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人物——段兼善作品賞析

2020-12-09 澎湃新聞
【藝術簡介】

段兼善,1943年生於四川綿陽,1965年畢業於西北師範大學美術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曾任甘肅畫院副院長、甘肅美協副主席、甘肅省政協常委。現為甘肅省政府文史研究館館員,並擔任幾家畫院顧問。其作品曾參加第4、6、8、9屆全國美展,全國首屆少數民族美展,全國首屆體育美展,全國第三屆新人新作美展,全國首屆壁畫大展,全國絲綢之路美術大展,全國畫院雙年展等。多幅作品在美國、日本、加拿大、荷蘭、泰國、菲律賓等國展出。1996年舉行個人畫展,「藝術家」等刊物進行了介紹。1998年在日本東京三越美術館舉行個人畫展,畫展受到觀眾好評。先後出版有「段兼善畫選」「段兼善創作畫集」等。有作品載入「中國新文藝大系.美術集」「中國美術全集.現代壁畫集」「中國壁畫百年」「當代中國畫院」等大型畫集中。有作品曾獲甘肅省政府「敦煌文藝獎」、甘肅省美展特別獎、一、二、三等獎,並獲得過加拿大、泰國和中國香港的一些獎項。

 《絲路盛會圖》

 

敦煌遺風民族情

雒青之

1941年春,著名畫家張大千從成都起身,前往敦煌莫高窟「朝聖」。當他抵達莫高窟時,已近深夜。張大千徑直奔向大名鼎鼎的「藏經洞」,他要目睹這傳奇的洞窟。雖然萬卷石室藏書早已散失殆盡,但是藏經洞耳洞牆壁上唐繪比丘尼像卻在手電筒和洋蠟的光照下熠熠生輝,使張大千嘆為觀止:「不得了!比我想像中不知偉大了多少倍!」張大千專為此畫題寫:「此莫高窟壁畫之白眉也,是士大夫筆,後來馬和之得其一二,亦遂名家。辛己九月,蜀郡張愛大千來觀,讚嘆題記。」

張氏極力推崇的這幅線描壁畫,人物、背景極盡線描之能事,卻又簡潔非常。至誠莊正的二比丘尼神韻楚楚,幾欲呼之而出。寫真的人物充溢著寫意的精神,誠為大手筆,是莫高窟壁畫中的精品,它體現了作者心中的至善至美和對宗教的皈依。

 《敦煌民間故事--玉女河傳說》

 這種大敦煌背景下的女性美,二十年後以美術形式,再次在一個青年筆下重現。他,就是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段文杰先生的獨子段兼善。他以敦煌風情的少數民族群像給畫壇帶來了新風。

段兼善繪畫作品,濃縮了敦煌藝術神韻,立足現實生活,謳歌西北、西南、少數民族風情人物,提供了詩情畫意的欣賞,為西北畫壇之園增添了新的奇葩。通過他的畫作,我們重新找回了那已經丟失了上千年之久的,曾光耀於敦煌莫高窟第17窟洞壁上永恆的人性的善美。

1943年,段兼善出生於四川綿陽。父親段文杰,母親龍時英。當父親為藝術而赴敦煌時,他才3歲。段兼善母親是教員,從此肩挑起撫養孩子和工作兩副重擔。10年後,段文杰初次從敦煌回來探親,段兼善已是綿陽三中的學生了,母親當是他心中的豐碑。

 《敦煌古市》

段兼善忘卻不了對母親的回憶:

「我經常和母親在綿陽的鄉間小道上行走。我去上學,她去教書。從1952年到1957年這幾年,是我母親心情最舒暢時期,她找到了工作,她熱愛教書的工作,熱愛鄉村的孩子們。她在石洞鄉的好幾個鄉村學校都教過書,我當時在石洞鄉小學上學,上到六年級,1955年考進綿陽三中,她還是在石洞鄉教書。當時我的幾個舅舅都在成都當工人或幹部,有時候放假,母親就帶我到成都去住一個階段。那個時候,成都給我留下了很深印象。當時我認為成都是天下最大的城市。」

母愛,成為段兼善日後美術作品的一個主題,這與他從小的經歷不無關係。

1956年,「遊子」段文杰回四川綿陽探親,第二年,攜妻子共回敦煌。段兼善的個人生活,也揭開了新的一頁。

隨父母到敦煌的那個時候開始,段兼善便在父親的指導下臨摹壁畫。美輪美奐的敦煌壁畫,體現了中國傳統繪畫線描的最高水平。無論是「吳帶當風」,還是「曹衣出水」,在敦煌壁畫中,都可以反映出來,而線描是敦煌壁畫中的物象骨架,是古代藝術家的傑出貢獻。

