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江經驗」引領下的泉州晉江國際機場改革發展之路

2020-12-25 騰訊網

  愛拼敢贏,努力實現高質量發展

  ——「晉江經驗」引領下的泉州晉江國際機場改革發展之路

東南網8月27日訊(福建日報 通訊員 林嶽平 葉楊)

  【核心提示】

  晉江,一片神奇的土地。

  改革開放40年間,這裡創造了經濟奇蹟:從沿海「高產窮縣」,到連續24年領跑我省縣域經濟、多年位居全國十強縣,豎起全國縣域經濟的發展標杆。

  新世紀初的2002年,這裡誕生了「晉江經驗」。

  根植於這片熱土的泉州晉江國際機場,自1996年12月眾籌建成後,就開啟了艱辛的創業之路。22年來,晉江機場人愛拼敢贏、精準發力、服務民生、助推發展,始終作為「晉江經驗」的踐行者、詮釋者和開拓者,探索出一條民航助推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發展之路,生動演繹了機場與城市共同脈動的雙重變奏,不僅滿足了人民群眾的出行需求,而且成為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動力源。

  

  「晉江經驗」的踐行者

  向海而生的晉江和泉州,開放一直是其發展的重要基因。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地區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不通鐵路、高速公路、「八山一水一分田」的晉江和泉州,很早就開始著力構建便捷的海陸空立體交通網絡和對外開放格局。

  機場是城市的名片和對外開放的窗口,是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先行軍。泉州人的機場夢可以追溯到1955年建設軍用機場時。1981年,民航福建管理局設立民航泉州航站,開闢福州—泉州(晉江)—廣州航線,後因1983年10月廈門機場建成通航而關閉。

  上世紀90年代,泉州人的機場夢再次升騰,並付諸實踐。1992年,晉江市動議改擴建晉江機場並恢復民用航站;1993年7月,國家批准泉州晉江機場改擴建為軍民合用機場;同年12月,改擴建工程奠基。3年建設期,泉州、晉江兩級政府千方百計籌措資金,市民和華僑鄉賢慷慨解囊,硬是把「曬穀場」「練車場」「停車場」建設成為飛行區等級4C的軍民合用機場,並於1996年12月12日正式通航。

  機場建起來,如何「飛起來」?活下來?通航伊始,在缺資金、缺人才、缺資源、地理位置不佔優勢、屬地化民航編外體制等不利條件的疊加下,晉江機場開始了舉步維艱、夾縫中求生存的探索。1998年10月,改造後的機場飛行區等級由4C升為4D。面對困境,機場想方設法引進航空公司開闢航線,並立足僑鄉優勢,先後開通我國香港和菲律賓馬尼拉臨時包機航線。

  此時,市場低迷、連年虧損,給機場提出了世紀之交的難題。1999年,政府制訂了機場徹底走向市場的改制方案。晉江機場以巨大的勇氣自我改革、自斷後路,從正處級事業單位改制為現代化股份制企業,比全國民航機場體制機制改革提前了6年。此後,機場通過成立客貨代理公司包租航空公司飛機,開闢了與航空公司聯合經營的新路。這種敢為人先的做法成功破解了困局:2002年,晉江機場旅客吞吐量達到69萬人次,盈利516萬元,闖出了僑鄉民航的春天。2004年,晉江機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了100萬人次。

  改革開放的過程是不斷探索市場化的過程。自2006年以來,國內航空市場競爭日趨激烈,航油價格不斷飆升,非專業化的包機經營難以為繼。形勢倒逼突圍,領導班子當機立斷停止包機業務,投資籌建銷售網絡,尋求新的發展空間;推動政府明確機場公共基礎設施定位,推行專業化管理,機場回歸管理者本位。在打出雷厲風行的「組合拳」後,晉江機場進入了市場突破的發展階段。2012年,晉江機場Ⅰ類航空口岸正式獲準對外開放,6萬平方米的新航站樓正式投入使用,完成了旅客吞吐量從100萬人次到200萬人次的跨越。

