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門市工業固體廢物利用處置設施能力建設實施方案(2020-2023年...

2020-12-18 北極星環保網

北極星固廢網訊:一、《方案》的起草背景是什麼?

「十三五」期間,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固體廢物汙染防治工作,各級各部門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強化源頭控制和汙染防治監管,持續推進固體廢物管理制度改革,在固體廢物儲存場所及處理處置設施建設、固體廢物規範化管理以及監督執法等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固體廢物管理工作邁出了堅實的步伐。然而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全市固體廢物產生量持續快速增長,部分類別廢物的利用處置能力出現過剩、部分類別仍有缺口,固體廢物利用不充分,與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態環境的需求還有差距。

為指導和統籌推進2020-2023年期間我市工業固體廢物利用處置設施能力建設工作,市生態環境局組織編制了《江門市工業固體廢物利用處置設施能力建設實施方案(2020-2023年)》(以下簡稱《方案》)。

二、《方案》的編制依據有哪些?

主要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方案的通知》、《廣東省固體廢物汙染防治重點工程項目「鄰避」問題防範與化解工作實施方案》「科學規劃布局,加強區域與行業統籌 各地要因地制宜地謀劃『十四五』期間設施布局與選址工作,明確固體廢物處置設施布局、建設規模等」、《廣東省生態環境廳關於加快推進危險廢物處理設施建設工作的通知》「要制定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能力建設工作計劃,分解工程項目建設任務,明確工作目標、完成時限、責任單位和責任人,督促相關企業加快完成危險廢物利用處置工程項目建設」等。

三、《方案》提出了什麼目標?

提出了以全域布局、統籌規劃,問題導向、兼顧長遠,總量控制、公平競爭,協同配合、共建共享為基本原則。到2023年底前,全市工業危險廢物、一般工業固廢的利用處置能力均達到80萬噸/年以上,基本滿足我市各類別廢物的實際需要且原則適度控制在實際需求的五倍以內。

四、《方案》提出了哪些工作任務?

著力鞏固「十三五」工業固體廢物利用處置設施能力建設成效,進一步健全工業固體廢物收集、貯存、利用和處置體系,暢通處置渠道,布局更趨合理,提出了五個方面的工作任務。

一是引導開展源頭減量和循環利用,包括引導產廢企業源頭減量和工業園區開展綠色循環化改造,實施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

二是加快補齊2023年利用處置設施能力缺口,加快推進已取得環評批覆的利用處置項目建設,鼓勵社會資本參與補齊能力缺口,鼓勵協同合作和設施共建共享,推動落實危險廢物豁免管理制度,推進與生活垃圾性狀相近的一般工業固廢進入生活垃圾焚燒廠等協同處置。

三是適當控制能力過剩和工藝不成熟項目,原則上不再建設能力超過2023年預測需求的五倍以上廢物的利用處置項目,對1-5倍能力的廢物利用處置項目要嚴格環境準入,新建項目應當採用國內先進成熟的工藝和設備,嚴格控制再生利用過程的汙染環境風險,對特殊類別危險廢物建議統籌考慮項目建設的可行性、汙染防治技術的先進性,在現有條件下可按全國全省統籌的原則,依託國內省內的利用處置設施予以解決。

四是健全工業固體廢物收集體系,逐步建立機動車維修和機動車拆解行業危險廢物、廢鉛酸蓄電池、廢含汞螢光燈管等的收集體系,有條件的鎮(街)可設置一個一般工業固廢收集轉運設施(點)。

五是提升設施的運營水平。鼓勵引進國內外先進、成熟的工業固體廢物利用處置技術、裝備及運營管理經驗,優化處置工藝,鼓勵企業、科研機構和研究所加大技術創新和改造力度,積極研發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和無害化處置技術,提升現有設施的處置運營水平。

五、《方案》中部分關鍵詞的釋義?

「無廢城市」是指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為引領,通過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續推進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最大限度減少填埋量,將固體廢物環境影響降至最低的城市發展模式;「兩高兩低」中的兩高是高投入、高耗能,兩低是低效益、低產出;「四新促四化」是以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促進智慧產業化、產業智慧化、品牌高端化和跨界融合化;「靜脈產業園」是指建立以靜脈產業為主導的生態工業園,通過靜脈產業儘可能地把傳統的「資源—產品—廢棄物」的線性經濟模式,改造為「資源—產品—再生資源」閉環經濟模式,實現生活和工業垃圾變廢為寶、循環利用。

六、《方案》有哪些的特點和創新點?

