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這句話近年來被媒體廣泛傳播,也讓我們明白了國家層面關於美麗鄉村的願景。記住鄉愁,當然不僅僅是在午夜夢回時,反芻一下兒時的情趣或美好的生活,而是要我們在力所能及時,投入到鄉村建設中去,改變鄉村面貌,在「望山看水」過程中實現共同富裕。鄉村不應僅僅是懷舊的載體,而應該成為我們在新時期建功立業的陣地。
鄉村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一所大學,這所大學是城市人和鄉村人共同的成長熔爐。陳統奎的《從故鄉出發,從世界回來》(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20年3月出版)是一部講述當代青年離開大城市返鄉創業,並取得顯著成績的紀實文學作品,是作者回歸故鄉,運用現代鄉村建設理念,振興鄉村並實現自身創業夢想的真實記錄。
2005年畢業於南京大學的80後返鄉青年陳統奎,曾在媒體做記者,2009年回到故鄉海南省海口市博學村,帶領村民們轉型自然農法耕種,創立火山村荔枝品牌,並經營起海南首家真正意義的民宿,發起主辦了五屆全國返鄉論壇,成為走上哈佛商學院演講臺的返鄉青年,被稱為「半農半社會『起』業家」。陳統奎認為:「一定有一種生活,可以不再被時間或金錢逼迫,回歸人類本質;一定有一種人生,在做自己的同時,也能夠貢獻社會。」
在許多人嚮往大城市的時候,作為一個名校大學生,陳統奎卻對故鄉心存眷戀,以自己的力量,改造故鄉,並通過創業帶動故鄉經濟發展,最終使故鄉有了嶄新的面貌。他的成功經驗,尤其是創業夢想與鄉村建設高度契合的理念和實踐,對當下推動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具有積極意義。
《從故鄉出發,從世界回來》分為上下兩篇,上篇主題是「從故鄉出發」,講創業經歷;下篇主題是「從世界回來」,講遊學經歷。返鄉創業是一個國家經濟社會發達以後的產物,中國也不例外。這是一場由下而上的再造故鄉行動,返鄉青年將在創業中尋找到新的人生價值。至於返鄉潮的具體原因,陳統奎認為有以下幾點:一是國家層面的提倡使鄉愁泛起,重塑了人們對故鄉與鄉村的想像;二是北上廣等城市的生活成本越來越高,年輕人開始考慮重新回到故鄉;三是返鄉人的自我價值追求,每個人都可以當自己人生的主角。
鄉村造夢師陳統奎坦言,沒有新村民的加入,光靠老村民的力量,是不可能再造新故鄉的。願鄉村不只是人們的葉落歸根之處,還是重塑人生價值的起點。(彭忠富)
關注河北新聞網,了解河北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