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西藏民俗文化村

2020-09-09 楊馬李

參觀西藏民俗文化村,雖然這是一個購物環節,但我認為這是本次行程中頗有意義的一次安排,它不僅讓我深刻地了解到了貢布藏族的文化風俗,更是一次對心靈的洗禮。我們參觀的民俗村,是一個以銀製品手工藝為主的村莊。這個村莊共16戶人家,他們都是親戚。接待我們的卓瑪叫央金拉姆,她年輕漂亮,有文化修養,一口流利的漢語。我們參觀的民居就是她家,這裡的人熱情好客,純樸善良。一進家門,每人一杯熱氣騰騰的酥油茶,茶几上擺放著幾盤青稞餅和奶渣,我們圍著茶几而坐,一邊喝著酥油茶,一邊聆聽央金拉姆介紹當地的一些習俗。我感受最深的是藏民對佛主的虔誠,屋內不允許拍照,這裡佛光滿堂,他們講究佛照(照顧)人,而不是人照(拍照)佛。這裡的女人生孩子都不能在家裡生,要去屋後的牛棚裡生,怕玷汙了佛堂,生完孩子才可以回到家裡。而且孩子出生後要去佛主那裡摸頭,孩子的名字不是父母起,而是佛主賜的。這裡的扎西(男人)一部分留在村子裡加工銀器,一部分從每年的三月份開始,一直到九月份去離村子裡很遠的地方上山採藥,幾乎不回家,走時帶上帳篷,乾糧。這段時間能掙兩三萬,這些錢分三部分用,一部分留作家庭開支,一部分用來買金銀珠寶(最後獻給了佛主),最後一部分以上布施的形式給了佛主,而佛主也會根據每家獻給的多少回饋他們大小不等的銀鉑。他們掙的錢不會存銀行,這裡的銀行很少,即使有,也是內地人用的。他們笑我們有錢就存銀行,他們把自己開支以外的錢都給了佛主。這裡的人一生必須要去布達拉宮朝拜一次(央金拉姆的父母花了七個月的時間去布達拉宮),走時帶上金銀珠寶,一路跪拜磕頭,為了信仰,無怨無悔,這是何等的虔誠?我們內地人不理解他們為什麼這麼做,為的是讓自己有個美好的輪迴,來世過的更好。最讓我感動的是他們對我們這些外地遊客的信任,這裡賣的手工銀製品很精美,央金拉姆說,如果你喜歡,哪怕你不帶錢,不帶卡也沒關係,你可以把它帶回家,回到家再把錢打給她,我們問她,你不怕騙嗎?她說,只要你相信別人,別人就不會騙你,這種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感,正是我們所缺失的,藏族人民的心靈是那麼的純潔善良,我們內地人的文化水平比他們高點,但是思想精神境界比起他們差的太遠了。

相關焦點

  • 金門民俗文化村
    金門民俗文化村位在山後村中堡,建於清光緒26年(西元1900年),是旅日僑領王國珍、王敬祥父子構建分贈王氏族人居住的宅第,費時二十餘年始完成,全村住宅16間,祠堂、私塾各1間,俗稱18間王家厝,佔地面積1230坪,全部房舍都採用閩南傳統二進式建築
  • 中國第一村——中國民俗文化村
    中國民俗文化村坐落在廣東省深圳市風光秀麗的深圳灣畔,毗連世界最大的微縮景區錦繡中華,佔地將近十八萬平方米。是國內第一個薈萃各民族的民間藝術、民族風情和民居建築為一園的大型文化遊覽區,被譽為中國第一村。這個民俗文化村內有二十一個民族的二十四個村寨。是按原景觀的一比一比例來建造的。
  • 深圳中國民俗文化村:薈萃了各民族的文化
    深圳民俗文化村深圳錦繡中華風光深圳民俗文化村風光深圳民俗文化村風光深圳民俗文化村風光深圳錦繡中華風光深圳民俗文化村風光深圳民俗文化村風光深圳民俗文化村風光深圳民俗文化村風光深圳民俗文化村風光深圳民俗文化村風光深圳民俗文化村風光深圳民俗文化村風光深圳民俗文化村風光深圳民俗文化村縮小景點深圳民俗文化村縮小景點深圳民俗文化村風光深圳民俗文化村景點夜景深圳民俗文化村景點夜景 深圳中國民俗文化村位於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深南大道
  • 自駕遊深圳中國民俗文化村
    民俗文化村以"源於生活、高於生活、薈集景區、有所取捨"作為建村的指導原則,從不同角度反映我國民族的民俗文化。    景區現有21個民族的24個村寨,均按原景的1:1比例建造。
  • 高清:走進金門民俗文化村
    高清:走進金門民俗文化村 (2/7) 「← →」 可以實現快速翻頁 金門地區流行著一句俗語叫「有山後富,無山後厝」,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在金門比山後村富裕的村落多的是,但卻沒有一個地方的民俗建築比得上山後村。
  • 白鹿原民俗文化村為什麼要拆?
