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春秋曰:國有三不祥。毒蛇猛獸並不算什麼

2020-12-16 文運書生

齊景公有一次進山打獵,遇到了老虎和毒蛇,顯然是受到了驚嚇,覺得不吉利。回來後就問晏子。晏子說:對於國家而言,只有三種事是不祥的,那就是有賢而不知,知而不用,用而不任。毒蛇猛獸本來就居住在山林沼澤之中,狩獵時遇到他們並不算什麼。

縱觀歷史興衰成敗,不難發現,但凡強大的王朝,必然君明臣賢,君主知人善任,對人才信賴有加,臣子盡忠職守,殫精竭慮。君臣和諧,聯手共治天下。而相反,如果主昏臣庸,則必然國勢頹敗。就比如齊桓公時專任管仲而國霸,管仲死後任用小人刁豎、易牙而國亂且桓公不得善終。唐玄宗最初任用姚崇、宋璟等賢臣為相,形成了開元盛世的大好局面。而到了玄宗晚年,使用李林甫、楊國忠等小人,最終導致了安史之亂。

晏嬰向齊景公提出「國有三不祥」,意在告誡他:你不要整天只顧著玩樂,要把精力放在治理國家上,想想怎樣去發掘人才,留住人才,重用人才!盡的是做臣子的本分。

齊景公雖然不是什麼有為的明主,但在位58年,齊國的整體情況還算穩定,雖然沒有重現齊桓公時期的霸業,但也沒有發生過大規模的戰爭,齊國的百姓也能夠在這春秋亂世中暫得安穩生活。顯然,那些忠言他是有聽進去一些的。

