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歷史紀錄片《大儒朱熹》 品宋人風範

2020-12-10 新華網客戶端

  大型人文歷史紀錄片《大儒朱熹》,是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福建省委宣傳部、福建省廣播電視局、福建省廣電集團共同策劃、聯合拍攝的一部展現中華文明代表人物——朱熹的力作。全片共6集,每集時長50分鐘,由東南衛視組建核心團隊進行拍攝製作。

  朱熹是中華文明的標誌性人物,是繼孔子之後的又一位大儒。朱熹一生憂國憂民,他在戰亂中出生成長,在逆境中任職施政,在駁難中授徒著述,勤學不輟,殫精竭慮,是中華文化的集大成者和代表性人物。在中國文明進程中,朱熹的學說不僅集前人之大成並進行創新,將古代中國學術推到新的高度。從元代至清代,朱熹對四書五經的注釋成為科舉考試的欽定解說,其學說一直處於主流思想地位,被官方認定為正統的哲學思想。在近800年時間裡,朱熹思想不僅對中國政治產生巨大影響,也對士人和民間社會產生全方位多層面影響,塑造了傳統中國的家國文化、人倫道德和民族精神等。同時,朱子學還傳播到東亞、東南亞,成為東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近世以後更向歐美世界幅射,具有廣泛的影響力。

  《大儒朱熹》在創作內容上參考了《宋史》、《朱子全書》、《朱熹年譜》等大量書籍,以朱熹人生軌跡為基礎,嚴格遵循史實,有一份史實說一分話,力爭對歷史真相還原準確無誤,對朱熹學說的闡述客觀真實,對朱子理學的理解如實到位。

  《大儒朱熹》在敘事結構上以朱熹人生歷程為主線,通過講述朱熹一生勤奮卓絕並最終「集儒學之大成」的故事,再現南宋時期經濟、政治、軍事、文化歷史風貌,特別凸顯以朱熹為核心的理學思想高峰和中華文明璀璨成果。全片分「家國天下」、「源頭活水」、「春風化雨」、「大道集成」、「一片丹心」、「棹歌四海」6集,從不同的側面描述朱熹的成長曆程和偉大成就,向大眾展現一個「致廣大、盡精微,綜羅百代」的哲人形象。

  《大儒朱熹》在拍攝製作上採用客觀的表達視角、國際化的表現手法,對詳細情節和鏡頭反覆進行斟酌設計,力求片子大氣經典、唯美精緻。攝製組追尋朱熹的腳步,跋涉國內半數以上省市區,尋覓南宋時期的歷史遺址和人文遺蹟,再現當年情境和歷史瞬間,探尋朱熹學說在中國文化中的歷史地位。全片通過採訪國內外朱子學研究專家、宋史專家及普通民眾,講述朱熹畢生追尋真理、奮勇求進並付諸實踐的故事,不僅展現他高尚人格、偉大抱負和巨大貢獻,也闡明了當下研究朱子學的現實意義,破除了世人對朱熹的誤解,重塑了朱熹文化偉人的形象。

  《大儒朱熹》的主旨是向觀眾展現「歷史的朱熹、活著的朱熹、世界的朱熹」。全片在再現朱熹人生軌跡和思想發展的同時,也關注朱熹思想對今天中國人在思維方式、人生態度、家庭倫理乃至學習、工作、生活等方方面面潛移默化的影響,以古鑑今,以今推古,通過「活著的朱熹」見證朱子學的長久生命力和持續影響力。攝製組遠赴重洋,足跡遍布日本、韓國、東南亞、歐洲,探尋朱子學在世界各地的流傳過程,通過「世界的朱熹」展示以朱子學為代表的中華文明在世界廣泛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據悉,東南衛視8月19日起每周三21:20播出《大儒朱熹》。

