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水鄉 處處皆景

2020-12-01 激思

去烏鎮旅遊,還是九十年代末,看到水鄉人家,有種異樣的光彩。石橋、小船、古街更是新鮮。石階、綠樹、人流交相映襯,如畫布展於眼帘。

烏鎮地處桐鄉市北端,京杭大運河西側,是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中國十大魅力名鎮,素有「中國最後的枕水人家」的美譽,以原汁原味的水鄉風貌和千年的文化底蘊而聞名。

十字形的內河水系,將烏鎮劃分為東、南、西、北四個區域,人稱東南西北柵。

東柵是原汁原味的古鎮風貌,以河成街,街橋相連,依河築屋,水鎮一體,體現了中國古典以和為美的人文思想。

民俗和歷史在東柵留下諸多痕跡,是遊客參觀的好去處,如茅盾故居、木心紀念館、三白酒坊之類。

與東柵的古樸不同,西柵將自然景觀和人文建築完美結合,注重休閒度假風格,聚集了許多有創意的店鋪、酒吧等,給人一番全新的古鎮體驗。

夜幕降臨,喝著小酒看對面樓臺上唱戲,或到水邊放幾盞花燈,迷人的江南夜色令人沉醉。

南柵、北柵保留著生活區的面貌,被「三輪車夫」稱為老烏鎮,滿溢著市井氣息和最純樸的古鎮風貌。

漫步在南柵北柵的巷弄裡,猶如行走在一張張老照片裡,渾身浸染著舊時光裡的水墨氣息,讓人不自覺的想起那句「從前的日子很慢,車、馬、郵件都慢……」。

朦朧的煙波,低矮的屋簷,烏鎮水鄉如詩如畫,處處都是美麗的江南風景。


相關焦點

  • 夜遊釜溪處處皆景
    夜幕降臨以後,華燈綻放的釜溪河上,五艘遊船往來穿梭,船中人觀山踏水覽燈城水韻,岸上人看河看船賞水中畫卷,「夜遊釜溪」處處皆景。一河碧波、兩岸彩燈,「夜遊釜溪」6.2公裡「一河三彎四段二十四景」遊程中,裸眼3D水幕秀、戶外特效燈光電影,以及十多組大型彩燈以水為線,以燈為珠,串起千年鹽都古韻芳華;踏浪而行、水波蕩漾,「水上燈會」以船為室、以燈為媒,將釜溪河兩岸歷史典故、人文風情、風光景點聯成古今交融的精緻遺珠,描繪一幅從古至今,走向未來的美好畫卷。
  • 青浦曲水園處處皆景
    至此,一石一水、一亭一閣,盡皆成趣,初具園林規模,取名「靈園」。「曲水園」之名是清嘉慶三年改稱的,因園中有一溪水貫之其間,曲流滿園,水到之地,處處皆景。當年,江蘇學使劉雲房到青浦尋訪,應知縣楊東屏之邀,在園中吟詩宴飲,見其美景,就借東晉王羲之《蘭亭集序》中「曲水流觴」典故之意,將「靈園」改名「曲水園」。
  • 李剛市長精彩推介——處處都是景,四季皆可遊
    昨天視聽妹以視頻+圖文的形式深度解讀今天,咱們繼續來看看▼李剛市長精彩推介—處處都是景,四季皆可遊(旅遊篇)處處都是景今天,到六盤水旅遊,距離已經不是問題。六盤水「處處都是景,四季皆可遊。隨時可以來,來了不想走」的「快進慢遊」旅遊格局基本形成。我們曾經向您承諾的所有冬雪夏涼、秋黃春綠,所有青山綠水、輕歌曼舞,所有醇醴佳茗、精食細膾,所有詩與遠方、惟夢為馬,都變得觸手可及、唾手可得!早晨7點01分,從貴陽開往六盤水的第一班高鐵到達六枝特區。自此,坐上高鐵遊涼都之旅已然開啟。列車到達六枝南站,美麗的牂牁江、神秘的夜郎國已經離您不遠。
  • 廣安處處皆風景
    生活在這座城市的人們無不深刻感受到,如今的廣安是一步一景、移步易景、處處皆景,正成為聞者嚮往、來者依戀、居者自豪之地。