對於一個國家來說,如何發掘和培養人才,併合理重用人才,這是能不能興旺發達的關鍵所在。求賢敬賢,得而用之,這比什麼祥瑞之象都靠譜。

相關焦點

  • 《晏子春秋》十句名言,句句引人深思
    以有政治遠見、外交才能和作風樸素聞名諸侯,其思想和軼事典故多見於《晏子春秋》,《晏子春秋》經過西漢劉向的整理,共有內、外八篇,二百一十五章,書中記載了很多晏嬰勸告君主勤政,不要貪圖享樂,以及愛護百姓、任用賢能和虛心納諫的事例,成為後世人學習的榜樣。晏嬰自身也是非常節儉,備受後世統治者崇敬。 權有無,均貧富。——《晏子春秋·內篇·問上》。
  • 《晏子春秋》的文學價值:反映現實 文體獨特
    晏子諫日:「君過矣!彼疏者有罪,戚者治之;賤者有罪,貴者治之;君得罪於民,誰將治之?敢問:菜、封,君誅乎?民誅乎?」公曰:「寡人固也。」(《晏子春秋》內篇諫上)晏子朝,復於景公日:「朝居嚴乎?」公日:「朝居嚴,則何害於治國家哉?」晏子對日:「朝居嚴則下無言,下無言則上無聞夾。下無言則謂之暗,上無聞則謂之聾。聾暗,非害國家而如何也!
  • 春秋時代的語言藝術家——晏子
    晏子,春秋時期齊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他輔佐政治五十年之久,曾輔佐齊靈公,莊公,景公。他在外交方面非常有能力,且能言善辯,在歷史外交上發揮了重大的作用。他內輔國政,外交不辱使命。晏子勸諫還擅長比喻,有次景公問晏子治理國家的憂患,晏子將權勢比喻兇狗,將憂患比喻成老鼠,來讓齊景公來聽從勸諫,晏子的比喻,令人折服。不僅如此,在外交方面晏子也有非常卓越的成就,他在同鄰國的外交中體現出自己不卑不亢,沉著應對,維護著朝廷的尊嚴。
  • 春秋末年的孔子晏子之爭,齊景公最終選擇了此人,網友:命中注定
    千古名聖——孔子孔子,晏子二人作為春秋末期遠近聞名的賢者,二人對春秋時期歷史的發展都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雖然孔子在世人看來更有影響力,但在春秋末期的齊國,孔子與晏子相爭卻稍遜一籌第二次是孔子去齊國拜訪,卻不見晏子,齊景公詢問原因,孔子說晏子事三君必有三心,不然不會歷經三朝還得以重用,而晏子聽說後對齊景公反諫自己世代為齊國服務,不像他到處奔走,「拔樹消跡,不自以為辱;身窮陳蔡,不自以為約」,後來孔子聽說了,連忙通過宰我向晏子道歉,並去面見了晏子。
  • 《晏子春秋》十句經典名言,句句充滿了大智慧!
    出自《晏子春秋·內篇問上》。行:操守。升官的時候要保持廉潔,退位之後要能堅守節操。2. 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出自《晏子春秋·內篇》。橘樹生長在淮河以南的地區,就能夠結出橘子樹,生長在在淮河以北,就能長出枳。這句話說明了環境對改變一個人的品質是十分重要的。
  • 《晏子春秋》十句經典名言,千年前的智慧,依然不朽
    晏嬰,字平仲,春秋後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萊夷維邑(今山東高密)人。公元前556年(齊靈公二十六年)任齊國國抑,歷事靈公、莊會、景公三世。為者常成,行者常至。出自《晏子春秋·內篇雜下》。出自《晏子春秋·內篇問上》。在上的沒有驕傲自大的行為,在下的自然不會形成諂媚阿諛的作風。伐木不自其根,則櫱又生也。出自《晏子春秋·內篇·諫下》。
  • 晏子是春秋時期的人,他很會說話,常婉言勸諫君主
    在我國歷史上,有很多善辯的人物,比如說晏子就是其中一個,晏子這個人是春秋時期的人,他是在齊國當差的,他是一個十分聰明的人,很會說話,下面我們就來講晏子勸諫齊景公的故事吧。在春秋時代,齊國有一個人冒犯了齊景公,景公當時十分的生氣,他就讓人將這個冒犯他的人綁在了大殿上,然後準備讓他手下的人將這個冒犯他的人給肢解了,並且他意識到可能有大臣勸諫他不要殺人,於是他就說:「如果有來勸諫我的人,那麼就一併處死,決不饒恕!」從這裡就可以看出景公這個時候是十分的憤怒的,所以才不讓人勸諫。
  • 晏子春秋-齊景公亡妾
    這時,晏子大搖大擺地進來說:「君主,外面來了一個術士和一個醫生。他們聽說嬰子病死了,他們願意過來救人。」齊景公聽了大喜,猛的一下就起來了,詢問說:「她的病可以治好嗎?」晏子說:「這是客人說的,他們是良醫,請他們試試吧。但是他們救人時需要君離開這裡,好好地去洗浴吃飯,不能影響他們在這裡求鬼降神。」齊景公聽了很高興連連點頭,就說:「好,我馬上離開。」
  • 《晏子春秋》十則為人處世之道,你會有所得益的
    《晏子春秋》十則為人處世之道,你會有所得益的《晏子春秋》是記載春秋時期齊國的政治家晏嬰言行的一部歷史典籍,用史料和民間傳說彙編而成的,這本書中記載了很多晏嬰勸告君主勤政,不要貪圖享樂,以及愛護百姓、任用賢能和虛心納諫的事例,成為後世人學習的榜樣。
  • 陽謀高手晏子,遇到神對手的無奈,謀略只成功67%
