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江經驗」引領下的農村創業創新之路

2020-12-11 晉江新聞網

推進「5515」工程 激發「雙創」活力

  「晉江經驗」起源於農村、發端於農村,農村工業化和鄉村城鎮化的自發演變和發展,成就了較強的晉江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而大批「洗腳上岸」的農民,更是成為推動晉江改革發展的主力軍,成為晉江最為寶貴的財富資源——企業家。

  17年來,在「晉江經驗」的指引下,晉江持續加強「三農」工作,深化「三農」體制改革,激發農民創業熱情,全市農業農村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基礎配套更加完善,環境面貌顯著改善,農民收入不斷增長。

  鄉村廣闊天地,是創業創新的一片熱土。近年來,晉江通過開展「5515」工程全力推進農村創業創新,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不斷優化農村「雙創」環境,提升農村「雙創」水平,為晉江改革發展大局、為豐富「晉江經驗」做出積極貢獻。去年以來,晉江推進農村創業創新工作經驗兩度亮相全國。去年4月,晉江市被農業農村部評為全國農村雙創典型示範縣;今年5月23日—25日,全國推進農村創業創新現場交流會暨經驗推介活動在晉江舉行。

  調整農業產業結構 「五色」產業提質擴面

  「農村的首要功能就是生產。」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朱啟臻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曾這樣說過。要讓老百姓的口袋鼓起來,就得有產業的支撐。近年來,晉江始終把產業發展作為農村「雙創」根本目的,積極扶持特色優勢產業,促進三產融合,引導有志於創業者投身其中。

晉江從事胡蘿蔔種植的經營主體達350家

  紅色產業

  胡蘿蔔種植

  近年來,晉江農業產業被植入新的發展要素,短短幾年間,一躍成為福建省最大的胡蘿蔔種植基地,也是全國冬種胡蘿蔔面積最大的縣區之一。

  晉江原胡蘿蔔種植以本地品種為主,品相差、產量低,不成規模。2002年起引進日本「坂田七寸」品種,開始時試驗示範面積僅300畝,到2008年,推廣種植面積達7500畝,經過多年擴張,到2018年全市胡蘿蔔種植面積達6萬畝,產量24萬噸,年產值達6.6億元,從事胡蘿蔔種植的各類經營主體達350家,其中具備胡蘿蔔初加工能力的企業12家。

  目前,「晉江胡蘿蔔」入選福建省第一批特色農產品優勢區,正著手申報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衙口花生」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傳承

  黃色產業

  衙口花生

  說到晉江的特產,「衙口花生」不得不提。「衙口花生」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傳承,是光緒年間衙口一名以賣花生度日的村民通過悉心研究煮曬花生技藝而加工出來的,其味道獨特,主要原料為中琉球花生,適宜在晉江市種植。

  經過多年發展,晉江常年種植面積2.5萬畝左右,年產「衙口花生」8000噸左右,年產值約4億元,現有「衙口花生」加工企業近百家,其中龍頭企業2家,產品暢銷省內外及東南亞地區,深受消費者喜愛。

  「衙口花生」2010年被列入第三批泉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17年獲得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進一步提高了產品的品牌價值。

  紫色產業

  晉江紫菜

  晉江是我省乃至全國最大的壇紫菜加工生產基地。作為福建省十大漁業品牌之一的「晉江紫菜」,其產業基礎好、研發能力強、實力雄厚,匯聚了50多家紫菜精深加工企業,其中,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2家、省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7家,創造出諸多深受消費者青睞的紫菜加工品牌,年加工、銷售紫菜4萬多噸,產值20多億元,佔據了全國壇紫菜加工產品70%以上的市場份額。

  近年來,在政府的支持引導下,規模企業紛紛加大產品研發投入,開發出眾多符合市場需求、口味新穎、加工程度高的新產品,如紫菜酥、紫菜卷等,在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同時,也進一步提高了紫菜加工產品的附加值。

