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羅馬文明展》:兩大文明跨時空「對話」

2020-12-15 洛陽網

  大遺址保護洛陽高峰論壇將於月底開幕。配合此次盛會的舉行,我市將在洛陽博物館新館舉辦《秦漢—羅馬文明展》、《中國古代都城文明展》、《大遺址保護成果展》和《洛陽珍寶展》四項展覽。從今日起,本網將陸續介紹這四大展覽的概況、看點、精美展品等,敬請關注。

  公元前3世紀到公元2世紀之間,雄踞世界東西的秦漢、羅馬,開創了人類社會發展的兩大不同模式,代表著當時世界文明的最輝煌成就。當時人們的日常生活是什麼模樣?這兩種文明對世界產生過哪些影響?將於月底開幕的《秦漢—羅馬文明展》會為觀眾打開一扇了解這些謎底的「窗口」。

  展覽規模空前

  《秦漢—羅馬文明展》由中國國家文物局和義大利文化遺產與藝術活動部共同舉辦,是呈獻給新中國成立60周年的文化盛宴,也將是2010年義大利中國文化年的開幕慶典項目,是中意兩國文化交流的一大盛事。

  這次展覽規模空前。中意雙方精選了秦漢王朝與羅馬帝國時期的489件(組)展品參展。中方的211件(組)展品,來自國內20個省、市(自治區)的61家文博單位;意方的278件(組)展品,來自義大利羅馬、那不勒斯、龐貝等地區10家博物館。展品將展示兩大帝國古老的文明、悠久的歷史、不同的文化特質及其對人類的偉大貢獻。

  展覽分為六個部分

  展覽分為6部分。序幕部分對這兩種交相輝映的文明進行了簡明扼要的勾勒;第二部分《帝國的建立》主要講述秦漢、羅馬兩大帝國建立的過程;第三部分《物質文明》介紹秦漢、羅馬的文明成果;第四部分《日常生活》通過一件件文物精品,為參觀者展現秦漢和羅馬人的日常生活畫卷,包括服飾、飲食、建築、交通、娛樂等;第五部分《精神世界》介紹秦漢和羅馬兩大帝國的喪葬習俗和宗教信仰;展覽的尾聲部分,主要介紹絲綢之路對兩大文明融合產生的促進作用。

  兩大文明的跨越時空對話

  洛陽博物館副館長謝虎君介紹,秦漢和羅馬文明是兩種不同的文明,秦漢文明是農耕文明的代表,象徵性符號是龍,是東方文明的基礎;羅馬文明是海洋文明的代表,象徵性符合是鷹,是西方文明的源頭。2000多年來,雙方遙遙相望、彼此嚮往,經絲綢之路的連接而交相輝映,共同對人類的進步產生著重大而深遠的影響。舉辦此次展覽,是兩種古代文明跨越時空的探訪和對話,因而具有鮮明的特色。

  展品不乏國寶級文物

  謝虎君介紹,此次展覽的展品均為秦漢、羅馬文明的代表性文物,其中不乏國寶級文物。比如,來自中國的展品有秦兵馬俑坑出土的將軍陶俑和跪射陶俑、新疆尼雅古城遺址附近東漢葬墓中出土的「延年益壽」錦手套、出土於雲南的銅儲貝器、漢熹平四年青瓷繩索紋罐、漢代的彩繪木俑、出土於湖南長沙馬王堆一號墓的羅地「信期繡」絲綿袍、出土於廣州西漢南越王墓的玉佩等。來自義大利的文物以大理石雕塑為主,其中將展出20多位羅馬皇帝的圖像或雕塑。這次展覽精品薈萃,是難得一見的展覽。引進如此規模和水平的中西合璧展覽,在我市也是第一次。

  據悉,洛陽展覽結束後,《秦漢—羅馬文明展》還將移師義大利米蘭和羅馬。

   (記者 張亞武 實習生 王子君)