 《唐樂圖》

在敦煌的日子裡,在父親的教誨和示範下,段兼善從學習線描開始,一點一滴地體悟敦煌壁畫的精微之旨和精妙之處。除了父親,他還得到了常書鴻、史葦湘等前輩的指點,學習他們的繪畫造詣。就這樣,在得天獨厚的敦煌壁畫的氛圍中,在良師益友的幫助下,段兼善通過勤苦鍛鍊,終於使自己的繪畫水平大大提高了一步,也為日後的藝術突破打下了基礎。他說,在敦煌,使他受益最大的莫過於構圖、造型、線描、色彩。古代敦煌藝術家的宏偉構制,表示了天人共處、時空交匯、虛實相一,充分顯示古人駕馭繁雜場面的營構能力和特有的審美特徵。而線描,總領各方面,是敦煌壁畫的精髓。段兼善上百幅眾多人物的大場面作品形象刻畫生動,構圖自然豐滿,莫不以線條取勝。

《唐妝仕女圖》

敦煌是段兼善藝術創作的起始點,也是他終身藝術探索的奮鬥目標。但是,認識到這一點,在他創作思想上卻轉過個大的圈子。

1961年,段兼善考入蘭州藝術學院美術系。1962年該校併入西北師範大學美術系。段兼善學了4年的中國畫,受教劉文清、張階平、韓天眷、汪獄雲、陳興華、於衍堂、肖樹純、陳克健等著名畫家。在這4年中,段兼善系統地接受中國傳統繪畫的理論教育,並有機會接觸了西方美學觀點,充實了他在敦煌所受到的啟蒙教育。

「文革」後,文藝界迎來了春天。改革開放的成果,首先表現在文藝禁錮鏈條的斷裂。大量的新生事物使生活變得日新月異,各個流派的美術經典作品使畫家們大開眼界,人們在一夜之間忽然變得胃口大開,面對如此豐盛的「佳餚」不免生吞活剝。

《草原行旅》

段兼善也對法國的印象現實主義、浪漫主義、印象主義、野獸派繪畫、德國的表現主義繪畫以及美國的現代繪畫進行了研究,甚至對奧地利克裡姆特、伊貢西勒、俄羅斯弗魯貝爾的作品也反覆進行了研究。他想把外國藝術中的東西吸收到中國畫創作中來。在研究中,段兼善發現,現代繪畫中的一些流派畫家如法國的魯阿等人,所表現出來的現代意味及其粗曠拙樸的畫風,恰恰在一千多年前的敦煌早期壁畫中就有所體現,如北涼和北魏的壁畫,就很有表現主義繪畫的意味,而唐宋以後那些精美絕倫的線描壁畫,則又是西方繪畫所缺少的。經過這樣一個對比,段兼善在探索中從起點又回到了起點,仿佛才真正的發現了敦煌藝術的價值,他也才認識到,敦煌藝術的確是東方繪畫藝術的高度完美的結晶:「李可染先生曾說過,他們那一代人如果不把齊白石、黃賓虹的藝術學到手,就會犯歷史性的錯誤。我現在常常這樣想,如果我們當代甘肅的美術家不能把敦煌藝術的精華吸收過來,也會犯歷史性的錯誤。吸收敦煌養料,借鑑中外名家,反映甘肅生活,創造個人風格,這就是我要走的藝術道路。」段兼善認為,敦煌壁畫藝術是古代藝術家在傳統藝術的基礎上大膽吸收外國藝術中的優秀部分而創造出來的民族奇葩。古代的中國藝術家既勇於接受外來因素,又敢於大刀闊斧地改造外來藝術的創新精神,是古代敦煌藝術形成的重要的原因之一。因此,在借鑑敦煌藝術技法的過程中,必須把古人創新精神作為一條主線加以學習體會和繼承。

《溪畔》

用「豁然開朗」形容段兼善由敦煌藝術求證域外藝術,又從域外藝術反證敦煌藝術,得出敦煌藝術的真諦在於繼承和創新的思想頓悟,是頗為恰當的。繼承與創新這個大家常常論及的美術創作命題,對段兼善而言,具有極為豐厚的內涵,具有無限的生命力量。現在,再次將國外各主要美術流派的作品和中國各時代名家作品結合起來觀察、分析和尋找其中的共性與個性,相似和區別,就有了比較明晰的評判思路。 

