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評:「17+1」機制下中捷人文交流及地方合作日趨活躍

2020-12-11 國際在線

人文交流和地方合作都是「17+1」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

人文交流在推動中國與中東歐國家關係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2012年「16+1」合作機制建立後相繼舉辦的2016年中國-中東歐人文交流年、2017年中國-中東歐媒體交流年以及中國-中東歐國家文化合作論壇、中國-中東歐國家教育政策對話、中國-中東歐青年政治家論壇、中國-中東歐國家高級別智庫研討會等,這一系列重要的人文交流活動從多個角度和層次提升了「16+1合作」的熱度和水平。中國-中東歐國家智庫交流與合作網絡、中國-中東歐國家旅遊促進機構及企業聯合會等機制化平臺的建立,夯實了合作的制度基礎和專業基礎,增進了中國與中東歐國家之間的民心相通。

加強中國-中東歐國家地方合作是雙方領導人達成的重要共識。2018年是「16+1地方合作年」,是年成功舉辦了第四次中國-中東歐國家地方領導人會議,期間中方4個省份和中東歐國家17個地方省市成為「16+1」地方省州長聯合會新成員。同時,「16+1」各國地方政府積極參加各領域務實合作,中國同中東歐國家結對的友好省州、城市超過160對。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人文交流日益成為中捷戰略夥伴關係的重要基礎

中捷兩國間已開通四條直航,捷克成為中東歐國家中對華直航最多的國家,這為日益活躍的人文交流提供了便利。在陸路互連互通方面,兩條中歐班列分別通達布拉格和帕爾杜比採,突顯了捷克「歐洲心臟」的區位優勢。

中捷人文交流在繼承歷史傳統的基礎上邁上新臺階,交流力度和領域不斷加大。2016年,習近平主席訪捷時曾提出,要為中捷人文交流注入更多動力,豐富中捷關係人文內涵。兩國在文學翻介、影視製作、中醫藥和教育領域的合作成果日益豐碩。

在文學譯介中,兩國新一代學者沿著20世紀前輩的足跡把文學交流推向一個新的高潮,伊萬·克裡馬(Ivan Klíma)、博胡米爾·赫拉巴爾(Bohumil Hrabal)、茲旦內克·斯維拉克(Zdeněk Svěrák)等捷克作家的作品受到中國讀者喜愛。2014年,閻連科成為首位獲得卡夫卡文學獎的中國作家。在2014年中捷建交65周年之際,中國駐捷克大使館編輯出版《我與中國》紀念文集,邀請部分曾在中國學習和工作過的捷克朋友講述他們的「中國故事」。2020年1月,中國前駐捷克大使馬克卿主編的《中國和捷克的故事》出版。

中捷教育交流日趨活躍。2015年,中國政府設立支持捷克留學生的「中捷教育交流專項」資金,2016年10月,兩國教育部籤署《中捷高等教育學歷學位互認協議》,捷克成為第46個與中國籤署學歷學位互認協議的國家,標誌著兩國教育合作邁上更高臺階。至2019年,兩國高校已籤署200餘份合作協議,籤訂校際協議的高校主要有:中國人民大學與查理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與帕拉茨基大學、浙江大學與捷克技術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與布爾諾工業大學、湖南大學與布拉格化工大學等。2012年在捷中國留學生總人數為134人,2019年超過1000人,攻讀學位學生600多人,捷克在華留學生共約400人。繼2007年9月北京外國語大學和帕拉茨基大學成立捷克首家孔子學院之後,2018年11月,中國計量大學與布拉格金融管理大學籤署建立孔子學院合作協議。目前,中國10餘所高校開設捷克語教學,或建立智庫型研究中心,為促進雙邊關係發展和深化經貿合作提供智力支撐,這些機構活躍在促進兩國民心相通、深化互信的人文交流舞臺上,不斷拉近兩國人民間的距離。

中捷旅遊合作日漸成熟。2012年,赴捷中國遊客不到20萬,2019年達到 62 萬人次。中國已成為捷克主要的外國遊客來源國之一,為捷服務貿易帶來了巨大收益。

憑藉務實高效的合作機制,地方合作正在成為推動中捷關係發展的新動力

中捷地方合作勢頭良好,追求務實和高效的地方合作進一步打開了雙邊關係發展與合作的空間。在推動中國與中東歐國家的地方合作中,捷克一直發揮著重要作用。2014年,中國—中東歐國家地方省州長聯合會在布拉格成立,聯合會旨在引導和支持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地方間開展各領域交流與合作,促進融合發展與共同繁榮。

在對捷地方合作中,中國不同地區的區域合作定位得到強化,京津冀、長三角、成渝與環渤海地區成為國內與捷克等中東歐國家開展地方合作的領頭羊。四川、河北曾把舉辦中國—中東歐國家地方領導人會晤作為推動地方合作的重要契機,強化了與捷在產能、互聯互通方面的合作。浙江寧波利用中東歐博覽會的平臺提升了與中東歐國家的合作層次與質量,中東歐博覽會在2019年升級為國家級展會。

