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成都地鐵五線齊發,原來只是拋了塊磚。
△ 五線齊發,官方海報 來源:成都地鐵
你以為這句話是在吹牛嗎?當所有成都人民都沉浸在「五線齊發」帶來的城市自豪感中時,成都在同一天,又公布了一份重磅文件——《成都市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優化方案公示》。
△ 來源:成都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
注意關鍵詞:軌道交通、線網規劃、優化方案。試問:為啥子成都如此急迫,畢竟才五線齊發,當天就發布這個?
官方的說法是:為貫徹落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戰略部署,推動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構建軌道上的都市圈,支撐成都由大城市向大都市轉化。
總之,成都想幹的事,都是與國家戰略息息相關,時間緊,任務重,必須提前布局。
△ 成渝雙城經濟圈
既然是優化方案,優化內容是什麼呢?
1、統籌利用既有鐵路資源、強化成德眉資軌道交通聯繫,構建30分鐘通勤圈。
2、重構東部新區軌道線網、局部強化天府新區軌道線網,優化大港區市域鐵路聯繫,局部優化中優區域的軌道線站位,支撐「一心兩翼三軸多中心」空間格局的形成和五大主體功能區建設。
3、銜接鐵路區域總圖調整,優化軌道線路,實現對城市重大交通樞紐的多線多向銜接服務。
4、局部優化線路,強化產業功能區覆蓋,推動產業功能區的創新發展。
軌道優化線網:由55條線路組成,包含城市軌道36條,市域鐵路19條,總長度約2382km。其中1~33號線、D1~D6號線為城市軌道,S1~S19號線為市域鐵路。
△ 暫時沒有找到高清圖,大家先將就看吧
UP君將之分為三部分來說,1~33號線;D1~D6號線;S1~S19號線。
1號線:向南繼續延伸,向北與27號線、32號線交匯,向北沒有延伸,依舊停在韋家碾站。今夜,我們都是北門人。
2號線:向西延伸至紅光鎮,未來將與11號線、20號線、S15相交,向南延伸至東山國際新城,並與S13相交。
3號線:保持不變。
4號線:西邊以後向南到金馬,東邊延伸到五環路,到洛帶,接S15線。
5號線:南側要繼續延伸到永安,就是現在的天府生物城。
6、7、8號線:保持不變。
9號線:不辱使命,終將成環,在北三環外側,與S11線18號線交匯,而且東側也更貼近青龍湖了。
10號線:恭喜熊貓基地,延伸過來了,新津又賺了,又有一個旅遊點可吹了。
11號線:從西五環到東五環,覆蓋了永寧(西邊),與27相交;書房(東邊)與S15線相交。
12號線:西段延伸至蜀西路,迎賓大道與2號線換乘,市區經過猛追灣,到新鴻路、杉板橋,最後由雙店路向東,達西河尹家塘,與17號線、22號線交匯,恭喜西河人民,他們未來地鐵不少哦。PS:這條線終於經過了電子科大清水河校區,感恩謝老師的努力。
13號線:只有西延的兩個站,七裡溝經鄒家場到明光站,與19號線相交;向東變成了市域鐵路S13線。
14號線:東西都變短了,西不到車家灣,東不過龍泉山。
15號線:西段延伸至雙流車家灣站,東段不再沿著1號線向南走,而是向東撇,被縮短後至白沙站。
16號線:根本不走北門了,連紅星路都不走了,過了興隆湖之後,就跑到天府大道西側向北,一直到華西壩,並沒有與13號線換乘;而是在六環路(二繞)以南則沿著天府大道東側鋪設,城南的地鐵,是真的多啊。
17號線:雙流區域被捋直了,它從蛟龍工業港西側路過,繞路的重擔交給了21號線。
18號線:雖然1號線沒動,但18號線北延了,與9號線交匯;南邊也延伸了,到了簡陽南。
19號線:不變。
20號線:雙流段繼續向南延伸,有換乘線路了,實際上就是網絡形成,減少斷頭路,而龍泉段繼續東延,與2號線龍平站實現換乘。
21號線:東到麓山大道與蓉遵高速交口東側,西段沿用上一版規劃繞行雙流城區至九江北。顯然,主要是走南五環。
