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春秋》十則為人處世之道,你會有所得益的

2021-01-12 歷史解說新勢力

《晏子春秋》十則為人處世之道,你會有所得益的

《晏子春秋》是記載春秋時期齊國的政治家晏嬰言行的一部歷史典籍,用史料和民間傳說彙編而成的,這本書中記載了很多晏嬰勸告君主勤政,不要貪圖享樂,以及愛護百姓、任用賢能和虛心納諫的事例,成為後世人學習的榜樣。今天讓我們來看看它記載的那些至理名言,來學習一下吧。

一、能愛邦內之民者,能服境外之不善

這句話的意思是君主如果能夠好好對待自己的人民,民眾也會懂得感激的呢,那麼國家的凝聚力也會增強,當有外敵入侵的話那麼也會團結一心,可以強有力地抵禦敵人,會讓他們望而卻步的。

二、藏大不誠於中者,必謹小誠於外,以成其大不誠

這句話的意思是那些心中有大奸謀的人,表面上他會很是小心,以小計謀取得別人的信任,從而達到他自身自私的目的。所以呢,我們還是得防著那些表裡不一的人,不要受騙了。

三、利於國者愛之,害於國者惡之

那些對國家有貢獻的人無疑是值得我們所尊敬的呢,而那些做出一些損害我們國家的人是遭人痛恨的呀。

四、進不失廉,退不失行

這句話的意思是當官的就不要做出一些違反官員應該遵守的事,要為官清廉,而作為平民的要提高我們的道德修養才行。

五、聖人千慮,必有一失;愚人千慮,必有一得

就算是很有智慧的人物在思考問題的時候難免也會有疏漏的地方的呀,而即使是愚昧的人經過千思萬慮的話也會有所有所收穫的。

六、忠不避危,愛無惡言

這句話的意思是忠義至上,可以為了這個而不躲避危難,而為了成為仁愛的人就不能說一些傷害別人的話。

七、意莫下於刻民,行莫賤於害民

對待人民過於刻薄,殘忍傷害人民是可恥的,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是有道理的。

八、輕死以行禮謂之勇,誅暴不避強謂之力

可以為了正義,維護真理所做的行為是值得讚揚的,這才是勇士的所作所為。不畏強權、救濟扶貧是很難得的,值得推崇。

九、苦身為善者,其賞厚;苦身為非者,其罪重

所謂的惡有惡報,善有善報,對於那些做好事的人我們應給予表揚才行,讓這種行為繼續發揚下去,而做壞事的人就得得到相應的懲罰,起到警示的作用。

十、凡人之所以貴於禽獸者,以有禮也

禽獸與普通人的區別就是禽獸的禮儀道德都是沒有的,這是最本質的區別了。

(圖片源於網絡,圖文無關)

