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交流和地方合作都是「17+1」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
人文交流在推動中國與中東歐國家關係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2012年「16+1」合作機制建立後相繼舉辦的2016年中國-中東歐人文交流年、2017年中國-中東歐媒體交流年以及中國-中東歐國家文化合作論壇、中國-中東歐國家教育政策對話、中國-中東歐青年政治家論壇、中國-中東歐國家高級別智庫研討會等,這一系列重要的人文交流活動從多個角度和層次提升了「16+1合作」的熱度和水平。中國-中東歐國家智庫交流與合作網絡、中國-中東歐國家旅遊促進機構及企業聯合會等機制化平臺的建立,夯實了合作的制度基礎和專業基礎,增進了中國與中東歐國家之間的民心相通。
加強中國-中東歐國家地方合作是雙方領導人達成的重要共識。2018年是「16+1地方合作年」,是年成功舉辦了第四次中國-中東歐國家地方領導人會議,期間中方4個省份和中東歐國家17個地方省市成為「16+1」地方省州長聯合會新成員。同時,「16+1」各國地方政府積極參加各領域務實合作,中國同中東歐國家結對的友好省州、城市超過160對。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人文交流日益成為中捷戰略夥伴關係的重要基礎
中捷兩國間已開通四條直航,捷克成為中東歐國家中對華直航最多的國家,這為日益活躍的人文交流提供了便利。在陸路互連互通方面,兩條中歐班列分別通達布拉格和帕爾杜比採,突顯了捷克「歐洲心臟」的區位優勢。
中捷人文交流在繼承歷史傳統的基礎上邁上新臺階,交流力度和領域不斷加大。2016年,習近平主席訪捷時曾提出,要為中捷人文交流注入更多動力,豐富中捷關係人文內涵。兩國在文學翻介、影視製作、中醫藥和教育領域的合作成果日益豐碩。
在文學譯介中,兩國新一代學者沿著20世紀前輩的足跡把文學交流推向一個新的高潮,伊萬·克裡馬(Ivan Klíma)、博胡米爾·赫拉巴爾(Bohumil Hrabal)、茲旦內克·斯維拉克(Zdeněk Svěrák)等捷克作家的作品受到中國讀者喜愛。2014年,閻連科成為首位獲得卡夫卡文學獎的中國作家。在2014年中捷建交65周年之際,中國駐捷克大使館編輯出版《我與中國》紀念文集,邀請部分曾在中國學習和工作過的捷克朋友講述他們的「中國故事」。2020年1月,中國前駐捷克大使馬克卿主編的《中國和捷克的故事》出版。
中捷教育交流日趨活躍。2015年,中國政府設立支持捷克留學生的「中捷教育交流專項」資金,2016年10月,兩國教育部籤署《中捷高等教育學歷學位互認協議》,捷克成為第46個與中國籤署學歷學位互認協議的國家,標誌著兩國教育合作邁上更高臺階。至2019年,兩國高校已籤署200餘份合作協議,籤訂校際協議的高校主要有:中國人民大學與查理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與帕拉茨基大學、浙江大學與捷克技術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與布爾諾工業大學、湖南大學與布拉格化工大學等。2012年在捷中國留學生總人數為134人,2019年超過1000人,攻讀學位學生600多人,捷克在華留學生共約400人。繼2007年9月北京外國語大學和帕拉茨基大學成立捷克首家孔子學院之後,2018年11月,中國計量大學與布拉格金融管理大學籤署建立孔子學院合作協議。目前,中國10餘所高校開設捷克語教學,或建立智庫型研究中心,為促進雙邊關係發展和深化經貿合作提供智力支撐,這些機構活躍在促進兩國民心相通、深化互信的人文交流舞臺上,不斷拉近兩國人民間的距離。
中捷旅遊合作日漸成熟。2012年,赴捷中國遊客不到20萬,2019年達到 62 萬人次。中國已成為捷克主要的外國遊客來源國之一,為捷服務貿易帶來了巨大收益。
憑藉務實高效的合作機制,地方合作正在成為推動中捷關係發展的新動力
中捷地方合作勢頭良好,追求務實和高效的地方合作進一步打開了雙邊關係發展與合作的空間。在推動中國與中東歐國家的地方合作中,捷克一直發揮著重要作用。2014年,中國—中東歐國家地方省州長聯合會在布拉格成立,聯合會旨在引導和支持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地方間開展各領域交流與合作,促進融合發展與共同繁榮。
在對捷地方合作中,中國不同地區的區域合作定位得到強化,京津冀、長三角、成渝與環渤海地區成為國內與捷克等中東歐國家開展地方合作的領頭羊。四川、河北曾把舉辦中國—中東歐國家地方領導人會晤作為推動地方合作的重要契機,強化了與捷在產能、互聯互通方面的合作。浙江寧波利用中東歐博覽會的平臺提升了與中東歐國家的合作層次與質量,中東歐博覽會在2019年升級為國家級展會。
2012年以來,中捷兩國間地方省市交往日益密切,浙江省與皮爾森州、四川省與中捷克州、河北省與南摩州和摩西州分別建立友好省州關係,強化了兩國地方間友好合作關係。2018年是「16+1」地方合作年,繼承「中捷友誼農場」的傳統,河北滄州中捷產業園區建立中國中東歐中小企業合作區,其定位是促進與中東歐國家在高端製造、通用航空、新能源新材料和綠色製造等領域的合作。經過60餘年的發展,「中捷友誼農場」實現了從建國初的國際合作農墾企業到新時代「一帶一路」倡議下的新型產業園區的轉變。
在地方合作中,浙江「一帶一路」捷克站項目引人注目,它是合作模式上有創新性的系統工程。2018年6月,浙江在捷克建立的「一帶一路」捷克站(物流園)項目啟動,目標是打造成浙江省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平臺,在推進多方位合作中具有突出的機制創新特點。該項目以「中心、中樞、中轉」為功能定位,以構築「一帶一路」產業生態鏈為目的,打造集中歐班列、物流分撥、生產加工、跨境電商、展示交流和人文合作等多功能於一體的綜合體,帶動浙江與捷克及其周邊國家和地區雙向貿易投資規模增長。(作者:高曉川 華東師範大學中東歐研究中心研究員高曉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