  • 一個具有千年歷史的著名江南水鄉古鎮,紹興四大古鎮之一
    安昌鎮原名清風,位於浙江省紹興縣,與杭州的蕭山相接,南靠柯橋,北鄰杭甬高速公路,一個具有千年歷史的著名江南水鄉古鎮,紹興有名的四大古鎮之一,有「碧水貫街千萬居,彩虹跨河十七橋」之美稱。陳從周教授生前曾三臨安昌,稱道安昌是紹興保存最完好的水鄉古鎮。安昌古鎮最動人之處,則在於這裡的民俗風情。雖經千年歲月,但古鎮人家依然保持著許多傳統生活習俗,成為外地遊客心儀神往的觀賞內容。老街自古商業興旺,今日古鎮的傳統商文化依然原汁原味,這在小城鎮中,甚至許多江南古鎮中也不可多得。
  • 江南水鄉中生活著的千年古鎮,人在景中遊,畫在心中移
    西塘古鎮位於江浙滬交界處,古名斜塘、平川,是江南六大古鎮之一,擁有千年的悠久歷史。古鎮地勢平坦,河流縱橫,處處綠波蕩漾,家家臨水映人。春秋戰國時代,西塘就是吳越兩國相爭的交界地,故也有吳根越角之稱。往昔,水鄉農家的出行以河為道,以舟代步,許多交易只能在船上岸邊進行,為此,這種連接河道與店鋪又可遮陽避雨的特殊建築——廊棚便應運而生,並代代傳承,相沿成習。小船兒悠悠,廊棚長長,古河道旁邊古色古香的古民居重重疊疊,儼然是一派古風猶存的情調。江南水鄉,多以橋為「媒」 ,流水為「情」,「相惜相守」中造就了「小橋流水人家」的詩情畫意。
  • 小橋流水人家,古典山水園林,蘇州的景色美如畫,處處皆有特色
    文/遇到棘手的事情小橋流水人家,古典山水園林,蘇州的景色美如畫,處處皆有特色說起江南水鄉,大家首先便會想到江蘇蘇州,而江浙一帶便是古典的江南水鄉,每個街道都透露著一股充滿文藝書香的氣息,而且各個皆是充滿著文雅氣息的城市
  • 處處是景、步步入畫的門頭溝
    處處是景、步步入畫的門頭溝】綠水青山的門頭溝,處處美景,炎炎夏日,清涼暢快。它有北京的母親河—永定河,千年古剎潭柘寺,「天光地影定皇城」的定都閣,北京第一仙山——妙峰山,明清時期古民居群——爨底下村···門頭溝在等你哦 藏不住了!
  • 烏沙河畔天空湛藍,處處皆美景!
    10月10日,漫步在烏沙河畔,這裡天空湛藍,這裡河水清澈,無美圖,無濾鏡,處處皆風景,景景可拍攝。趁著晴好天氣,城市的建設者正在堤上的步行慢道上噴上綠色的油漆,與周圍的景色色調一致,生態廊道上更添「人在景中
  • 新市古鎮,被遺忘的江南水鄉古鎮,古色古香處處彰顯著「老派」
    新市古鎮,是典型的江南水鄉古鎮這裡沒有我們所常見的江南古鎮的繁華擁擠,也沒有遺忘的商業吵雜,反而更加的古色古香,處處彰顯著「老派」,這也正是我們所想要尋找的原汁原味的江南古鎮,堪稱為「古老之勝,水鄉之美」。
  • 秀美臨朐·定格校園︱葉葉皆秋色 處處皆美景
    如今的校園裡,葉葉皆秋色、處處皆美景,秋不醉人,景醉
  • 夏日周莊|水鄉搖櫓自清涼 沉醉千年江南夢
    波紋蕩漾,自在清涼~去坐船,入千年江南夢周莊,中國第一水鄉,千百年來,無數人水鄉夢的起點與歸宿。船在水中行,人在畫中遊,一幀幀水鄉生活畫卷徐徐展開。阿婆燒著爐子,阿姨圍坐擇菜,又是新的一天。如煙的雙橋、飄揚的垂柳、重疊的樹蔭……讓人不知不覺間放鬆下來。到了周莊,自然是要在船上方能感受到此間柔情。
  • 千年水鄉烏鎮「盛裝」靜待客來
