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這一種深受大眾的歡迎, 是很多吃貨們的最愛。同時草莓也是冬春水果珍品,營養價值高,上市早,是一種效益較高的經濟作物,目前浙江省草莓面積10萬多畝,其中保護地栽培面積達到50%,年生產總值5億元,農民年增收效應4.3億元以上已經成為浙江一項新興產業。
但是草莓生產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有大面積種植時,栽培產量普遍較低,種苗繁育體系不健全,老產區多年連作種植,種植區的病害重,造成植株衰弱,果實變小,品質變差,商品性差等,直接影響到農民的增收,因此利用組培技術進行草莓脫毒母株的培育和脫毒苗的快速繁育可以改善草莓果實品質,達到增產增效, 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措施。
草莓苗的脫毒,7-8月份田間生長健壯的匍匐莖頂端4到5釐米,經衝洗消毒後,在無菌的條件下,用高倍解剖鏡,放置於培養基中,誘導芽分化,結合38-42攝氏度,反覆熱處理,經過一系列的處理,使其不斷分化成為完整的心。
病毒檢測,使用電子顯微鏡檢測法,小葉嫁接法,蚜蟲傳毒鑑定法,抗血清法,對種苗進行脫毒鑑定。組培快繁,對鑑定無病毒的種苗,採用組培技術進行快速繁育,移植到防蟲網室或溫室馴化成母苗。
草莓脫毒苗的繁育,草莓脫毒苗增產的主要原因是苗生長旺盛,果株增多,單果重增加,根據脫毒苗的生長特性,必須改進育苗和栽培技術,才能發揮其增產優質的效果。建立專門的脫毒母苗繁育基地,採用隔離或網室條件下進行循苗繁殖,脫毒母苗一般可供繁殖三年,以後需重新檢測,才可做母苗繁殖。
要建立嚴格的脫毒苗繁育以及管理體系,特別是注意防治蚜蟲,以確保草莓的無病毒化。到7月底到8月初,將具有2到3章展開葉已紮根的苗,帶土移植到營養缽中,邊種邊澆水,花芽分化前嚴格控制追肥,採用斷根、摘老葉的措施,調整幼苗體內的碳氮比,促進花芽分化。
9月上旬,對種苗進行分級管理,壯苗標準是5到6個葉,新莖粗一釐米,苗種30克,葉柄短而粗壯,徐根多,粗而白,淘汰病苗弱小苗。
高產栽培,整地作畦,連續種草莓2到3年和前茬作物是粗茄果類的土壤必須進行消毒,每畝施腐熟有機肥2500公斤,三元複合肥50公斤,畦面連溝1米,溝深30釐米,中間寬35釐米。
定植,9月上中旬,當有50%以上的植株達到花芽分化時,即可定植,採用雙行三角形種植,株距20釐米,密度為6000株,要隨即澆水,第一次要澆透水。
田間管理,及時中耕除草,平整土地,摘除老葉、病葉、匍匐莖,脫毒苗以氮、鉀為重點,此外每畝施鈣、鎂、硼等養分,在果實膨大期,採收初期和採收旺期,可用複合肥追施,畝用量15公斤左右,在開花後到漿果成熟期間,保證充足的水分供應。
草莓常見病防治:
草莓種植過程中,比較常見的病害有黏菌病,主要危害草莓的葉柄、葉片和莖,草莓受到黏菌病侵害時,受害部分不能正常生長,嚴重時會造成植株腐爛,枯死。如若到乾燥天氣,則感染部分會產生灰白色粉末狀硬殼質機構,會嚴重影響草莓的光合作用。
防治辦法主要分為生物和藥劑防治辦法:
生物防治:草莓種植地在雨後及時排水,灌溉要防治大水漫灌,預防積水泡爛根苗。同時在草莓種植前,要及時清除田間雜草和殘留敗葉,種植植株不能過密,防治植株生長鬱閉。
藥劑防治:
可噴灑石灰半量式波爾多液200倍液,或45%噻菌靈懸浮劑3000倍液,或50%多菌靈600倍進行防治,採收前七天停止噴藥。
以上就是草莓苗脫毒處理的栽培辦法,採用脫毒處理的種植苗不僅可以大大提高草莓產量,還可以大大減少了病蟲害,減輕了種植戶的管理難度,適合大面積推廣種植。今天有關脫毒草莓苗栽培技術就介紹到這裡, 下一期再見。
(本文由專業種植戶原創,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