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一下關於獨體字的「術語和定義」(節選自教育部文件GF0013_2009制定的文字規範)
1、筆畫stroke:構成漢字楷書字形的最小書寫單位。
2、漢字部件Chinese character component:由筆畫組成,具有組配漢字功能的構字單位。
3、成字部件Character formation component:可以獨立成字的部件。
4、漢字結構Chinese character structure:部件構成漢字的方式和規則。
漢字結構有獨體結構與合體結構之分,合體結構共12種:上下、上中下、左右、左中右、左上包、右上包、左三包、左下包、上三包、下三包、全包圍、鑲嵌結構。
5、獨體字 undecomposable Chinese character:由筆畫組成、不能或不宜再行拆分、可以構成合體字的漢字。
根據文件規範,滿足以下三條的被確認為獨體字:
1、字形結構符合 字理和獨體字定義的漢字:如「一乙日月水火山石田土」
2、符合獨體字定義的草書楷化的簡化字:如「專書東樂農」
3、交重結構,不能拆分的漢字:如「串求事」
教育部選出的常用獨體漢字共256個,數量上只佔整個漢字系統的極小部分,但地位十分重要。
絕大部分獨體字作為一個獨立的字從古使用至今,同時又作為偏旁構成合體字,可以說是漢字系統的核心。
例如以「木」為偏旁構成的漢字有2600多個,雖然其中大部分字並不常用甚至已經瀕臨淘汰了(如繁體字),亦可收入4格字。
其他如「口、人、幾、日、目、月、田、貝、土、山、石、王、火、心、馬、車、蟲、米、雨」等獨體字, 構字頻度都相當高。
初學漢字感覺難,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獨體字只能死記無法類推。一旦掌握了這些獨體字,再學其它漢字就不難了,這是漢字易學的一面。
五筆字型輸入法是參考常用偏旁和獨體字設計的一種「以字根組字」的輸入法,國內流行了很長時間,目前仍然是馬來西亞、新加坡最常用的漢字輸入法。
四方語(4Case)的1格和2格字,將參考五筆字型字根的設計思路,重點收錄那些構字頻度高的獨體字。
四方語用1格和2格獨體字,組合成3格、4格字的造字法,稱「組字法」。用組字法構建的3格和4格字,學習起來會比較容易。
附:漢語常用獨體字
A: 凹
B: 卜、不、本、白、卞、丙、必、半、八、幣、秉、巴、匕、辦
C: 成、廠、尺、才、寸、出、示、產、叉、蟲、串、醜、斥、蚩、川、匆、車、乘、重、垂、斥、承、冊
D: 刁、丁、電、東、丹、氐、刀、大
E: 耳、二、兒
F: 飛、甫、夫、弗、豐、方、凡、父
G: 個、弓、艮、更、工、丐、幹、果、瓜、戈、甘、革
H: 禾、戶、火、乎、互
J: 擊、井、戔、夾、束、甲、巾、斤、白、孓、孑、兒、九、久、及、韭、巨、兼、己
K: 開、虧、口、卡
L: 龍、兩、立、來、良、裡、了、樂、力、吏、隸
M: 民、木、末、門、矛、米、目、皿、毛、母、乜、廿、內、女、年、牛、乃、農
N: 廿、乃、牛、年、農、女
W: 我、丸、文、萬、五、未、為、亡、衛、兀、瓦、毋
P: 平、片、爿
Q: 犬、求、丘、曲、且、七、氣、千、乞
R: 人、入、冉、日、任、刃
S: 三、石、屍、巳、術、水、十、事、少、卅、世、申、山、史、失、生、升、士、手、氏、甩、矢、四
T: 凸、屯、由、土、田
X: 習、鄉、夕、心
Y: 一、乙、又、也、於、么、雨、義、嚴、夷、曳、禺、央、禹、臾、樂、永、尹、己、牙、由、日、月、聿、業、亞
Z: 子、州、再、丈、中、重、乍、朱、之、主、州、止、長、舟、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