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人物 意象造型 緣物寄情 畫家竇中亮作品

2020-12-14 百味文學

意象造型,緣物寄情

——畫家竇中亮老師作品欣賞

藝之高峰,經歲月的沉澱趨向於寧靜,安詳,竇中亮老師的畫是無聲的詩,讓你平靜之外又平靜,山高,鳥飛,草木生長,或山水人物,或翎毛草木花卉,或工筆重彩,或識墨寫意,及至書法題款,皆兼而得之,無不精到而生大氣象,無不別開生面而極具形態之美,富有時代氣息而充滿生機,欣賞竇中亮老師的作品,雲光翠影,意境清新,隨意自由的造型間流露著畫家的生活狀態。

詩畫皆出於心,流於情;情緣物動,動感情遷,而竇中亮老師卻緣物寄情,以其藝術語言以及對自然直覺的美感,藉以筆墨,在他的筆下,那一隻只禽雀白羽披雪,凜然自顧,它們以此映照畫家憐惜自然萬物,疼愛身邊之人,俯瞰綠水濱,嚮往無窮又歸返自我。無論是囿於高樓還是困於牢籠抑或佇於片石清流中,那一身傲骨卻是永遠磊落出塵的。這也是竇中亮老師在藝術追求的道路上帶來的人生境界的綜合體驗。

生活還須幾多遐思,對於藝術,竇中亮老師有著自覺的藝術追求。

他畫中所刻畫的人物不論思逸神超的古代文人抑或現當代的雅士還是數風流人物,只看今朝的英雄形象,仔細品來都呈現著一種物我兩忘,不著一字而盡得風流的韻致,這是作者的心靈感應與人物內在精神氣質的交融滲化,這也正是竇中亮老師「以形寫神」折射出來的藝術追求,觀來,可心生思考,可心生清靜。

圖中的作品,畫風和諧,飽滿充實,只要你稍加留意,筆下絕妙風韻的半裸少女豐富且富有韻味,她那黑柔凌亂的秀髮之下有著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嬌美的面容,如脂的皮膚,唯美的身材性感而不失傳真,處處讓人感覺到藝術家那種唯美情懷和對生命的追問。

在藝術精神的各種要素中,只有風骨的存在才會建立起永恆的形象,在形與神之間巧妙的融通,才能傳達出活化的神採,古人論畫:「近觀其質,遠觀其勢。」沒有局部的質,畫就缺乏可觀性,沒有畫中的勢,畫就沒有了靈性,初觀竇中亮老師筆下的虎,畫面乾淨利落,在點線的聚散疏密間交織成節奏和韻律,從而使得虎的形象聚合成儀態萬方之最,極具王者雄風。畫面傳達出的縝密蒼潤的氣息充分體現了都竇中亮老師對大自然萬物的睿智解讀。

從整體上看,在竇中亮老師的作品裡,上溯宋元,下追明清,畫中有詩,講究題跋和文氣,注重意境,觀之一種詩意的平和抵達人們心靈的深處;「無非求肖似」,「寄性筆墨內」,是竇中亮老師的畫作所傳達出的另一種深遠。

中國藝術向來追求讀萬卷書,行萬裡路,讀書是對間接經驗的吸取,而行路正是體驗感受再沉澱的過程,竇中亮老師在自身的藝術體系中尋求更完美,更適合自身個性的筆墨語言,未有不學而能得其微妙者,未有不遵古法而自能超越名賢者,最真誠的祝願竇中亮老師在豪放潑彩的解衣盤礴與有控制的精工筆墨的互補上,在真放與精微的結合上,開闊出更廣闊的天地,在藝術的道路上越走越寬廣。

藝術家風採

竇中亮

竇中亮,名竇炬,字中亮(以字行),號墨村。別署三棲堂。北京著名畫家。

就讀於中央美術學院。當代實力派書畫家、海派畫家、中國畫虎百家之一。專注於油畫、水墨、書法的研究創作。書法擅長行草、篆隸。水墨畫人物、走獸、花鳥皆能。

作品多次參展並獲得全國書畫藝術大獎,作品入編《中國書法家選集1900——2000》、《中國畫名家四條屏作品集》、《中國畫虎百家作品集》、《上海書畫篆刻家名典》、《當代海上山水畫百家》、《中日韓書法交流展作品集》等典冊。

陸續編著《中國行草技法三十講》、《竇中亮畫虎技法》、《竇中亮人物畫技法》、《竇中亮畫金魚》等。

受中國教育電視臺之約做三十分鐘藝術訪談。

中央電視臺老故事《中華驕子》一個小時訪談。

現為:

