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南宋理學家,程朱理學集大成者,宋明理學的主要代表人物,朱熹在理學方面的的成就可謂登峰造極,可是最終卻成為了一個最「不守理」的人。
南宋寧宗慶元二年,朱熹在一夜之間斯文掃地,聲名狼藉。沒過幾年,作為一代大儒的他就在一片「納尼為妾」、「偽君子」、「假理學」的唾罵聲中悽涼的去世了。那麼,歷史上的朱熹「納尼為妾」的事件究竟是真是假?
《宋史》中記載:十二月未,北方金國遣完顏崇來賀道賀下一年的元旦,是月,監察御史沈繼祖劾朱熹,寧宗把朱熹貶到秘閣修撰,這就是轟動一時的慶元黨案。時任監察御史的沈繼祖彈劾朱熹,他列舉了朱熹的十大罪狀,如「不敬於君」、「為害風教」等,讓朱熹聲名狼藉的主要罪名還是「誘引尼姑二人以為寵妾,每之官則與之偕行」,「家婦不夫而孕」。作為一代大儒,為老不尊、貪色好淫,做官時還帶尼姑在身邊,招搖過市,這樣的罪名幾乎是判了他死刑。
「慶元黨案」其實不過是就是一場政治鬥爭。寧宗時,外戚韓胄一度把持朝政,朱熹的好友,時任宰相的趙汝愚則是其獨斷朝綱的主要障礙。韓胄欲打擊趙汝愚,但又顧忌其門生眾多,弄不好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於是,便謀劃通過設立「偽學」之說來打倒趙汝愚、朱熹及其門生。最終的結果是:趙汝愚貶至永州,朱熹被彈劾掛冠。宋寧宗還當朝宣布道學是偽學,禁止傳播道學。之後還把道學先生視作「逆黨」進行清洗打擊,朱熹則更被視為逆黨的領袖。
由此看來,似乎應該是韓胄、沈繼祖等人蓄意謀害朱熹,但問題的關鍵在於,宋寧宗也不傻,那他為何忍心對自己的老師、當朝大儒下此狠手?
其實,問題還是出在朱熹身上,朱熹實生性實在過於耿直,孝宗時就曾連上六本奏書彈劾貪贓枉法的台州知府唐仲友,得罪過不少當朝權貴。寧宗即位後,經宰相趙汝愚推薦,朱熹成了皇帝顧問,又是皇帝老師。當時老夫子已經65歲,所以常常會給寧宗提各種建議,他一邊給寧宗講著《大學》,一邊不斷提醒皇帝克己自新,遵守綱常,甚至經常告戒寧宗別讓那些左右近臣把自己架空了,為人臣子,這本因該是本職,但畢竟忠言逆耳,言多必失,再加朱老經常找不準自己的位置,越權進言必然導致寧宗心生厭倦。
朱熹的言行也常常得罪韓胄等人,所以一直被他們視作眼中釘、肉中刺,沈繼祖彈劾朱熹也不足為怪。皇帝也隨即下詔撤朱了熹的職,這次,寧宗倒也是很乾脆利落,或許寧宗早就等著有人來參這朱老頭子一本了呢!
最要命的還是朱熹居然在認罪時承認自己「私故人財」、「納尼女為妻」等罪名,說「深省昨非,細尋今是」,表示要悔過自新。朱熹是否「納尼為妾」,歷來爭論不休。問題在於,如果這件事是無中生有,那他為何要自己承認「納尼為妾」?或許真的只是想保住性命吧,但確實與他的身份以及平日的性格大相逕庭,後人會感到驚訝也不足為怪!而這份認罪表,也一直成為後世討論朱熹「偽君子」時的主要把柄。
作為一代大儒,最終卻斯文掃地,朱熹自己或多或少得為自己的行為負一些責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