《樹蔭品弦圖》

最使段兼善注目的,是敦煌壁畫的時代特徵。歷史上凡是感人的美術作品無不反映了特定時期社會精神面貌和時代特徵。敦煌壁畫之所以有著永久的魅力,就是因為它反映了當時的生活特徵和精神風貌。古代藝術家運用卓越的表現技巧,從虛幻的佛教世界中展現出了世俗人間的生活面貌,表達出了各階層人物的精神世界,這就使敦煌壁畫藝術的價值遠遠超越了純宗教圖解。歐洲文藝復興也是這樣,因而達文西、拉斐爾、米開朗琪羅等人的作品是不朽的。但敦煌壁畫似更少一分矜持,更多一分親切,它離中國人、東方人更近;它所反映的世態人情與政治、軍事、經濟等人類社會特有的各種形態,更加豐富多彩,因此,它又是世界文化藝術的典範之一,是人類文化的瑰寶和遺產。

《草原小學》

有意思的是,當年段兼善的父親段文杰,就是因為受到敦煌壁畫人物畫高超技巧的吸引而去敦煌的。段兼善從敦煌壁畫中首先感悟的仍然是「人」這個至高至上的題目。在段家父子事業奮鬥與藝術創作中,這個永恆的題材始終是一種前進的驅動力。正因為如此,我們對段兼善所執意追求的目標,他的美術觀,以及他那具有個人風格的作品,給予深深的關注。

《迎豐收》是段兼善早期作品,也是他將敦煌藝術自覺融入作品的開端。此畫被選入1964年全國美展。

 《饢香》

從1981年,段兼善開始系統地借鑑和吸取敦煌壁畫藝術手法,將其融合到國畫創作中來。十多年來,他創作了數百幅表現甘肅各族人民生活風貌、精神世界以及絲路風情的作品。幅幅作品同時又洋溢著敦煌特色。此外,他還創作了些現代生活中的女性形象,以成功的筆觸、色彩及情韻博得人們的讚賞。

1982年段兼善為人民大會堂甘肅廳創作了大型壁畫《絲路友誼》,畫稿參加了第六屆全國美展,並被選入《中國新文藝大系美術集》和《中國現代美術全集· 壁畫集》中。此畫吸收了西魏和唐代敦煌壁畫的藝術手法,表現了絲路上各國人民的交流。場面宏大,氣勢磅礴,表現出一種黃土高原的文化內涵。著名美術家、美術評論家吳作人、王朝聞、葉淺予、張仃、黃胄等人對這幅作品給予好評,葉老的評語是:「這樣的壁畫不是隨便哪個人都能完成的。」

《層巒疊嶂》

《六月花兒會》是段兼善代表作之一。這幅畫以甘肅蓮花山「花兒」盛會為題材,吸取敦煌壁畫誇張變形手法和質樸淳厚的構圖用色,以優雅明快的筆調描述了這一場面,表現了作者的功力。這幅畫在北京展出後,被北京民族文化宮收藏。作品《絲路群英》被選入首屆全國中國畫展。

此外,他參加的第一屆全國體育美展的作品《香浪節》;參加全國美協主辦的青年專題美展的《品茶》《小騎手》《惜別》《桃花會》《溪畔》和參加「甘肅十人中國畫展」赴京展出的《採花節》《涅槃》《套馬》等作品;被中南海收藏的《晨妝》,以及在中國臺灣地區展出的《淘青稞》、日本展出的《石窟魂》《飛天頌》等等,都是極具敦煌風味的佳構。