    白鹿原的魂是陳忠實的小說,根是關中文化,但是經營者看到的卻是利,在規劃中什麼賺錢搞什麼,因此隨著《白鹿原》影視劇熱度退潮,和陳忠實老先生的離世,自然而然的就剩冷清了。當然可能還有深層次有原因。但我覺得,一個文化品牌的形成不會馬上消失,白鹿原民俗文化村在拆除之後,肯定能能夠尋找到新的契機,再現繁華。
  • 第一次來到「晴望川民俗文化村」
    蘭州新區晴望川中國民俗文化村,由甘肅萬象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打造,位於蘭州新區南部,新區位於秦王川盆地,古稱「晴望川」,意為天晴方可望見川之遼闊。它是蘭州首個兼具南北風味的民俗文化村。村內含有民俗店鋪、老物件和古建街道等,形成以地方特色小吃、特色民俗文化展示、農家田園風光、生態綠化觀光為主要特色文化體驗區、文化創意產業展示區和文化傳媒集結區。
  • 汝州市王灣民俗村:民俗文化拉動鄉村旅遊產業發展
    位於河南省汝州市北15公裡的陵頭鎮段子鋪王灣民俗村,具有濃鬱的田園韻味,處處都是宜人的風景。一彎小溪繞村而過,村內土坯牆體、斜頂瓦房的獨特建築融匯了北方民居的硬朗和南方民居的靈秀,青瓦房、老窯洞、石磨坊,更能讓人感受到山水間的寧靜。
  • 白鹿原民俗文化村拆建成謎 藍城騎虎難下
    本報記者 尹蓉 盧志坤 西安報導因一紙拆除公告,沉寂一時的西安白鹿原民俗文化村再次進入公眾視野,在網絡上引起熱議。按照此前的公告,白鹿原民俗文化村計劃於3月12日開始拆除,至3月31日結束。(詳見本報2347期B18版《白鹿原民俗文化村遭拆除 用地性質仍存疑》)但《中國經營報》記者3月20日實地探訪發現,白鹿原民俗文化村並未如此前公告的那樣,從3月12日開始拆除,相反,原來各處張貼的拆除公告已被清理殆盡,拆除計劃擱置。
  • 錦繡中華和中國民俗文化村
    歡迎來到神奇而美麗的錦繡中華和中國民俗文化村。首先請允許我簡單介紹一下錦繡中華。錦繡中華是深圳華僑城的一個旅遊區,坐落在風光綺麗的深圳灣畔。是目前世界上面積最大、內容最豐富的實景微縮景區,佔地30萬平方米,分為景點區和綜合服務區兩部分。錦繡中華的景點均是按它在中國版圖上的位置擺布的,全園面積有如一幅巨大的中國地圖。
  • 晴望川民俗文化村
    晴望川民俗文化村位於蘭州新區高端民宿「素舍」客棧「素舍」客棧集「民俗文化博物館「隴風巷」,具有隴原風格的街道置身於這裡,處處感受著民間文化牆繪是蘭州著名的「31路電車」「望川廣場」上的牌坊、祠堂、戲樓也都是從南方拆建來的,從它們身上能夠看到很多建築文化
  • 慶州古城·藥王洞民俗文化村 打造民俗遊新樣本(圖)
    原標題:慶州古城·藥王洞民俗文化村 打造民俗遊新樣本(圖)人民網蘭州1月4日電(高翔)繁華古街、遊人如織,各類臊子麵、羊刀燉、土暖鍋、炕炕饃、涼粉、貴妃魚、芝麻饊子等百餘款特色美食盡顯民俗特色……遊客不僅感嘆:「仿佛穿越到了一千多年前的唐朝。」 這是今年元旦期間,慶州古城·藥王洞民俗文化村試營業的場景。
  • 贛州打造臺灣部落民俗文化村
    4月1日,總投資3.2億元的臺灣部落民俗文化村項目舉行開工儀式。  臺灣部落民俗文化村項目位於贛州經開區鳳崗鎮,佔地面積約1300畝,共分兩期建設。第一期為遊客服務中心(客服苑)、高山族群風情區(高山族)和海峽兩岸青少年交流館(同根館),用地面積約850畝,總投資人民幣1.8億元。