  黨的十八大以來,晉江機場進入了跨越發展階段,對外在與外部機場的競爭合作、分工互補中逐步成熟,對內引導航空公司構建了合作有序、適度競爭的成熟航空市場格局。2014年11月,泉州晉江機場升格為國際機場;從2012年到2015年,旅客吞吐量突破300萬人次大關。2017年,機場完成航班起降4.4萬架次、旅客吞吐量534萬人次、貨郵吞吐量5.93萬噸,在全國229個機場中分別排名第59、第45、第34。2018年1—7月份,實現航班起降約3.4萬架次、旅客吞吐量431.4萬人次、貨郵吞吐量3.6萬噸。

  截至目前,晉江機場有廈航、深航等19家國內外航空公司駐場運營,通航城市45個,其中國際(地區)城市8個,平均每天執飛超過170架次航班,極大地滿足了人民群眾的出行需求。

  「2.6公裡長的跑道接連晉江與世界」。肩負重望的泉州晉江機場,成為晉江連接世界的橋梁紐帶和發展的動力引擎。

  

  「晉江經驗」的詮釋者

  學習和弘揚「晉江經驗」,是晉江機場在新起點上的重要一課。泉州晉江機場22年來每一個改革發展的歷史階段,無不生動詮釋著「晉江經驗」的豐富內涵和寬廣外延。

  ——始終堅持以愛拼敢贏為精神動力。「晉江經驗」的精神內核是愛拼敢贏。晉江機場是一座「捐出來」的機場。「敢為天下先,愛拼才會贏」是流淌在晉江人血液中的一股精氣神,是晉江機場求生圖強的精神動力。晉江機場在建設過程中遭遇的最大困難是資金短缺,建設所需的2.3億元資金全部需要地方自籌,泉州、晉江兩級政府及其他市區縣政府先後投入資金1.3億元。面對1億多元的缺口,晉江市機關幹部率先響應,77家重點企業帶頭認捐,海外華僑慷慨解囊,共籌集資金8300餘萬元,這種「政府發起、民間捐資、財政兜底」的籌融資模式在全國絕無僅有。創業之初,晉江機場人奮發圖強、從零開始,闖出了一片天地。

  ——始終堅持以市場化改革為目標導向。「晉江經驗」的顯著特徵是以市場為導向發展經濟。始終堅持市場化、順「市」而為,是晉江機場的「看家法寶」。1999年,機場改制後逐步建立現代化企業制度,實行政府引導,股東、董事會領導下的總經理負責制,構建了機場股份公司和所屬8家法人主體的經營體系,機場股份公司專注主營航空核心產品,所屬8家法人主體按照市場規則參與競爭,真正做到向機制要活力、向管理要效率、向市場要效益。率先成立客貨代理公司,包租航空公司飛機,解決了生存問題。隨著市場變化,機場及時調整經營管理模式,構建銷售網絡,組建專業市場開拓團隊,服務航空公司,擴大發展空間。此外,機場精準對焦市場需求,積極開通加密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和海上絲綢之路沿線航班,完善空中交通網絡,優化地區外出空中通道。同時,立足自身區位優勢,深耕港澳臺地區和東南亞市場,方便臺胞、僑胞往來探親謁祖、投資興業、旅遊休閒。

  ——始終堅持以服務型政府為發展支撐。「晉江經驗」的寶貴啟示是發揮政府公益性資源政策支撐作用,形成多方互動的良好局面。在發展中,地方政府、民航管理部門與晉江機場進行了高效的協調和互動。在機場屬性定位方面,地方政府明確機場公共基礎設施定位,建立支持機場發展的長效機制。在頂層設計方面,政府設立民航辦,負責機場規劃建設、疏港交通、綜合協調等。在政策支持方面,政府在稅收、土地、扶持民航發展專項資金、淨空保護等方面出臺系列「組合拳」政策。在積極協調方面,政府幫助機場爭取民航局在安全建設、航線審批、航班時刻、航權、空域使用等方面的支持;與廈航、深航籤訂戰略合作協議,引進順豐航空公司,建立順豐公司東南區域總部。在口岸協作方面,政府設立機場口岸辦事處,各駐場口岸單位積極簡化通關手續,加快通關效率,滿足旅客和代理人快速通關需求。