2012年以來,中捷兩國間地方省市交往日益密切,浙江省與皮爾森州、四川省與中捷克州、河北省與南摩州和摩西州分別建立友好省州關係,強化了兩國地方間友好合作關係。2018年是「16+1」地方合作年,繼承「中捷友誼農場」的傳統,河北滄州中捷產業園區建立中國中東歐中小企業合作區,其定位是促進與中東歐國家在高端製造、通用航空、新能源新材料和綠色製造等領域的合作。經過60餘年的發展,「中捷友誼農場」實現了從建國初的國際合作農墾企業到新時代「一帶一路」倡議下的新型產業園區的轉變。

在地方合作中,浙江「一帶一路」捷克站項目引人注目,它是合作模式上有創新性的系統工程。2018年6月,浙江在捷克建立的「一帶一路」捷克站(物流園)項目啟動,目標是打造成浙江省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平臺,在推進多方位合作中具有突出的機制創新特點。該項目以「中心、中樞、中轉」為功能定位,以構築「一帶一路」產業生態鏈為目的,打造集中歐班列、物流分撥、生產加工、跨境電商、展示交流和人文合作等多功能於一體的綜合體,帶動浙江與捷克及其周邊國家和地區雙向貿易投資規模增長。(作者:高曉川 華東師範大學中東歐研究中心研究員高曉川)