近年來,辣椒種植髮展迅猛

  綠色產業

  辣椒種植

  辣椒種植是新落戶晉江的種植產業,種植面積2萬多畝,年產值約3億元。近年來,辣椒種植髮展勢頭迅猛,其中,2017年12月註冊成立的以安徽籍來晉農業創業者為主體的閩皖辣椒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是其中的佼佼者。聯社共有成員73戶,各類設施農業大棚6200多畝,主要以種植泡椒、線椒、黃皮椒、螺絲椒等作物為主,其社內辣椒種植做到「六統一」(統一技術培訓、統一供苗供肥供藥、統一測土配方、統一病蟲害防治、統一機械化作業、統一籤訂購銷合同),實現辣椒從育苗、種植、採後包裝到銷售一條龍聯合合作,極大提高農戶經濟效益。

鮑魚文化節展示鮑魚產業

  藍色產業

  鮑魚養殖

  鮑魚養殖業是晉江傳統水產養殖業,現擁有專業鮑魚養殖戶158家,年產鮑魚2000多噸,年產值15億元左右。近年來湧現出了晉江福大鮑魚水產有限公司這樣集新品種研發、繁育為一體的水產種業公司,年可繁育優質良種鮑苗1500萬粒、年產種鮑50萬粒。

  2017年,晉江福大鮑魚水產公司入選為「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水產品專供基地」,選送的皇金鮑更成為元首級晚宴指定用鮑。晉江鮑魚產業的綜合實力不斷增強,實現了從產品經營向品牌發展的轉變,產品在國內國際市場的佔有率不斷擴大。