  ——始終堅持以精細化管理為方法手段。「針尖上打擂臺,拼的就是精細」,堅持精細化、專業化管理是晉江機場在激烈競爭中得以發展壯大的關鍵。2007年,晉江機場明確提出走管理型機場的發展道路,通過調整運營管理體制和模式,實現公益性與經營性的分離。晉江機場探索設立投資決策中心、收益成本控制中心和資產運營獲利中心,分別承擔決策、運行和經營三大職能,建立全員績效、全員競聘上崗、全員預算、全員市場營銷、全員資產管理的「五全」管理模式,實現了專業化分工、精細化運營,人力資源成本佔比由通航初期的70%下降到35%,資產從2000年的0.99億元增加到2017年底的16.82億元,營收從2000年的不到1億元預計將增加到今年的13億元,並連續16年經營實現盈利。

  ——始終堅持以軍民深度融合為發展保障。「晉江經驗」的成功秘訣是始終堅持立足本地優勢和選擇符合自身條件的最佳方式加快經濟發展。晉江機場作為運營數十年的軍民合用機場,軍民深度融合既是發展的前提和基礎,也是最佳方式。晉江機場始終按照四大原則深化軍民共建。統一規劃。軍民雙方建立了常態化協調機制,針對晉江機場數輪改擴建,軍民雙方都能進行充分溝通協調,確保工程軍民兩用。分區管理。軍民雙方各自分區管理,各司其職,互通有無。資源共享。在土地、營房、停機坪等關鍵資源實現共享共用。聯合保障。雙方聯合開展跑道防入侵、淨空管理、跑道應急搶修、鳥擊防範等保障工作,實現運行共保。

  ——始終堅持以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為責任使命。「晉江經驗」的核心內涵是加快改革、全面發展。晉江機場作為晉江、泉州融入全球經濟的重要通道,助力當地加快發展傳統產業、重化產業和高新產業等三大支柱型產業,發揮城市高效集散交通樞紐作用。立足「海絲、海西、海峽」區位特點,找準民航高新技術產業和服務地方產業的需求點、結合點、發力點,民航旅客周轉量在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中的比重由通航初期的3%躍升至28%。按2018年預計旅客吞吐量700萬人次測算,機場將直接或間接創造經濟效益約127億元,提供就業崗位近3.7萬個。

  ——始終以正確處理好「五個關係」為基本遵循。「晉江經驗」的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是堅持辯證法。在做到「六個始終堅持」的同時,還要正確處理好「五個關係」:處理好有形資產與無形資產的關係。堅持「客戶第一、員工滿意」理念,打造僑鄉精品機場,榮獲了民用機場服務質量綜合性大獎——服務質量優秀獎。處理好主業與輔業的關係。堅持做大主業、做優輔業的經營思路,籌資分期建設面積達8.9萬平方米的空港園區,目前輔業收入逐年增加;堅持客貨運並舉,引進順豐公司開通定期全貨機航線,2018年預計完成貨運吞吐量6.3萬噸,成為輻射國內、連接國際的航空快遞集散區域中心。處理好市場「變」與誠信「不變」的關係。晉江機場發展的「變」是隨市場而變,「不變」則是堅持安全和誠信。始終堅持「安全是企業的生命線」理念,大力弘揚誠信文化,連續實現22個航空安全年。處理好服務發展與服務群眾的關係。以晉江機場700萬人次旅客吞吐量和泉州市830萬人口來測算,每個泉州人每年乘坐飛機0.84次,是全國平均值的2.4倍。處理好人才與科技的關係,加大引才、育才、留才力度,提供人才支撐。機場加強大數據、人工智慧、網際網路和信息化管理等先進技術運用,引進A-CDM、人臉識別等新技術。

