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英國首相特雷莎·梅今年3月正式啟動「脫歐」程序後,已有多家國際金融機構準備將部分業務從倫敦轉移到其他歐盟國家城市,隨著脫歐進程的推進,它們「脫離倫敦」的計劃也提上了日程。
倫敦為什麼能成為國際金融中心
雖然,英國經濟的總體規模,就連德國、日本、中國和法國都趕不上,但金融業卻相當發達。英國是世界最早完成工業化的國家,英鎊曾是國際結算業務中計價結算使用最廣泛的貨幣,雖然二戰以後其經濟地位下滑嚴重,但是由於歷史的原因,英國的金融業依然是非常發達,英鎊是世界第一個金本位制貨幣,是第一個世界貨幣,在外匯交易結算中依然佔有非常高的地位,倫敦的金融城甚至比美國的華爾街要早465年,自19世紀起,倫敦便領先世界各國各地,而且在2016年3月擊敗紐約,排名世界第一位。
從地理位置上,倫敦獲益於亞洲和美國之間的時區,在全球金融市場交易中,往往起到承上啟下,無縫對接的作用——倫敦、美國的紐約和日本的東京之間大致相隔8個時區,三大金融交易中心在一天裡可以實現工作時間的接替(按8小時工作日),這樣就保障了全球的金融交易可以在任何時間裡進行。
而在過去的二十年裡,倫敦金融板塊的影響力更是在快速提升:
倫敦的國際貿易、金融方面長期的經營歷史,對許多外國銀行具有特殊的吸引力,在長期的金融業務中,倫敦也擁有大量的金融機構、經驗豐富的工作人員和最完備的通訊網絡,政府的金融管制,特別對外國銀行的管制相對來說也比較寬鬆,國內銀行對外國銀行也都抱歡迎態度,加上金融企業在分布上要求高度聚集以便迅速對市場變化做出反應,倫敦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金融中心,外國銀行在倫敦設立機構成為掌握國際金融市場動態的必然要求。
英國脫歐後跨國銀行們為何要搬遷
脫歐後的英國與歐盟的聯繫大不如前,且不再享受原先與歐盟國家交易的優惠政策。脫歐後英國將無法再從當前的歐盟護照中獲益,英國與歐盟之間達成一個協議將非常不容易,而且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所謂的「護照權利」指的是「歐洲經濟區」成員國的金融服務企業有權在該區域的任何一個國家開展規定範圍內的經營活動。(「歐洲經濟區」由歐盟成員國和挪威(Norway)、冰島(Iceland)及列支敦斯登(Lichtenstein)三個非歐盟國家組成。)
分析認為,一旦英國因為各種原因與歐盟無法達成自由貿易協定,或者達成的自由貿易協定方案無法獲得議會認可,英國金融服務業將面臨嚴重的歐盟市場份額損失。
而此前,英國政府在脫歐白皮書中強調未來將徹底退出單一市場,意味著英國金融服務業高度依賴的歐盟市場通行權完全喪失。對此,英國政府表示將通過協調金融市場監管政策和法規,尋求英國金融服務業在歐盟市場新的通行權。但是,歐盟市場準入機制中的「第三國一致性」條款存在著巨大的局限性。
即使英國在脫歐之後初期維持了與歐盟相同的監管環境,英國境內註冊的大型銀行也無法進入歐盟國家的存款、借貸以及其他形式的融資、融資租賃等業務,保險企業也只能進入歐盟的再保險市場,基金公司管理的歐盟可轉讓證券集合投資計劃基金將失去其在歐盟市場內銷售的法律地位。所以,脫歐後英國的金融服務業將無法再像現在一樣在歐盟開展業務,該行業的格局將發生改變。
極端情況下,脫歐後當前設立在英國的銀行凡是有歐盟客戶的都得撤出英國,連同他們的風險投資業務,貿易業務以及資金一併撤出英國,搬去另一個歐盟國家。
為什麼選擇都柏林
據悉,英國脫歐後,不少機構將目光投向了愛爾蘭首都都柏林。美國銀行211日宣布,其歐盟總部將在英國「脫歐」後由倫敦搬至都柏林,以免失去歐盟單一市場執業牌照。此前,花旗集團和摩根大通表示將在都柏林擴展業務。美國摩根大通銀行在愛爾蘭首都購買了一幢地標性的辦公大樓,高盛公司歐洲主管也確認在英國脫歐之前,該公司上百名員工會開始向都柏林轉移,巴克萊、瑞信、三井住友等銀行也打算將部分崗位從倫敦搬到都柏林。另外,保險公司法通(Legal & General)和標準人壽(Standard Life)以及美國銀行摩根大通都曾表示將選擇都柏林作為英國退歐後的遷徙目的地,以期在英國金融業喪失歐洲市場通行證的情況下仍可在歐盟地區順利運營。為什麼這麼多跨國金融機構選擇都柏林呢?