相關焦點

  • 《晏子春秋》的文學價值:反映現實 文體獨特
    公日:「誠有鄙民得罪於君則可,安有君得罪於民者乎?」晏子諫日:「君過矣!彼疏者有罪,戚者治之;賤者有罪,貴者治之;君得罪於民,誰將治之?敢問:菜、封,君誅乎?民誅乎?」公曰:「寡人固也。」(《晏子春秋》內篇諫上)晏子朝,復於景公日:「朝居嚴乎?」公日:「朝居嚴,則何害於治國家哉?」晏子對日:「朝居嚴則下無言,下無言則上無聞夾。下無言則謂之暗,上無聞則謂之聾。
  • 春秋時代的語言藝術家——晏子
    晏子,春秋時期齊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他輔佐政治五十年之久,曾輔佐齊靈公,莊公,景公。他在外交方面非常有能力,且能言善辯,在歷史外交上發揮了重大的作用。他內輔國政,外交不辱使命。晏子勸諫還擅長比喻,有次景公問晏子治理國家的憂患,晏子將權勢比喻兇狗,將憂患比喻成老鼠,來讓齊景公來聽從勸諫,晏子的比喻,令人折服。不僅如此,在外交方面晏子也有非常卓越的成就,他在同鄰國的外交中體現出自己不卑不亢,沉著應對,維護著朝廷的尊嚴。
  • 春秋末年的孔子晏子之爭,齊景公最終選擇了此人,網友:命中注定
    臨潭隨記將持續關注春秋戰國的歷史趣事,隨筆與大家分享。「夫儒者,滑稽而不可軌法。倨傲自順,不可以為下。崇喪遂哀,破產厚葬,不可以為俗。遊說乞貸,不可以為國。自大賢之息,周室既衰,禮樂缺有間。今孔子盛容飾,繁登降之禮,趨詳之節。累世不能殫其學,當年不能究其禮。君欲用之以移齊俗,非所以先細民也。」
  • 《晏子春秋》十句名言,句句引人深思
    以有政治遠見、外交才能和作風樸素聞名諸侯,其思想和軼事典故多見於《晏子春秋》,《晏子春秋》經過西漢劉向的整理,共有內、外八篇,二百一十五章,書中記載了很多晏嬰勸告君主勤政,不要貪圖享樂,以及愛護百姓、任用賢能和虛心納諫的事例,成為後世人學習的榜樣。晏嬰自身也是非常節儉,備受後世統治者崇敬。 權有無,均貧富。——《晏子春秋·內篇·問上》。
  • 晏子是春秋時期的人,他很會說話,常婉言勸諫君主
    在我國歷史上,有很多善辯的人物,比如說晏子就是其中一個,晏子這個人是春秋時期的人,他是在齊國當差的,他是一個十分聰明的人,很會說話,下面我們就來講晏子勸諫齊景公的故事吧。在春秋時代,齊國有一個人冒犯了齊景公,景公當時十分的生氣,他就讓人將這個冒犯他的人綁在了大殿上,然後準備讓他手下的人將這個冒犯他的人給肢解了,並且他意識到可能有大臣勸諫他不要殺人,於是他就說:「如果有來勸諫我的人,那麼就一併處死,決不饒恕!」從這裡就可以看出景公這個時候是十分的憤怒的,所以才不讓人勸諫。
  • 《晏子春秋》十句經典名言,千年前的智慧,依然不朽
    晏嬰,字平仲,春秋後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萊夷維邑(今山東高密)人。公元前556年(齊靈公二十六年)任齊國國抑,歷事靈公、莊會、景公三世。為者常成,行者常至。出自《晏子春秋·內篇雜下》。出自《晏子春秋·內篇問上》。在上的沒有驕傲自大的行為,在下的自然不會形成諂媚阿諛的作風。伐木不自其根,則櫱又生也。出自《晏子春秋·內篇·諫下》。
  • 《晏子春秋》十句經典名言,句句充滿了大智慧!
    出自《晏子春秋·內篇問上》。行:操守。升官的時候要保持廉潔,退位之後要能堅守節操。2. 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出自《晏子春秋·內篇》。橘樹生長在淮河以南的地區,就能夠結出橘子樹,生長在在淮河以北,就能長出枳。這句話說明了環境對改變一個人的品質是十分重要的。
  • 鬼谷子:五句話講透為人處世的竅門,讀懂讓你左右逢源!
    不管社會再複雜,總有人能夠得心應手,左右逢源,因為他們深諳為人處世之道。如同人生有進有退,為人處世也是一門迂迴前進的藝術。世人沒有完全不近人情之人,逢迎拍馬,攀附權貴很多人都在做,即便不做也不是不想做,不會做,而是沒有機會而已!
  • 儒家哲學告訴我們三個為人處世之道
    人生的路如一本充滿哲學書,而幾千年前的孔子早就用他的儒學觀點告訴我們諸多的做人故事,只要我們慢慢品味,我們的人生都可以走的順暢,儒學中蘊含了為人處事的經典之道!1.有些話藏在心裡就可以了儒家的中庸之道告訴我們人生一世,我們要經歷很多的事情,要面對很多的人,在工作和生活中要學會講話的方式,人們都喜歡被誇獎和頌揚,沒有一個人喜歡被批評。
  • 槐文化拾零之六晏子諫「犯槐者刑」
    其女往辭晏子之家,託日:「負郭之民賤妾,請有道於相國,不勝其欲,願得充數乎下陳。」晏子聞之,笑日:「嬰其淫於色乎?何為老而見奔?雖然,是必有故。」令內之。 女子入門,晏子望見之,日:「怪哉!有深憂。」進而問焉,日:「所憂何也?」對日:「君樹槐縣令,犯之者刑,傷之者死。妾父不仁,不聞令,醉而犯之,吏將加罪焉。