  

  「晉江經驗」的開拓者

  「晉江經驗」是大膽探索和成功實踐的總結,更是未來前行的坐標。泉州晉江國際機場將努力作為「晉江經驗」的開拓者,矢志探索,走出一條符合自身實際,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道路,助力「新福建」「五個泉州」和「國際化創新型品質晉江」建設。

  ——堅持精準把握市場脈搏滿足市場需求。目前,泉州、晉江正大力發展集成電路、信息技術、高端製造等高新技術產業。晉江機場找準民航運輸與旺盛市場需求的結合點,發揮航線和航班網絡的輻射和帶動作用,發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搭建地方政府、航空公司、客戶、公眾和機場共享發展成果的產業平臺,構建共同發展、合作有序、適度競爭的航空市場格局。科學把握做大總量與提升質量的關係,兼顧商務與廉價航空,完善國內航點布局,實現全國省會、主要城市及旅遊城市全覆蓋;新開、加密「一帶一路」沿線東南亞、東北亞等國際和地區航線航班,開闢對外空中新通道,提供「安全通達、精緻便捷」的航空產品。

  ——堅持服務型政府公益性政策資源升級落地。建立政府、軍方、民航管理部門、口岸查驗單位、航空公司等單位定期溝通協調機制,研究解決機場運行發展中的問題和難題;加大支持航空運輸綜合改革發展的各種資源政策,在稅收和專項資金等財稅政策方面給予傾斜配置;優先保障發展用地和建設資金,支持機場在「十三五」期間實施15.5億元的改擴建工程,新增19個停機位,擴建航站樓3萬平方米,滿足年旅客吞吐量10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15萬噸容量需求。加強與航空公司合作,繼續深化落實泉州、晉江市政府、機場與廈航、深航、廈門空管站籤訂的戰略合作協議。完善交通樞紐建設,發展多式聯運,加快打造以千萬吞吐量機場為基礎的綜合交通樞紐,構建區域航空、鐵路、軌道、高速、快線等各類交通無縫銜接的大交通樞紐體系。

  ——堅持助力地方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機場將主動對接泉州、晉江兩級政府發展規劃和產業升級需求,積極落實泉州市現代物流業轉型升級路線圖,提前規劃建設新貨運站,大力發展國際貨運業務,服務跨境電子商務,為產業升級提供更加方便快捷、成本低廉、高效通達的空中通道;配合政府在機場周邊綜合規劃建設臨空產業園區,大力發展臨空經濟,吸引高附加值產業、航空驅動型產業,帶動金融、信息、科技、創意等綜合現代服務業。預計到2020年實現機場旅客吞吐量突破10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達到8萬噸,躋身千萬級國際機場行列;遠期規劃到2030年,旅客吞吐量將達20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將達20萬噸。

  ——堅持推進軍民航機場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理解實踐軍民一體化國家機場戰略,積極探索融合建設、聯合管理、共享資源的安全運行管理模式,打造共建共管共享格局。統一運行標準,不斷提升軍民航機場運行保障能力;融合保障力量,充分發揮軍民融合的雙向拉動作用,進一步完善軍民航機場融合發展體系;推廣技術應用,軍民雙方按照統一標準引進高新技術,加強軍民雙方的技術交流、培訓提升和人才流動,做到工作機制更完善,安全管理更有效,資源整合更充分,聯合管控更有力,信息共享和培訓交流更暢通。

