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博物館裡的外國槍——比利時FN M1900型7.65毫米手槍

2020-12-24 中國新聞網

中國博物館裡的外國槍——比利時FN M1900型7.65毫米手槍

比利時FN M1900型7.65毫米手槍。1896年,著名的M1896毛瑟半自動手槍誕生,這是世界上第一款實用的自動裝填手槍。但是以毛瑟手槍為代表的第一代自動手槍結構複雜、體積和質量都較大,要設計更加緊湊的自動手槍,就必須突破這種設計的局限性。1896年,白朗寧終於想出了最簡單的設計方案:套筒結構。這種結構幾乎影響了之後所有自動手槍的設計,在這之後,套筒結構成為了自動手槍的標誌性結構。因此套筒結構可以說是白朗寧一個劃時代的創造。1897年,FN公司同白朗寧籤訂了一份合同,買斷了白朗寧自動手槍在歐洲的生產權,於1899年開始批量生產,新槍最後正式定名為M1900半自動手槍。由於M1900手槍體積小、質量輕,加上前衛的外形,投產沒多久就成為了暢銷產品風靡歐洲,而且該槍很大的一個特點就是厚度很薄,可以很服帖地藏在大衣口袋內不被發現,因此成了歐洲各國便衣警察偵探的最愛。1910年,同樣是白朗寧設計的M1910手槍開始投產,M1900隨即停產,在十年時間內,M1900手槍共生產了724490支,可見其影響之大。從品相上來說,輕武器博物館裡面的這支M1900比上海公安博物館中收藏的白朗寧M1900手槍要差一些。鄭文浩 攝 圖片來源:新華網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二戰德國幾種具有代表性的軍用手槍
    此後,比利時FN公司繼續改進和完善其設計,於1935 年將這種新手槍最終命名為M1935型手槍。比利時軍隊成為這種手槍的第一個正式用戶,常將這種白朗寧自動手槍歸類為HP35型。手槍的側視細節,可以看到比利時FN公司M1935型手槍是常規單動型軍用自動手槍,採用槍管短後坐式工作原理,槍管偏移式閉鎖機構,迴轉式擊錘擊發方式,並帶有空倉掛機和手動保險機構,發射9毫米×19
  • 軍事博物館看展:拐杖手槍、鋼筆手槍等各式特種手槍令人大開眼界
    作者:M·辰#歷史篇—3#今天,歷史篇-3將要為大家呈現的是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珍藏的歷史文物:通常情況下特種手槍並不直接使用在炮火連天的戰場上,而是用在那些沒有硝煙的隱蔽戰線中,利用特種手槍外形良好的隱蔽性,從而達到麻痺敵人、出其不意的制勝效果。下面就一起來看看軍博所展出的特種手槍。(本文圖片由作者拍攝,版權所有)7.6毫米拂塵槍。
  • 二戰:各國單兵手槍裝備大盤
    7.62 × 38 毫米彈藥。 性能參數:1.槍重:0.8 公斤2.長度:235 毫米3.槍管長度:114 毫米4.子彈:7.62×38R毫米5.口徑:7.62 毫米6.槍機:單動式、雙 動式8.槍口初速:272米/秒9.有效射程:22米10.供彈方式:7發轉輪式彈巢11.瞄準:前後準星。 TT手槍
  • 9毫米手槍彈的三駕馬車,德、蘇、中三款9毫米手槍彈都是經典
    這三款經典的9毫米手槍彈,就是德國的9毫米「巴拉貝魯姆」手槍彈、蘇聯的9毫米「馬卡洛夫」手槍彈、中國的9毫米DAP92式手槍彈。在上述三款9毫米手槍彈家族中,德國起步早,蘇聯緊跟其後,中國是後起新秀。整體來看,德、蘇、中三款9毫米手槍彈的技術特點如下:第一,德國的9毫米「巴拉貝魯姆」手槍彈使用量最大、影響最廣、歷史最為悠久。該型彈是德國於二十世紀初期研製而成,它的彈長約為29毫米,彈重約為12克,初速約為每秒390米。
  • 評測:FN 503袖珍型手槍 設計精良的防身武器 填補品牌百年空白
    FN公司推出FN 503手槍,進軍單排彈匣供彈的袖珍手槍市場。自1889年建立以來,比利時FN公司被公認為世界最著名的槍械製造商之一,儘管歷史悠久,但單排彈匣供彈的FN袖珍手槍還要追溯到1910和1910/22型,距今已經超過100年。
  • 【槍】孫中山先生的貼身「衛士」-白朗寧M1906袖珍手槍
    館中展出的2000多件文物和大量資料,不僅反映了上海公安成長和建設的歷程,更是一個多世紀以來上海乃至整個中國近現代歷史的縮影。      在館中陳列的眾多槍械中,有一支外形小巧、貌不驚人的手槍,靜靜地安放在展櫃中,它就是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先生使用過的一支比利時造6.35mm自衛手槍。
  • 美軍第一種制式手槍:口徑高達15.7毫米,堪稱「手炮」