相關焦點

  • 排名第三的「最美十大古鎮」,南宋大儒朱熹故鄉,婺源古鎮等你來
    無論你是喜歡旅遊的達人,還是在校讀書的大學生,朱熹這個人你一定不會陌生。南宋大儒朱熹的著作《四書章句集注》曾是中國古代科舉考試的重要參考書,而朱熹的故鄉就是曾獲得中國最美的十大古鎮稱號的婺源古鎮,而婺源古鎮因它的獨特的美排到了第三位!
  • 一代大儒朱熹一夜間聲名狼藉,難道真的是因為「納尼為妾,為老不尊」!
    朱熹,南宋理學家,程朱理學集大成者,宋明理學的主要代表人物,朱熹在理學方面的的成就可謂登峰造極,可是最終卻成為了一個最「不守理」的人。 南宋寧宗慶元二年,朱熹在一夜之間斯文掃地,聲名狼藉。沒過幾年,作為一代大儒的他就在一片「納尼為妾」、「偽君子」、「假理學」的唾罵聲中悽涼的去世了。
  • 大儒朱熹:齋舍無以避風雨
    文公先生像 朱熹是宋代理學之集大成者,被譽為中國古代歷史上繼孔子之後最重要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著名學者蔡尚思說:「東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國古文化,泰山與武夷。」以朱熹為代表的朱子理學文化,構成了中國宋至清代處於統治地位的思想理論,影響遠及東亞、東南亞。朱熹14歲時投奔家住武夷山的義父劉子羽,此後,一生絕大部分時間都在閩北生活、講學。僅在五夫鎮就生活了整整49年。在這裡留下了興賢書院、朱子巷、紫陽樓、手植樟等歷史遺蹟。
  • 宋代大儒程朱理學創始人朱熹是怎麼死的,為什麼被說「偽道學」?
    中國有句傳統的成語,叫做「眾口鑠金,積毀銷骨」,正好可以用在朱熹身上。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徽州婺源人。朱熹作為「程朱理學」的代表,一生著作豐富,桃李滿天下,堪稱是孔子之後的一代大儒。但朱熹在死前卻被汙為「偽道學」的代表,並且名譽掃地,主要源自宋朝廷的政治鬥爭。宋寧宗繼位,因為趙汝愚和韓侂胄皆有擁立之功,所以,任命趙汝愚為右相,而韓侂胄為樞密都承旨,皆位列要職。趙汝愚和韓侂胄素有嫌隙,慶元元年(1195年)韓侂胄使人彈劾趙汝愚。趙汝愚被貶暴斃,朱熹聯合彭龜年彈劾韓侂胄,皆被寧宗貶黜。韓侂胄權力日盛,把持了朝政大權。
  • 中國歷史上一些著名的大儒
    無論是正面還是負面,儒家思想對中國的歷史,中國的人,影響都極為深刻。可以說是儒家塑造了中國人民的傳統形象,和精神面貌。儒家自孔子以來,不斷出現儒家大師,發展和豐富儒家思想、儒家學說。孔子孔子是儒家學說創始人,春秋時魯國人,一個沒落的貴族子弟。
  • 朱熹抓嶽霖放,風塵女嚴蕊不向命運低頭|一曲《卜算子》芳名千古
    引言明末小說家凌濛初的擬話本小說集《二刻拍案驚奇》的卷十二《硬勘案大儒爭閒氣,甘受刑俠女著芳名》一篇講了宋代大儒朱晦庵與唐仲友爭閒氣的恩怨,禍及營妓嚴蕊的故事。朱欲證唐與嚴傷風化之罪,對嚴蕊施以嚴刑,但嚴始終不屈,不向命運低頭。
  • 解鎖超棒的人文歷史紀錄片
    今天,我們再為大家推薦5部「歷史文化」主題的紀錄片,和孩子一起接著漲知識吧!漢朝人把他們的故事鐫刻在石頭上,作為地下墓室內壁的石材,歷經劫波,一直留存到今天,就像一部漢代的歷史紀錄片。漢畫是漢代的圖像史料,作為中國最重要的代表性文化遺產之一,它的價值和意義還未被世人充分認知,漢畫已成為中國形象塑造的未曾充分開發的重大資源。
  • 長篇歷史小說《大儒張載》榮獲首屆陝西金融文學獎
    長篇歷史小說《大儒張載》已榮獲四項獎勵及榮譽 碧雲天(記者) 長篇歷史小說《大儒張載》於2016年7月份由西安出版社出版後,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截止目前這部書已經連續榮獲四項獎勵及榮譽
  • 八集大型歷史人文紀錄片《盛京》在瀋陽故宮啟動
    2019年5月31日下午,由中共瀋陽市委宣傳部、瀋陽廣播電視臺出品,八集大型歷史人文紀錄片《盛京》開機儀式,在瀋陽故宮隆重舉行。戮力同心 講述自己的城市瀋陽,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東北地區中心城市,有著11萬年的人類活動史、7200年的人類居住史、2300年的城市發展史和近300年的清代史。歷史還給了這座城市一個莊嚴而經典的名字——盛京。
  • 兩岸攜手打造歷史人文紀錄片《過臺灣》
    4月29日,大型歷史人文紀錄片節目聚焦明末鄭芝龍抵臺至1945年臺灣光復這一時期「唐山過臺灣」的400年歷史,將分別從民風民俗、宗教信仰、人口遷移、經貿交通、屯墾種植、人文歷史等方面,探尋閩臺之間血脈相連的「五緣」歷史與現實關聯,是對兩岸交往史的真實呈現和系統梳理,以電視藝術表現方式再次印證兩岸同根同源
