圍繞下的中心市場是一座文藝復興風格的建築,上下兩層,它的名字曾經叫織物館(Sukiennice),據稱是16世紀大半個歐洲的購物天堂,擁有著將近700年歷史,如今已變身成為販賣旅遊紀念品的小工藝品市場。而匯聚了波蘭眾多國寶的國立博物館,居然就隱身在這熱鬧非凡的商場底下。
正如其他歐洲城市般,教堂總是佔據著城市的心臟之地,聖瑪麗教堂便是克拉科夫的中心所在。這座建於14世紀的聖瑪麗教堂堪稱波蘭哥特古建築的典範,一高一矮兩座的尖頂便是它獨特的標誌,講述著兄弟倆因建塔樓進度不同而妒殺其中之一的傳說。教堂建了近200年,因資金不足未能完工。據說這是除了科隆大教堂以外中北歐地區最宏偉的教堂。內部裝飾完美融合了哥德式、文藝復興式和巴洛克式三家之長,匯聚了整個國家最高精的工匠打造而成的橡木祭壇使這裡聞名於世。這座哥特風格,堪稱完美的雕刻作品,是歐洲最大的祭壇臺基。
在我還被它的外表迷醉之時,迎來了大鐘準點報時,伴隨著剛剛滑落的低沉鐘聲,塔樓上響起了號角聲。聲音發自教堂最高的塔頂,這是克拉科夫多年來保留的一個傳統項目。據說這個傳統是為紀念一位孤獨的守夜人。當年有入侵者來襲擊克拉科夫時,守夜人用號角聲發出警報,但卻被敵人射箭致死,因此直到現在,教堂也以當年的號角聲來報時,而且會短暫停頓,以紀念當時被殺的守夜人。
B中世紀的「魔法學校」:瓦維爾城堡
16世紀被認為是克拉科夫的黃金時代,是最後的亞蓋沃王朝的統治時期,亞蓋沃王朝是當時歐洲最強大的王朝之一,瓦維爾宮城堡也就成為當時歐洲最強大的王朝的王宮。這個王朝掌握著波蘭、捷克和匈牙利三個王國的王權。瓦維爾成為舉行各種隆重慶典的場所。古老的皇宮城堡相對於豐富多彩的世俗生活來說顯得狹窄擁擠,因此又重新開始了對它的改建,把它修建成更為宏大的宮殿。
直接從文藝復興的故鄉佛羅倫斯傳來的建築風格在瓦維爾宮城堡獲得了極大的發展和繁榮。以巴託羅梅奧·貝雷西為首的許多義大利藝術家和雕塑家為國王西蒙一世(Sigismund I)服務,這位國王是藝術的狂熱愛好者以及科學和文藝事業的慷慨的資助者。
這座始建於9世紀的城堡在文藝復興時期不斷擴張,皇室庭院中充滿了文藝復興時期的裝飾風格,同時還收藏了眾多同時期的藝術品及畫作。其中最為顯赫的大教堂是波蘭最重要的天主教堂,也是歷代國王加冕和最後長眠的地方。和帝王們並肩長眠的大人物,還有教皇若望·保祿二世等人。
C世界遺產級鹽礦:維利奇卡鹽礦
正如很多遊客提出的疑問一樣,我一直在思考是什麼產業支撐著波蘭這個國家中世紀以來如此輝煌的文化藝術發展。嚮導Mary告訴了我答案:當年俄普奧三國發動瓜分波蘭的戰爭,奧國就是為了得到克拉科夫,準確地說是奔著它郊外的維利奇卡(Wielicika)鹽礦,正是這只會下金蛋的母雞,讓克拉科夫在幾個世紀內都曾是歐洲最富有的城市。
這口鹽井是八百年前匈牙利的金卡公主嫁給波蘭國王時帶來的嫁妝,也正是憑藉這一口歐洲第一的鹽井,波蘭國王將自己的國家建成了東歐曾首屈一指的強國。當時的波蘭統治者馬上意識到了鹽的價值,立即對其進行壟斷,因為鹽礦的收入不僅支撐了朝廷以及其他重要人物的收入,還支付了城堡費用。1368年,卡西米爾大帝(Casimirthe Great)放棄了對鹽礦的專有權,才使得個人和團體開始對鹽擁有各自的權利。
從地面到達第一層礦道,我足足下了相當於54層的樓梯。鹽礦迄今開採9層,深度為327米,共採鹽2000萬立方米。300公裡長的巷道連接著2000多個洞室。從13世紀至20世紀末延續不斷地挖掘,獨特的鹽業和礦井發展史浮出水面。這裡保存的從中世紀至今的採礦技術和工具是世界上最多的。除此以外,兩位戴著王冠的創始人的塑像至今仍矗立在此,供萬世敬仰。