1996年段兼善一部分敦煌壁畫摹品和部分創作應邀在中國臺灣臺北、臺南、屏東、金門等地巡展,《藝術家》等刊物進行了介紹,主辦方專門出版了《段兼善畫集》。

《鹿泉》

1998年2月,「段兼善畫展」在日本東京舉行,《段兼善訪日畫展作品集》也在日本東京發行。這本集子匯總了作者少數民族風情畫的主要作品。一個個栩栩如生,又融化了敦煌藝術特色的少數民族人物形象和生活場景,給日本國東京的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展出取得了圓滿成功,好評如潮。日中友好協會會長平山鬱夫,國際創價學會會長池田大作,東京大學名譽教授、出光美術館理事山根有三,新華社東京支局支局長劉文玉為畫集作序。美術評論家矢所賦做了評論。平山先生說,段兼善的畫展正是介紹了把散布在絲綢之路上的文化遺產一直保持下來的這些民族的生活風景以及風土人情。池田先生認為,段兼善是非常年青有為的藝術家,從他那栩栩如生、色彩鮮豔的筆法中,能夠感受到敦煌藝術形成的背景與源流。山根先生說,段兼善潛心鑽研敦煌藝術,從中學到了古典繪畫技法,走出了畫家藝術創作與教學並行的獨特之路,其作品恰如其人,率直並充滿熱情,同時有著超越民族,超越國境,激起人們共鳴的感染力。

《哈薩克騎士》

段兼善通過長期的敦煌藝術研究與實踐,發現在長達1600米的古代洞窟裡並沒有一處悖於現實的人物形象,恰恰相反,無論天上人間,從佛菩薩到國王、供養人、直到僕廝奴婢,都是真真切切的活生生的人。這,就是敦煌藝術之所以千百年來吸引世人的根本原因。而描寫人,寫人的真善美,也就成為段兼善美術創作至皋。

段兼善幅幅作品,通體流布著作者對描述對象的無限善意的注目。人性中的劣點、缺弱在這裡已經不復存在,人的善良與美德升華為上,充溢畫面。現實中的民族人物竟然與千百年來的佛國中至善至美的人物合二為一。沒有宗教的詮釋,沒有教條的演繹,然而人的靈魂確實受到了一次洗禮,這,就是段兼善作品之所以打動我們的根本原因。只有具備了這個前題,美術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才談得上現實主義因素。

《馳騁》

段兼善作品對人的精神的刻畫,並非通過抽象手法而達到,他的筆下的個個形象飽滿的人物的「塑造」成功,得力於其紮實的基本功,特別是流暢生動的線描能力。在這方面,又是敦煌壁畫的造型手段給段兼善以神奇的力量,當年面壁練就的線描本事,成為現在勾勒民族人物群像的最佳保障。

如同敦煌壁畫展示了一千多年間十個朝代的「人」的風俗長卷,段兼善在他的上百幅作品中「敦煌式」地展現了中國西北、西南十數個少數民族畫卷。我們之所以採取「敦煌式」這個杜撰名詞,只不過是強調他的作品鮮明的敦煌遺風而已。

《暴利長智摛天馬》

真的,段兼善作品充滿了敦煌壁畫的情韻,這決不是說,他的畫只是具有「敦煌式」的畫面背景。如果是那些,誰都可以做到這一點,也就難以形成自我風格。段兼善作品不光背景是敦煌式,而且人物形象、用線用墨敷彩,都汲取了敦煌壁畫中的優秀傳統,最最重要的,是人物的性格描述,卻是純然現代的,而非敦煌的、宗教的。我們看到的決非「佛傳」中的世俗化人群,也並非「供養人」和他們的奴役對象僕廝使女那種特有的「眾生相」。段兼善筆下的人物,無論男女老幼,是祖國少數民族裡面一部分寫真。是當代少數民族的一個具象畫卷,作者畫出了這些平平凡凡的人的真實生活、勞動娛樂場景,儘管充滿了詩一般的愛心去畫,卻不曾留給人有一絲一毫虛偽和造作,也許現實生活中並非像佛國的理想世界那樣和諧與完美,可是段兼善作品中的人們的精神世界分明是一種至善至美,而觀眾也完全接受這種情緒,這就是段兼善作品圖式的獨具匠心之處。 

《白衣觀音像》

舉例來說,他的訪日創作畫集首頁所載作品《阿里藏族少女》,那兩個純潔、天真、俊俏的藏女,不由使人聯想起敦煌17窟著名的比丘尼圖來,但是,有誰說,這兩幅圖具有一樣的情調?換言之,這兩幅畫雷同嗎?回答是絕然相反。凡是見過那幅比丘尼圖的,恐怕永遠忘不了那兩個比丘尼在宗教特色氛圍下的目光與神色,雖然是同樣的純潔、天真和俊俏,藏女和比丘尼的精神世界判若天地。段兼善作品人物形象的特點由此略見一斑。

 