上海蓬萊畫院副秘書長、

上海市大學書法教育學會會員、

廣東省河南商會藝術顧問、

南京國際慢城海風樓藝術館館長。

中華竇氏書畫藝術聯誼會秘書長。

作品欣賞

竇中亮作品

竇中亮作品

竇中亮作品

竇中亮作品

竇中亮作品

竇中亮作品

竇中亮作品

竇中亮作品

竇中亮作品

竇中亮作品

竇中亮作品

竇中亮作品

竇中亮作品

竇中亮作品

竇中亮作品

編輯:楊現力

相關焦點

  • 藝術人物:著名畫家阮勇作品賞析
    文人畫家必須要有高尚的人品、博大的學問、敏捷的才情和深邃的思想,唯有此才能將文人畫所具有的文學性、哲學性和抒情性三大特徵集合在繪畫作品上。安徽當代青年畫家阮勇以藝術創作為生命,以生命為藝術載體,追求文人畫之風骨、之精神,一躍成為當今畫壇融匯古今、兼長中西的實力派青年藝術家。 山水、花鳥、人物是阮勇表達藝術人生的寄託,是表達他的遠方和學術理念。
  • 藝術人物:畫家周銘作品賞析
    其作品以學習研究中國傳統書畫為根基並吸收古今、中外的藝術元素,作品得北方凝重、渾厚、雄奇為基調,汲取南方清韻、逸遠、秀美的構圖,運用筆墨技法並通過造型特定的詩化境界來表現山川的靈動與其中蘊含的生命意識,從而形成了「獨在古意新境,妙在北勢南韻」的個人畫風。在創作中始終以真山真水為師;以關愛自然本位的回歸為主旨;以書法為畫法的用筆統領全局。
  • 緣物寄情——吳昌碩《梅石松竹圖》(1/1)
    自宋代文人繪畫興起後,此「三友」便一直倍受藝術大家所青睞,吳昌碩先生即是其中之一。其不少繪畫作品,均有對梅石松竹的細緻描繪,同時也是先生緣物寄情,寓意於境之繪畫體現。梅耐寒開花,石凜而不朽,松、竹則經冬不凋,此幅即將出現在西泠印社2012年秋季拍賣會上的吳昌碩《梅石松竹圖》,則是其晚年心境的真實寫照,且為先生繪畫藝術成就高峰時期所作,實屬難得上上之作。
  • 藝術人物——著名畫家王國強作品賞析
    ,他不僅探索國畫人物、花鳥,而且對山水畫也有深入的研究。對大自然長年累月的寫生觀察,讓王國強的作品富有詩意,且意境深遠。他的山水作品經過對素材的盤活提煉,再經過對內容的思考布局,呈現著畫家全方位的審美境界和思想追求。他沉著內斂,有著創作主體面對大千世界時真實可愛的衝動,這種衝動使他在變化中求新,在傳統中求精。
  • 人物|花鳥意象 勝跡金陵——淺談畫家孫元亮
    人物 | 花鳥意象 勝跡金陵——淺談畫家孫元亮藝+周刊 藝加文投 《格冠之春》花鳥意象 勝跡金陵—— 淺談畫家孫元亮 文 | 黃厚石其著述曾發表於報刊和論文集,作品被多家國家美術館收藏。他屬於內外兼修的學者型畫家。《天香》孫元亮長期從事美術教育、美術創作及美術理論研究。在其五十餘年的藝術生涯中,有幸拜楊建候教授和趙良翰先生為師,通過這種一脈相承的學習,他不斷在博大精深的中西繪畫藝術中汲取營養。
  • 藝術人物——畫家華國良作品賞析
    藝術人物——畫家華國良作品賞析 2020-05-14 16: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走進意象藝術·教學設計
    環節二:欣賞作品,探究意象藝術(一)感知怪異多媒體展示一系列意象藝術的作品,引導學生並談一談對這些作品的第一印象是什麼?(怪異)繼續追問:這些作品為什麼會產生「怪異」的感覺?學生回答,教師總結:造型與色彩誇張。(二)分析怪異1.展示蒙克的《吶喊》,引導學生觀賞並思考:作品描繪了什麼內容?
  • 藝術人物——張藝華美術作品賞析
    藝術人物——張藝華美術作品賞析 2020-05-14 17: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藝術中國」——讀畫家楊遠成先生作品
    如在作品中,遠天灰濛,幾座蒼勁古拙造型生動的大山矗立在半空中,蒼翠幽壑、雲霧縈繞,兩側對峙的山峰起伏不斷。山腰處若隱若現的飛簷翹角的房舍,也許,那就是「釣者沽酒」的人家。畫家如此巧妙的安排,追求的就是一種心靈的安寧、一種靈魂本真的回歸。而山澗靈巧清麗自由飛翔的幾隻珍鳥,又為畫面增添了非凡氣勢,大有蓬萊之境令人心馳神往。
  • 春到華夏——畫家劉曉禮作品欣賞
    早年受學於江蘇國畫院中國近代著名山水畫家董欣賓先生。先後畢業於湖北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家協會首屆劉大為高級研究班。作品十餘次參加中國美協主辦的展覽並多次獲獎,作品為海內外幾十家媒體報導並收藏、繪畫風格廣為藏家追捧,現定居北京。