  ——堅持走管理型機場發展道路。堅持走以精細化、專業化、市場化為內核的管理型機場道路,不斷提高民航運輸效率和經濟效益,獲得社會效益和可持續發展。嚴格分離公益性資產和經營性資產,實現公益性資產服務社會群眾,經營性資產參與市場配置。繼續完善推行職能管理、安全保障、市場營銷、資產運營、非航空性業務的專業運作,加快引進專業團隊和戰略合作夥伴,通過市場高效率、高效益配置和管理各種資源,逐步實現機場向管理型、專業化縱深發展。

  ——堅持民航「發展為了人民」理念。在創新服務方面,加快群眾對民航服務焦點問題的改進,滿足群眾對消費升級產生的航空出行新需求。在服務標準方面,以便捷旅客出行為服務宗旨,加強機場服務規範化、標準化建設,認真執行民航服務規範和標準,完善特殊航空運輸服務,簡化旅客乘機流程,為旅客營造舒適的乘機環境,提供具有特色的乘機體驗。完善服務質量評價機制、旅客投訴渠道和響應機制,加強旅客、客戶權益保護,關注旅客感受最敏感領域,打造閩南「精品機場」,增進旅客對民航服務的獲得感。

  (福建日報 林嶽平 葉楊)

相關焦點

  • 泉州晉江機場更名泉州晉江國際機場
    泉州晚報訊(記者李凱龍 通訊員葉揚 蘇江梅 文/圖)泉州晉江機場即日起正式更名為「泉州晉江國際機場」。 機場歷程 前年驗收成為國際機場 泉州晉江機場始建於1955年8月,為軍用機場,1993年起,由泉州市政府及晉江等縣(區、市)政府以及海內外各界共同籌集資金2.9億元人民幣,對其進行擴建,1996年12月12日正式通航。2009年啟動總投資9.09億元的第二輪改擴建,現為軍民合用機場。
  • 「晉江經驗」引領下的農村創業創新之路
    推進「5515」工程 激發「雙創」活力  「晉江經驗」起源於農村、發端於農村,農村工業化和鄉村城鎮化的自發演變和發展,成就了較強的晉江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而大批「洗腳上岸」的農民,更是成為推動晉江改革發展的主力軍,成為晉江最為寶貴的財富資源——企業家。
  • 泉州晉江機場正式更名為「泉州晉江國際機場「
    民航資源網2014年11月12日消息:11月11日,民航局正式批覆同意,泉州晉江機場更名為「泉州晉江國際機場」。泉州晉江機場航空口岸的申請歷時10年,2012年11月15日通過國家驗收穫批成為正式的航空口岸,事實上已成為國際機場。但由於機場沒有更名,國內外許多航空公司都不知道泉州晉江機場已是國際機場,誤以為開通國際(地區)航班仍要進行煩瑣的航線申報手續,影響了機場國際(地區)航線的拓展。
  • 高大上丨泉州晉江機場正式更名為「泉州晉江國際機場」
    ---- 新朋友點上方藍字關注 ---- 昨日,泉州晉江機場收到國家民航局批覆,正式更名為泉州晉江國際機場。
  • 人民日報評論員:「晉江經驗」孕育發展奇蹟
    無論是在晉江當地深入採訪,還是與專家學者座談晉江發展,人們都不約而同給出一個答案——「晉江經驗」,將它視作以理論指導改革發展實踐的典範。   在改革開放春風的吹動下,晉江人發揚愛拼敢贏的精神,從閒房、閒資、閒散勞動力「三閒」創業起步,探索獨具特色的縣域發展道路。
  • 泉州晉江機場黨委戰疫風採實錄
    疫情發生以來,泉州晉江機場積極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打造「立體式」「多維度」的防疫框架體系,制定航班保障方案,明確工作重點,形成統一指揮、密切協作、整體聯動、高效處置的工作格局,守好城市對外防線。    「一名黨員,就是一道防線」   在這場與時間賽跑、與疫情搏鬥的阻擊戰中,泉州晉江機場全體黨員在黨委的引領下,採取最全面、最嚴格的防控舉措,深入開展各項各項疫情防控工作,積極爭做疫情防控的宣傳者、疫情防控的踐行者、健康空港的守護者
  • 泉州晉江國際機場國際貨運航班突破100架次!
