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代末江蘇徐州,破舊不堪的鼓樓,彼時的古城公明街

2021-01-11 網易新聞

【徐州快哉亭附近,出售茶水的攤位。】快哉亭位置在今快哉亭公園內,由蘇軾(時任徐州知州)命名。清朝時期,吳世熊(徐海道)、桂中(太守)等曾經多次對該亭維修擴建。

【徐州街頭,日本婦女。】1938年5月,日軍佔領徐州。此後,日本開始迅速向徐州移民;1940年5月的統計資料顯示,徐州市區的日韓僑民已逾六千人;大批日本洋行進駐徐州。

【徐州大同街街景】清朝時期,此地稱察院街;俗稱東門大街。民國十七年(1928年),定名大同街。清末民初時期,這裡僅有十餘家小店。二十年代,該街開始繁榮,百貨店雲集。

【徐州隴海鐵路附近的民居】民國二年(1913年),汴洛鐵路劃歸隴海鐵路督辦;民國四年(1915年),開封至徐州路段建成;民國十二年(1923年),徐州至邳州段建成。

【徐州火車站站前廣場】清朝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徐州火車站開工建設;設計師是小古龍(英國),站址位置在雞鳴山的西側。清朝宣統二年(1910年),站房竣工。

【徐州津浦鐵路附近的民居】清朝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津浦鐵路南北兩段,先後在天津、浦口開工建設。民國元年(1912年),津浦鐵路全線通車;總長逾一千公裡。

【徐州公明街街景】徐州彭城路的歷史已逾兩千年,是古城的核心中軸線;彭城路由土城街、剪子股、文明街、南門大街、公明街、中道街、鼓樓前街等組成;公明街處於中間位置。

【破舊不堪的徐州鼓樓】鼓樓位置在彭城路的北段,歷史上曾經屢修屢毀。日軍進攻徐州時,對城市建築狂轟濫炸,鼓樓亦遭受重創,千瘡百孔、僅剩框架。

【徐州小溪邊,洗衣服的婦女。】《徐州老照片,1938年-1940年。攝影資料:京都大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相關焦點