  • 韓國民俗文化村【遊天下•102期】
    民 · 俗 · 文 · 化 · 村
  • 騎行去旅遊——白家民俗文化村
    白家民俗文化村,位於涇川縣涇明鄉白家村,縣城以東30公裡處。這裡因發現「古類人猿」而文明,隨著近幾年鄉村振興戰略,鄉村旅遊的東風喚醒這裡旅遊業,推動了地方發展。周末騎行到白家民俗文化村,帶你欣賞她的風採吧!
  • 民俗體驗館落戶民俗村
    原標題:民俗體驗館落戶民俗村   「聽到沓餅聲,知道過年來。」新年第一天,錦繡中華民俗村鳳凰樓下「沓沓沓」聲一片,遊客爭相體驗深圳傳統小吃「沓餅」製作。  這是落戶錦繡中華民俗村的深圳首個「合成號」民俗文化體驗館,也是進駐民俗村的首個深圳「老字號」,讓民俗村終於有了自己的民俗文化體驗館。  「深圳小食手工製作技藝」傳承人、深圳市合成號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淦忠告訴記者,這些都是深圳最土著的民俗,讓遊客參與進來,共同感受深圳的傳統文化。
  • 甘肅慶城縣:藥王洞民俗文化村背後的「慶州古城」
    人民網蘭州1月5日電(高翔)甘肅慶城縣打造的慶州古城·藥王洞民俗文化村項目開門迎客後,備受當地人熱捧。經過移動端的快速傳播,許多外地遊客慕名前往慶城,欣賞景區美景,品嘗當地美食、感受周文化。一時間,這座歷史悠久的縣城在新年裡格外熱鬧。 記者了解到,藥王洞民俗文化村項目僅僅是該縣再造「慶州古城」打造民俗全域遊的第一張旅遊牌。
  • 貴州泉鳳源飲食民俗文化村:體驗舒心的心靈之旅
    這裡,載歌載舞,一笑一語演繹民族風情,一言一行傳承民俗文化; 這裡,人人知曉「一杯酒換提個顧客意見」的故事,用聲音講述美食文化,用行動詮釋服務至上; 這裡,一食一味,飽含廚師們的五味人生,注入千變萬化、菜品豐富的文化內涵; 這裡,是在山水一派秀麗的貴陽黔靈湖畔,是一個藏在深閨的美麗地方——貴州泉鳳源飲食民俗文化村。
  • 貴州泉鳳源飲食民俗文化村:體驗舒心的心靈之旅
    來自貴陽市城區的李老伯感慨的說到:貴州泉鳳源飲食民俗文化村是貴陽城市喧囂中僅存不多的一片「靜」地,緊挨著貴陽北站和黔靈山路,交通便利,群山環繞、樹木蔥鬱,貴州泉鳳源飲食民俗文化村各項功能齊全、服務周到。他已是第二次來貴州泉鳳源飲食民俗文化村了,而且這一次他們共來了20多人。
  • 義烏稠巖村被評為第五批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旅遊景區民俗文化村
    曹村 資料圖12月24日,浙江省文化和旅遊廳發文公布第五批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旅遊景區名單,義烏後宅街道稠巖村被評為第五批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旅遊景區民俗文化村。今年7月,我省決定開展第五批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旅遊景區申報認定工作,在各地推薦申報、專家評審、社會公示的基礎上,決定命名50個單位為第五批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旅遊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