  • 暑假到了,給孩子屯些紀錄片——10部人文歷史系列
    看紀錄片是個很好的選擇,前提是爸爸媽媽們有這種為孩子尋找資源的意識,並且,如果想真的讓孩子學到東西,我們還可以跟孩子一起坐下來做觀看計劃,家庭成員一起討論,一起觀看,還可以形成觀看筆記當做學習輸出。總之,網際網路是個寶庫,要學會運用~這是一些人文歷史系列的紀錄片,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收藏~1.
  • 人文歷史類紀錄片《中國》12月7日播出
    12月2日,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宣傳管理司指導,湖南衛視、芒果TV、北京伯璟文化聯合出品的人文歷史類紀錄片《中國》(第一季)開播發布會在國家博物館報告廳舉行。紀錄片《中國》共12集,以思想與制度為主線,挖掘從春秋時期開始,對今日中國最具有影響力的人和故事,並通過電影化的拍攝手法,再現中國歷史群星的個人選擇及閃耀瞬間,向大眾展現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追溯今日中國和中國人「來時的路」。
  • 豆瓣高分人文地理紀錄片,國慶帶娃「旅行功課」必備
    所謂「旅行功課」,就是要做一些歷史文化知識儲備,到一個地方,能帶著孩子看出點名堂。否則,宮殿、古鎮老房子、青山綠水,看來看去,好像都差不多啊,審美疲勞很快就來!一句話,要玩得好,真得懂人文歷史!憨弟為大家推薦3部具有代表性的中國人文地理紀錄片,國慶旅遊必看,幫大一點的孩子獲得對中國人文歷史的豐富知識和深刻見解,讓你們的旅途更長見識!
  • 朱熹真的是個偽君子嗎?
    朱熹畫像 朱熹,歷史對他的評價是儒學集大成者,朱熹的理學思想成為元明清三朝的官方哲學,是中國教育史上繼孔子後的又一人。 根據《宋史》第三十七卷記載,慶元二年,監察御史沈繼祖上奏宋寧宗,說朱熹是個言行不一的偽君子,說他「誘引尼姑二人以為寵妾,每之官則與之偕行」、「家婦不夫而孕」。 意思是,朱熹納兩名尼姑為妾,而且還在兒子死後將自己的兒媳婦給搞懷孕! 這就是南宋歷史上著名的慶元黨案。
  • 高分影單|BBC拍給孩子的人文歷史紀錄片,第一部絕了!
    布穀老師:今天為大家推薦的紀錄片主題是給孩子看的「人文歷史」,人類文明何其宏大,這些紀錄片對於孩子的科普來說信息量非常大。如同歷史學家西蒙·沙瑪所言:「我們將目睹這些奇蹟如何開拓我們的眼界,激發我們思考,帶給我們感動。」
  • 韓愈與朱熹——淺談《論語筆解》的特點與思想及其對朱熹之影響
    韓愈一直以孔孟的直接繼承者自居,認為孟子死後,儒學不得傳承,故他對孔安國、包鹹、鄭玄等人意見多有質疑,並越過這些漢魏大儒的注,直接解釋經文,對孔子的思想進行探討。雖然韓愈對孔子的思想是以肯定為主,但如果有與孔子意見不同之處,韓愈也敢於大膽書寫其不同意見。
  • 我市首部獨立策劃製作的大型歷史人文題材電視紀錄片到...
    說起紀錄片你會想到什麼?是充滿家鄉味道的《舌尖上的中國》還是將匠人精神體現得淋漓盡致的《我在故宮修文物》?紀錄片有別於其他影視作品的地方,大概是紀錄片講的是事實,而其他影視作品講的是故事。紀錄片的真實感更能讓觀眾融入影片其中,更加打動人心。紀錄片講述的或許就是我們每個人身上的事,拍攝地點或許就是我們每天上下班經過的路口。如今,賀州市首部獨立策劃製作的大型歷史人文題材電視紀錄片——《史前星火》,就來到了我們身邊,講述我們的事實!
  • 人文紀錄片《福建文化記憶·茶文化》開播
    由福建省圖書館、福建東南衛視、福建海峽衛視等單位耗時兩年聯合製作的12集大型人文紀錄片《福建文化記憶·茶文化》(以下簡稱《福建茶文化》)9月23日起在福建海峽衛視開播。節目不僅展示福建多樣的茶品本身,同時也見證著一方茶人對茶葉的守護和閩臺一衣帶水的深深茶緣,描摹出一幅福建茶文化前世今生的大全景。《福建文化記憶》是在福建省文化廳領導下,由福建省圖書館打造的我省地方特色文化資源建設品牌,也是福建省文化共享工程的主體項目。
  • 大型歷史人文紀錄片《過臺灣》創作的三種力量
    2017年歲末,央視播出的大型歷史人文紀錄片《過臺灣》,在海峽兩岸觀眾中引起轟動,許多關心兩岸關係的海外僑胞都想盡辦法追看、找片源。6月11日,第十屆海峽論壇舉辦,《過臺灣》進行重播。   為歷史情懷的向心力所感召。對我來說,多年來與兩位的合作愉快,能用鏡頭展示先人移民臺灣、開發臺灣、建設臺灣、保衛臺灣的大遷徙歷史,的確是一生難遇、極富挑戰意義的課題。在永安桃源洞風景區氣定神閒地享受「品茗煮選題」之際,我把問題說盡,困難擺足,也沒說服肖鋒。從他身上,我看到文化自信的強大基因,以及希望通過《過臺灣》的拍攝,讓觀眾重返臺灣歷史現場,觸摸有溫度的歷史的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