相關焦點

  • 「晉江經驗」引領下的泉州晉江國際機場改革發展之路
    愛拼敢贏,努力實現高質量發展   ——「晉江經驗」引領下的泉州晉江國際機場改革發展之路   新世紀初的2002年,這裡誕生了「晉江經驗」。   根植於這片熱土的泉州晉江國際機場,自1996年12月眾籌建成後,就開啟了艱辛的創業之路。
  • 人民日報評論員:「晉江經驗」孕育發展奇蹟
    無論是在晉江當地深入採訪,還是與專家學者座談晉江發展,人們都不約而同給出一個答案——「晉江經驗」,將它視作以理論指導改革發展實踐的典範。   在改革開放春風的吹動下,晉江人發揚愛拼敢贏的精神,從閒房、閒資、閒散勞動力「三閒」創業起步,探索獨具特色的縣域發展道路。
  • 晉江經驗:世紀之初的探索和總結
    從今天開始,「壯闊東方潮 奮進新時代——慶祝改革開放40年」系列報導,將和您一起來解讀晉江縣域經濟發展的成功「密碼」。2002年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就總結了「晉江經驗」,引領福建加快改革、全面發展。這兩天,晉江市國土資源局的工作人員正在圍頭村著手一項改革試點工作,準備將村裡閒置了20多年的三塊宅基地,變更為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引進個星級酒店。
  • 央媒關於「晉江經驗」的報導在泉州市引起熱烈反響
    聞名全國的「晉江奇蹟」離不開晉江企業家的拼搏精神,這股精神力量始終引領著晉江企業家「愛拼會贏」,在當下依然堅守實體經濟,不盲目跟風「賺快錢」,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弘揚「晉江經驗」,對鼓舞全市企業家們砥礪前行,推動傳統實體經濟轉型升級有著強大的精神作用。作為民營企業的一員,他深感責任重大,將用行動和實踐為語言,繼續傳承發展好「晉江經驗」,講好泉州故事。
  • 學習借鑑晉江經驗 推動石獅高質量發展
    蔡萌芽一行先後參觀晉江經驗館,考察晉江創新創業創造園、中科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裝備製造所、安踏一體化產業園、晉江市第二體育中心。  晉江經驗館以「晉江經驗」為主題,設立歷史背景、經驗提出、踐行發展、傳承創新四個展區,通過影視回顧、珍貴照片、文字簡介、實物展示和場景再現等手法,全面展示習近平總書記當年總結提出「晉江經驗」的實踐探索和理論思考,以及晉江踐行發展「晉江經驗」所取得的輝煌成就。蔡萌芽指出,「晉江經驗」就是敢於創新、敢於擔當。
  • 千餘個「微景觀」扮靚晉江新農村
    19-20日,晉江市農業農村局組織開展「微景觀與村落研學」活動,來自省內各大高校、知名設計院所的三十多名專家學者走進安海鎮新店村、金井鎮塘東村、英林鎮三歐村、龍湖鎮福林村,感受村莊人居環境整治及「微景觀」提升成效,並舉行分享交流會進行鄉村振興經驗探討。
  • 人民日報點讚福建晉江:探索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之路
    11月27日,《人民日報》要聞4版刊發通訊《晉江再塑發展新貌》,點讚福建泉州晉江市在發展壯大實體經濟的同時,著力推進產城融合、城鄉一體,積極探索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之路。2016年,夏安俊從北京舉家南遷,如今已成為新晉江人。領到一次性安家補貼,每年有人才津貼,妻子被安排在當地一家國企工作,夏安俊享受了晉江的一站式人才「禮包」。「這裡有好的科研平臺,也有好的生活環境。」跟記者交流中,夏安俊流露出對眼下工作生活狀態的滿意。晉江對人才的重視,遠不限於夏安俊這樣的高層次人才。
  • 「晉江經驗」是怎樣煉成的
    2017年,晉江的地區生產總值達1981.5億元,是1978年的1366倍;財政總收入212.23億元,是1978年的1158倍;經濟總量連續24年位居福建省縣域首位、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連續17屆位居全國前十……「晉江奇蹟」的背後,離不開「晉江經驗」的指引。
  • 探索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之路——晉江再塑發展新貌(全面建成...
    近些年,福建泉州晉江市在發展壯大實體經濟的同時,著力推進產城融合、城鄉一體,積極探索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之路。不分內外,都是晉江人中科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裝備製造研究所裡,學科骨幹的照片和簡介貼在牆上。1981年出生、具有博士後工作經歷的夏安俊,就是其中的一員。2016年,夏安俊從北京舉家南遷,如今已成為新晉江人。
  • 晉江五位「創二代」: 堅守實業 拓展「晉江經驗」內涵
    晉江家族企業第二代,常被稱為「富二代」,但近年來,一批「富二代」以自己的思想和作為,獲得「創二代」的美稱。李子興、許金升、許清水、許華芳、王俊清……這5位青年,就是晉江知名企業創始人的「創二代」代表。