鹽礦內保留了原有的礦道鹽湖教堂和礦工們勞動場面的原貌,建有博物館、鹽制雕像、療養院、餐廳等。聖金加教堂是礦內最龐大且最華麗的祈禱堂,不僅擁有眾多精美的浮雕,還有精美的祭壇和吊燈。博物館則展出了大量的鹽結晶,以及舊時所用的開採工具、模型、王室書信等。
這也許是我見過最可愛的一個地方,這裡所有的雕像你可以摸,可以拍,但卻明令禁止「舔不得」,因為它們都是由原塊鹽礦石雕砌而成。而在維利奇卡鹽礦裡最大的一個禮拜堂,有著一幅堪稱經典的宗教名畫:達·文西《最後的晚餐》。它的奇妙之處在於無論你走到禮拜堂哪個角落,你所看到的畫都是具有立體感的。
因為鹽礦內的空氣有益人體,從開礦之初,這裡就是波蘭王室御用的療養院。到今天,任何人都可以在地下129米安眠一夕。除了療養院,這裡餐廳、郵局、電影院一應俱全。最大的宴會廳以波蘭命名、可容納800人同時就餐。而最令人嘆為觀止的是,大廳上方華麗的吊燈,並非玻璃水晶,同樣也是鹽做的。
不可不試
PIWO GRZANE熱啤酒
在每一個聖誕夜市集上,總是躺著那麼一個巨大的橡木大酒桶,溫暖的燈光從小窗戶裡透出來,聖誕著裝的酒保端坐在裡面,照看著各種加熱中的酒。許多年輕人手捧著熱乎乎的飲料圍著酒屋旁邊的高腳桌在低聲暢談。
酒屋外邊的小黑板上寫滿了波蘭文,一句沒看懂,迷惑地走到窗戶邊上讓酒保推薦一個地道的飲品,酒保帶著滿臉笑容拍著胸脯跟我說:「PIWO GRZANE!(熱啤酒)」滿腦子疑問的我也只好隨口撿起剛學來的波蘭語回應:「TAK!(好的)」
原來波蘭人冬天愛熱啤,而且已有幾百年歷史了。這種傳統熱啤酒的做法相當簡單,先將一些果醬加進啤酒之中,再放幾顆新鮮的櫻桃撒點肉桂,然後慢火煮熱就可以飲用了。煮熱的啤酒,麥味被充分揮發出來,甜甜的果醬中和啤酒的苦澀,入口時感覺全身都暖烘烘的。
翻書一看,才知波蘭人煮啤酒五花八門,即使不與果醬混搭,也可以加入蜜糖或果汁;想搞點另類口味,還有姜、丁香或玉桂,總之自由創作。在冬日寒潮的衝擊下,一杯熱騰騰的啤酒,是否透露著波蘭人內心的狂野與溫情呢?
不可不看
聖誕馬槽展
克拉科夫聖誕節的馬槽是舉世聞名的,這是波蘭的傳統民間工藝,已有六百年的歷史。作品製作獨具特色,其重點在於聖誕節紀念聖嬰的誕生之餘,要配合選取主題。民間藝術家和筏夫們把巴洛克式的裝飾傳統和民間故事、傳說的主題結合起來,利用日常可見的一些元素和材料搭建起一個個精美絕倫的聖誕馬槽,而最有趣的馬槽會在聖誕節前後被展示在克拉科夫歷史博物館。2013年更加入了兒童創意馬槽比賽的獲獎作品展覽,讓孩子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創造出更多好作品。
Tips
交通
飛機:如果是從國內出發,推薦波蘭航空的北京-華沙往返航班,單程約9小時,出關後直接轉乘波蘭國內航班,一小時即到克拉科夫。
火車:克拉科夫和首都華沙之間有快速火車相連,單程約三個半小時。火車站旁的汽車站亦有通往波蘭國內各地的高速大巴。克拉科夫中央火車站有通往柏林、布達佩斯、漢堡、基輔、布拉格、維也納等地的國際列車。鐵路交通信息中心:www.pkp.com.pl
市內有軌電車:如果想嘗試乘坐克拉科夫的有軌電車遊覽市區,可以在各大超市及火車站的電車總站購買車票,最貴的車票為4.4茲羅提,可以在60分鐘內無限次乘坐有軌電車及公共汽車。上車後在車廂裡有自助檢票機,千萬不要逃票,被抓住了可是要重罰的。
住宿
克拉科夫的住宿可謂風儉由人,你可以選擇幾十塊人民幣一晚的青年旅館,亦可花個三五百塊到幾百年歷史老房子裡的民宿裡體驗一下。即使選擇「坐擁維斯瓦河灣景,仰望瓦維爾城堡」的五星級喜來登酒店,也不過800-1000元人民幣就有成交。賴書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