    開篇之作:口徑高達15.7毫米的M1775式燧發手槍1775年美國人民爆發了反抗大英帝國殖民統治的獨立戰爭,並成立大陸軍,其第一種批量採購的軍隊制式手槍,就是M1775式燧發手槍。這款手槍的口徑達到15.7毫米,比我們在遊戲中熟知的「大炮」巴雷特狙擊槍的口徑還要大,一般我們會將口徑比較大的單兵武器成為「手炮」,就這款手槍的口徑來說,也可以堪稱「手炮」了。就當是來說,其射擊精度還是很高的,操作起來也相對靈活,因此當時的美軍都十分喜歡這款手槍。
  • 獨具特色的固定式彈匣,斯太爾M1912 9毫米自動手槍
    在羅馬利亞電影《橡樹,十萬火急》中,德國SS少校維也納擁有一支外形獨特的自動手槍,其套筒上有一個凸起,非常顯眼。這支自動手槍的全名是奧匈帝國斯太爾M1912 9毫米自動手槍,不過它的設計師並不是斯太爾,而是捷克斯洛伐克的伽列·科恩卡。
  • 口徑達到15.7毫米 手炮一樣的自衛武器 美國歷史上第一款制式手槍
    自從十七世紀中葉之後,燧發槍才取代火繩槍真正成為歐洲軍隊的主要制式武器,比起「背上一法裡長的火繩打一天仗」的火繩槍,方便快捷的燧發槍,在瞄準方式上,雖然和現代步槍酷似,也是瞄準目標扣動扳機就能射出子彈,然而其裝填方式卻一樣繁瑣,射速也快不到哪裡去。
  • 兵器| 中國高級軍官專用11式手槍,為什麼被評為「最醜」手槍?
    ▲海軍曾經頒發過古劍 在自衛手槍領域,其實中國也並不是空白,建國後,中國仿製著名的PPK手槍成為52式手槍,隨後又發展出了64式和77式7.62毫米手槍,特別是64式手槍,成為了建國後幾十年間的主要警用武器和高級軍官配槍。
  • 中國的54式手槍究竟有多厲害?看完你就知道了
    因為都是從蘇聯TT手槍仿製而來,所以從外形上看,51式和54式很相似,最顯著的區別就是51式的彈匣下方有個扣。 54式手槍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種大批量裝備的手槍,是蘇聯名槍TT-33半自動手槍的中國仿製型。 54式手槍裝備部隊以後,先後參加過中印邊界戰爭和中越邊界戰爭。
  • 比利時FN FAL民用型步槍 美國華人展示「自由世界的右臂」
    這是美籍華人KUN收藏的比利時FNFAL「308競賽」步槍,該槍就是FNFAL步槍的民用型號,發射.308溫徹斯特(7.62×51mm)彈藥。FNFAL步槍由比利時輕武器設計師迪厄多內·賽夫和歐內斯特·韋爾維耶1946年開始設計,1951年定型。有意思的是該槍最初設計使用二戰中德國研製的7.92×33mm短彈。
  • 軍事博物館(輕武器)
    中國造1995年式5.8毫米輕機槍。日本造八九式7.7毫米空用機槍。日本造八九式7.7毫米雙聯空用機槍。M1906式6.35毫米袖珍手槍。54式7.62毫米手槍。
  • 白朗寧所制M1910手槍,大量裝備美軍,打破手槍服役最長紀錄
    白朗寧手槍是以它設計師的名字來命名的,約翰·摩西·白朗寧出生在美國鹽湖城北部奧格登小鎮,一個槍械設計世家,從其祖父開始,他的家族就從事槍械銷售和改裝行業。父親喬納森·白朗寧是槍械工程師,在當地經營著一家槍械作坊。
  • 從上方裝入彈匣的怪異手槍
    小湯姆這把小手槍擁有6.35mm(.25口徑)和7.65mm(.32口徑)兩個口徑,雖然.25口徑的更加常見。小湯姆的機構與分解:將套筒往後拉到底,通過保險操作杆將它鎖定在打開狀態。確保膛內無彈。第二,小湯姆顯然是第一種首發雙動的自動裝填手槍。這個設計不需要將擊錘扳下待擊就能擊發手槍。不過即使擊錘待擊了,也還是需要一個很長的扳機行程來擊發手槍——因為擊錘待擊不會將扳機移動到後方的「單動」位置。如上所述,槍管底部的凸耳安裝在底座的燕尾槽上。安裝在槍管下面的復進簧也用作扳機簧。阻鐵固定在底座上,靠近扳機。
  • 大人,時代變了 荒野大鏢客2自動手槍盤點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自動手槍需要用彈匣裝填,因此博查特也為其專門設計了一種不帶底緣的7.65x25mm手槍彈,這種彈後來演化成了盒子炮用的7.63x25mm,再後來演化成了毛子以及我們54式手槍用的7.62x25mm手槍彈。
  • 組圖:俄警察博物館展出中國神秘民間武器 (1/27)
    近日,有軍迷參觀了位於俄羅斯首都莫斯科的警察博物館,那裡正在舉行莫斯科警察70周年收繳武器主題展,還展出了許多俄警方收繳的武器,其中不乏珍貴型號。本圖集主要包括了展覽上的各個歷史時期的手槍,供大家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