  • 江蘇教育看徐州:徐州排名前10的重點小學,或許是你的母校呢!
    徐州是蘇北一個地級市,名氣沒有蘇州大,經濟發展水平不如常州,以至於有人覺得徐州的教育也有點不入流,甚至揶揄地說「江蘇教育看徐州」,意思是徐州的教育,不容樂觀!實際上,徐州教育並不弱。徐州,簡稱「徐」,古稱彭城,是江蘇省地級市,下轄5個市轄區、3個縣、2個縣級市,常住人口882.56萬人。徐州是兩漢文化的發源地,有「彭祖故國、劉邦故裡、項羽故都」之稱。自古徐州崇文尚武,明朝嘉靖年間,江蘇共建書院19所,徐州就佔有6所。
  • 背影裡的徐州地標:50年代消失的江北第一樓,江湖上仍有他的傳說
    25歲的人力車夫雙喜拉著黃包車,步履堅定地跑過徐州老街。車上的客人微微後仰,穩坐在陽篷下,著力避開頭頂上灼燒的烈日。雙喜的目的地是鼓樓,一個用腳板丈量了千百遍,閉著眼睛都找得到的地方。 徐州人知道鼓樓,跟鼓樓存在的時間一樣長,因為那是徐州城的地標。
  • 徐州蘇軾文化鼓樓區青少年研究分會、蘇軾詩詞學社(鼓樓分社)成立
    都說兩漢文化看徐州,其實還有一個文化也要看徐州,那就是蘇軾文化。
  • 南安洪梅鎮新林村聖天寺年久失修 破舊不堪(圖)
    5月30日,有市民撥打本報熱線0595-26531010稱,洪梅鎮新林村有座古剎聖天寺,由於年久失修,寺廟內外大都破舊不堪,希望能儘快翻修並加以保護。  舊寺廟已破敗不堪。現狀:牆裂屋漏積滿水  5月30日下午,記者來到聖天寺看到,該寺位於洪梅鎮新林村亭湖觀音山上,僅有一條泥土路可到達。
  • 老照片:上世紀30年代的老徐州,感受徐州發展的大變化
    今天給大家帶來一組上世紀30年代的民國時期老徐州照片,這組照片有兩張經過了修復,改革開放40多年,徐州的發展可謂是蒸蒸日上,但是對於以前的徐州已經漸行漸遠,這一組民國時期的老照片記錄了當年徐州的本來面貌,有許多景點現在已經看不到了。
  • 江蘇第一街,曾經的徐州淮海路
    江蘇第一街,你們一定認為是在江蘇的蘇州、南京等地,因為這是蘇南地區,江蘇最發達的地區,熟不知江蘇第一街是曾經的徐州淮海路步行街,這裡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質樸的文化,如果有部電影能記錄淮海路步行街,就會發現幾十年來,這裡看的到的只有修建.
  • 上世紀20年代江蘇連雲港老照片,海州古城牆還保持得相當完整
    海州城最早建築於公元512年(梁武帝天監十一年),海州城南邊是山,北邊是海,所以最早只有東西兩門,東門今已不存,西門就是現在的鼓樓。所以鼓樓以東是老城,即南北朝以前的朐縣,鼓樓以西是新城,是唐宋時增修的。東魏武定七年(公元549年)始稱海州。圖為海州穿著旗袍的女人與兒童。
  • 一場來自1930年大同古城之旅:破損不堪的和陽門,古樸的華嚴寺
    一張舊地圖,一組老照片本文所有照片全部選自於上世紀30年代出版的《亞東印畫輯》以及《亞細亞大觀》中的內容。照片記錄下了20世紀30年代初期大同古城及其周邊地區的風土人情,十分珍貴。30年代初一家大同古城內的掛麵鋪
  • 江蘇徐州:從「一城煤灰」到青山綠水
    冬日黃昏,江蘇徐州雲龍湖沙月島上一對新人正在拍攝婚紗照。「原本打算去杭州西湖拍,現在徐州的環境越來越美,也能拍出好看的婚紗照。」新郎劉樺跟記者攀談起來。崛起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徐州產業轉型升級的精彩縮影。在徐州高新區,國家安全科技產業園匯聚各類安全科技企業120餘家、安全科技研發機構20餘家,承擔國家及省、市科技項目百餘項。江蘇淮海科技城,已集聚超過3000家科技型企業。徐州科技創新谷已進駐院士團隊4個、省「雙創」人才15名。
  • 蘇州生活1988年,雨雪中的古城街頭,彼時的金閶區吳江縣
    【蘇州古城,傳統的民居。】蘇州面講究澆頭、過橋,不下幾十種。民國時期,麵館多使用自製的銀絲細面;解放後,新樂麵館的小寬面十分流行。近十餘年,麵館多恢復了細面。【蘇州公交車站,等車的人們。】三十年代末,蘇州市區有四輛汽車從事客運。至解放前夕,蘇州客運仍以馬車、人力車為主。五十年代,蘇州市的公交線路正式開通運營。【蘇州古城,傳統的石橋。】
  • 江蘇北部最強的城市,或將晉升為「一線」,不是徐州
    今年新一線城市江蘇省內有三個入圍,分別是南京蘇州和無錫,這個也可以看,江蘇的經濟實力有多強?我覺得蘇北地區徐州有名的地方比較大,作為交通中心的紐帶,徐州的經濟確實增長很快,但是徐州的綜合實力在省內不佔優勢,但是,今天說的這個城市不是徐州,而是南通。