近二十年中,段兼善從敦煌壁畫的斑斕豐富的色彩關係中尋得另一種啟示,中國畫可以以水墨為主,也可以強調色彩的作用。他嘗試墨彩並舉,推出了一批色彩濃重響亮、明快清新的山水人物畫作品,並在蘭州舉辦了個人畫展。其中《高山牧場》《水豐草綠》《天鵝湖一隅》《我與飛天舞太空》《唐人教學圖》《唐人婚禮圖》《敦煌古市》《淨土》等打動人心的佳作。段兼善的色彩系列為他的創作徵程,塗抹了一筆亮麗的濃墨重彩,與他的《鄧小平視察莫高窟》《敦煌奉獻者》《金沙碧月諧千年》等一批水墨畫相得益彰。

 《晶瑩的青春》

當然,這並非說段兼善作品本身盡善盡美,怎樣把敦煌圖式和自己作品圖式完全融合在一起,得心應手地創立出屬於自我的「自由世界」,恐怕還得假以時日好在段兼善善於反思,善於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對自己的創作要求也比較嚴格。他從1982年為人民大會堂甘肅廳創作壁畫《絲路友誼》和1983年為蘭州飯店創作壁畫《敦煌伎樂》和《絲路新風》(畫稿參加了全國壁畫大展併入選《中國壁畫百年》畫集)之後,就開始在中國畫創作中借鑑敦煌,進行探索,希望找到一條新的路徑。幾十年來,也創作了一批作品,但他自認為能看得過去是少數,大多數作品還不理想。他認為其根本原因還是因為對博大精深的敦煌文化和敦煌藝術缺乏深入的研究和認識,還缺乏深度和廣度。對敦煌藝術在構圖、造型、線描、色彩等方面卓越的藝術技巧缺少足夠的領悟,對敦煌古代藝術家兼容、現實、浪漫和獨創等方面所表現出來的胸懷和品格還缺乏全面的理解。以後要強化對傳統藝術的吸納和借鑑,對人類社會和自然界要多加觀察和思考,努力去發現美和表現美的境界。在傳統文化和現代思維的結合中,做好創造性的轉化和創造性的發展,爭取創作出一批更好的作品。

《青春》

 

《黒白相映成一趣》

 

《黃裙女人》

 

《樹蔭》

 

《少女像》

 

《候車》

 

《花》

 

《採花節》

 

《花兒歌手》

 

《哈薩克舞》

 

《飲鹿圖》

 

《送新娘》

 

《高原風情》

 

《揹水》

 