    1月7日,廈航MF8673航班從泉州晉江國際機場起飛,前往馬來西亞沙巴州首府哥打基納巴盧。至此,廈門航空在泉州晉江國際機場已順利執行「客改貨」航班100架次,承運出口貨物近千噸。2020年以來,為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對民航市場造成的嚴重衝擊,泉州晉江國際機場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堅持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兩手抓。5月6日,與晉江陸地港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設立「泉州晉江國際機場城市貨站」。
  • 晉江經驗:愛拼才會贏
    (原標題:晉江經驗:愛拼才會贏)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改革開放40年,晉江從一個土地貧瘠的貧困縣,發展成為全國最具經濟活力的縣級城市之一,連續24年領跑福建縣域經濟。 福建省泉州市委書記、市長 康濤:總書記總結的晉江經驗,既是一種提煉升華,更是一種前瞻的思考,它不是管一時一地的,而是管全局,管長遠。晉江經驗也是在不斷發展,完善,深化的。
  • 央媒關於「晉江經驗」的報導在泉州市引起熱烈反響
    今年6月12日至15日,國內30多家主流媒體參加由中宣部組織的「壯闊東方潮 奮進新時代——慶祝改革開放40年」大型主題採訪活動,來到活動第二站——泉州晉江。在報導中,媒體關注晉江如何從幾十年前的一片稻田,發展成現在的全國縣域經濟樣本,並成為中國製造走向世界的典範,以及泉州各地踐行「晉江經驗」的生動事例。
  • 晉江經驗:世紀之初的探索和總結
    從今天開始,「壯闊東方潮 奮進新時代——慶祝改革開放40年」系列報導,將和您一起來解讀晉江縣域經濟發展的成功「密碼」。2002年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就總結了「晉江經驗」,引領福建加快改革、全面發展。這兩天,晉江市國土資源局的工作人員正在圍頭村著手一項改革試點工作,準備將村裡閒置了20多年的三塊宅基地,變更為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引進個星級酒店。
  • 新華社評論員:弘揚「晉江經驗」,再譜改革新篇
    從一座縣城的艱辛求索到一個國家的發展求變,改革開放的砥礪奮進改變了八閩的山山水水,更開創神州的萬千氣象。「晉江經驗」是「晉江人民對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大膽探索和成功實踐」。2002年,時任福建省長的習近平在七下晉江深入調研的基礎上,深刻總結改革開放以來晉江發展的鮮活經驗,提出以「六個始終堅持」和「正確處理五個關係」為核心內涵的「晉江經驗」,這是具有戰略指導意義的思想理論成果。晉江的改革發展,是中國改革開放40年光輝歷程的一個縮影,寫下了精彩紛呈的時代篇章。學習和弘揚「晉江經驗」,是我們在新起點上繼續推進改革開放事業的重要一課。
  • 學習借鑑晉江經驗 推動石獅高質量發展
    晉江經驗館以「晉江經驗」為主題,設立歷史背景、經驗提出、踐行發展、傳承創新四個展區,通過影視回顧、珍貴照片、文字簡介、實物展示和場景再現等手法,全面展示習近平總書記當年總結提出「晉江經驗」的實踐探索和理論思考,以及晉江踐行發展「晉江經驗」所取得的輝煌成就。蔡萌芽指出,「晉江經驗」就是敢於創新、敢於擔當。
  • 「晉江經驗」是怎樣煉成的