  • 河南最「破舊」的城中村:房屋破舊不堪,人群卻是川流不息
    一般情況下來說,城中村的房屋的都是比較破舊的,髒亂差是這裡的本質。今天就來為大家講一下,河南最「破舊」的城中村:棗林街周邊的城中村。這裡周邊的工廠也是充斥著許許多多的大學生,這裡的屋子雖然破舊,可是這裡的人也是人來人往,非常的密集。在這座城市中,生活的時候,幾乎每天都能夠看到新的面孔。
  • 成都這兩條相同背景的街,反差很大,一條富得流油,一條破舊不堪
    不過這兩條街的反差卻很大,一條富得流油,一條破舊不堪。富得流油的那條街叫琴臺路,也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琴臺故徑。琴臺路位於成都青羊區,與文化宮公園相接,離網紅寬窄巷子也很近,很多來成都旅遊的遊客都會順道前去看一看。整條路全長570米,用16萬塊純天然的青石磚鋪成,建築皆是仿明清時期的高臺簷角設計而成,富麗堂皇,很壕!
  • 安徽徐州還是山東徐州?不,江蘇徐州!
    徐州,「最硬核」的江蘇關於「蘇南蘇北」的爭論從來沒有消停過,雖然沒有比徐州更北的江蘇城市了,但這個討論中有時候甚至沒有徐州。徐州太北了,以至於很多蘇南人看來和山東、河北一樣的遠。徐州負責硬核的工業,蘇南那些地方才能安心搞其他工業和第三產業。對於整個江蘇來說,有了徐州的負重前行,才有江南的歲月靜好。「淮海省省會」這個梗看著像一種調侃,但也道出了徐州的現狀。
  • 錦州北鎮古城地標:北鎮鼓樓
    北鎮鼓樓的臺基為磚砌,東西長24米,南北寬20米,高8米;樓的上部有女牆,中有券門,門洞高6米,寬4.5米;北面有門,內有40級臺階可上樓臺;臺上正中為兩層閣樓,高8米,有樓梯可以攀爬至樓上,但現在好像已經封閉了。只要繞著鼓樓進行觀賞,或者從門洞穿越而過,感受一下「跨時代的旅行」,想要爬上去是不可能了。北鎮鼓樓在清末民初都進行過多次維修,建國後被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 僅僅知道百貨大樓不算老徐州,告訴你從前的徐州人是如何逛街的
    如今回頭看80年代的老照片,都會禁不住唏噓,那時候的一磚一瓦,一街一市都顯得那麼古舊,仿佛是上輩子發生的事情,其實也不過30年而已。你知道百貨大樓古彭大廈,知道鞋帽商場雜品店,知道藍天白雲八一大樓,這些當時徐州人逛街的必去之地。但是你知道70年前、80年前甚至一個世紀前的徐州人都怎麼逛街嗎?
  • 曾是常州繁華的古鎮,距今已有700多年歷史,如今卻是破舊不堪
    建造於民國的中街具有焦溪民居的典型代表性,聯排磚木結構二層樓,跨距約5米左右,前店後倉,樓上住人,一直是焦溪的商業中心「南大街」,直到上世紀80年代末隨著新鎮西移逐漸冷落凋敝。粉牆黛瓦、青磚大屋,封火牆、馬頭牆、女兒牆典型的江南建築特色隨處可見,各種木雕、石雕、花格子窗點綴其間。
  • 破舊不堪 內容雜亂 義烏一些小區公眾信息欄「很難看」
    為了方便小區居民發布廣告信息,一些小區設置了公眾信息發布欄,其出發點很好,但近段時間有不少市民反映,一些小區的公眾信息欄內容雜亂、破舊不堪,甚至變成了另類「牛皮癬」、「視覺汙染」源,與全國文明城市考核標準相差甚遠,希望能夠引起關注。昨日(5月29日)上午,記者同市民監督團成員一道走進義烏部分小區進行實地查訪。
  • 短短幾十年,破舊不堪古鎮成功逆襲成一座旅遊文化城市,完美逆襲
    簡介鳳凰縣位於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旅遊資源豐富,類型多樣,尤以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鳳凰古城聞名於世。鳳凰西南,有一座山酷似展翅而飛的鳳凰,古城因此得名。鳳凰古城建於清康熙四十三年,已有300多年的歷史,是一代文人沈從文的出生地,也因沈從文的小說《邊城》,這座靜默深沉的小城開始走向了世界。
  • 古城正定,我心中的夢
    我經常在村口遙望那條路,希望看到古城的模樣,而去正定逛一逛,那是我小時候的夢想。我出生於上世紀七十年代,那時的道路坑坑窪窪,一下雨泥濘不堪,交通工具很不發達。如果去縣城,只能騎自行車,而我家離正定城裡四十多裡,所以夢想遲遲沒有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