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八點左右,一輛播放著悅耳音樂的垃圾收運車緩緩開入文二街,聽到音樂聲的商家們將事先自行分好的垃圾拿出來,經垃圾清運人員檢查後,分別倒入垃圾車上對應的垃圾桶。「聽到這個音樂就是提醒我們倒垃圾了。」商戶們表示,自文二路垃圾分類音樂收運線開啟以來,每天上午八點、下午六點,垃圾收運車都會準時前來收運垃圾。
自今年8月底西湖區決定將文二路打造成杭州第一條「生活垃圾分類示範街」以來,翠苑街道把文二路翠苑路段沿街商鋪實施正確垃圾分類作為推進創建活動的重要載體,全力推進垃圾分類示範「一個生活小區、一條商業街、一個現代樓宇」的目標。
從教工路至古翠路,文二路翠苑路段長達1400米,有西湖國際、行知小學、省安全廳等沿街道樓宇、單位9家,沿街商戶159戶,並涉及花園西村、北村、南村、翠苑五區、楓華府第等多個居民小區。
音樂線定時收運垃圾商鋪張貼專屬考核表
「現在一眼望過去,街上的大垃圾桶都沒了,看上去乾淨了很多,也空曠了很多。」在前期的工作中,翠苑街道對文二路轄區路段的樓宇、企業、住宅、商鋪等進行上門宣傳垃圾分類,分發宣傳材料和二分桶,勸導撤銷了道路兩旁的商鋪垃圾桶,對設置的垃圾房和垃圾投放點進行了標準化改造。
為了更好地管理和激勵文二路翠苑路段的商戶,翠苑街道專門成立了一支由街道公共管理辦、社區、城管、市場監管以及社區黨員和志願者組成的文二路垃圾分類聯合專管隊伍,並制定了垃圾分類獎勵處罰制度。
「每周街道都會組織城管執法、工商、紀檢等各個部門,對每個商家進行垃圾分類檢查。」據翠苑街道綜合信息指揮室主任紀國華介紹,商鋪門口都各自張貼了「垃圾分類 我來分類」的考核表,上有小紅旗、小綠旗或者哭臉的貼紙。經檢查考核後,垃圾分類準確率達100%,貼小紅旗;準確率稍欠缺的,貼小綠旗,並由城管部門給予培訓。問題比較多,就貼「差評」標籤。培訓後仍未正確分類的,一旦集滿三個「差評」,城管執法將對照相關條例進行處罰並公布。
此外,翠苑街道與沿街各商戶面對面建立了文二路沿街商鋪垃圾分類微信群,與每家商戶建立信息聯繫,做到微信全覆蓋,沿街各商戶可以第一時間將對垃圾分類的想法意見建議告知街道,街道也可以最快速度將垃圾分類政策信息傳送至商戶,從而在政府與沿街商鋪間搭建了一張直接溝通的宣傳信息網。
定時定點投放垃圾 實現垃圾分類清運
文二路「生活垃圾分類示範街」涉及到翠苑街道翠苑一區社區、翠苑五區社區、九蓮社區、古蕩灣社區和花園社區的多個小區。起初,不少居民對垃圾分類表示不理解,誤認為自己在家辛辛苦苦把垃圾分類分好,垃圾車卻一股腦兒的混在一起收走,白費勁兒。
「其實不是的,社區的垃圾清運都是按照咱們的分類規則來清運的。」協助垃圾分類工作的九蓮社區居民志願者湯大姐一遍一遍不厭其煩地告知社區居民。由居民在家把垃圾按易腐垃圾和其他垃圾進行二分,志願者和垃圾分類專管員再進行四分,一方面提升了可回收垃圾的利用率,另一方面也為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
今年國慶假期前後,五個社區率先實行垃圾分類定時定點投放。由於社區投放垃圾時間段均設置為上午7:00至9:00,下午6:00至8:00,其餘時間垃圾房處於關閉狀態,問題也隨之凸顯。據古蕩灣社區居民志願者王阿姨介紹,起初剛實行垃圾定點定時投放時,在非投放垃圾時段,存在居民直接將垃圾丟棄在關閉的垃圾房門口的現象,而經過不斷地宣傳和勸導後,目前的垃圾定時定點投放情況已得到較大改善。
「短時間內,很多居民對於垃圾定時定點投放還是不太適應,起步是難的,但是經過規範和勸導後,形成了好習慣之後,居民們對這項工作也會越來越得心應手的。」王阿姨對此充滿了信心。
改造升級垃圾集置點打造垃圾分類現代樓宇
除此之外,位於文二路翠苑路段的樓宇西湖國際率先實施垃圾分類,在實行定時定點投放管理的基礎上,翠苑街道重點完成了對垃圾集置點的提升改造。
西湖國際後方建有一處佔地面積約50平方米的垃圾集置點,外牆上畫滿了垃圾分類的卡通圖案,內牆上張貼了垃圾分類的制度、宣傳海報和分類方法等,垃圾集置點內還設置有洗手臺,細節之處十分貼心。
「西湖國際的這個垃圾集置點比較大,垃圾桶數目也很多,整個垃圾集置點的垃圾吸納量很大。」據紀國華介紹,西湖國際的規模較大,園區內有200多家企業,園區每天能產生45—50桶垃圾。
在全力打造文二路「生活垃圾分類示範街」的目標上,翠苑街道認真制定並貫徹「五個一」工作方法,即建立一個微信宣傳群、組建一支分類專管隊伍、初建一個垃圾投放外運辦法、構建一套獎優罰後機制、實施一組後續發力措施。
目前,翠苑街道對文二路垃圾分類示範一條街創建工作做了初步探索,形成了初步成效,轄區十個社區共178個垃圾房已基本完成公示並處於建設改造中。下一步,翠苑街道將深入開展創建文二路「生活垃圾分類示範一條街」工作,通過加大宣傳、加大檢查執法力度等措施,早日實現文二路翠苑全路段的創建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