22號線:龍泉改動大,不是向東,而是向北到西河,與12、17號線相交。
23號線:繼承原來的16號線北段,從新都以東到天府一街。
24、25號線:暫時不穩定。
26號線:其實就是天府新區的環線。
27號線:保持不變。
28號線:越過3號線繼續往東走,到熊貓基地附近,看來熊貓星球項目的未來,一片光明啊。
29號線:到五環路後,與原15號線的路線對調,不過它向南只到興隆湖以北。
30號線:主線向北與20號線換乘,不再往北延伸到西河,而是只在南側增加一個支線,與2號線換乘。
31號線:未穩定。
32號線:從三聖鄉出來,在青龍路附近不再向北,而是直接向西延伸,經動物園-韋家碾。PS:韋家碾站未來將是1號線、27號線和32號線三線交匯。
33號線:不變。
這6條線的功能比較直白,全部安排在東邊。東進真的不是吹的。
D1、D5:助力簡州新城和簡陽
D2、D3、D6:助力空港新城
D4:串聯簡州新城與淮州新城
市域(郊)鐵路新建線路單程通行時間宜不超過1小時,設計速度宜為100—160公裡/小時,平均站間距原則上不小於3公裡,早晚高峰發車間隔不超過10分鐘。
S1:這條線還是很重要,它是串連了金堂、青白江和新都的東西向線路,其西側與S11相交。
S2:從金堂一路向南經過淮州新城、簡州新城、空港新城,基本在龍泉山以東穿行。
S3:助力成資同城化的重要線路,但有一點小改動,呂家咀站向北分叉,到天府機場航站樓,與S13線連接。
S4:西與17號線連接,東達淮州新城。
S5:助力成眉同城化的重要線路,起於天府新區,依次與19號線、16號線相交,興隆湖西南側與S19線相交,出二繞之後過天府文創城,繼續向南接眉山。
S6:連接蒲江-成都,在新津與10號線和S7交匯。
S7:連接邛崍-成都,在新津與10號線和S6交匯,一路向東,經過雙流,最終到達天府新站。
S8:連接大邑-成都,在20號終點站與S7線相接。
S9:串聯都江堰市區至中心城區,終點止於溫江19號線起點站。
S10:很短,從青白江引出,向南延伸,終點在23號線起點站,並與S1線相交。
S11:助力成德同城化的重要路線,起於3.5環,18號線規划起點站,向北與地鐵5號線和S1線銜接換乘,在大豐分岔,主線向北經過馬家鎮、濛陽鎮,支線向西經過新繁鎮,彭州城區,止於麗春鎮。
S12:南北向連接中心城區與青白江區的線路,並預留向北延伸條件;途徑新都區木蘭鎮並設站。與8號線相交,最後與9號線和17號線在龍潭商務區站交匯。
S13:接13號線龍華寺站,向東,與S15線和2號線相交,一路向東到達簡州新城,向南進入天府機場與S3相接。
S14:與14號線終點站,與15號線相交,從白沙鎮向東經太平鎮,經過空港新城北側,一直延伸至簡州新城。
S15:從青白江清泉鎮引出,一路向南走五環路,在龍泉境內與4號線、2號線相交,出龍泉後一路向南,走太平鎮,最終接入合江的天府新站。
S16:起於天府新區正興,與S7線相交,並與5號線平行,一路向南到達黃龍溪市域界,應該是要接入到眉山。
S17:連接D6線,繼續向南延伸,抵達資陽北。
S18:從5號線引出,主要經過新津的岷江創新城,向西一直到新津主城區,與22號線、S7和10號線交匯。
S19:之前的23號線變成了S19線,從19號線與13號線的換乘站明光站引出,與地鐵4號線相交,連接崇州和溫江,支撐崇州發展。
▼▼▼
最後的話:看完上面的內容,是不是感覺成都的布局有點超前了,如何打消這種顧慮呢?12月17日,中國政府網也發布了一則重磅消息,是《關於推動都市圈市域(郊)鐵路加快發展的意見》。
這份文件對下階段國內都市圈市域(郊)鐵路的發展建議給出了具體的指導意見,其中重點照顧的對象是: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成渝、長江中下遊區域。圈重點:成渝。
一前一後兩個文件,一個是中國政府網發的,一個是成都市發的,很顯然,成都的這個優化方案,又更穩了撒。
溫馨提示:以上內容僅供參考,一切以官方最終公布為準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