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往往認為災禍是上天安排的,其實大多數所謂「天災」其實都是「人禍」,是人自身的業力所感召的,背後都是有因緣的,並非無緣無故。所謂「命」,其實也都是個人的「因果」。
《了凡四訓》第二十四集的核心經句: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對於這兩句話我們應該背誦下來反覆思考。
《易經》告訴我們:做善事沒有收到效果,行惡事沒有得到惡報,是因為善惡還沒有積累到一定的程度。在日常生活中對於「善惡」、「好壞」,我們要學會分別。
有些討人喜歡的「好人」,其實是是非善惡不分,是姑息養奸的濫好人,並不是真善,那麼當然也不會有好報;而有的「壞人」,其實是被誤解、毀謗的,代人受過。
人生充滿無常,什麼事情都有可能發生,「善惡之報,如影隨形」,行善的人自有天佑,作惡的人自作自受、自討其苦。「作惡之可怕,不在於別人發現,而在於自己知道」,凡作惡必有惡果,不過時間早晚而已,「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
不種惡因,禍事就不會找上門來。所謂的「命運」就是你的心、你的念頭,所謂「風水」就是你的行為。記住一句話:人在做、天在看,舉頭三尺有神明。
過去的無法改變,變化多端的外境無法掌控,那就修好自己的心,從當下起斷惡行善。「命由己造,福自己求」,一個人「禍事」來臨前,會出現這3種不好的跡象,要注意了!
一、身邊「小人」增多
心底無私天地寬。人有境界什麼都有,沒境界什麼都沒有。我們到哪裡去找恩典?生命本身就是巨大的恩典,就是最大的財富,就是最大的希望,就是最大的喜悅和最大的智慧。
我們卻把這個最大的東西丟了。從這裡如果能夠悟到,我覺得生命太珍貴了!所以一個眼睛裡盯著生命的人一定是「大人」,盯著錢的一定是「小人」。
因為生命無價,錢有價,有價是小,無價才大。把自己跟錢捆在一起就是小人,跟生命捆在一起才會無價。所以要把所有的思維都轉向生命,一切都是為了給生命服務。
人生「應與智者交,勿近愚痴人」,多與有德者結交,遠離負能量,才能趨吉避兇。
二、心煩意亂,嗔恨心重
一念嗔心起,八萬障門開。嗔恨心是佛教三毒之首,《大智度論》云:殺嗔心安穩。殺嗔心不悔。嗔為毒之根。嗔滅一切善。
什麼是嗔恨心?通俗一點講,嗔恨心就是自己容易生氣,並且怪責、怨恨別人。
佛家講「一切唯心造」,有什麼樣的心態就有什麼樣的人生。人生這一場修行就是在不斷安心,心若慌亂,則業障現前,嗔恨加重、諸事不順,如此,身在紅塵也如同身處地獄。
「境由心生」,若能轉念修心,就是大修行、大福報。我們改變不了外境,唯有修好自己的心,心無掛礙、心無執念,才能消萬業。
人生最苦的就是走不出自我的執念,到哪裡都是囚徒。若能放下煩惱,清淨己心,障礙也就會消失。「禍從心起」,心順了,人生也就順了。
三、貢高我慢,目中無人
慢分七種慢:就是傲慢、過慢、慢過慢、我慢、邪慢、卑劣慢、和增上慢,一共是這七種。慢是一個什麼狀態呢?不是快慢的意思,而是傲慢的意思。
慢是一種分別,而且是自以為是的高傲。高傲是一切和自性相違背的,都是業力,都可以說是罪業。我們的自性是沒有分別對待的,而這個慢,是建立在分別的基礎上。
我很高傲,你就不行、你不如我,在自性裡是沒有這樣的情況的。所以但凡證悟的聖者沒有分別,就會一視同仁,沒有所謂的高傲,沒有那麼不可一世,反而非常平和柔軟。
因為有這個我慢,於是都互相的攀比,想凌駕在別人之上;於是不管是從正面的,你比對方,比過了你傲慢,還是沒比過你傲慢,還是不管比沒比過你都傲慢;或者是裝作低下謙卑的卑劣慢,這些的慢都是慢的一種,究其根源就是這個我慢,也就是因為有我,而帶來的一種和其他眾生間的對比攀比。
做人,不論有多大本事、多大成就,記住要低調,「天狂必有雨,人狂必有禍」,得失看淡、保持平常心,才能日日是好日。心中有天地,敬畏天道無常,是為大吉祥。「傲慢」為「大兇」,是不好的跡象。
感恩閱讀與分享,希望大眾覺悟人生、離苦得樂,諸事順遂、六時吉祥。
結語
朋友們,「禍事」來臨前,會出現這3種不好的跡象,要注意了!大家覺得有道理嗎?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討論,我會置頂鼓勵哦。
經常讚賞、轉發和隨喜一些正能量的文章,讓更多人看到,也能為自己積累福報,如果有人因為你的轉發內容而受益,功德就是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