主要特點包括有:問題導向,兼顧長遠,堅持能力缺口等問題為導向,鼓勵社會資本參與並加快補齊我市少數種類工業固體廢物本地利用處置能力缺口,並適度超前,充分滿足我市工業固體廢物利用處置的長期發展需求。對點多面廣、量小分散的小微產廢源,完善收集設施,實現收集、利用處置服務的全覆蓋;總量控制,公平競爭,堅持政府引導、總量控制,市場為主,公平競爭,統籌區域工業固體廢物利用處置設施能力建設總量,防止利用處置能力過剩嚴重,嚴格控制低水平或同類設施的重複建設,促進市場主體適度競爭、公平競爭;堅持嚴格準入,淘汰落後,限制以外市廢物為主要來源、產品質量標準和產品無穩定使用渠道、汙染防治技術落後的工業固體廢物利用處置項目;協同配合,共建共享,探索建立縣(市、區)、部門間協同處置機制、資源互助共享機制和應急處置機制。統籌全市範圍內固體廢物處置利用設施的布局和使用,結合我市各類固體廢物利用處置設施情況,以科學設置、集中布局為切入點,提高不同縣(市、區)間、多種固體廢物間的利用處置設施的共建共享。推進不同固體廢物回收體系的有效融合,減少重複建設和資源浪費,提高回收和利用處置效率。

延伸閱讀:

附項目|江門市工業固體廢物利用處置設施能力建設實施方案(2020-2023年)