有一部分網友存在一個疑惑,愛爾蘭不是屬於英國嗎?因為我們隱約是記得英國是一個聯合王國,好像包括英格蘭、威爾斯、愛爾蘭的……
先科普一下:英國是由大不列顛島上的英格蘭、威爾斯和蘇格蘭以及愛爾蘭島東北部的北愛爾蘭以及一系列附屬島嶼共同組成的一個西歐島國。
看清楚了嗎?屬於英國的是是北愛爾蘭,不是愛爾蘭。愛爾蘭共和國,簡稱「愛爾蘭」,首都都柏林,愛爾蘭和英國是兩個不同的獨立的國家,沒有任何隸屬關係,二者同屬於西歐,隔海相望。
美國銀行的德國、瑞士和奧地利企業銀行主管表示,之所以將都柏林視為「本行的應急、默認選項」,是因為在那裡已經擁有了全牌照業務。「我們將非常認真觀察哪裡將成為未來歐盟單一牌照實體(即在歐盟的某個國家設立銀行,可以向歐盟其他國家提供服務)」。
渣打銀行也在其公告中表示,「我們的重點是為我們的客戶保證市場準入」。渣打銀行已經在都柏林設立了子公司,同時為獲得整個歐盟經營的牌照而接觸了愛爾蘭官員。
此前,巴克萊銀行在一則公告中稱,「我們已經很多次表明,我們將會為英國退歐制定一系列應急計劃,包括進一步擴大我們在都柏林的業務」。
如上所說,近年來都柏林金融服務業發展勢頭良好,已成為金融服務中心城市。據一家搬遷公司近期的一項研究對比了歐盟15大城市,發現都柏林會成為投行的最佳選擇還有幾個主要原因,就是語言和房租,且其法律法規與相鄰的英國差不多。由於愛爾蘭是英語國家,跨國企業溝通較為便利,而在都柏林租住一套公寓的成本,遠低於巴黎、法蘭克福或者盧森堡。此外,當地12.5%的超低企業稅對外國投資者有極大吸引力,在都柏林設立公司的運營費用只相當於歐洲大陸平均費用的80%。
現實:都柏林離歐洲新金融中心仍有差距
儘管英國「脫歐」為都柏林金融業帶來巨大發展機遇,但受到人才資源、經營環境、市場準入、基礎設施和綜合競爭力等方面制約,都柏林要成為歐洲新金融中心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在人才結構方面,都柏林初級金融人才過剩,而具備國際水準的高端金融人才比例較小,資產管理、私人銀行、零售及企業銀行、保險、財務顧問、財富管理、證券經紀、投資銀行等方面的高端人才短缺,尤其在產品開發、產品創新、風險管控等專業領域,高端人才非常匱乏。
都柏林可以分流部分倫敦金融服務業,但成為歐洲新金融中心的可能性非常有限。都柏林金融體系的成熟度與倫敦相比差得很遠。英國「脫歐」後,從歐盟內部來看,法蘭克福、巴黎、阿姆斯特丹、盧森堡等歐洲大陸城市現有金融體系均比都柏林成熟。就金融服務業務而言,這種差距體現在銀行服務範圍有待豐富、服務效率有待提高。
就愛爾蘭政府層面而言,其金融服務能力還有待加強。總體上看,英國「脫歐」不會從根本上動搖倫敦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但確實會分流部分業務到包括都柏林在內的歐洲其他城市。都柏林金融市場的市值、交易量等指標較小,金融效率尚不盡如人意,高端金融人才儲備及辦公樓供應等存在較大缺口。
總體來說,對於都柏林接替倫敦成為新的全球性金融中心可以說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卻是有一些小骨感。而對於倫敦來說,其在政策法規、金融人才、營業時區等方面的明顯優勢,加之其深厚的歷史積澱,它作為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短期內不會被動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