  • 易經:「厚德載物,德不配位,必有殃失」,值得深思的為人處世之道
    易經:"厚德載物,福祿在上;德不配位,必有災殃",值得深思的為人處世之道「厚德載物,福祿在上;德不配位,必有災殃」,《易經》裡這句話翻譯過來就是:一個人只有順應事物發展規律工作學習生活才能承載萬物,獲得富貴福祿,若是德行不配我們的福報,則災殃就來了
  • 《菜根譚》交友處世大智慧:為人處世的道理,在這8句話中
    《菜根譚》交友處世大智慧:為人處世的道理,全都在這8句話中。《菜根譚》是明朝的還初道人,洪應明收集編寫的一部書,書中主要的內容是修身養性,人生哲學,處世之道的一些經典的語錄,被稱為了曠古稀世的奇珍寶訓,對於一些真正去修身養性的人,有很大的影響。
  • 好書推薦:《曾國藩為人處世的24堂課》
    原標題:好書推薦:《曾國藩為人處世的24堂課》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其實,讀書就是將人類濃縮幾千年的科技、文化快速習得的最佳方式,讀書能夠讓你在極短的時間內,掌握大量的科學文化知識,擺脫愚昧和迷信,你不再是一個空白的人,而是通過讀書賦予了自己豐富的知識色彩。今天為大家推薦的書籍是:《曾國藩為人處世的24堂課》。
  • 晏子春秋-齊景公亡妾
    有一次,齊景公最喜愛的姬妾嬰子死了,齊景公一個人在大堂裡守喪,三天不吃飯,也不讓別人靠近,呆呆地坐在那裡。左右群臣都很著急,可又不敢去勸諫。這時,晏子大搖大擺地進來說:「君主,外面來了一個術士和一個醫生。他們聽說嬰子病死了,他們願意過來救人。」齊景公聽了大喜,猛的一下就起來了,詢問說:「她的病可以治好嗎?」晏子說:「這是客人說的,他們是良醫,請他們試試吧。但是他們救人時需要君離開這裡,好好地去洗浴吃飯,不能影響他們在這裡求鬼降神。」齊景公聽了很高興連連點頭,就說:「好,我馬上離開。」
  • 鬼谷子:為人處世的3句口訣,老實人不妨看看,讓你左右逢源
    文/風雪 鬼谷子:為人處世的3句口訣,老實人不妨看看,讓你左右逢源鬼谷子是戰國時期著名的謀略家、軍事家,他還是道家的代表人物。在春秋戰國那個亂世,每個人都不可避免的被時代推著走,成為天下這個大棋局中的棋子,而鬼谷子確實掌控局勢的人,推動天下這盤大棋局。 鬼谷子這個人到底有多厲害可能大家沒什麼概念,我們來說一個簡單的對比。孫臏、張儀、蘇秦和商鞅都是他的弟子,這樣來說是不是就比較明顯了?這個人的謀略如此出色,我們是不是能學習一些呢?
  • 《處世懸鏡》中的22個「九字箴言」,為人處世的至理名言
    《處世懸鏡》是一本教人如何為人處世的經典古書。作者為南北朝傅昭。傅昭,字茂遠,年僅6歲時,父親因受牽連被殺,使其深受震動,對他養成內斂謙謹的性格和預知禍福的洞察力,產生了極大影響。他一生潛心研究為人處世之法,使其身處紛繁亂世而保有地位與名聲。他亂世善終的傳奇經歷與留下的處世「九字箴言」,常使後來者由衷嘆服。
  • 做人要積八德這是為人處世之道,提升自我影響別人才是真正的人生
    有多少信任,就有多少成功的機會;也會有多少朋友,這是成正比的。因為你的心態決定了你的未來。疑人不交,交人不疑。是你為人處世,生存於大千世界的根本,如果沒有了信任,就沒有了合作,沒有了合作就沒有了創造價值的機會,如果沒有了任何機會,你的人生將一片黑暗,浪費了生命對於我們的恩賜!之五『禮節德』我大中華乃禮儀之邦,上下五千年,悠悠歲月,老祖宗遺留下多少千千萬萬人耳聞熟知的典故,都禮儀有關。
  • 古人說:「龍遊淺水遭蝦戲,虎落平原被犬欺」,蘊含為人處世之道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一句話叫做「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為什麼會有這麼一句話流傳下來呢,那是因為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其實有很多古時候的老人們說的話,雖然很簡單也很俗,但是卻蘊含著老人們總結的豐富的人生哲理,一傳一十傳百,就這麼流傳了下來。
  • 老實人不懂怎麼為人處世,4句處世良言,讓你左右逢源,無往不利
    鬼谷子留下4句處世良言,讓你左右逢源,無往不利!與人交往是也是一樣,更應當主動,你的主動會讓對方很舒服,有一種被在乎的感覺,有益於你接下來的事情和關係的升溫。4,知之始己,而後知人為人處事所有的前提是要了解自己幾斤幾兩,唯有了解了自己才可以更加好地了解他人。
  • 晏子春秋曰:國有三不祥。毒蛇猛獸並不算什麼
    齊景公有一次進山打獵,遇到了老虎和毒蛇,顯然是受到了驚嚇,覺得不吉利。回來後就問晏子。晏子說:對於國家而言,只有三種事是不祥的,那就是有賢而不知,知而不用,用而不任。毒蛇猛獸本來就居住在山林沼澤之中,狩獵時遇到他們並不算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