 《花兒歌會》

相關焦點

  • 藝術人物——畫家華國良作品賞析
    藝術人物——畫家華國良作品賞析 2020-05-14 16: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藝術人物——張藝華美術作品賞析
    藝術人物——張藝華美術作品賞析 2020-05-14 17: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翰墨名家】著名書法家朱學貴藝術作品賞析
    藝術簡介 朱學貴 ,男,1940年生,江蘇如皋人。師從上海美術學院一級美術師馬長嘯先生。有書法作品入刻2008北京奧運會紀念碑。為祖國60年大閱兵題賀書法作品《祖國騰飛》,迎上海世博會書法作品《力爭輝煌》,在國內外巡展,慶祝聯合國成立70周年書法作品《鄧小平名言》,在美國紐約展覽,受到聯合國官員溫學軍先生的贊評。出版《範曾·朱學貴雙人集》、《「一帶一路」藝術大師——朱學貴》專輯,文化部雒樹剛部長作序。發表書法文章《我學書法十點要訣》、《書法的傳統與創新》等10多篇。
  • 2018成考專升本藝術概論作品賞析:步輦圖
    在成人高考專升本藝術概論科目的考試中,作品賞析是其中一個題型,主要賞析的是一些藝術品,這類題目都比較容易得分,只要你看得夠多了解得夠多,基本就是送分題。在這裡,小編整理了成人高考專升本藝術概論相關作品賞析,希望大家多看多背。《步輦圖》是唐代畫家閻立本名作之一,表現的是吐蕃使者祿東贊朝見唐太宗時的情景。
  • 藝術人物:著名畫家阮勇作品賞析
    文人畫家必須要有高尚的人品、博大的學問、敏捷的才情和深邃的思想,唯有此才能將文人畫所具有的文學性、哲學性和抒情性三大特徵集合在繪畫作品上。安徽當代青年畫家阮勇以藝術創作為生命,以生命為藝術載體,追求文人畫之風骨、之精神,一躍成為當今畫壇融匯古今、兼長中西的實力派青年藝術家。 山水、花鳥、人物是阮勇表達藝術人生的寄託,是表達他的遠方和學術理念。
  • 2018年成人高考專升本藝術概論考試作品賞析(6)
    2018年成人高考藝術概論作品賞析:C小調第五交響曲(命運)貝多芬(1770~1827)是德國作曲家,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C小調第五交響曲(命運)》共分四個樂章。第一樂章充滿了緊張急迫的力量感;第二樂章呈現出猶疑、沉思的氣質;第三樂章轉為輕快昂揚,充滿樂觀;最後以熱烈輝煌的第四樂章表現與命運抗爭的歡樂。
  • 藝術人物:畫家周銘作品賞析
    《來尋醉夢逍遙處》48cm×180cm 雄渾古拙  寄意遼廓——周銘山水畫作品賞析馬嘯(中國國家畫院學術主持、著名美術評論家) 周銘的山水畫作品在繼承與創新的實踐中,顯示出其不同尋常的藝術潛質及良好的藝術感受力,他以獨到的筆墨語言與恰到好出的整體把握為我們營造出新的山水圖式。
  • 藝術人物——肖映梅作品賞析
    著有:《蕭映梅作品集》,《蕭映梅中國畫選》,《蕭映梅蝴蝶蘭選》,《蕭映梅草蟲花卉集》,《當代著名畫家經典系列叢書—蕭映梅花鳥畫精品選》,《實力派精英-肖映梅專集》,《21世紀中國畫壇名家藝術研究-肖映梅寫意畫》,《大家氣象—肖映梅作品》《中國美術家大系—肖映梅卷》,《百花迎春—肖映梅世界各國國花作品集錦》等專著。
  • 2018成考專升本藝術概論作品賞析:馬踏匈奴
    在成人高考專升本藝術概論科目的考試中,作品賞析是其中一個題型,主要賞析的是一些藝術品,這類題目都比較容易得分,只要你看得夠多了解得夠多,基本就是送分題。在這裡,小編整理了成人高考專升本藝術概論相關作品賞析,希望大家多看多背。 中國西漢圓雕石刻,立於陝西霍去病墓前,表現的是和霍去病生死相依的馬。霍在生前就是騎著這匹馬徵戰廝殺,立下戰功的。
  • 藝術人物——著名畫家王國強作品賞析
    在中國現代畫壇上別具一格,作品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創作了大量的作品。多次舉辦個人畫展、聯展。多幅作品獲獎、發表、展出、收藏。  《花開一年春》200cm×50cm 太行精神  水墨印象——王國強山水畫解讀張本平 河北畫家王國強是一位多才多藝的藝術家,他不僅探索國畫人物
  • 「藝術長廊」當代實力派工筆花鳥畫名家秦霞作品賞析
    得益於工筆畫家王鳳年先生、工筆畫家許小峰和單應桂指教,曾受到田世光、黃均、金鴻均、俞致貞等老前輩的關懷和指點,書畫作品多次參加展覽,在國內外多種報刊發表。場景展示圖擅長花鳥畫,尤其精功工筆花鳥和寫意人物。
  • 藝術名家|人物畫家張東懷作品賞析
    主攻人物兼作花鳥、山川。2014年作品《瑤山春雨》當選「七彩雲南、多彩貴州」大型國展;《心語》當選「萬年浦江」天下中國畫展;2014年《守望》當選「祥瑞草原、圖畫鹿城」天下中國畫作品展。2015年《藥都之晨》獲「俏麗新絲路、筆墨定西行」天下中國畫、油畫作品展先進獎,《帕米爾斜陽》當選;《任務者》當選「水墨彭城」天下愜心畫展;《出井》當選第二屆「朝聖敦煌」天下美術作品展;《夏河雨霽》當選祝賀新中國建立66周年「多彩貴州」天下中國畫作品展;《故裡》《風和日麗》當選「樸直品性、蘭蕙人生」天下中國畫作品展;《藥鄉的清晨》《涼山雨韻》當選2015年天下中國畫作品展
