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歷史領域文章,描述的是印度馬圖拉鎮火車站:民眾登上火車的全過程的歷史往事。
在印度,一位烏克蘭人士,實地觀察和感受了印度民眾登上火車的全過程,以下為具體內容:
許多人看到,在印度搭乘火車時,一些印度人抓住扶手,站在車廂外。
這看起來,似乎是一種表演,而不是人們的生活。
但是,我在印度馬圖拉鎮火車站,確實看到了類似的真實場景。
在印度,火車是較受歡迎的城際交通工具。
就鐵路長度而言,印度是世界五大鐵路國家之一。直到1947年,大部分印度鐵路,是由英國人承擔建造的。
當然,從那時起,印度人已經對該國鐵路進行了現代化改進和發展。但是,印度鐵路是由英國人發起建造的。
在印度,鐵路旅行較為普及。乘坐火車幾乎可以到達該國的任何地方,而且還價格便宜。
例如,你可以搭乘火車臥鋪,從印度最北部的查謨,到達印度最南端的凱恩庫馬裡,行程約3,800公裡,用時3天時間,花費約20美元。
當然,也有相當舒適的高等級火車,其票價與同一線路的民航客機價格相當。
印度人是怎樣登上火車的?
我在馬圖拉鎮的火車站,就看到了實際的狀況。
順便說一下,馬圖拉鎮位於印度人口稠密的北方邦(即Uttar Pradesh),距德裡(即Delhi)的距離為145公裡。
一、火車即將駛入站臺。
二、隨著列車接近,前來等車的印度民眾數量開始增多。
三、現在,登車的印度民眾瞬間達到了較大值。
四、印度民眾蜂擁登上火車的車廂,還有一些民眾登上了火車頭,站在邊緣,抓住了兩側的扶手。
印度的火車頭,兩側的扶手似乎主要不是為火車司機或機修人員,而是為乘客準備的。
五、有一些印度民眾,登上了火車的車頂,互相交流著,似乎心情還不錯。
六、此時,火車車廂裡已擠滿了人群,而一些印度民眾依然不為所動,還在繼續登車。
七、在烏克蘭,很少見到老人家可以這樣身手敏捷,迅速地爬上火車的車頂。
八、火車車頭兩側,現在已經站滿了印度民眾。
九、印度火車站的工作人員,此時正在幫助乘客登上火車。
在日本地鐵車站,也有類似的工作人員,以雙手推動的方式,幫助乘客登上車廂。
在印度不同的是,印度火車站工作人員不直接用雙手推,而是使用竹棒。
這樣的好處有2個:一是可以遠距離操作,二是可以方便地拾起乘客脫落的涼鞋,及時送還。
十、印度火車的外部車門,通常不會關閉。
十一、火車現在出發了。乘坐其它車次的印度民眾,可以在火車站的車站月臺等車,小休一下。
印度火車線路,不僅是交通路線,而且也是重要的人文景觀。
位於喜馬拉雅山脈的三條印度鐵路,都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文化遺產。
其中之一是窄軌鐵路Kalka-Shimla,它在海拔2000多米的高度運行,這樣的旅行很愉快。
對印度火車運行時,不關閉外車門,印度民眾抓住扶手,站在火車頭兩側,人們可能不理解,對行車安全感到質疑。
不過,有句話說,「存在即合理」。
有些印度火車,開行速度僅在每小時20公裡和40公裡之間。
所以,即使在喜馬拉雅山脈,火車上的外車門也不會關閉。
本文旨在發掘歷史,解讀歷史,以史為鏡,以史鑑今。