北極星環保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環保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附項目|江門市工業固體廢物利用處置設施能力建設實施方案(2020...
    根據表8的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產生處置量及預測情況,對比全市2023年預測產生量和已投產或已取得環評批覆的利用處置能力,在冶煉廢渣(SW01)等個別類別存在處置能力缺口,在焚燒類(與生活垃圾性狀相近)廢物在進入生活垃圾焚燒廠一併處置上仍然存在困難。
  • 陝西固體廢物處理與利用調查:固體廢物成了「寶」
    近幾年,陝西省認真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和《陝西省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條例》,以改善環境質量為目標,堅持問題導向,圍繞工業廢物和危險廢物汙染防治,加強監管和風險防控,嚴厲打擊各類非法傾倒、處置固體廢物環境違法行為,積極推進固體廢物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
  • 寧波市「無廢城市」建設實施方案(公開徵求意見稿)
    (三)實施範圍與時限本方案的實施範圍為寧波市域範圍,基準年為2019年,分近期(2020-2022年)和遠期(2023-2025年),計劃2022年建成省級「無廢城市」。二、主要任務(一)堅持能減則減,全面抓好源頭減量。1.統籌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加快落後產能淘汰,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
  • 大連市固體廢物汙染防治專項規劃(2018-2035)(徵求意見稿)
    利用處置情況。2017年,全市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量462.13萬噸,綜合利用率95.16%,綜合利用方式以生產建築材料為主,水泥窯協同處置一般工業固體廢物企業1家(大連小野田水泥有限公司)。3、固體廢物處理處置設施基本配置大連市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和處置設施包括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填埋場4座;水泥窯協同處置一般工業固體廢物企業1家;工業危險廢物綜合經營企業8家;水泥窯協同處置危險廢物聯合體1個(採取分散聯合經營模式,水泥企業1家,危險廢物協同處置預處理中心2家);醫療廢物處置企業1家;廢機油收集企業16家;廢鉛蓄電池收集試點企業
  • ...工業固體廢物貯存和填埋汙染控制標準》等3項國家環境保護標準...
    近日,生態環境部與市場監管總局聯合發布《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貯存和填埋汙染控制標準》(GB 18599-2020)《危險廢物焚燒汙染控制標準》(GB 18484-2020)和《醫療廢物處理處置汙染控制標準》(GB 39707-2020)(以下分別簡稱《一般固廢標準》《危廢標準》《醫廢標準》)3項國家環境保護標準。
  • 我國危險廢物管理處置現狀及發展建議
    截至2018年底全國危險廢物經營單位核准收集和利用處置能力達到10212萬噸/年(其中收集能力1201萬噸/年),但我國危險廢物管理仍面臨著處置能力結構與需求不匹配、處置設施能力空間供需不平衡、部分利用處置設施技術和運營管理水平有待提高、部分重點地區危險廢物保障能力不足等管理問題。
  • 通遼市:精細監管固體廢物 傾力呵護一方淨土
    通遼市以保護土壤環境安全為切入口,全面深入開展調查摸底工作,加強固體廢物信息化、清單化管理,積極推動《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落地生根,努力提升固體廢物環境監管能力和水平,助力打好淨土保衛戰。建立清單,強化固體廢物信息化管理。
  • 生態環境部回應固體廢物汙染等環境熱點問題
    不僅長江經濟帶,我國其他地區也面臨危險廢物處置能力不足、處置價格偏高等問題。  對此,邱啟文表示,我國工業體系齊全,危險廢物種類繁多,處置固體廢物技術性強,要考慮危險廢物處置能力匹配性的問題。到2017年,全國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能力7500萬噸,是2012年的2.3倍。
  • 規範危險廢物管理推進「無廢城市」建設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固廢網訊:2018年底,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針對我國固體廢物產生強度高、利用不充分,非法轉移傾倒事件仍呈高發、頻發態勢等問題,提出通過「無廢城市」建設試點,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續推進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最大限度減少填埋量
  • 江門市生態環境局鶴山分局2020年度法治政府建設情況報告
    ,認真貫徹落實《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15-2020年)》、《廣東省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16-2020年)》有關要求和措施,我局成立了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對應的疫情防控專項工作方案、疫情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和疫情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監測方案,聯合有關部門建立疫情醫療廢物協同應急處置環境管理機制,加強對醫療廢物的監管。
  • 修訂後的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 自2020年9月1日起施行
    北極星固廢網訊:4月29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修訂後的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以下簡稱固廢法),自2020年9月1日起施行。修改固廢法的背景和重要意義是什麼?此次主要作了哪些修改?修改後的固廢法總結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經驗,作了哪些針對性規定?
  • 科普|固體廢物知多少?
    NO.2固體廢物的主要危害產生量大,浪費資源2018年,全國共有202個大、中城市向社會發布了2017年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信息。發布信息的大、中城市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為13.1億噸,工業危險廢物產生量為4010.1萬噸,醫療廢物產生量為78.1萬噸,生活垃圾產生量為20194.4萬噸。
  • 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7 全文完)
    ,建設工業固體廢物、危險廢物集中貯存、利用、處置的設施、場所和生活垃圾填埋場的;(三)將危險廢物提供或者委託給無許可證的單位或者其他生產經營者堆放、利用、處置的;(四)無許可證或者未按照許可證規定從事收集、貯存、利用、處置危險廢物經營活動的;(五)未經批准擅自轉移危險廢物的;
  • 瀋陽建設「兩園一場」 提升危險廢物處置能力
    12月8日,瀋陽市印發方案,開展危險廢物環境安全整治三年行動。通過整治,實現危險廢物管控制度化、常態化、規範化、長效化,消除環境風險隱患,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的發生,有效維護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瀋陽市明確了危險廢物收集、貯存、處置各環節的環境風險管控以及涉危險廢物突發事故應急處置管理等12項排查治理內容;編制了2個管理要求、11個排查治理工作過程流轉文本,制定並實施周報告、月調度制度,全面推進危險廢物安全整治。通過企業自查、全面排查、督查考核3個階段,持續推進危險廢物排查治理。
  •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髮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
    2017〕70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方案》已經國務院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國務院辦公廳         2017年7月18日        (本文有刪減)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方案
  • 解讀:2021年1月1日起,禁止以任何方式進口固體廢物
    本文轉自【海關發布】;2020年11月24日,生態環境部、商務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海關總署發布《關於全面禁止進口固體廢物有關事項的公告》(2020年第53號),自2021年1月1日起,禁止以任何方式進口固體廢物。
  • 生態環境部答每經問:已完成2.1萬家企業 危險廢物風險排查
    「一個打擊」是嚴厲打擊固體廢物,尤其是危險廢物非法轉移傾倒等環境違法行為,有效遏制非法傾倒事件的發生。不斷提升利用處置能力一直以來,固體廢物處置能力不足等問題困擾著我國固廢處置工作的推進,加強固廢處置能力建設迫在眉睫。
  • 江門市生態環境局鶴山分局2020年全面依法治市工作報告和2021年...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我局把疫情防控工作作為當前最重要的工作來抓,專門成立了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對應的疫情防控專項工作方案、疫情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和疫情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監測方案,聯合有關部門建立疫情醫療廢物協同應急處置環境管理機制
  • 讓工業固廢「變廢為寶」
    專家指出,相較於廢水、廢氣,工業固廢更容易實現資源化利用。經過適當的工藝處理,工業固廢可成為工業原料或能源,如製成水泥、砂石骨料等建築材料,也可從中提取金屬和稀有金屬,或製造肥料、土壤改良劑等。關於工業固廢利用,此前有多部國家相關文件提出,到2020年,全國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73%。目前,利用情況如何?
  • 包惠調研市固體廢物綜合處置中心項目建設
    12月7日下午,四川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達州市委書記包惠冒雨前往市固體廢物綜合處置中心等重大項目和民生實事項目建設現場調研。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胥健、市政協主席康蓮英一同調研。包惠強調,要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以「等不起」的擔當、「慢不得」的意識,務實高效推進項目建設,為經濟總量「衝刺4000億」、城市規模「建設雙300」,實現「兩個定位」、爭創全省經濟副中心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