    千年水鄉烏鎮「盛裝」靜待客來 2017-11-29 23:33:51漫步在景區間,依河成街,枕水人家,廊簷石橋,處處盡顯江南韻致。  今年的烏鎮更值得期待。據介紹,今年的「烏鎮咖薈」總計舉辦16場次,已在烏鎮西柵景區及烏村落實了20多個場所,由知名網際網路企業和相關部門分別承辦;「網際網路紀念林」周邊環境提升全面完成;「烏鎮之夜·橋」歡迎晚宴也正在創排設計。
  • 江蘇溧陽:全域旅遊 處處皆「有範兒」
    行走溧陽,小到一樹一瓦,大到一山一湖,處處皆是景;全域旅遊在溧陽,處處皆「有範兒」。從「網紅」到「示範」順著依山傍水而鋪設的溧陽「1號公路」漫步,仿佛置身於大自然的搖籃,沿途儘是秀麗風光,呼吸的每一口空氣都是新鮮純淨。如今,「1號公路」已成為溧陽全域旅遊的主動脈。
  • 穿越千年水鄉,尋夢煙雨西塘
    這裡歷史悠久,風景秀美,人文資源豐富,是吳越文化的發祥地之一,被譽為「生活著的千年古鎮」。這裡處處透著鮮明的對比,卻又顯得格外的和諧與融洽。西塘夜色西塘夜色西塘歷史悠久,水鄉文化特色突出幻想著有朝一日身處千年之前的江南水鄉,著一襲白衣臨河而望,持一支短笛為思念的良人吹一曲相思的小調。
  • 夏天,想去蘇州最大的古典山水園林拙政園,感受最濃鬱的江南水鄉
    拙政園是以水為中心,山水縈繞,亭榭精美,花木繁茂,具有濃鬱的江南水鄉特色。竹籬、茅亭、草堂與自然山水融為一體,簡樸素雅,一派自然風光。拙政園裡面的所蘊含的各種蘇式文化,更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表現,同時園內的各亭各樓無論是從取名、到楹聯、還是隱寓,都與周邊的建築花草和諧的抒和在一起,賦予草一木新的靈魂,從而產生更加深遠的意境,真正做到了寓景於詩
  • 古北水鎮,藏在北京的「江南水鄉」,處處是美景
    密雲縣的古北水鎮,已經有千年歷史,水鎮古樸典雅,風景如畫。走在青石板的老街道,鱗次櫛比的老屋,悠長的胡同,水網縱橫的古建築、民宅、都依水而建,展現了古鎮的風貌和舒適愜意的生活。而今,古北水鎮依託司馬臺遺留的歷史文化,進行了深度挖掘,將這裡規劃為「六區三谷」就是老營區、民國街區、水街風情區、臥龍堡文化區、湯河古寨區、民宿餐飲區和後川禪谷、伊甸谷、雲峰翠谷。
  • 江南水鄉,千年古鎮
    江南水鄉,千年的古橋搖船的大叔帶著上海人的精緻感。喜歡極了大爺的這頂帽子,隨意的一拍,卻成了我眼中的經典。都說時光會留下刻痕,可你的堅韌,讓千年的時間,無數的踩踏,都成了浮雲……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季節更替,你自兀然靜默!
  • 江南水鄉創作札記
    ,高高的馬頭牆和木雕水榭,亭閣長廊,青磚灰瓦,株廊畫壁,在青山綠水間顯得靈動飄逸,和諧統一,處處呈現天人合一,物我合一的心靈感應,白牆粉黛,小橋流水的佳境使人留連忘返,心曠神奕,特別在春天雨季有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的朦朧詩意,又有小樓昨夜聽春雨,明朝深巷賣杏花的空靈仙境。
  • 小溪蜿蜒,池塘清澈,是否在你的窗前,處處散發著嶺南水鄉的韻味
    悠長的青雲巷、古樸的趟櫳門、精緻的滿洲窗,小溪蜿蜒,池塘清澈,處處散發著嶺南水鄉的韻味。成為現代人了解嶺南古文化的窗口,嶺南人回味溯源本土文化的沃土,外地人短時間了解嶺南文化的課堂,滿足了廣大遊客一天了解嶺南民間千年古文化的心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