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5515」工程 激發「雙創」活力
「晉江經驗」起源於農村、發端於農村,農村工業化和鄉村城鎮化的自發演變和發展,成就了較強的晉江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而大批「洗腳上岸」的農民,更是成為推動晉江改革發展的主力軍,成為晉江最為寶貴的財富資源——企業家。
17年來,在「晉江經驗」的指引下,晉江持續加強「三農」工作,深化「三農」體制改革,激發農民創業熱情,全市農業農村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基礎配套更加完善,環境面貌顯著改善,農民收入不斷增長。
鄉村廣闊天地,是創業創新的一片熱土。近年來,晉江通過開展「5515」工程全力推進農村創業創新,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不斷優化農村「雙創」環境,提升農村「雙創」水平,為晉江改革發展大局、為豐富「晉江經驗」做出積極貢獻。去年以來,晉江推進農村創業創新工作經驗兩度亮相全國。去年4月,晉江市被農業農村部評為全國農村雙創典型示範縣;今年5月23日—25日,全國推進農村創業創新現場交流會暨經驗推介活動在晉江舉行。
調整農業產業結構 「五色」產業提質擴面
「農村的首要功能就是生產。」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朱啟臻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曾這樣說過。要讓老百姓的口袋鼓起來,就得有產業的支撐。近年來,晉江始終把產業發展作為農村「雙創」根本目的,積極扶持特色優勢產業,促進三產融合,引導有志於創業者投身其中。
晉江從事胡蘿蔔種植的經營主體達350家
紅色產業
胡蘿蔔種植
近年來,晉江農業產業被植入新的發展要素,短短幾年間,一躍成為福建省最大的胡蘿蔔種植基地,也是全國冬種胡蘿蔔面積最大的縣區之一。
晉江原胡蘿蔔種植以本地品種為主,品相差、產量低,不成規模。2002年起引進日本「坂田七寸」品種,開始時試驗示範面積僅300畝,到2008年,推廣種植面積達7500畝,經過多年擴張,到2018年全市胡蘿蔔種植面積達6萬畝,產量24萬噸,年產值達6.6億元,從事胡蘿蔔種植的各類經營主體達350家,其中具備胡蘿蔔初加工能力的企業12家。
目前,「晉江胡蘿蔔」入選福建省第一批特色農產品優勢區,正著手申報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衙口花生」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傳承
黃色產業
衙口花生
說到晉江的特產,「衙口花生」不得不提。「衙口花生」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傳承,是光緒年間衙口一名以賣花生度日的村民通過悉心研究煮曬花生技藝而加工出來的,其味道獨特,主要原料為中琉球花生,適宜在晉江市種植。
經過多年發展,晉江常年種植面積2.5萬畝左右,年產「衙口花生」8000噸左右,年產值約4億元,現有「衙口花生」加工企業近百家,其中龍頭企業2家,產品暢銷省內外及東南亞地區,深受消費者喜愛。
「衙口花生」2010年被列入第三批泉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17年獲得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進一步提高了產品的品牌價值。
紫色產業
晉江紫菜
晉江是我省乃至全國最大的壇紫菜加工生產基地。作為福建省十大漁業品牌之一的「晉江紫菜」,其產業基礎好、研發能力強、實力雄厚,匯聚了50多家紫菜精深加工企業,其中,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2家、省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7家,創造出諸多深受消費者青睞的紫菜加工品牌,年加工、銷售紫菜4萬多噸,產值20多億元,佔據了全國壇紫菜加工產品70%以上的市場份額。
近年來,在政府的支持引導下,規模企業紛紛加大產品研發投入,開發出眾多符合市場需求、口味新穎、加工程度高的新產品,如紫菜酥、紫菜卷等,在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同時,也進一步提高了紫菜加工產品的附加值。
近年來,辣椒種植髮展迅猛
綠色產業
辣椒種植
辣椒種植是新落戶晉江的種植產業,種植面積2萬多畝,年產值約3億元。近年來,辣椒種植髮展勢頭迅猛,其中,2017年12月註冊成立的以安徽籍來晉農業創業者為主體的閩皖辣椒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是其中的佼佼者。聯社共有成員73戶,各類設施農業大棚6200多畝,主要以種植泡椒、線椒、黃皮椒、螺絲椒等作物為主,其社內辣椒種植做到「六統一」(統一技術培訓、統一供苗供肥供藥、統一測土配方、統一病蟲害防治、統一機械化作業、統一籤訂購銷合同),實現辣椒從育苗、種植、採後包裝到銷售一條龍聯合合作,極大提高農戶經濟效益。
鮑魚文化節展示鮑魚產業
藍色產業
鮑魚養殖
鮑魚養殖業是晉江傳統水產養殖業,現擁有專業鮑魚養殖戶158家,年產鮑魚2000多噸,年產值15億元左右。近年來湧現出了晉江福大鮑魚水產有限公司這樣集新品種研發、繁育為一體的水產種業公司,年可繁育優質良種鮑苗1500萬粒、年產種鮑50萬粒。
2017年,晉江福大鮑魚水產公司入選為「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水產品專供基地」,選送的皇金鮑更成為元首級晚宴指定用鮑。晉江鮑魚產業的綜合實力不斷增強,實現了從產品經營向品牌發展的轉變,產品在國內國際市場的佔有率不斷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