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4月9日訊 中沙群島主要暗礁(暗沙)距永興島220公裡,位於西沙群島東南部。海域面積60多萬平方公裡。主體中沙大環礁長140公裡,寬60公裡,一般水深13-20米,是南海中最大的環礁。黃巖島是中沙群島唯一島嶼,環礁面積約130平方公裡,礁湖水深10-20米。黃巖島在中沙環礁以東約170海裡,毗鄰馬尼拉海溝。馬尼拉海溝深達5377米,是我國南海大陸架與菲律賓的天然地理分界線,戰略地位十分重要。中沙群島海域表層水溫27℃-30℃,海水鹽度為32.5-34;海水透明度35-38米。中沙群島是各種造礁珊瑚的地質產物,珊瑚礁及其周圍生長著各種海洋生物,組成了豐富多彩的珊瑚礁生物部落,魚蝦蟹貝類資源十分豐富,具有重要的開發價值。
中沙群島主體環礁由於沒有島嶼依託,人類生產活動影響較小,在南海諸島中海洋生態系統保持較好,沒有受到太大的破壞與汙染,基本保持較好生態環境。但中沙群島也面臨著來自外部的破壞與威脅,形勢不容樂觀。中沙群島最東邊的黃巖島早已為菲律賓所覬覦,越南經常派出漁船非法侵入中沙群島海區肆意掠奪我國水產資源。採用炸魚、電魚、毒魚以及不合規格網具進行掠奪性,破壞性捕撈,造成資源嚴重破壞。因此中沙群島主體這片廣闊海域,成為我國管控薄弱的海區,遭受到越南與菲律賓兩方面的侵入與染指。
我國應牢牢站住西沙群島,作為南海堅固的前沿基地。及時控制中沙群島,以此作為中轉站,向南發展。選擇時機,各個擊破收復南沙群島,完成南海諸島全部回歸祖國的版圖的戰略目標。
過去原三沙工委由於人手不夠,執法力量不足,對越南漁船入侵中沙群島破壞行為沒有能力採取堅持果斷措施,保衛我國海權。現在三沙市政府成立後,在國家大力支持下,應迅速扭轉這種被動局面。
只有寓維權於開發與保護,才能宣示我國在中沙群島的存在,突出我國管制中沙群島的主權,維護我國中沙群島的海洋權益。因此開發中沙群島成為迫切任務。
為此,三沙市政府應積極推動開發中沙群島耕海牧漁,深水抗風浪網箱養魚,建立海底牧場及珊瑚礁熱帶觀賞魚國家自然保護區項目。以開發促進生態保護,利用生態保護成果支持資源永續利用。依託人工育苗放流增殖,投放扇貝、海參、鮑魚、海膽、雞腿螺、象拔蚌等海珍品幼苗。還可以設置人工魚礁,形成人工上升流,促進海底營養物質向上層流動,提升水域初級生產力,為海洋生物創造棲息條件。扇貝、海參、鮑魚、海膽等人工育苗我國技術上已經過關,批量生產。遼寧省獐子島是我國著名海洋牧場,所養海珍品都是人工育苗投放海床,育成後由潛水員下水採收。南海熱帶海域海參品種眾多,達20多種,包括高價值的梅花參、刺參以及白乳參、烏乳參等。南海海參,周年生長,大者體長一米有餘,重達20-30斤。同時還應開闢海藻增殖區,南海海藻資源十分豐富,特別是熱帶海藻麒麟菜,國內市場供不應求,需要從印尼進口。選擇深度適宜的珊瑚礁盤用綁苗播種法移植移異枝麒麟菜,發展熱帶海藻增養殖基地。中沙群島還應大力發展名貴魚種網箱養殖。海南臨高與陵水沿海引進深海抗風浪新型網箱養魚技術與設備,該網箱框架為高強高韌的工程塑料材質,抗風浪性能強。養殖優質高價的軍曹魚、金鯧魚、各種石斑魚等,海南深水網箱已發展到2000多口,積累了較豐富經驗。近期通過抗颱風實踐,改進深水網箱水下錨固技術,網箱穩定性加強,抗風效果大為提升。近年在南沙群島美濟礁也開展了深海抗風浪網箱養魚在失敗後總結經驗,已獲得成功。遠海深海新型網箱養魚,海水流暢,水質優異,所養海魚生長快,只要能在有效抗颱風,效益看好,已為南海美濟礁養殖所證實。參照這些經驗,推廣移植到中沙群島,發展深海抗風浪網箱養殖,必會增加海南海洋經濟產值規模。
中沙群島開發海洋牧場及新型網箱養魚,由於沒有島嶼依託,開發難度大。但我國工程建設已經過二十多年的積累實踐,在經濟實力及技術方面,已有能力解決這些海洋工程問題。可以設想建造大型浮式或固定式鋼結構的人工島。如同南海礁盤建造的高架人工島,可以在其上居住,開展各項活動。另一種建築形式是水下居屋,目前一些國家已經建成有水下酒店或水底餐廳;而水下居屋比水下酒店、海底餐廳功能簡單,建造難度則要容易一些。水下居屋可以避免颱風襲擊,具有相對安全性。
為此,提議:
1、省海洋與漁業廳及三沙市政府組織對中沙群島進行資源調查,尋找適合發展海珍品增養殖的海域。
2、比照南沙美濟礁,三沙市政府應開放引進有實力的民營企業進入中沙群島,發展海底牧場建設,開闢熱帶海藻養殖場,以及開發深海抗風浪網箱養殖基地。
3、聯合海洋工程研發機構,探討建立浮式或固定式鋼架結構人工島,或建造水下居屋型式的可行性進行試驗或論證比選。
4、通過資源調查,在中沙群島適宜海區,申報國家級珊瑚礁熱帶觀賞魚自然保護區。南海珊瑚礁觀賞魚有200多種,有很高經濟價值。應在此建立我國唯一的熱帶觀賞魚種質資源庫,開展嚴格保護。
(海南省海洋環保協會林鴻民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