  • 福建晉江:探索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之路 再塑發展新貌
    來源:人民日報原標題:晉江再塑發展新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人、產、城」如何統籌布局、良性互動,是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重要課題。近些年,福建泉州晉江市在發展壯大實體經濟的同時,著力推進產城融合、城鄉一體,積極探索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之路。
  • 晉江經驗:愛拼才會贏
    (原標題:晉江經驗:愛拼才會贏)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改革開放40年,晉江從一個土地貧瘠的貧困縣,發展成為全國最具經濟活力的縣級城市之一,連續24年領跑福建縣域經濟。 晉江為什麼能成功呢?早在2002年,時任福建省省長的習近平在總結「晉江經驗」時就指出,各地在學習借鑑晉江經驗時,必須認真學習借鑑晉江人民的這種「敢拼、愛拼、善拼」的精神與經驗。
  • 新華社評論員:弘揚「晉江經驗」,再譜改革新篇
    「晉江經驗」是「晉江人民對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大膽探索和成功實踐」。2002年,時任福建省長的習近平在七下晉江深入調研的基礎上,深刻總結改革開放以來晉江發展的鮮活經驗,提出以「六個始終堅持」和「正確處理五個關係」為核心內涵的「晉江經驗」,這是具有戰略指導意義的思想理論成果。
  • 業務量全國第二 晉江陸地港營造創業沃土
    晉江陸地港央廣網晉江8月17日消息(記者 郭婕妤)「依託政策優勢和產業集群特色,爭取把晉江陸地港打造成為一個便捷的通關服務平臺,實現「海陸空鐵郵」的全面通關服務,讓更多的泉州商品通過陸地港賣到全世界」,今天下午,福建陸地港集團總經理李子興在接受兩岸媒體聯合採訪時表示,晉江陸地港業務量佔福建省
  • 晉江經驗的「紅色動力」
    「我們始終牢牢把握『黨建工作服務縣域發展』這一主線,堅持黨建與經濟『兩手抓、兩促進』,將非公黨建作為助推非公企業創新轉型、攻堅突圍的特殊優勢和重要抓手。」晉江市委書記劉文儒表示,通過不斷探索黨建工作的「晉江經驗」,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堅強保障。­  在這片非公黨建的「熱土」上,晉江通過理念、機制、方法創新,打造非公黨建的「晉江樣本」,走在全省乃至全國前列。
  • 《經濟日報》刊發報導:「晉江經驗」是怎樣煉成的
    習近平同志在擔任福建省委副書記和福建省省長期間,曾7次到晉江調研,並於2002年總結提出了「六個始終堅持」和「正確處理五大關係」的「晉江經驗」。十多年來,敢為人先、愛拼善贏的晉江人,把「晉江經驗」作為全面推進縣域經濟科學發展的關鍵指引,成功走出了一條全面發展之路。「愛拼才會贏」「你知道凌晨公雞打鳴之前,為什麼會有三四個『啪』的聲音嗎?」
  • 福州大學晉江科教園:福建高校「校地合作」創新實踐
    「晉江科教園是福州大學和晉江改革創新的一塊試驗田,將堅持面向晉江和區域產業發展需求,助力晉江產業轉型升級,為豐富『晉江經驗』貢獻福大智慧。」中國工程院院士、福州大學校長付賢智如是說。  從2017年2月晉江科教園地基打下第一根樁起,晉江的未來便與福州大學緊緊綁在了一起。2015年由福州大學與晉江市人民政府籤訂的共建「福州大學晉江科教園區」的合作協議。
  • 「晉江經驗」,為什麼能不斷創造出奇蹟?
    福建泉州的晉江市是改革開放中縣域經濟發展的一個標誌,「晉江經驗」就誕生在這裡。不久前,由中央宣傳部組織了「壯闊東方潮 奮進新時代」——慶祝改革開放40年「晉江經驗」大型主題採訪活動,中央主要新聞媒體和部分地方媒體的150多位記者參加。那麼「晉江經驗」到底是什麼?怎麼來的?
  • 美麗青島引領高質量發展之路——「學習外地好經驗,助力建設副中心...
    在加快建設開放、現代、活力、時尚的國際大都市上,青島正在實現新突破,一步步夯實開放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之路。在加快建設開放、現代、活力、時尚的國際大都市上,青島正在實現新突破,一步步夯實開放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之路。  城市精細化管理 讓百姓生活更宜居  手機沒電了,上個廁所的工夫就能充電救急——這是位於青島五四廣場西側口袋公園裡一個衛生間的貼心設計。
  • 李順清出席全省農村實用人才創業創新項目大賽總決賽
    李順清出席全省農村實用人才創業創新項目大賽總決賽10月18日,中共省委組織部、省農業農村廳共同舉辦的全省農村實用人才創業創新項目大賽總決賽在來鳳農園果蔬專業合作社舉辦。農業農村部科教司二級巡視員閆成、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成員、總農藝師李順清出席活動並講話,恩施州政協副主席、中共來鳳縣委書記邢祖訓代表承辦單位做了熱情洋溢的致辭。李順清在講話中指出: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