200件洛陽文物珍寶31日亮相洛陽博物館新館

洛陽網14名驢友跋涉8天 崤函古道宣傳保護大遺址

連維良檢查大遺址保護高峰論壇籌備進展情況

大遺址保護洛陽高峰論壇10月31日-11月1日舉行

網友倡議共同為大遺址保護洛陽高峰論壇鼓與呼

廣邀賓朋 洛陽市赴濟南推介大遺址保護高峰論壇

關注大遺址保護:偃師二里頭 華夏第一都

保護大遺址,保護中國人的「文化之根」

返回洛陽網首頁>>

相關焦點

  • 「三星堆:人與神的世界——四川古蜀文明特展」亮相羅馬
    新華社羅馬3月25日電(記者李潔)由中國四川省文物局、義大利羅馬市文化遺產監管局聯合主辦的「三星堆:人與神的世界——四川古蜀文明特展」25日晚在羅馬圖拉真市場及帝國廣場博物館開幕,近百名兩國嘉賓參加了開幕式。
  • 秦兵馬俑 古羅馬神像跨越時空「相聚」北京
    展館文物  秦始皇陵兵馬俑和古羅馬的阿多尼斯神像,這兩件原本分屬於2000多年前東西方兩大帝國的「見證物」,今天跨越時空相聚於同一個展廳。《秦漢——羅馬文明展》7月30日上午在中華世紀壇世界藝術館開幕,來自中國和義大利70餘家博物館的489件珍貴文物同場亮相。  此次展覽是呈獻給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的文化盛宴,也將是2010年義大利中國文化年的開幕慶典項目。
  • 國博邀您雲看展|虛擬遨遊「秦漢文明」「絲綢之路」「大唐風華」
    漢代鎏金「中國大寧」神獸紋鏡,中國國家博物館藏曾在「秦漢文明」展覽中作為壓軸展品展出現展於「瑞彩平安——2020新春展」支持一線抗擊疫情策展手記 | 何以大唐秦漢文明攝影 | 範立每一件文物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一件文物都如書一樣耐讀還記得從全國各文物收藏機構精選出近170件組
  • 「大美亞細亞——亞洲文明展」:穿越時空的文明之約
    幾百年後,來自亞洲各國的文物,匯聚在中國國家博物館,為世界奉上一場穿越時空的文明盛宴。「大美亞細亞——亞洲文明展」上展出的展品。光明日報記者 吳瀟怡攝/光明圖片  由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主辦,中國國家博物館與中國文物交流中心共同承辦的「大美亞細亞——亞洲文明展」5月13日開展,將持續至8月11日。本次展覽匯集了來自亞洲47國以及希臘、埃及兩個文明古國的文物,共400餘件組。這是我國首次舉辦由亞洲各國共同參與並通力合作的亞洲文明專題展覽,參展國家和文物數量前所未有。
  • 跨時空展現亞洲多彩文明 多角度詮釋交流互鑑價值 中央廣播電視總...
    跨時空展現亞洲多彩文明 多角度詮釋交流互鑑價值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推出高清主題紀錄片 《亞洲 文明之光》 新聞頻道 來源: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中文國際 2019年05月11日 16:04
  • 又一國際酒店落戶秦漢新城,大西安「北跨」再提速!
    秦漢新城區域概況於是,大遺址與新城市的奇妙對話,為秦漢新城城市建設描繪了別具一格的文化底色。104km遺址保護區,獨一無二的「東方帝王谷」,無疑是秦漢新城的人文富礦。另一邊,380萬m的渭河生態景觀帶,已然成為西安城北的後花園,讓城市「綠肺」隨處可享。人文與生態的資源稟賦,成為秦漢新城在產業發展中的一張王牌。
  • 中西方文明的碰撞:秦漢與古羅馬的紀念性雕塑!
    從中、西方的創世神話到人類文明的誕生與繁衍,我們不難發現,在相同的歷史時期,分布在兩地的人們總是在創造著相同或者是相似的文化。當然紀念性雕塑這門藝術形式也不例外,大約是在公元一世紀前後,位於歐亞大陸文明地域東、西兩端的秦漢和古羅馬在經過漫長歲月的打磨後,幾乎是同時將紀念性雕塑推向了頂峰。
  • 秦漢之後有隋唐 羅馬之後為什麼沒有羅馬
    大約在同時期,歐洲的羅馬也對歐洲進行了強有力的徵服,同樣也創造了輝煌的文明。但兩者雖然相似結局相同,但對於後世的影響卻截然不同,羅馬之後再無統一的帝國在歐洲出現,這又是為什麼呢?在環地中海文明中,兩河文明和尼羅河文明起源最早,並且各自建立了亞述帝國和古埃及帝國。不久愛琴文明誕生,文明的發展開始進入快車道。古典時代希臘文明達到新的高度,同時也是歐洲文明的開始。
  • 莫高窟與吳哥窟 跨越千年文明對話
    莫高窟與吳哥窟 跨越千年 文明對話2019年11月10日—11日在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晚間黃金時段播出的紀錄片《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以亞洲文明對話為題材,向人們展現了不同文明之間命運相通、藝術相通的奇妙關聯。
  • 跨越四千年的文明對話