  • 「藝術中國」——李輝水墨人物作品
    1964年9月出生於甘肅省天水市,中央民族大學美術學院中國畫專業畢業,獲文學學士,碩士研究生學歷;中國少數民族美術促進會副會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北京畫院袁武工作室畫家,吳冠中藝術館特聘畫家;第八屆、第九屆「民族百花獎——中國各民族美術作品展」組委會秘書長、評委會監審委員;意向世界——多彩中國微型藝術國際大展特邀策展人,一帶一路文化藝術傳播中心專家顧問;曾任《中國民族》志社美術副編審、編委會委員、
  • cos作品賞析:清純可玩起旋轉木馬,夢幻場景如天堂
    大家好,這裡魔王,每日一期,cos作品賞析,今天魔王君帶來的cos作品是《LoveLive!》中的人物矢澤妮可,《LoveLive!》由於可愛的人物形象,一直是眾多coser最為喜歡模仿的作品之一,而矢澤妮可則是這部作品中,最具代表的人物之一,她以偶像為目標日夜刻苦鑽研,她是真真正正的偶像宅,不擅長唱歌。作為對偶像知識有著豐富了解,時常以一副很了不起的姿態與穗乃果她們接觸,在這方面卻是失敗很多而且笨手笨腳的孩子。
  • 王琳陶瓷藝術作品賞析
    作品多次獲得國家級金、銀獎,受到眾多藝術家們的高度讚揚和收藏家們的喜愛。2009年作品《梅蘭竹菊》參加第四屆中國(莆田)海峽工藝品博覽會優秀作品評比,榮獲銀獎。2010年作品《清韻》榮獲全國金鳳凰設計大賽銀獎。 2010年作品《曉露含香》參加杭州工藝品博覽會「天工藝苑·百花杯」作品評比榮獲金獎。
  • 成忠臣作品《老子出關圖》賞析
    成忠臣作品《老子出關圖》賞析成忠臣是一位傳統功力十分深厚的畫家,其在山水、人物、花鳥、書法諸方面都比較全面。他長期接受傳統繪畫的薰陶,重意境,講筆墨技巧,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創作風格。這幅《老子出關》圖作品,縱197釐米,橫96釐米,八十年代六尺生宣紙創作。此圖中再現大哲學家,大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騎青牛出函關的情景。畫面淡彩設色,人物、青牛刻畫生動,頗具古韻。成忠臣在此構圖上可謂別具匠心,充分體現了他對謝赫「六法」中經營位置要領的理解。此畫中把老子形象完全地刻畫出來,鬚髮皆白,面色紅潤,精神矍鑠,兩道長長的白眉毛,宛若兩道白色瀑布,順著陡峭的臉頰,誇張地飄落。
  • 名畫賞析-梵谷最出名的34張油畫作品
    梵谷最出名的34張油畫作品,詳細賞析割掉耳朵後的自畫像 荷蘭 梵谷作品賞析 1888 布上油畫縱51×橫45釐米 私人藏這幅作於1888 年梵谷最出名的34張油畫作品,詳細賞析向日葵 荷蘭 梵谷 1888 布上油畫縱100×橫76釐米 東京安田·葛西藝術博物館藏梵谷用簡練的筆法表現出植物形貌
  • 書法家張國強|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張國強書法作品賞析
    書法家張國強草書書法家張國強草書 《醉太平·寒食》生叫破韶華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張國強書法作品賞析書法家張國強草書書法家張國強 《七律·登廬山》躍上蔥蘢四百旋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張國強書法作品賞析書法家張國強草書書法家張國強行草 《蘇堤春曉》楊柳滿長堤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張國強書法作品賞析
  • 《藝術中國》——田滄海作品賞析
    他說:作為一個藝術家不必多言,無需炫耀,因為你的經歷、人品、素養、成就,都在你的作品中表露無遺,藝術是一桌豐盛的自助餐,按個人的喜好隨意享受吧!誰,又能替代誰?滄海說過:「我的藝術從群眾中來,也要最大程度的展現給普通大眾」這是一種使命感言。經常組織展覽和雅集活動,開展繪畫的普及與提高工作。使作品深入群眾中間,體現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同時又使藝術創作生機綿連不斷,這就是對現實的社會文化建設莫大貢獻。
  • 繪畫大師杜米埃﹝Honore Daumier﹞《唐吉訶德》作品賞析
    唐吉訶德與珊朝潘札﹝Don Quixote and Sancho Panza﹞1855 年油畫木板,44.5 x 61 公分 菲力普藏畫,倫敦杜米埃【賞析】杜米埃杜米埃不僅從林布蘭與哥雅等人得到靈感,同時又使畫中人物正對著光源,並將各種要素展現於強烈的對比及明確的輪廓之中。本圖在無情的天空下及眩眼的沙漠中,兩個人一邊拖著長長的晃動陰影,一邊走向夢幻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