    習近平同志在擔任福建省委副書記和福建省省長期間,曾7次到晉江調研,並於2002年總結提出了「六個始終堅持」和「正確處理五大關係」的「晉江經驗」。十多年來,敢為人先、愛拼善贏的晉江人,把「晉江經驗」作為全面推進縣域經濟科學發展的關鍵指引,成功走出了一條全面發展之路。
  • 1996年:泉州晉江機場試航 8年吞吐量突破百萬
    1996年泉州晉江機場竣工早在上世紀50年代,泉州人就期盼能建成一座機場,連接世界。1996年9月10日,泉州晉江機場試航北京,讓這個長達40多年的夢想走進現實。「作為歷史的見證者,看著飛機起飛,激動不已。」泉州晉江國際機場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龍新說。
  • 泉州晉江國際機場情況簡介 主要航班航線
    去程航班MF845,15:00由泉州晉江國際機場起飛,17 :05 抵達韓國濟州國際機場;回程航班MF846,18 :00 由韓國濟州國際機場起飛,20: 15抵達泉州晉江國際機場。  第四個新航班:7月2日,復興航空GE340 航班從臺北桃園機場起飛,順利抵達泉州晉江機場。
  • 泉州晉江國際機場:福建省第三大機場,吞吐量500萬人次
    福建省第一大經濟城市應該是泉州市,但泉州機場,在福建省卻排名第三。泉州機場,全稱泉州晉江國際機場,是一座設計飛行標準4D級的機場。泉州晉江國際機場的歷史要追溯到1955年,當時的名字叫晉江機場。在2014年的時候,泉州機場晉升為泉州晉江國際機場,規模位居福建省第三位。泉州晉江國際機場,按照4D級飛行標準設計,擁有一條2600米的跑道。泉州晉江國際機場,還擁有一條2600米的滑行道,可以供波音767等中小型飛機起降。泉州晉江國際機場,目前開通了118條航線,通航國內外的45座城市。
  • 泉州晉江國際機場新增泉州至柬埔寨金邊航班
    ­  「我原本準備從廈門轉機去柬埔寨旅遊,沒想到剛好遇到了泉州開通飛金邊的直航,太方便了。」27日,來自南安的黃先生和其他87名旅客一起在泉州晉江國際機場登上了泉州(晉江)—柬埔寨金邊的首行飛機。
  • 泉州晉江國際機場開通首條直飛菲律賓達沃航線
    12月18日,泉州晉江國際機場開通首條直飛菲律賓達沃航線。 葉楊 攝中新網泉州12月18日電 (記者 孫虹)泉州晉江國際機場18日開通菲律賓達沃航線。這是中國大陸首條直飛達沃的航線。據了解,泉州-達沃航班由廈門航空公司執行,航班號MF8679/80,班期每周二、五,9時從泉州晉江起飛,12時15分飛抵達沃;13時15分從達沃起飛,16時30分抵達泉州晉江(以上均為北京時間)。達沃是菲律賓第三大城市,是菲律賓重要的經濟中心,也是與中國交往最密切的菲律賓城市之一。
  • 福建泉州晉江國際機場取消所有國際(地區)航線
    中新社泉州3月25日電 (記者 孫虹)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3月25日起,福建泉州晉江國際機場已開通的17條國際(地區)航線全線停航,後續航線運營視情況再定。  此前,泉州晉江國際機場已經取消了部分國際(地區)航線,只保留了泉州飛往香港、澳門、馬尼拉的三條國際(地區)往返航線。
  • 泉州晉江國際機場成立空港毒品查緝站
    10日下午,泉州市公安局晉江國際機場分局「空港毒品查緝站」正式掛牌成立,這標誌著泉州晉江國際機場加強毒品堵源截流工作的全面鋪開和毒品查緝工作機制正式建立。該查緝站成立後,將進一步整合和發揮空港在毒品查緝方面的資源優勢,有效協調組織相關部門對利用民航進行毒品犯罪行為進行堵截查緝,全面提升機場打擊毒品犯罪的能力和效率,守好晉江「門戶」。同時,查緝站還將對機場地區禁毒宣傳工作進行有效組織和指導,維護空港「無毒」環境,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機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