  • 藝術人物——肖映梅作品賞析
    著有:《蕭映梅作品集》,《蕭映梅中國畫選》,《蕭映梅蝴蝶蘭選》,《蕭映梅草蟲花卉集》,《當代著名畫家經典系列叢書—蕭映梅花鳥畫精品選》,《實力派精英-肖映梅專集》,《21世紀中國畫壇名家藝術研究-肖映梅寫意畫》,《大家氣象—肖映梅作品》《中國美術家大系—肖映梅卷》,《百花迎春—肖映梅世界各國國花作品集錦》等專著。
  • 名家松鶴名畫 石開作品《松齡鶴壽》賞析
    【作品作者】石開【作品名稱】《松齡鶴壽》【作品材質】 宣紙【作品尺寸】(136*68cm 135*33cm*2)【作品狀態松,樹齡長久,經冬不凋,象徵著青春永駐,民間就有「壽比南山不老松」的說法;鶴,祥和優雅,神話裡是神仙的坐騎,在古文中有記載「鶴千年則變成蒼,又兩千歲則變黑」,可見古人認為仙鶴是多麼長壽了。將松鶴畫一起,成為國畫藝術裡經典的吉祥題材,取意「松鶴同春,松鶴延年」。自古國人就推崇「得福即安,得壽延年」,這也正是松鶴國畫為何最是喜聞樂見的原因所在。
  • 雲田畫論:淺析中國山水畫中「樹」的寄情寓意
    其箇中原因,一方面,由於繪畫自身發展規律的制約,與人們的審美趣味有關;而更重要的一面是由於山水畫中,其樹木寄情寓意的特殊功用,使之與個人的志向喜好相結合,從形成有別其他畫家的獨特筆墨語言,並不斷得到強化和完善。本文就山水畫的樹木寓意性作一粗淺的探索,以求教於行家。關鍵詞:山水畫;寄情寓意;蒼松;枯木寒林;一、中國山水畫的發源。
  • 藝術人物——段兼善作品賞析
    他想把外國藝術中的東西吸收到中國畫創作中來。在研究中,段兼善發現,現代繪畫中的一些流派畫家如法國的魯阿等人,所表現出來的現代意味及其粗曠拙樸的畫風,恰恰在一千多年前的敦煌早期壁畫中就有所體現,如北涼和北魏的壁畫,就很有表現主義繪畫的意味,而唐宋以後那些精美絕倫的線描壁畫,則又是西方繪畫所缺少的。
  • 日本首展英國畫家多伊格作品:看似落伍的繪畫中有嶄新風景
    彼得·多伊格《銀河》就讀於切爾西藝術與設計學院時創作的《銀河》中,漂浮在湖面上的獨木舟是自電影《黑色星期五》(1980)的最後一幕中得到的靈感,而且這一場景也與蒙克畫作的氛圍有共同之處。畫家之意不在於描繪電影場景的陰森恐怖之感,而是著力突出其中蘊含的寂靜情調。「獨木舟漂浮於水面」成為1990年代多伊格畫作中常常出現的意象。
  • 中國畫的意象審美與興象思維
    作為民族審美觀念的意象、興象  意象、興象是一種文化的思想意識形態,也是中華民族文化藝術作品獨特的創作表現手法,意象、興象體現在中華民族文化藝術的方方面面,而不僅僅限於中國畫的寫意畫技法範疇。我們民族的傳統造型藝術,包括繪畫、雕塑、裝飾紋樣等。文學作品、詩詞歌賦、戲曲、建築、園林等,甚至漢字都具有意象、興象的藝術特徵。
  • 藝術名家|人物畫家張東懷作品賞析
    卒業於西安美術學院,天水美術館副館長,天水字畫院副院長,甘肅省民革畫院特聘畫家。2009年在中國國度畫院人物畫高研班進修,2013年至今為陳鈺銘師傅「水墨故裡」事情室畫家。主攻人物兼作花鳥、山川。2014年作品《瑤山春雨》當選「七彩雲南、多彩貴州」大型國展;《心語》當選「萬年浦江」天下中國畫展;2014年《守望》當選「祥瑞草原、圖畫鹿城」天下中國畫作品展。
  • 畫家於冬先生的山水畫融情於筆墨,寄情於畫境,立足傳統承古顯今
    現居北京,現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創作基地畫家。師從山水畫家王文井、施雲翔。河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河北省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硬筆書法家協會會員,江蘇呂鳳子畫院山水畫創作室主任,中國書畫創作院常務理事,天津紅橋區政協委員,中國百傑畫家。作品多次在國內外展出並獲獎,其優秀作品均被日本、新加坡、香港、臺灣等地區和歐美各國人士及團體收藏。
  • 北京畫家張論近期創作的人物畫賞析
    長期的創作實踐形成了自己蒼勁中不失墨韻,渾厚中不失靈動,潑辣中不失法度的用筆特點。張論的人物畫作品彰顯了畫家張論的個性化筆墨語言,這種筆墨語言是基於他對傳統筆墨的繼承與深入的研究,同時在生活中認識物象,提煉、概括物象的特性。張論在水墨人物畫作中開拓創新,成為具有一定影響的人物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