    陽謀中的經典不得不提晏子的「二桃殺三士」,晏子用兩個桃子便讓三個猛將自相殘殺。「陽謀高手」的稱號,晏子可以說是當之無愧。晏子還有一個不亞於「二桃殺三士」的謀略,可惜的是這個謀略只成功了67%。
  • 孟子借齊景公與晏子故事勸說齊宣王迅遊,什麼叫流連荒亡?
    「晏子回答說:這個問題問得妙!天子到諸侯國視察叫作巡狩。巡狩的意思便是去巡視各諸侯國所鎮守的疆土。諸侯去朝拜天子叫作述職。述職簡單來說就是報告一下他職責內都做了什麼工作。這些都是正事。春天的時候,巡視農田耕作的情況,糧食不夠吃的百姓,要發放補助;秋天則巡視收穫的情況,對歉收的給予補助。
  • 齊景公愛馬被殺,晏子怒指馬官「三宗罪」,卻意外救了馬官一命?
    齊景公愛馬被殺,晏子怒指馬官「三宗罪」,卻意外救了馬官一命?我們都說語言是一門藝術。話,是說給別人聽的,會不會說話,決定了別人對你的態度。而好好說話,就是一個人頂級的情商,讓你的表達效果獲得想要的反饋,時運亨通,無往不利。
  • 曰:人也。奪伯氏駢邑三百,飯疏食,沒齒無怨言(推薦)
    曰:「彼哉彼哉。」問管仲。曰:「人也。奪伯氏駢邑三百,飯疏食,沒齒無怨言。」邢疏:此章歷評子產、子西、管仲之為人也。「或問子產」者,或人問於夫子曰:「鄭大夫子產何如人也?」「子曰:惠人也」者,惠,愛也。言子產仁恩被物,愛人之人也。「問子西」者,或人又問鄭大夫子西之行。「曰:彼哉!彼哉」者,彼指子西也。言「如彼人哉!
  • 槐文化拾零之六晏子諫「犯槐者刑」
    晏子聞之,笑日:「嬰其淫於色乎?何為老而見奔?雖然,是必有故。」令內之。 女子入門,晏子望見之,日:「怪哉!有深憂。」進而問焉,日:「所憂何也?」對日:「君樹槐縣令,犯之者刑,傷之者死。妾父不仁,不聞令,醉而犯之,吏將加罪焉。妾聞之,明君蒞國立政,不損祿,不益刑,又不以私恚害公法。不為禽獸傷人民,不為草木傷禽獸,不為野草傷禾苗。吾君欲以樹木之故,殺妾父,孤妾身。
  • 教人除去不祥卻被人遺忘的傳統節日:秋日拔禊
    「拔禊」是古代春秋兩季在水邊「拔禊」秋日拔禊「拔禊」是古代春秋兩季在水邊舉行的除去不祥的祭祀活動,黃曆七月十四日稱為「秋日拔禊」。所謂「祓」是祓除病氣和不祥,而「禊」則是修潔、淨身。祓禊是通過洗濯身體,達到除去兇疾的一種祭祀儀式,秋禊在宗廟、社壇或水邊舉行,其方式多樣,有的舉火,有的薰香沐浴,有的用牲血抹身,以去垢返潔。《周禮春官》云:「女巫掌歲時祓除釁浴。」鄭玄註:「歲時祓除如今三月上巳水上之類。釁浴:謂以香燻草藥之湯沐浴。」
  • 公務員職業道德培訓叢書 《廉潔論》:不受曰廉 不汙曰潔
    ——《晏子春秋》禮,與其奢也,寧儉。奢則不孫,儉則固,與其不孫也寧固。——《論語》惟儉可以助廉。——《戒弟子》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惡於眾也。——孟子為政之道,曰公與清。——《省心雜言》廉者,民之表也;貪者,民之賊也。——包拯廉恥,士君子之大節。——歐陽修治國莫大於懲貪。
  • 「姜小白說齊文化」晏子諫齊景公
    【姜小白說齊文化】齊景公的寵臣梁丘據死了,景公對晏子說:「梁丘據忠心愛戴我,我想厚葬他,把他的墳修得高大一些。」晏子說:「敢問梁丘據如何對您忠心與愛戴呢?」晏子說:「我聽說,臣子專擅事奉君王,叫做不忠;兒子專擅孝順父親,叫做不孝;妻子專擅服侍丈夫,叫做妒嫉。侍奉君王之道,在於引導君王親愛父兄,對群臣有禮,對百姓施恩,對諸侯有信譽,叫做忠。做人子之道,在於引導父親鍾愛每個兒子,把愛心傳布給叔伯,慈愛眾多孩子,對朋友有信義,這叫做孝;為妻之道,在於讓眾妾都能得丈夫歡欣,這叫做不妒嫉。
  • 農村植物上的「泡泡」,老人說是毒蛇猛獸的「口水」,真相是啥?
    這些植物上的「泡泡」,老人說是毒蛇猛獸的「口水」,那麼,真相到底是啥?文:三農小七作為曾經的農村娃,我們都曾採摘過很多野果吃。還有的農村娃因為路上的野果太好吃而上學遲到,或者放學遲遲沒有到家,即便是那種守時的,聽話的孩子,也會採摘路邊的野果……但是,也有農村娃不敢採摘的野果,不管什麼野果,只要果實上面或者結果實的植物的莖葉上面有一種類似於「唾沫」的「泡泡」一樣的東西,一般就沒有農村娃敢於冒險採摘了。
  • 孔子是否看出了春秋時代力量博弈的本質--上觀
    雖然說春秋時期有「五霸」,但是除去不合格的宋襄公、西邊的秦穆公,以及春秋末年在東南崛起的吳越兩國以外,實際上春秋大部分時間內只有「兩霸」——北方的晉國和南方的楚國。楚、晉兩國一南一北,爭奪中原中間小國的控制權,在中原地區形成長期拉鋸的局面。誰強大起來,控制了中原,另外一方就往後退讓。中原小國則是誰更強大我就臣服於誰。由此就展開了一系列的爭霸戰爭。
  • 《原神》不祥的面具作用是什麼 不祥的面具作用介紹
    導 讀在遊戲《原神》中,不祥的面具的作用是作為角色突破和武器突破所需素材,不祥的面具的獲得方法是在60級以上射手類丘丘人處掉落和合成獲得,描述:光亮的骨質面具,上面塗繪著意在恐嚇敵人的油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