    近日,在山西博物院展出的《黃河文明的標識——陶寺·石峁的考古揭示》,首次將數年考古的成果集中展示,曾經隔河相望 的「文明」第一次擺在了一處,讓觀眾可以透物見史、透物見人,找尋4000年前黃河兩岸發生的交流、碰撞、融合的故事。
  • 「青銅的對話:黃河與長江流域商代青銅文明展」啟幕
    信息 「青銅的對話:黃河與長江流域商代青銅文明展」啟幕 2016-07-17 18:11:50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
  • 西方文明的典範在古典文明時期,它是羅馬文明與羅馬王國的發源地
    本文系作者1314愛豆原創未經許可禁止轉載縱觀整個人類文明的歷史,能與中國五千年的文明相媲美的文明古國只有希臘和義大利,但希臘的文明繁盛在古典文明時期,到了中世紀和近代相對落後於其他兩大古國,而義大利從古至今都可以作為西方文明的代表。
  • 秦漢與羅馬--文化--人民網
    原標題:秦漢與羅馬   【編者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鑑而豐富。文明交流互鑑,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動力」。日前,中央社院黨組書記、第一副院長潘嶽同志為即將出版的研究成果「秦漢王朝與羅馬帝國比較」作序,探討秦漢治理之道與羅馬盛衰之由,澄清「西方中心主義」對中華文明的偏見與誤判,呼籲中西文明應當在交流互鑑的基礎之上,既尋找各自的改進之途,更淬鍊人類共同價值,共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 《從長安到羅馬》第二季講述文明社會治國之道
    然而該片並未使用大段篇幅介紹變革的全過程,而是從長安的長治久安引出國家的法度與秩序的建立,過渡到「同一時期,西方的古羅馬也正在經歷一場變革。」在同一話題之間的時空交錯中,影片以平行的視角對東西方兩大文明社會的進程同時展開敘述。文化學者蒙曼穿越於東西之間,探尋兩大文明的社會進程。
  • 「網際網路+中華文明」數字體驗展 文物漫遊網際網路時空
    站在大屏幕前左右移動,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素紗衣」便可以模仿你的動作,隨你任意舞動;揮動雙手,作彈撥狀,一臺加入交互密碼的「古琴」即能演奏出古曲;坐在宛若梵谷《星空》般夢幻的地面交互影像空間上,伸手「握」住一隻酒杯就能「賦詩」一首,進入古人曲水流觴的雅境之中……9月26日至10月25日,由國家文物局指導
  • 長安與羅馬——東西方璀璨文明的見證者
    古羅馬-西方的永恆之城羅馬一直被人們譽為永恆之城,走在羅馬的街道上,就仿佛是不小心鑽進了時空的隧道。隨便的一個轉角,就可能會邂逅一段千年的歷史。羅馬帶給人們的這種穿越感,神奇又美妙。在2000多年前,這裡曾經是西方世界文明最閃耀的地方。穿越千年,那些曾經宏偉的皇宮、莊嚴的神殿,如今只剩下斷壁殘垣。看見這片&34;,不禁有人想問,古羅馬帝國早已經滅亡,我們是否真的還能在這些遺蹟之中尋找到永恆的羅馬曾經輝煌的印記。
  • 評潘嶽《秦漢與羅馬》| 士兵可以創造皇帝:羅馬興衰背後的歷史機理...
    在中西文明比較中,中國的秦漢王朝與西方的羅馬帝國特別受到青睞。早在上世紀80年代中國興起的中西歷史比較熱中,中國學者就已經注意到兩大帝國之間的可比性。馬克垚先生討論過羅馬與漢代的奴隸制,指出奴隸的來源並不一定需要外部的補充,從帝國內部也可以解決。梁作幹先生寫過一部煌煌38萬言的《羅馬帝國與漢晉帝國衰亡史》。
  • 最新特展課 || 遙遠又神秘的黃金國傳說!穿越時空隧道,走進媲美四大古文明的安第斯文明
    跟隨肆藝一起通過「黃金國之謎——秘魯安第斯文明特展」穿越時空隧道一同探秘遙遠又神秘的秘魯安第斯古文明課堂信息價格:468元 / 一名兒童(不含展覽門票)在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眼中,它甚至可以媲美歐亞大陸上廣為人知的四大古文明。神秘的納斯卡地上畫在美洲三大文明(阿茲特克、瑪雅和印加文明中)中,安第斯文明裡的印加文明可以說是最成熟的。在西班牙人入侵前,它是美洲大陸人上傳統印第安文化的最大中心。
  • 當羅馬軍團遭遇秦漢帝國——「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
    公元前九世紀,羅馬文明在亞平寧半島興起,中間經歷了王政時期。後來羅馬共和國成立,國家疆域擴張到義大利半島,並於公元前3世紀開始,與迦太基進行了長達幾十年的地中海爭奪戰(布匿戰爭)。迦太基被毀滅之後,羅馬帝國迅速膨脹,於公元1世紀成為地跨歐、非、亞三大洲的超級帝國,地中海成為羅馬的內湖。至1453年拜佔庭帝國被奧斯曼帝國毀滅,帝國文明存在了兩千多年的時間。
  • 張伸虎:《第二講古代世界的帝國與文明的交流》提綱
    提綱 中外歷史綱要 第二講古代世界的帝國與文明的交流 課標要求 認識古代各大帝國的區域性影響和不同文明之間的早期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