相關焦點

  • 捷信架設中捷文化交流橋梁 彰顯社會責任行業影響力
    在中捷兩國交流互鑑的進程中,只有語言相通、文化相通,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民心相通。近年來,捷信通過資助天津外國語大學師生前往捷克著名高校帕拉茨基大學研修、舉辦「蘇珊娜•羅斯獎」 捷克語文學翻譯大賽等舉措,助力中國培養新一代優秀的捷克語翻譯人才,力求透過語言交流持續深化兩國人民的友好情誼,共同編織斑斕絢麗的文明畫卷。
  • 捷克總統府外事局長:中捷關係一時有烏雲,也是短暫的
    中捷經濟互有所長,文化各有優勢,在諸多領域有廣闊合作空間,堅信在新形勢下,我們有足夠的政治智慧和能力把握大局,抓住新機遇,應對新挑戰,實現新發展。作為歐盟、中東歐的重要政治力量,捷克可以對歐洲和國際事務施加重要影響。相信捷克一定會在歷史的十字路口,做出具有政治智慧的抉擇。
  • 快訊:ST中捷跌停 報於1.62元
    來源:金融界網站金融界網站12月24日訊 今日ST中捷開盤報1.66元,截止09:40分,該股跌4.71%報1.62元,封上跌停板。最近一個月內,ST中捷共計登上龍虎榜0次,表明ST中捷股性不活躍。公司主要從事 中、高檔工業縫紉機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業務截止2020年9月30日,ST中捷營業收入3.7192億元,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573.5288萬元,較去年同比減少-0.0%,基本每股收益-0.0374元。
  • 中捷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成功舉辦果樹種植管理技術培訓
    中捷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成功舉辦果樹種植管理技術培訓 2020-12-17 18: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海外版望海樓:中捷關係的三重意義
    這是筆者一周前在捷克眾議院參加《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研討會時,講完「『一帶一路』給中國—中東歐(16+1)合作插上騰飛的翅膀」後,捷克朋友給筆者的反饋。 「當然!從文化底蘊、發達程度和地理位置上看,捷克在中東歐地區舉足輕重。而中東歐地區又是進入歐洲心臟的門戶。」筆者的回答讓對方轉疑為喜。
  • 「中東歐使節話合作」中東歐國家駐華使節相聚崑山 熱情盛讚17+1合作
    「17+1合作」是中國同中東歐國家在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基於經濟發展的相似性與互補性,以互聯互通合作為起點,以務實合作為中心,打造出的亞歐大陸重要的跨區域多邊務實合作平臺。成立近9年來,已經搭建起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立體架構,在近20個領域建立合作機制,每個領域都取得了早期收穫和重要成果。
  • (述評)中法攜手 以人文溫情戰百年疫情
    2020年是極其不平凡的一年,百年一遇的全球疫情使得各國政治和經濟議程嚴重受阻,各種因素疊加交織,互動激蕩,國與國之間的溝通交流也受到了很大程度的衝擊,甚至處於停擺的尷尬境地。在此大背景下,中法的人文活動仍舊呈現出高頻、多產、優質的特點。
  • 中捷跨國藝術家夫婦:做兩國文化交流的使者
    中國僑網8月29日電 據《歐洲時報》報導,8月6日,坐落在中國廣西桂平市西山腳下的「日出西山」國際空間美術館揭牌,它由中捷藝術家夫婦覃琨瑛和伊瑞二人共同創建,「我們希望為國際藝術家提供一個創作空間,以後將組織更多國際美術大師到桂平創作。」覃琨瑛說。
  • 與中國的交流合作不可或缺
    重點探訪「一帶一路」倡議下教育合作交流的推進情況、孔子學院的建設與發展以及留學生的學習生活情況,用筆和鏡頭記錄「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與上述國家教育合作與交流的脈動。本報今日起推出共建「一帶一路」教育在行動系列報導,敬請關注。從捷克首都布拉格出發,驅車在波西米亞高地穿行3個多小時,中國教育報刊社採訪調研團來到南捷克州的首府——布傑約維採。
  • 深化合作,構建多元化多層次的人文交流體系
    ★ 搶抓寶貴戰略機遇,牡丹江要在全面提升對俄人文交流合作與服務措施水平等方面下好「先手棋」。   主雅客來勤,走出國門訪朋鄰。  強化溝通,深化交流合作實現互利共贏   【挑戰表現】「人文交流是民心工程、未來工程。」專家稱,我國國家領導人高度重視人文交流,足見人文交流的重要意義。人文交流合作可以增進兩國相互了解,鞏固戰略夥伴的社會基礎,起到增信釋疑、加強合作的作用。而具體到地方層面,更將為我市與遠東地區的經濟合作、社會發展帶來「真金白銀」。
  • 中捷產業園區舉辦第一屆河北中歐國際葡萄酒大賽
    原標題:中捷產業園區舉辦第一屆河北中歐國際葡萄酒大賽長城網滄州6月21日訊(通訊員 王韻翔 記者 陳兆月)近日,第一屆河北中歐國際葡萄酒大賽在滄州渤海新區中捷產業園區尼特拉酒莊拉開序幕。中捷產業園區黨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呂振華和滄州市旅遊局副局長李衛東,斯洛伐克葡萄酒協會副主席伊戈爾·曼策,斯洛伐克聯合工業公司董事長愛德華·舍波及大賽組委會成員、品酒師等中外嘉賓出席開幕式。
  • 加強中外人文交流 青島市舉行中外人文交流特色學校座談會
    12月10日,青島市中外人文交流特色學校座談會在青島外事學校舉行。  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機制一處處長丁連普、青島市教育局國際交流合作處處長孫喜蓮,以及中外人文交流特色學校青島實驗區專家袁秀菊、羅毅蒞臨指導。19所創建學校的項目負責人參與座談並做情況匯報。
  • 中國人民大學中歐人文交流研究中心揭牌
    教育交流與合作一直是中歐人文交流中最重要和最活躍的領域之一。共建「一帶一路」,連接中歐兩大文明,迫切需要深化中歐教育合作。在「雙一流」計劃下,人民大學致力於推動建立與歐盟地區高校與學術機構的學術交流關係,探索國際合作新模式,推動建立智庫建設。在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中歐人文交流研究中心」可謂恰逢其時。
  • 波西米亞學者徐偉珠 不遺餘力推動中捷文化交流發展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王嵐 張攀): 徐偉珠,現執教於北京外國語大學捷克語專業,主要研究方向為捷克語言文學、中捷雙邊關係,並從事文學翻譯。2019年10月28日,徐偉珠在布拉格獲得了捷克總統澤曼給她頒發的捷克共和國功勳獎章,以表彰其為捷克語語言教育和捷克文學翻譯做出的突出貢獻。
  • 人文交流促中新兩國民心相通
    訪問期間,雙方將宣布達成或籤署涉及經貿、人文、科技等廣泛領域的一系列合作協議。 中國與紐西蘭雖遠隔重洋,但近年來兩國人文交流豐富多彩,增進了雙方的了解和友誼,促進兩國人民心心相通。中國文化目前已成為紐西蘭多元文化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中新兩國文化交流呈現『官民並舉、多方參與,雅俗共賞、百花齊放』的局面,湧現出紐西蘭元宵燈節、『中文周』、中國文化中心等一系列文化品牌。」
  • 「一帶一路」助力中捷貿易合作快速發展
    2017年7月19日,捷克至中國的中歐班列正式開通,成為中捷兩國踐行「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成果。此次班列由41個貨櫃組成,滿載著捷克水晶玻璃、啤酒、汽車配件等歐洲優質商品,總貨值500萬美元。列車從布拉格出發,途經波蘭、白俄羅斯、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在16天後順利抵達浙江義烏鐵路口岸。
  • 捷克總統率團訪滬出席中捷旅遊投資研討會
    5月17日,剛剛出席「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捷克總統米洛什·澤曼,結束在北京的行程,率政要、商務代表團到訪上海,與上海市市長應勇進行會見,並出席了當天下午在香格裡拉酒店舉行的中捷旅遊投資研討會。
  • 從「16+1」到「17+1」 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機制助推互利共贏
    11日,第五次中國-中東歐國家地方省州長聯合會工作組會議在遼寧大連舉行。各國代表就如何搭建我國與中東歐國家合作平臺,推進共贏發展進行了深入溝通交流。中國-中東歐「16+1」合作機制,是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的中東歐16個國家,在2012年建立的合作機制。今年4月,希臘成為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的正式成員,「16+1」升級為「17+1」。
  • 媒體看中捷 | 中捷友誼農場 鹽鹼灘上的現代農業風景刊登在 中國...
    媒體看中捷 | 中捷友誼農場 鹽鹼灘上的現代農業風景刊登在 中國農民日報 2020-05-12 04: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